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胸部听诊所闻及的捻发音是间质性肺疾病常见的体征,细捻发音是某些间质性肺疾病早期诊断的指征。研究旨在了解结节病(SARC)和纤维性肺泡炎(CFA)捻发音的发生率,并将听诊所得与高分辨力 CT(HR CT)进行对比,以确定特异 X 线表现与捻发音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首先①由2名经过训练的研究者(至少1名了解患者的诊断结果)对17例 SARC 和11例 CFA患者的两肺肺尖、肺底及肺门5个部位进行听诊,分别记录有无捻发音及声音粗细、发生时间,并按音响  相似文献   

2.
肺音作为一种复合的生物信号,可借助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作定量分析。肺音有两种主要成分,其一为气流通过气道的呼吸音;其二为肺部疾病时出现的附加音如捻发音、哮鸣音。前者音频范围较窄(<600Hz),后者音频较宽(200~2000Hz)。本文报告对低频肺音的研究,研究对象分3组:①有捻发音的石棉肺病人;②有捻发音的心源性肺水肿病人;③不吸烟的正常人(对照组)。每组5人,皆为男性。检查时病人取坐位,声音接纳器贴右后胸壁第9肋间,记录15个呼吸周期。对记录的分析集中于吸气相后段的肺音,时间约相当于吸气时间长度的0.6~1.4秒。资料输送到PDP 11/45计算机中贮存。  相似文献   

3.
吸入石棉所致的微小间质性肺纤维化难以发现。有人发现肺捻发音、罗音是肺石棉沉着病的一早期、突出征象。作者研究了捻发音在早期发现石棉肺的价值。一位经培训的技术员对386名接触石棉工人进行肺听诊检查捻发音的存在其及程度。受试者坐位、张口呼吸,呼吸略深于一般潮式呼吸。在肩胛中线左和右肺底,右锁骨中线和左腋前线肺底进行肺听诊,每个听诊部位的捻发音量分为0(无)~3级(多),然后计算捻发音积分(WCS);左、右背部肺底的捻发音记分加倍,并加上前肺底部捻发音记分,WCS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在不同呼吸频率调节下呼吸对心率变异(HRV)的影响。方法对48例被试者用标准指导语控制5次/分,10次/分,20次/分均匀呼吸调节指导,同步用动态Holter记录心电和呼吸波型。结果在5次/分,10次/分,20次/分均匀呼吸调节下,HRV分别在0.05~0.12Hz、0.15~0.20Hz、0.23~0.30Hz出现呼吸峰。同时呼吸的周期变化和心率的R-R间距变化完全同步。结论均匀呼吸不仅影响HRV的高频段,而且还会影响HRV的低频段。呼吸频率与心率变异的频率完全一致。心率变异的呼吸峰频率=呼吸频率(min)/心搏频率(min)。因此,均匀呼吸调节引起的HRV变化是否完全反映心血管自主神经平衡调节的变化,还需要更多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瘦素的表达及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炎症发生过程中血清瘦素(leptin)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缺氧、CO2潴留、气道阻力的关系。方法选择2002-05~2003-05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呼吸科住院COPD患者56例,按病程分为:急性加重期、临床稳定期。在不同时期测定leptin、促红细胞生成素(EPO)、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并检测肺功能指标,计算体重指数(BMI)、呼吸频率(R)。选择同期正常对照组20例。结果急性加重期leptin、CRP、ALB、动脉血pH值、PaO2、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R与临床稳定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加重期leptin质量浓度与EPO、ALB、动脉血pH值负相关。与CRP、PaCO2、R、BMI正相关,与肺功能指标中的呼吸总阻抗、总气道阻力、中心气道阻力、中心阻力正相关,与1秒用力呼气容积、20Hz振荡频率时弹性阻力和惯性阻力之和呈负相关。临床稳定期leptin、BM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leptin明显升高,可作为急性加重期的炎性标志物。leptin是导致COPD患者反复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呼吸阻抗在老年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老年哮喘患者88例(哮喘组)、COPD患者276例(COPD组)和健康体检者45名(对照组),采用肺量计法检测常规通气功能、脉冲震荡法(IOS)进行呼吸阻抗测定,并分析通气功能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与呼吸阻抗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组20 Hz时气道阻力(R20)增高(P<0.05),COPD组呼吸总阻抗(Zrs)、5 Hz时气道阻力(R5)明显增加(P<0.01,P<0.05);哮喘组和COPD组5 Hz与20Hz时气道阻力差值(R5 -R20)、中心阻力(Rc)、周边阻力(Rp)及共振频率(Fres)均明显增高,5 Hz时电抗(X5)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哮喘组比较,COPD组R5-R20、Rp、Fres增加,X5下降(P <0.05或P<0.01);随COPD严重程度加重,Zrs、R5、R5 - R20、Rc、Rp、Fres逐渐增加,X5逐渐下降(P<0.05或P<0.01).哮喘组与COPD组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与气道阻力Zrs、R5、R5 - R20均呈负相关(P<0.05或P<0.01),而与X5呈正相关(P<0.01);哮喘组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与R20均呈负相关(P<0.01),而COPD组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与R20无相关性(均P<0.05);哮喘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与Fres呈负相关(P<0.01),FEV1/FVC与Fres无相关性(P<0.05),COPD组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与Fres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 哮喘和COPD两组患者的气道阻力均增加,但增加的部位不同,哮喘患者以中心气道阻力增加为主.COPD患者以外周气道阻力增加为主;COPD患者呼吸总阻抗明显增加,且与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中重度COPD明显增加.呼吸阻抗与通气功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提示简单易行的呼吸阻抗测定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法呼吸阻抗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的关系。方法2006年3月至2009年9月,采用德国耶格公司的肺功能仪测定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住院患者5Hz时气道阻力(R5)、20 Hz时气道阻力(R20),周边气道阻力(R5-R20)、5Hz时周边弹性阻力(X5)、共振频率(Fres)的实测值,FEV1(%Pred)、FEV1/FVC%、Vmax50(%Pred)、V max25(%Pred)预计值等指标。并对常规和脉冲振荡法(IOS)测定肺通气功能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OPD组和健康组比较,R5、R20、R5-R20均明显增高,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Fres检出COPD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R5和X5,R20的异常检出率则很低,且敏感性随着COPD病情加重而不断提高;Fres、R5、R20、R5-R20与常规通气功能指标FEV1(%Pred)、FEV1/FVC%、Vmax50(%Pred)、V max25(%Pred)均呈显著负相关,而X5与它们呈正相关,Fres与FEV1(%Pred)相关性最强(r=-0.685,P0.01)。结论脉冲振荡法的测定指标可用于诊断COPD,尤其是Fres的诊断价值最大,其次为R5和X5,并且与常规肺通气功能指标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常规吸氧、抗炎、解痉平喘,同时给予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气指标、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气pH值、PaO2、PaCO2、呼吸频率、心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血压变化不明显。结论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营养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大多形体消瘦、进食甚少、营养不良,尤其是非紫绀喘息型患者。近年来对COPD的营养问题的重要性逐渐引起注意。据实验研究,限制蛋白质及热卡摄入1周以上,肺免疫防御机制、肺组织结构及功能、呼吸的调控以及呼吸肌收缩等各方面均发生异常。兹就上述问题扼要综述介绍。 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约23~60%(平均40%)的COPD患者体重低于标准体重10%,并伴有各种营养障碍的指标,如体态、生物化学及免疫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清醒时气道阻力的改变及气道阻力对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变异所起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因打鼾及夜间憋醒等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科睡眠实验室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95例,选取同时段无夜间打鼾及日间嗜睡等症状且年龄及体质量指数等与OSAHS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名为对照组.采用脉冲震荡法对OSAHS组及正常对照组患者行气道阻力的测定.结果 OSAHS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振荡频率为5Hz时的黏性阻力(respiratory resistance at 5 Hz,R5)、振荡频率为10 Hz时的黏性阻力(respiratory resistance at 10 Hz,R10)、振荡频率为15 Hz时的黏性阻力(respiratory resistance at 15 Hz,R15)、振荡频率为20 Hz时的黏性阻力(respiratory resistance at 20 Hz,R20)、振荡频率为25 Hz时的黏性阻力(respiratory resistance at 25 Hz,R25)、振荡频率为35 Hz时的黏性阻力(respiratory resistance at 35 Hz,R35)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OSAHS患者与轻度OSAHS患者相比,各指标间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指标有增大的趋势.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HI与R5、R10、R15、R20、R25、R35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328、0.304、0.282、0.267、0.289、0.295).以AHI为因变量,R5、R10、R15、R20、R25、R35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R5对AHI的变异所起的作用为12.1%.结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日间气道阻力显著增加,并且随着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的严重程度增加气道阻力也增加,R5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的预测因子,日间气道阻力增加对AHI的变异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徐玮涵  王浩彦 《国际呼吸杂志》2014,34(21):1623-1627
目的研究新型脉冲振荡肺功能检测(10S)中的各项参数在COPD呼吸周期中的变化和应用价值,评估IOS参数与常规肺功能各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对53例受试者(47例COPD患者,6例健康对照者)分别依次进行IOS和常规肺功能检测。MostGraph-01脉冲震荡检测装置可以绘制脉冲振荡的3D图像,实现呼吸周期依赖性和频率依赖性可视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OPD组患者的5Hz时黏性阻力(R5)、5Hz与20Hz时黏性阻力差值(RS-R20)、共振频率(Fres)均显著增高,且随着COPD级别的增加而显著增加;5Hz时电抗(X5)显著降低,且随着COPD级别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0.05)。IOS参数在呼吸过程中呈动态变化,COPD各组呼气相R5、R5-R20、Fres明显大于吸气相R5、R5-R20、Fres(P〈0.05),呼气相X5明显小于吸气相X5(P〈0.05);呼气相R5、R5-R20、Fres在COPD组间逐渐增高(P〈0.05),呼气相X5在COPD组间逐渐降低(P〈o.05)。COPD患者R5、R5-R20分别与FEV1、FEV1/FVC、FEV1%pred呈负相关(P〈0.05);Fres与FVC、FEVl、FEV1/FVC、FEV1%pred呈负相关(P〈0.05)IX5分别与FEV1、FEV,/FVC、FEV1%pred呈正相关(P〈0.05)。结论IOS对COPD患者呼吸运动的检测可用于对CO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IOS参数在呼吸过程中是呈动态变化的,呼气相IOS参数更能反映COPD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2.
COPD预后评价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周新  韩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8):1388-139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渐进性慢性气道疾病,在疾病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并判断疾病预后[1]。近年来研究发现某些传统预后判定方法与COPD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相关性较差,而有关COPD预后评价指标有一些新的研究。1肺功能测定肺功能测定对于COPD的诊断、病情监测及疾病预后判定都非常重要,因此COPD患者应定期进行肺功能测定。传统的肺功能指标包括1s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肺活量(FVC)和FEV1/FVC,但由于肺功能都是在低呼吸频率和低肺容量条件下测定的,它们常不能准确反映COPD的肺生理学改变。近年来的研究对肺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法(IOS)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100例COPD患者(COPD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二者常规肺功能检测及IOS检测结果,并分析两种方法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 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FEV1实测值/预计值(FEV1/Pre%)均显著降低(P0.05);COPD组共振频率(Fres)、呼吸总阻抗(Zrs)、5 Hz时呼吸总阻抗(Z5)、5 Hz时电抗(X5)、总气道阻力(R5)、中心气道阻力(R20)、周边气道阻力(R5-R20)、中心阻力(Rc)及周边阻力(Rp)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Fres、R5、R20、R5-R20与FEV1、FEV1/FVC%、FEV1/Pre%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IOS测定可较好地反映COPD患者气道阻力的变化,联合常规肺功能测定可更好地判断COPD患者的气道堵塞及病情变化,尤其适用于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4.
作者应用高分辨力薄层断面CT 扫描对50例病人进行了检查,其中20例病史1~3年经开胸肺活检确诊为隐原性纤维性肺泡炎(CFA),30例为病程18个月的系统性硬化病人。使用Elscint 2002扫描机,扫描时间5秒,取仰卧位,在深吸气状态下由肺尖至肺底,以层厚3mm、间隔10mm 扫描5秒。结果在胸部X 线片示双肺下野有广泛阴影的20例CFA 病人中,16例(80%)CT 示:双下肺周围呈新月形分布,4例变化非常广泛但无此种特征。30例系统性硬化病人中仅13例(43%)有胸部X 线异常,而CT 显示明显肺异常者20例(66%),因此用本文特定条件下的CT 诊断纤维性肺泡炎优于胸部X 线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减慢呼吸频率对正常青年人心率变异和血压变异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7年10月锦州医科大学经入学体检健康的60例在读硕士研究生。在预先录制好的录音带放音指导下进行16次/min、12次/min、8次/min的均匀呼吸调节,用生理记录仪同步记录呼吸、心电、血压波形。观察呼吸运动对RR间期(RRI)及血压的影响;减慢呼吸频率对RRI、血压波动幅度、呼吸峰、心率和心率变异、血压变异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LF/HF的影响,并校正减慢呼吸频率对呼吸峰移位的影响。结果:(1)RRI、血压波动周期与呼吸周期呈同步周期性变化。(2)在各呼吸频率时,心率变异及血压变异的呼吸峰(中心频率)均与呼吸功率谱密度呼吸峰(中心频率)在同一频段。16次/min位于高频段,12次/min移至低频与高频交界处,8次/min移至低频段。(3)常规心率变异、血压变异频谱分析:随呼吸频率减慢,12次/min心率变异的LF、HF增大(P0.05),LF/HF减小(P0.05),血压变异的LF、HF增大(P0.05);8次/min时心率变异和血压变异的LF、LF/HF增大(P0.05)、HF减小(P0.05)。(4)校正呼吸峰移位影响后呼吸频率对心率变异及血压变异频谱成分影响:与呼吸频率16次/min相比,随着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变异和血压变异的HF增大,LF(心率变异8次/min)、LF/HF(除外血压变异12次/min)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减慢呼吸频率可使呼吸峰左移,校正减慢呼吸频率对呼吸峰移位的影响后,减慢呼吸频率可使心率变异、血压变异的HF增大,LF/HF(除外血压变异12次/min)、心率变异LF减小,提示减慢呼吸频率可增加迷走神经兴奋,有助交感-迷走平衡移向迷走神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缩唇-腹式呼吸法对于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Ⅲ期患者肺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对2010年6月~ 2012年12月在我院呼吸科治疗的稳定期COPD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4例患者进行针对性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另抽取同期未进行呼吸训练的稳定期COPD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并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患者出院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患者进行8周呼吸训练后与出院时及对照组患者出院8周后比较,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6分钟步行距离、Borg评分、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分级(mMRC)评分、生活质量(CAT)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呼吸训练可显著改善稳定期COPDⅢ期患者呼吸功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呼吸频率(RF)和潮气量(Vt)对心率变异(HRV)频谱成分的影响。方法建立兔机械通气模型,通过呼吸机调节呼吸参数,用Holter同步记录不同RF、Vt的心电和呼吸波形,比较不同RF和Vt的RR间期变化和呼吸的关系、HRV频谱、呼吸峰中心频率、心率(HR)以及总功率(TP)、极低频功率(VLF)、低频标化(LFnorm)、高频标化(HF norm)和LF/HF等频谱成分指标。结果①RR间期周期性变化与呼吸周期吻合。②改变RF和Vt可使HRV呼吸峰发生移位。与RF 50次/分时相比,60次/分时呼吸峰右移(P<0.01),40次/分时呼吸峰左移(P<0.01),此时呼吸峰处于LF频段;与Vt10 ml/kg时相比,8 ml/kg时呼吸峰右移(P<0.05),12 ml/kg时呼吸峰无显著移位(P>0.05)。③与RF 50次/分相比,60次/分HF norm增大(P<0.05);40次/分HR减慢(P<0.01)、HF norm减小(P<0.05)、LF norm增大和LF/HF增大(P<0.01)。④与Vt 10ml/kg相比,8ml/kg时HR减慢(P<0.01),Vt对HRV频谱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RF不仅影响HF成分,而且还影响LF成分,其影响机制与呼吸峰移位跨过LF频段与HF频段分界点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夜间睡眠状态下中枢驱动及呼吸力学的变化和关系。方法选择该院呼吸内科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住院的中、重度缓解期的COPD患者45例和本院人员健康组30例,所有患者测定呼吸中枢驱动、肺功能、气道阻力、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 COPD患者在睡眠状态下吸气相第0.1秒口腔阻断压(P0.1)、膈肌肌电(MGdi%max)、潮气量(V T)、分钟通气量(V E)、平均吸气流量(V T/Ti)、膈肌电电压均方根(RMS)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有显著性降低(P<0.05或P<0.01);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睡眠状态有显著性的升高(P<0.05);呼吸频率(RR)和吸气时间占呼吸周期比值(Ti/TTOT)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睡眠状态和清醒状态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夜间睡眠呼吸力学异常,主要表现为气道阻力异常增高,呼吸肌力量减弱,呼吸做功显著增加,同时伴有中枢驱动和通气需求的降低;呼吸中枢驱动较清醒时显著下降,可能是造成患者夜间睡眠出现低通气、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甚至是呼吸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利用强迫振荡阻抗和电抗方法优化COPD患者经鼻罩无创通气压力水平的合理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7年6月至2008年2月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住院的8例COPD合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分别给予不同压力水平的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和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采用5 Hz强迫振荡信号检测各呼吸周期的吸气相阻抗,以食道测压法测定的吸气相肺阻力为参照,比较两者的一致性和相关性;计算CPAP分别为4、8和12 cm H2O(1 cm H2O=0.098 kPa)时各呼吸周期的呼气相与吸气相电抗之差(△Xrs),分析各呼吸周期的跨肺压与流量的关系,将上述各呼吸周期划分为有或无呼气流速受限(EFL),比较CPAP水平、△Xrs值和显示为EFL的呼吸周期数之间的数量关系,计算检测EFL呼吸周期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最高的△Xrs阈值.正态分布资料均数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方法.结果 8例COPD患者的吸气相阻抗和吸气相肺阻力的均值分别为(6.5±1.6)cm H2O·s-1·L-1和(9±5)cm H2O·s-1·L-1(相关系数为0.64,P<0.01),两者差值的中位数为-2.7(-5.7~0.7)cm H2O·s-1·L-1,一致性范围在(-10.6~4.9)cm H2O·s-1·L-1,吸气相肺阻力=-1.62+1.69吸气相阻抗(F=109.6,P<0.01).CPAP水平增高,△Xrs显著降低,显示为EFL的呼吸周期数显著减少,区分呼吸周期有或无EFL的△Xrs阈值为1.83 cm H2O·s-1·L-1,敏感度为94%,特异度为97%.结论 5 Hz强迫振荡吸气相阻抗可用于预测吸气相肺阻力,参照吸气相肺阻力设置无创通气的吸气相止压水平,能有效克服增高的肺阻力;△Xrs反映EFL程度,逐步增高CPAP或呼气末正压的水平,使△Xrs≤1.83 cm H2O·s-1·L-1,可消除绝大部分呼吸周期的EFL.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自适应支持通气(AMV)+智能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P-SIMV)模式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力学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老年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AMV模式通气4 h,对照组予P-SIMV模式通气4 h,4 h后记录相关呼吸力学、呼吸功(WOBimp)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两组潮气量(VT)、总呼吸频率(f)、峰压(PIP)、平台压(Pplat)、平均气道压(Pm)、WOBim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明显下降(P0.05);两组酸碱度(pH)、氧分压(PaO_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V较P-SIMV模式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能够保持较低的PIP、Pplat,显著降低PEEPi,从而有助于减少肺气压伤,降低WOBimp和Pm,改善呼吸力学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