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常见病,临床常规应用肺功能检查评估患者是否有气流受限.CT不作为COPD诊断和治疗的常规推荐方法,但随着发展,其在评估COPD患者肺部异常改变、并发症及肺功能方面具有优势.从4个方面对COPD的CT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定量分析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危人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肺功能检查和胸部CT平扫的693例患者。根据肺功能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组222例[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FEV1/FVC)>70%,FEV1占预测值的百分比(FEV1%)≥95%]和高危组471例(FEV1/FVC>70%,80%1%<95%)。定量CT参数包括吸气相CT全肺5~8级支气管测量的管壁面积与气道面积比值(W/A)、管腔面积与气道面积比值(L/A)、全肺及5个肺叶的低衰减区占全肺体积的百分比(LAA%)等。基于定量CT参数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COPD高危人群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2组年龄和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性别、吸烟史、肺功能参数(FEV1、FEV1/FV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  相似文献   

3.
呼吸门控定量CT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用呼吸门控定量CT分析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的平均肺密度(MLD)和像数指数(PI)的分布。方法:40例正常人,23例肺气肿病人及15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50%肺活量(VC)时用螺旋CT扫描全肺,在10%VC和90%VC时于隆突层及隆突上,下各5cm处行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分析不同病种不同呼吸时相的MLD和-910HU的肺区所占的比例,即PI的变化,并与肺功能(PFTs)和形态学结果比较。结果:10%VC时,肺气肿组与慢性支气管炎组的MLD降低,平均值分别为-831.8HU和-796.8HU,与正常组为-745.3HU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90%VC时,仅肺气肿组MLD下降,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I变化有同样规律,只是PI表现为增加。定量CT提示的病变与形态学一致,定量CT较肺功能敏感,呼气末定量CT还可以弥补CT形态学发现率低的不足。结论:CT与定量CT结合实现了形态与功能的统一,可以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完善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HRCT的表现来揭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病理进程,为临床及早干预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分析96例临床确诊的COPD病例的HRCT表现与56例无COPD病史的外伤病例作对照,从中央气道病变,外周气道病变,肺实质病变及肺血管病变等四方面来评估COPD的病理学改变。结果:COPD的中央气道T,T/D,Ai,WA%及TI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外周气道的显示率,肺气肿及“马赛克灌注”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RCT可以从影像学角度反映COPD的病理改变,结合肺功能检查,可更准确地揭示COPD的病程发展,从而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不可逆的气道阻塞为特征的气道慢性炎症病变,目前为世界范围内第四位死因,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改善预后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然而大多数COPD患者早期症状轻微,5%以上的正常人群患有潜在COPD,肺功能较低水平(FEV1/FVC<70%)的人群中70%以上患有潜在COPD,潜在COPD患者常错过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时机。目前临床上常用FEV1、FEV1/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利用基于CT的气管定量分析技术来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价值。方法收集COPD患者35例和健康受试者30例,均在3天内行小宝石CT(GE Optima CT660)64排多层螺旋CT检查,在与所测支气管垂直的平面上测量气管与主要13个支气管的管腔及气道平均直径,气管与支气管管壁面积比值,管壁平均厚度,管壁厚度与气道管径比5个指标;使用T检验和逐步分析法对变量进行筛选,并建立Bayes预测模型,所有COPD患者及志愿者均接受肺功能检查。结果 COPD患者与正常患者中间段支气管的管壁厚度与气道直径比、右肺下叶支气管主干平均管壁厚度、右主支气管管壁面积比、左肺舌叶上段管壁平均厚度、右肺下叶支气管主干管壁厚度与气道直径比分别为:0.54,0.18,0.25,1.68,2.99;0.56,0.14,0.23,1.66,3.5,这5个变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该5个变量建立Bayes模型,回代验证预测准确率为82.04%,交叉验证准确率为75.48%。结论基于CT的支气管定量分析技术具有无创、无痛苦的优点,对诊断COPD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s,COPD)是一类重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空气滞留于肺泡腔内,从而发生呼气性通气功能障碍和残气量增多,其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存在于中央气道、外周气道、肺实质和肺的血管系统,诊断和检测传统上多依赖于临床肺功能检查(PFT)。美国胸科协会(ATS)在2004年颁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lobal initiative for  相似文献   

8.
螺旋CT肺密度测定在诊断肺气肿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螺旋CT肺密度测定在诊断肺气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CT诊断的130例不同病理类型肺气肿和80例正常肺,采用16层螺旋CT附带的Pulmo自动评价软件进行肺密度测量。以肺尖、肺门、横膈3个区的平均CT值作为平均肺密度(ALD)。评价正常组与肺气肿组,以及各类肺气肿的平均肺密度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105例肺气肿(105/130)平均肺密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全小叶型肺气肿密度降低最为明显,其它类型肺气肿肺CT值降低幅度减少。15例小叶中央型肺气肿和10例单纯型肺大泡平均肺密度值正常。各类肺气肿的正常肺密度例数与异常肺密度的例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0.275,P<0.001)。71例正常肺(71/80)肺密度正常,9例异常。肺气肿组与正常组的平均肺密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9.884,P值<0.001)。结论螺旋CT肺密度测定能准确评价不同类型肺气肿的肺密度,并能按肺密度推测肺气肿类型。对肺气肿的定性、定位及分型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呼吸两相扫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30例临床诊断为COPD患者为病例组,对照组为34例CT胸部体检且肺功能正常者;2组受检者进行深吸气末及深呼气末MSCT扫描及临床肺功能(pulmonary function test,PFT)检查.分析MSCT各项容积指标与PFT指标的相关性;比较MSCT各容积指标在深吸气相与及深呼气相的差异.结果 MSCT各容积指标与PFT指标有显著相关性(P<0.05);MSCT各容积指标在深吸气相与深呼气相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MSCT呼吸两相容积指标可以用来评价COPD的肺功能,并且MSCT呼吸两相结合扫描在COPD的临床诊断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肺气肿指数(EI)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叶功能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30例临床确诊的COPD患者(研究组)和34例CT胸部体检且肺功能正常者(对照组)均行MSCT及临床肺功能检查.测量肺容积、肺气肿容积(EV)、EI,分析全肺及肺叶EI与第1秒用力肺活量实测值与预测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的相关性,比较两组各肺叶EI总和与全肺EI之间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呼吸两相各肺叶及全肺E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深吸气相右肺上叶EI值与FEV1/FVC呈正相关(r=0.400,P<0.05),其他肺叶及全肺EI值与FEV1%(r=-0.693~-0.498,P<0.05)、FEV1/FVC(r=-0.765 ~-0.353,P<0.05)呈负相关;深呼气相各肺叶及全肺EI值与FEV1%(r=-0.729~-0.473,P<0.05)、FEV1/FVC(r=-0.769~-0.353,P<0.05)均呈负相关.结论 MSCT测量全肺及各肺叶EI值与肺功能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采用EI值能够判断COPD患者全肺及肺叶的损伤程度及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部CT灌注成像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和灌注参数特征。方法共44例,分为COPD组25例及对照组19例。均行肺部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扫描。图像经后处理,设定感兴趣区(右腹肺、右背肺和左腹肺、左背肺),得到各处肺组织TDC和灌注参数,包括灌注值(P),强化峰值增量(PEI),达峰值时间(TTP)和血容量(BV)。比较分析COPD组和对照组的TDC特征,以及各灌注参数的差异性。结果COPD组较对照组TDC波峰延后。各灌注参数腹背肺比率在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COPD组TTP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0)。P、PEI和BV在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灌注成像显示COPD患者肺部血流灌注异常主要表现为TDC波峰延后,TTP延长。  相似文献   

12.
CT评价气胸后肺组织压缩体积(百分比)准确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CT计算气胸后肺脏体积压缩的准确性.方法①采用岛津SCT-7000TH全身CT扫描系统对17个肺脏模型进行扫描,利用CT机的面积计算功能计算肺脏模型体积.②肺脏模型的实际体积通过注入水达到标定刻度所需水的容量来计算.结果肺脏模型实际体积为(2893.47±29.22)ml,CT计算值为2894.32±28.47.CT的计算值与模型的实际测值无显著性差异(Ρ>0.05),两者有高度相关性(γ=0.9860,Ρ<0.001).结论CT能够准确计算肺脏体积,是测量气胸患者肺脏压缩程度的准确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肺容积扫描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COPD组87例,对照组29例,进行64层螺旋CT肺容积扫描和常规肺功能检查,两次检查时间间隔小于30d,研究CT肺容积参数与肺功能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CT肺容积参数对COPD诊断和分级的临床价值.结果 CT容积扫描获取的肺气肿容积比例与肺功能分级、RV(实际/预计%)、TLC(实际/预计%)、RV/TLC(%)、FEV1(实际/预测%)和FEV1/VC MAX(%)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r分别为0.560,0.309,0.246,0.280,-0.522,-0.599,P均<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全肺肺气肿容积比例、右肺肺气肿容积比例和左肺肺气肿容积比例诊断COP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3、0.822和0.917(P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测量的肺气肿容积与肺总容积之比和肺功能分级相关,对诊断COPD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呼气相HRCT对肺气肿患者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2 8例肺气肿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进行吸气相、呼气相HRCT检查 ,肺气肿患者还进行了肺功能试验检查 ,对肺气肿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双肺吸气相密度平均值 (ID)、双肺吸 -呼气相密度差值 (VD)进行统计学比较 ,并对患者的双肺ID、双肺VD和空气潴留评分值与肺功能试验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肺气肿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双肺ID、双肺VD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双肺VD、空气潴留评分值与肺功能试验指标显著相关 (Ρ <0 .0 5 )。结论 呼气相HRCT能够反映肺气肿患者的肺功能状况 ,作为吸气相HRCT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5.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晓燕 《西南军医》2008,10(4):44-45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的特点。方法对2001~2007年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发自发性气胸3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31例(90%),死亡4例(10%)。结论老年慢阻肺并发自发性气胸起病隐匿,进展快,常危及生命,及时诊断和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成像技术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CT资料,CT扫描采用16层螺旋机,平扫加强化,随后进行1mm重建,传输到工作站进行SSD、MPR成像。结果SSD、MPR技术可多方位、立体、直观的清楚显示肺结节表面征象及空间关系,确切显示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肺血管集束征等周围型小肺癌的特征,SSD成像对分叶征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SSD、MPR、2D横断图像三者结合可明显提高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慢性梗阻性肺气肿的HR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慢性梗阻性肺气肿的HRCT表现。材料和方法 :对 67例确诊为慢性梗阻性肺气肿患者 ,行全肺HRCT扫描。观察并分析肺气肿的CT表现形式及其分布。结果 :慢性梗阻性肺气肿的HRCT有 4种表现形式 ,即小叶中心型肺气肿 (CLE)、全小叶型肺气肿 (PLE)、间隔旁型肺气肿 (PSE)和混合型肺气肿 ,其中以PLE最为常见 ( 3 9/ 67,5 8.2 % )。CLE多见于上肺区且多见于吸烟者 ( 5 / 6)。有吸烟史和无吸烟史之间、男女之间肺气肿的形态学构成比差别都有高度的显著性。结论 :症状性慢性梗阻性肺气肿的HRCT形态以PLE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螺旋CT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咽壁软组织和上气道狭窄情况及形态特点。方法经多导睡眠监测仪(PSG)诊断的OSAS患者7例均行清醒状态和深睡状态下上气道软腭后区至会厌后区螺旋CT扫描。结果①5例发生完全性阻塞,且阻塞部位均为软腭后区,有2例分别为多部位阻塞;②OSAS患者软腭长度44.28mm±1.16mm(正常长度41.90mm±1.95mm),软腭厚度9.42mm±0.46mm(正常厚度5.84mm±0.24mm);③OSAS患者在清醒及睡眠状态下软腭后区(RP)、舌后区(RG)、会厌后区(EPG)咽后壁厚度均大于正常值。结论螺旋CT对OSAS临床综合诊断及病因研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