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反流性食管炎(RE)的关系。方法:对192例病人作胃镜检查,并对胃或食管粘膜分别作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学妇科白带涂片快速染色法(CTB),进行分级。结果:BRG患者的Hp感染率为88.88%(96/108),RE患者的Hp感染率为35.71%(30/84),BRG组Hp感染率明显高于RE组,差别有显著意义;BRG患者CTB分级较RE高,差别有显著意义。Hp阳性RE患者胃镜分级、病理程度与Hp阴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意义。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密切关系,而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不确定。  相似文献   

2.
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hylori,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在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根除Hp可促进溃疡愈合,明显减少溃疡病的复发。随着人们对Hp研究的深入,其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中的作用受到了重视。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联系一直是人们争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胃食管反流病和浅表性胃炎患者胃镜检查时,行快速尿素酶方法检测以了解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别比较胃食管反流病组与浅表性胃炎组(对照组)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结果:胃食管反流病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0.43%,对照组中感染率为56.94%,胃食管反流病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食管反流病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就诊的患者,分为病例组125例和对照组100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Hp感染程度、GERD分级资料。结果病例组的Hp感染率为65.5%,对照组的Hp感染率为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疾病存在关联,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程度与GERD分级不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RE)与性别、年龄、幽门螺杆菌(Hp)感染、其他胃肠疾病等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胃镜诊断的153例RE患者进行分析。结果RE占胃镜检查总人数的3.86%,男女比例2.12∶1,平均年龄53岁;各种引起酸、十二指肠液反流的疾病均与RE的发生有关;Hp阳性率32.0%,Ⅰ、Ⅱ、Ⅲ级食管炎中Hp感染率分别为32.7%、32.5%、25.0%,P>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是多因素疾病,与性别、年龄、生活习惯、引起反流的胃肠疾病有关,Hp感染不是反流性食管炎的致病因素,Hp感染与RE轻重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电子胃镜和病理确诊的GERD患者72例及68例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分别在胃窦取组织行快速尿素酶法及Giemsa染色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72例GERD患者Hp感染率为28%,其中Ⅰ级33%,Ⅱ级24%,Ⅲ级25%,对照组68例Hp感染率为52%,结果表明GERD患者Hp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5),但GERD患者各级之间Hp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关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Hp)感染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患者食管远端酸暴露及食管动力变化特点,探讨Hp感染与GERD的关系。方法GERD患者80例,分为Hp阳性组30例,Hp阴性组50例,同期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组,对3组进行食管动力学检测和食管24hpH监测。结果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DeMeester评分、食管下括约肌压力、24hpH监测各项指标及食管动力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2组DeMeest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GERD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较正常人群低,且存在过量酸反流;Hp感染与GERD发生可能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9.
反流性食管炎185例临床特征及其与Hp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反流性食管炎(RE)临床特点,探讨其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方法:观察185例RE的临床特征;检测其Hp感染率。结果:RE食道损伤以A级、B级为主,部分病例消化道外症状突出;RE组Hp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食道损伤较轻;重度损害多见于老年人,且均伴胃十二指肠疾病;Hp感染可减少RE发生,RE患者Hp感染的治疗应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0.
返流性食管炎(RE)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LES)功能失调,胃内容物进入食管下段,损伤该处粘膜,导致病人出现烧心等临床症状和食管粘膜炎性病变的疾病,一般认为约占人群中发病率的5~10%左右。药物治疗的目的在于加强食管抗返流屏障功能,提高食管清除能力,改善胃排空和幽门括约肌功能,以防止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  相似文献   

11.
我们对357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Helipcobacter pylori,Hp)根治治疗,观察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ax diseases,GERD)发病率的变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反流性食管炎(RE)的关系。方法选择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RE)的80例患者(研究组)与同期就诊为慢性胃炎患者80例(对照组),均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再将80例RE患者中Hp感染阳性者29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5例常规三联抗Hp+PPI治疗,B组14例仅PPI治疗。随访半年。结果 80例RE患者Hp感染率为36.3%,对照组80例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率为86.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患者各级之间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A组15例根除Hp患者复发率(60%)高于B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根除Hp治疗后RE的发病率为14.5%。结论 Hp在RE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失调,胃内容物、十二指肠液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疤痕收缩、狭窄等病变[1].作者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采用奥美拉唑和莫沙必利联合治疗RE患者127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新疆阿克苏不同民族、性别成人胃食管反流病及反流性食管炎的检出率及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阿克苏地区上消化道症状患者650例,进行胃镜、病理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3C呼气试验。结果:(1)阿克苏地区汉族和维族胃食管反流病检出率分别为14.2%和26.1%,反流性食管炎检出率分别为7.6%和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阿克苏地区男女胃食管反流病检出率分别为12.9%和14.4%;反流性食管炎检出率分别为9.7%和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阿克苏地区汉族和维族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检出率分别为24.0%和23.1%,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检出率分别为25.0%和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克苏地区不同民族的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维族为高;而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Hp)的存在是否影响反流性食管炎(RE)的愈合率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有认为Hp的存在有利于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反流性食管炎[1],也有认为Hp的根治与食管炎的愈合率无关[2].本文对一组反流性食管炎作一分析,以探讨Hp的感染状况是否与反流性食管炎的愈合率有关.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病(GERD)指过多的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反酸、反食等,甚至引起食管黏膜的病理性损伤--反流性食管炎(RE).GERD是一种与酸相关性疾病,其本质不是酸增多,而是酸反流所致[1].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研究了Hp阴性和Hp阳性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食管动力学和食管酸暴露情况,以阐明Hp感染和GERD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GERD患者64例,按Hp感染情况分为Hp阳性组37例,Hp阴性组27例。检测前1周停用抑酸药和胃肠动力药。对2组进行食管动力学检测和食管24 h pH监测。结果①Hp阳性和Hp阴性组性别、年龄和体质量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Hp阳性和Hp阴性组食管动力学检测:LES压力、长度及食管体部的各项动力学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Hp阳性和Hp阴性组24 h食管pH监测DeMeester评分、食管pH<4时间百分比、pH<4反流次数、pH<4大于5min反流次数、pH<4最长反流持续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本研究中GERD患者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LESP)为(9.1±1.9)mm Hg,明显低于正常人,但它和DeMeester评分无相关性(r=0.130,P=0.304)。结论①Hp感染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LESP和食管体部的运动功能无明显影响;②Hp感染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食管酸暴露也没有显著影响;③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没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胃灼热等症状,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邻近的组织损害。GERD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其在欧美国家的患病率达到10%∽20%,在亚洲地区的患病率为5%,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主要消化疾病之一。GERD的发病机制主要为防御机制削弱、胃排空延迟、食管感觉异常、攻击因子刺激,其中防御机制削弱表现为抗反流屏障障碍(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一过性食管下括约肌松弛、解剖结构缺陷、食管裂孔疝、贲门切除术后等)、食管酸清除能力降低、组织抵抗力降低,攻击因子包括胃酸、消化酶、胆汁、酒精、刺激性食物、非甾体消炎药等。GERD的发生是一个长期多因素的发展过程,目前已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GERD可能与年龄、性别、肥胖、不良生活习惯、生活环境、心理因素、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 7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观察组,同期90例胃镜检查诊断为轻度慢性胃炎者为对照组,2组均行1 4C呼气试验及快速尿素酶法检测Hp,比较其结果.结果观察组Hp感染率31.4%,对照组5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Hp感染率较低,Hp可能对反流性食管炎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