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SARS病房内护士心理应激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在SARS病房直接抢救、治疗SARS患者的护士们的心理应激状况。方法 :采用Beck抑郁问卷 (BDI)、状态 -特质焦虑问卷 (STAI)和SCL -90于 2 0 0 3年 5月 5日——— 12日对工作在SARS病房内的护士和社区 /大学健康志愿者进行了调查。结果 :出现抑郁情绪的护士占所有受试者的 5 2 % ( 5 3 /10 1) ;其中 17% ( 17/ 10 1)达到中度至严重抑郁 ,显著高于志愿者 (P <0 0 1)。护士组SCL -90总分和各因子分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志愿者 (P <0 0 1)。两组的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SARS一线护理人员在SARS应激事件下其焦虑体验与处于外部环境中的正常人群在SARS应激下的焦虑体验不存在差别 ,该样本中护理人员的人格特质性焦虑倾向与一般人群间亦没有差别。SARS一线护理人员出现的抑郁的比例显著增高 ,出现精神病性症状的风险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2.
SARS隔离病房内医护人员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月 7至 14日 ,笔者对在北京市地坛医院 (SARS定点收治医院 )隔离病房工作的医护人员共 14 9名 (男 40人 ,女 10 9人 )进行了调查 ,其中医生 48人(男 19人 ,女 2 9人 ) ,护士 10 1人 (男11人 ,女 90人 ) ;年龄 :2 0至 5 5岁 ,平均 3 1± 8岁。至填表时 ,进驻隔离区工作的时间为 1-4 5天 ,平均 17± 9天。研究者首先与在SARS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进行电话心理会谈 ,了解他们工作中存在的常见心理问题。根据这些常见的问题 ,研究组成员拟定出《隔离区内医护人员SARS相关心理状况调查表》。该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医生或护士 )、入驻…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对SARS的认识及心理状态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大学生在SARS流行时期对SARS预防知识及表现的了解程度及态度。方法 采用SARS调查表对地处河北省唐山市某医学院校1695名在校学生和其中441名学生进行了SARS与SAS调查分析。结果 男女生SARS总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21),SAS评分男女无差异(P=0.369)。①对SARS的症状和诊断了解的748人(44.13%);②时SARS传播途径了解的891人(52.57%)。③认为医学实习生应该站在抗击SARS第一线和医务人员一起工作的483人(28.94%);④认为医务工作者战斗在抗击SARS第一线首先保护自己的324人(19.18%);⑤对SARS感到恐慌和紧张的244人(14.40%);⑥感觉SARS影响自己睡眠、饮食和正常生活、学习的248人(14.63%);⑦认为在抗击SARS斗争中应同时进行心理健康指导的602人(35.52%);⑧对战胜SARS有信心的1349人(79.59%);⑨面对SARS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的1388人(81.89%);⑩认为良好情绪肯定有助于提高免疫力的1370人(80.83%)。结论 近50%的学生对SARS的症状、诊断、传播途径是了解的,心理状态大多是正常的,但不能乐观,有必要进行系统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SARS流行期不同人群心理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了解“非典”流行期不同人群的焦虑、紧张水平,目的在于探讨人们面对重大应激时的心理表达方式。方法 自编“对非典心态的自评问卷”18个项目;每个项目为0~3分,共54分。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焦虑水平。≤17分为正常的情绪反应。分别在大学生(300人)、医护人员(120人)、普通群众(120人)共540人中进行了测试调查。结果 ≥18分共75人(13.9%),其中大学生50人(16.7%);医护人员10人(8.3%);普通群众15人(12.5%)。结论 面对突发的灾难事件,不同人群的情绪反应,可能与相关的知识与信息、社会阅历和应对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5.
面对SARS医学生心理状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广西医科大学 2 0 0 1级本科临床医学 2 0 5人进行了SARS期间心理状况调查。收回问卷 196份。占全体被试的 95 6% ,被试年龄在 18~ 2 2岁之间 ,平均年龄 2 0 5 1岁 ,其中男生 113人 ,占 5 7 8% ,女生 83人 ,占 42 2 %。采用状态焦虑量表 (FSTAI,FormY-I ,简称S -AI) [1] 及自编认知、信念、行为反应调查进行调查 ,内容包括 :( 1)我每天都很关注疫情的进展情况 ;( 2 )相信上下齐心 ,可快速控制疫情的蔓延 ;( 3 )日常生活因为SARS而被打乱 ;( 4 )SARS不象传说的那么恐怖 ;( 5 )我觉得有关部门对疫情采取的行动十分有效 …  相似文献   

6.
SARS期间138名高校隔离学生心理焦虑的干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与SARS疑似患者接触而被隔离的学生共 13 8名进行了心理干预 ,年龄在 18~ 2 3岁 ,无明显偏差。隔离时间 14天 ,隔离学生被限制在宿舍楼六层及楼顶平台范围内活动 ,互相之间不得串宿舍。宿舍每天空气消毒 2次 ,有医护人员定期巡诊 ,饮食单独供应 ,生活垃圾消毒后处理。干预前后两次调查中有3份问卷填写不完整 ,数据未进入统计 ,问卷有效率为 97 8%。采用Zung( 1971)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 [1] 及自行设计的开放式问卷调查。开放式问卷包括四个问题 :考虑最多的问题、最担心的问题、最希望解决的问题及最困惑的问题 ,每道题被学…  相似文献   

7.
SARS一线医护人员SCL-90调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非典型肺炎对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影响。方法:对在隔离病房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了SCL-90量表评定,并将结果与正常人群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发现医护组SCL-90总分和阳性项目数都显著高于对照组。阳性症状痛苦水平医护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SCL-90的所有9个因子医护组的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评分。显示在一线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与社会其它群体相比,有着较高的心理痛苦水平。结论:提示在关注医护人员的隔离防护状况的同时,也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8.
SARS心理干预的基本方式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当前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是一种传播性很强的感染性疾病 ,目前对它的传播途径尚不十分清楚 ,又无特效治疗药物。在这种情况下 ,人们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 ,这是正常现象。但是某些不良心理反应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同时也会影响“SARS”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政府已经采取了有力措施 ,对确诊和疑似病人进行了隔离和治疗。刚进入隔离病房的病人 ,由于恐惧、孤独 ,处于急性应激状态 ,部分病人会出现心理障碍。许多医护人员工作在隔离病房中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 ,同时面临被感染的危险 ,也会出现心理应激…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大学生在 SARS流行期与流行期过后的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 SCL-90 ) ,对 2 93名大学生在 SARS流行期和 SARS疫情解除后 4个月两次进行测试 ,SARS流行期大学生 SCL-90各因子分与国内青年组常模及疫情解除后 4个月的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SARS流行期大学生 SCL-90各因子分均较国内常模高 ,除躯体化、人际关系 2个因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0 .0 5 )外 ,其余各因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5 ) ,与疫情解除后比较 ,除焦虑、恐怖 2个因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5 )外 ,其余各因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0 .0 5 )。结论 随着疫情的解除 ,大学生的恐慌心理虽然逐渐减弱并消失 ,但大学生在 SARS过后仍保有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应给予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SARS危机干预与心理辅导模式初探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20 0 3年春天 ,一场由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肆虐京城。SARS来得突然 ,传染性又强 ,病理尚不详、发展难以预测、缺乏特效药物 ,治疗不及时有生命危险。因此 ,许多人感到恐慌、焦虑、不安、担忧、无助。大量心理学研究证明 ,过分的恐慌、焦虑、不安、紧张的情绪和过度的担心会削弱身体抵抗力 ,减低心理免疫力 ,反而更容易患病 ,同时也可能引发非理性的行为 ,对社会的稳定和秩序造成威胁。面对SARS危机 ,人的心理状态和意志力是抵抗SARS、战胜SARS的有力保证。因此 ,如何协助人们度过SARS危机反应 ,恢复心理平衡 ,已经成为心理健康与心…  相似文献   

11.
SARS疫情期间公众心态影响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索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公众心理行为的影响,以及在不同阶段中公众心态变化的特点。方法:对SAILS流行期间374人次的心理咨询记录进行分析,依据疫情发展情况,比较各阶段的差异。结果:在咨询者中,女性(59.4%)多于男性(40.6%);根据疫情变化将咨询记录数据划分为三个阶段,分析发现随着疫情缓和,针对SARS症状的咨询者显著减少,从13.1%降低到1.8%;有关社会生活的咨询者显著增多,从8.7%上升到12.3%;在有关情绪问题的咨询者中,伴有相关症状者显著减少,从23.0%降低到4.5%;不伴相关症状者显著增多,从77.0%上升到95.5%。结论:整个SAILS疫情期问,情绪问题始终占第一位;随SARS疫情缓和,社会公众对于疾病本身的关注减少,而与疫情有关的社会生活问题增多;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开通心理咨询热线电话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SARS疫情中的16名北京市民访谈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SARS疫情中的市民心态。方法:用自编的开放式问卷对16名北京市民进行深度访谈。结果:在SARS疫情中市民的心态变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从恐慌到平静;2)在疫情中精神境界的升华;3)对人生价值的重新思考;4)在疫情中对改革的思索。结论:疫情不仅使人们处在危机之中。并产生危机感,也帮助人们在危机中成长。  相似文献   

13.
"非典"心理援助热线来电初步分析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2003年4月底至6月中旬北京非典心理援助热线来电的数据和内容分析,总结出非典流行期间群体心理的变化特点。方法:将非典心理援助热线所接来电进行分类,采用量化统计与质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非典流行期间人群的心理变化为三个时期:恐慌期、烦闷期和恢复期,非典心理援助热线所接电话内容的变化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心态的变化。结论:本报告为建立健全国家灾难及危机心理干预系统的建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警察心理素质研究Ⅲ.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调查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目的:探讨深圳警察的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及其与人口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通过团体测试方式对6107名深圳警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调查。结果:深圳警察SCL-90的总均分、阳性症状均分及l0个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其积极应对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而消极应对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深圳男性警察的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敌对、偏执、精神病及总均分均显著高于女性,其积极应对得分显著低于女性。36-40岁年龄段及副科级警察SCL-90多项因子分在各年龄段及各职务级别警察中得分最高;45岁以前,随着年龄的递增,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维度的均分均相应递增。结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职务级别的不同对深圳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存在一定影响。积极应对有利于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警察心理素质研究Ⅰ.个性特征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深圳警察的个性特征。方法:用NEO-PI-R对6107例警察进行测试,并与454例普通人群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深圳警察在开放性维度及相应特质的得分明显低予普通人群,此外在正性情绪、信任、刺激追寻、坦诚、顺从性等特质分量表分数上也存在差异;女警察较男警察更开放些,并在抑郁、刺激追寻、正性情绪、利他性和责任心等分量表的得分高于男警察,而在自我意识、自我肯定、坦诚、顺从性、谦虚、事业心和审慎性分量表的得分低于男警察;研究还发现受试者的年龄和文化程度与其个性特征存在一定关系。结论:警察的个性特征与普通人群有明显的差异,而且男女警察的个性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警察心理素质研究Ⅱ生活质量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深圳警察的生活质量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用团体测试方法对 90 3 8名深圳警察进行生活质量量表的评定。结果 :量表有效的 610 7名深圳警察的生活质量评定结果显示 ,深圳警察的生活质量较好。从生活质量的四个维度看 ,躯体功能方面有过于乐观的倾向、心理功能积极向上、社会功能不尽如人意、物资生活维度有追求更好的意愿。此外 ,不同性别、年龄、职级、岗位的警察其生活质量有所不同(P <0 0 1)。结论 :总体上深圳警察对其生活质量较为满意 ,而且仍有积极进取的心态。不同性别、年龄和职务级别特点对深圳警察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非典型肺炎疫情的不同阶段 ,北京人的应对行为、认知评价和情绪的状况及其发展变化规律。方法 :自编《关于非典型肺炎 (SARS)的调查问卷》 ,通过E -mail和网页填写问卷的方式 ,共得到北京的有效问卷 473份 ,使用SPSS10 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面对非典型肺炎 ,北京人感到了比较多的环境压力 ,他们对非典型肺炎的信息比较关注 ,同时采取了注意个人卫生、作息习惯、出门戴口罩、减少不必要的外出等措施进行预防 ,部分人也出现了一些储存现金和食品、过多测体温等非理性的行为。在认知上 ,人们认为应该调整心态坦然面对。在非典型肺炎与人们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减少时 ,人们越来越多的体会到紧张、恐惧、愤怒、悲观、无助的负性情绪 ,兴奋、平静和麻木的情绪在随之减少。随着疫情的发展 ,人们的认知、行为和对非典型肺炎的关注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SARS患者与抗SARS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对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非典”患者与抗非典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抽取“非典”患者和抗“非典”医务人员各 40名进行SDS、SAS、SCL -90量表检测 ,并进行比较。结果 :SARS患者及抗SARS医务人员的SDS评分均在≥ 5 0以上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而患者SAS均值明显高于医务人员的分值 (t =4 69,P<0 0 1)。SCL -90评分 ,患者的躯体化 (t=2 79)、人际关系 (t =8 83 )、抑郁 (t =4 42 )、焦虑 (t =8 0 3 )、敌对 (t=10 2 5 )、恐怖 (t=1 69) (P <0 0 5~ 0 0 1)的因子分明显高于医务人员得分。而在人际关系 (t =8 83 )、敌对 (t =10 2 5 )、偏执 (t=1 5 1)分值上医务人员显著低于常模 (P <0 0 5~ 0 0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