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颅内等密度和高密度胆脂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T对位于鞍区、桥脑小脑角表现为囊性低密度伴沿裂隙生长的胆脂瘤诊断不难。但对少数表现为等、高密度胆脂瘤,容易误诊为颅内其它肿瘤。为提高CT对于等、高密度胆脂瘤的认识,本文对4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1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1980~1988年间经CT检查4例,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病例应用HF型颅脑CT机和日立W-4型CT机检查。先平扫,后增强扫描。 病例1女,21岁。闭经3年,左眼视力下降2年。蝶鞍正侧位片:鞍上偏右黄豆粒大小钙化影,蝶鞍扩大,鞍背上翘,提示鞍区颅咽管瘤。左侧脑血管造影提示左侧颅内未见占位…  相似文献   

2.
垂体脓肿一例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69岁。间断复视2年,头痛2个月,无诱因及发病规律。查体:双眼球外展受限,右眼睑下垂,双眼视力及视野正常。术前实验室检查正常。术前影像表现:鞍区X线平片示蝶鞍扩大,后床突及鞍背骨质破坏,前床突前上移位,鞍底下陷、模糊(图1);CT冠状位增强扫...  相似文献   

3.
病例 男性 ,5 2岁 ,因头痛、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 7d入院。查体 :神清 ,双眼仅光感 ,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 ,眼球运动正常 ,患者无内分泌改变。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在治疗中详细追问病史有头部轻微外伤史。CT征象 :轴位平扫 ,鞍区圆形稍高密度影 ,中心较边缘密度稍高 ,直径约 2 1mm ,向上达鞍上池 ,蝶鞍扩大 ,增强后冠状位扫描 ,鞍内圆形稍高密度影 ,向上突入鞍上池 ,边界清 ,无明显强化 ,右侧鞍底骨质吸收变薄。CT诊断 :垂体瘤。经保守治疗 7月后复查 ,蝶鞍冠状位CT扫描鞍区未见异常。垂体形态大小正常。查体 :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 …  相似文献   

4.
改进蝶鞍传统冠状位CT扫描技术的探讨山东临沂第146医院CT室玄克山,贾天伦蝶鞍传统冠状位CT扫描为仰或俯卧位,一般采用前者,由于鞍区骨性结构复杂,病人需极度后仰,使听毗线(CML)尽量与台中线平行。实际工作中,此位置不易把握且有诸多问题,我们通过头...  相似文献   

5.
空蝶鞍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蝶鞍综合征”或“空蝶鞍”是指蝶鞍内含有较大的蛛网膜下腔,而垂体被压扁至鞍底后下方。蝶鞍多增大,但也可正常。鞍隔常不完整。文献上也称为“鞍内蛛网膜囊肿”“、鞍内蛛网膜下腔”、鞍内蛛网膜憩室”、“鞍内脑池”和“鞍隔缺损”等。1951年 Busch 在一组尸检报告中首先用  相似文献   

6.
作者报告60例垂体腺瘤经蝶窦切除术后CT复查分析,1个月内复查不能排除鞍内出血及瘤腔内填入物对图像的影响,1个月之后复查则不能除外肿瘤复发的可能,因此,术后应CT追踪观察蝶鞍变化,并结合临床综合评估疗效,以便对非分泌型垂体腺瘤手术效果提供参考,作者还对蝶鞍CT分辨瘤影的块影,轴位CT与直接冠状CT扫描,延迟性视交叉减压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空蝶鞍综合征的MRI诊断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空蝶鞍为鞍上蛛网膜经缺损的鞍隔疝入鞍内所致,空蝶鞍综合征可引起头痛、头晕、视力障碍、内分泌紊乱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在MRI应用之前认为此征少见,随着MRI的应用,有明显增多趋势。但文献报道不多,本文收集有完整资料的空蝶鞍综合征36例,就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MRI征象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8.
空蝶鞍综合征(Empty Sella Syndrome).简称空鞍征,为一解剖与放射学概念,是指蛛网膜下腔疝入蝶鞍内,引起蝶鞍扩大、变性、垂体受压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的总称。 1951年Busch首先用“空蝶鞍”来表示鞍隔不完整或完全缺如,垂体受压位于鞍底。1962年Colpy 等描述一鞍内肿瘤病人,放疗后视力一度好转,再次恶化后,行手术探查时,发现鞍内肿瘤无复发,但蝶鞍及视交叉处有致密的瘢痕组织,称其为“空蝶鞍综合征”,文献也称为“鞍隔缺损”、“鞍内蛛网膜囊肿”、“鞍内蛛网膜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 ,43岁。反复心慌、头晕头痛 2 0年 ,全身频发抽搐 6年 ,加重伴非喷射性呕吐 2年。近 2个月舌麻木感、乏力、失眠、多梦、记忆力明显下降。体检 :神志清 ,双侧瞳孔对光反应灵敏 ,视力正常 ,视野内下象限缺损 ,颅神经未见明显异常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阴性。CT检查 :平扫见鞍内一圆形高低混合密度影 ,约 2 .0cm×2 .1cm× 2 .3cm ,高密度环内为低密度囊变、坏死区 ,CT值 12~40HU。病灶向上突入鞍上池 ,鞍上池前部闭塞。增强扫描呈明显环形强化 ,CT值 14~ 75HU ,骨窗示蝶鞍明显扩大 ,轻度骨质破坏。同…  相似文献   

10.
鞍内肿瘤往往引起蝶鞍膨胀性扩大。但以前对蝶鞍形状、结构、大小的研究多注意蝶鞍本身。Bell首先注意到蝶鞍最大前后径与头颅大小有关。Martines-Farindes首先对颅鞍指数及其对临床应用价值做了研究并作了较肯定的评价。本文着重对国人颅鞍指数正常值及其诊断意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空泡蝶鞍综合征的CT诊断及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空泡蝶鞍综合征的CT诊断及临床表现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7例空泡蝶鞍综合征的临床与CT表现。结果:17例中有15例表现为内分泌症状,主要有停经泌乳、尿崩症等,另2例表现为视力障碍。常规轴位、冠状位CT扫描征象有:鞍内低密度、鞍上池模糊、三脑室下移、“漏斗征”、垂体蒂下移、后移,垂体受压变扁平,蝶鞍扩大等;脑地造影CT可见造影剂进入鞍内。结论:作者认为本症临床表现与致病因素及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CT是较理想的诊断手段。横断面CT可作筛选,冠状面CT一般可明确诊断,疑难者可由脑池造影CT确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5例空蝶鞍的临床及MRI表现。结果:空蝶鞍的MRI征象有(1)鞍内为脑脊液信号;(2)垂体受压紧贴鞍底;(3)蝶鞍增大;(4)垂体柄居中。结论:空蝶鞍有相似的MRI征象,MRI多方位成像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蝶鞍为颅底中部的重要结构,其内蕴藏垂体,四周与重要血管、神经及第三脑室前部毗邻。鞍区肿瘤和颅内压升高常使蝶鞍受累,某些系统病变也影响蝶鞍。蝶鞍又处于颅腔之突出部位,其骨性标志易于识别而有利于发现早期病变,因而蝶鞍X线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熟悉鞍区的正常解剖和变异,了解蝶鞍X线异常的产生机制及不同病理情况的蝶鞍X线特征,乃是正确分析蝶鞍X线所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空泡蝶鞍的MRI诊断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泡蝶鞍是指鞍上池通过缺损或发育不全的鞍隔而疝人鞍内,致使蝶鞍变形扩大,垂体受压萎缩,脑脊液循环不良而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的鞍内病变。本病由Busch于1951年通过178例尸检而首先发现[1],随着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不断改进,证实本病在临床上并非少见。本文通过对580例头颅MRI图像分析,从中找出96例空泡蝶鞍(发病率16.6%),并结合文献对其MRI诊断和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材料与方法 本组96例中,男44例,女52例,年龄最大77岁,最小8岁,平均47.8岁。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复习了100例经X 线检查与手术证实的分泌催乳素的垂体腺瘤。所有病例的催乳素均升高。X 线检查包括:蝶鞍正、侧位园形轨迹断层、气脑造影加鞍区断层、双侧颈内动脉造影,20%病例作了脑的CT 扫描。100例中女性97例,平均年龄29岁。典型的临床表现是闭经、溢乳。手术证实96例为垂体腺瘤,4例为增生。53例肿瘤直径小于10毫米。蝶鞍断层中96例见有蝶鞍形状异常,最常见者为侧位断层上蝶鞍轮廓的前下部凸出、皮质变薄但仍完整。X 线提示的肿瘤部位与手术相符。气脑造影检查见到19例有鞍上扩展(10例侵犯鞍上池,9例致第三脑室变形),也均由手术证实。双侧颈内动脉造影对诊断帮助不大,主用于估计鞍旁扩展和  相似文献   

16.
1912年,Cushing氏首次对垂体瘤的临床表现和术中所见之蝶鞍变化作了经典的描述,同年Schuller氏(?)取了正常与病变蝶鞍的X线照片,此后蝶鞍X线检查便常规用于垂体瘤的诊断。Dandy氏设计的脑室和气脑造影,进一步提供了对估计垂体瘤向鞍上扩延的有用  相似文献   

17.
患者 女,35岁.因头痛、视物模糊2个月于2011年1月4日到我院就诊.体检:右眼睑下垂,右眼直接、间接对光反射迟钝.影像检查:CT平扫示鞍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以实性成分为主,并突向鞍上池生长,大小约54 mm×36 mm×39 mm,蝶鞍扩大;增强扫描病灶轻度均匀强化(图1);鞍区(鞍底、部分后床突)骨质破坏、吸收.CT诊断:鞍区占位性病变,垂体大腺瘤可能性大.MR平扫示鞍区形态不规则肿块,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混杂信号(图2,3),信号较均匀,病变向上突入鞍上池,向下突入蝶鞍,垂体受压变薄,蝶鞍扩大;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其内见低信号流空血管影,肿块压迫周围组织,并向上突破鞍区长入鞍上池内,视交叉受压上移,鞍上池、桥前池及第三脑室受压,双侧海绵窦受侵,双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被肿块包绕;病变向前突入蝶窦;病灶向下压迫鞍底,垂体受压(图4~6).  相似文献   

18.
空蝶鞍综合征的MRI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MRI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5例空蝶鞍的临床及MRI表现,并对发病机理进行探讨。结果:空蝶鞍的MRI征象有(1)鞍内为脑脊液充填;(2)蝶鞍增大;(3)垂体受压紧贴鞍底,矢状位呈弧线样,冠状位呈“锚”状;(4)垂体柄居中、延长;(5)可伴有脑积水等脑脊液压力增高病变。结论:空蝶鞍有相似的MRI征象,MRI多方位的特征性表现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患者 女 ,5 2岁 ,以“左眶部疼痛 2年余 ,视物不清 3月”之主诉于 1998- 0 9- 15日收住我院神经外科。体检 :神清 ,应答切题。双上睑下垂 ,左眼球轻度外突 ,双眼球活动受限 (左侧眼球近固定 ) ,左眼角膜欠清晰 ;双瞳 0 .4cm,右瞳光反射迟钝 ,左瞳光反射消失 ,视力检查 OD0 .4,OS光感 ;双鼻腔通气 ,嗅觉正常。左面部皮肤感觉迟钝。其余颅神经未见异常 ,四肢生理反射存在 ,病理反射未引出。蝶鞍平片 :蝶鞍大小形态正常 ,鞍底呈双鞍底 ,局限性骨质破坏 ,后床突及鞍背骨质普遍性吸收 ,前床突骨质未见异常 ,诊断意见 :鞍区占位病变 ,鞍旁型可…  相似文献   

20.
蝶鞍高居颅底中心,为颅底重要结构。颅内很多疾患及鞍区病变,常能较早地引起蝶鞍改变,因此观察蝶鞍结构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是蝶鞍体积较小,结构细微,个别结构的轻微改变,均有可能是某种疾患的存在,这样就要求从X线片上能显示出蝶鞍的各个结构。目前用于蝶鞍的投照位置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