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掌握贵州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发病时间特点,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圆形分布原理分析2002-2009年贵州省流脑发病时间分布,用Watson-Willianms检验贵州省各地区及流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前后发病高峰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2002-2009年贵州省流脑发病流行期为上一年12月12日至次年5月25日,发病高峰期为1月20日至4月15日,发病高峰日为3月4日。贵州省9个地区的发病高峰存在统计学差异(F=9.34,P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国2004~2008年度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发病季节性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流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地区和流行年度按周统计发病数,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流脑季节性分布和流行趋势。结果我国各流行年度流脑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P〈0.01),各流行年度和各地区流脑发病高峰日不全相同(P〈0.01),流脑年度发病率与季节性无关。结论在流脑发病高峰期前加强监测,做好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我国2004~2009年间流脑疫情的时间分布规律,为预防和控制流脑疫情提供准确的科学依据.方法 按月统计流脑发病数,运用圆分布法分析我国6年来流脑发病的时间分布.结果 流脑发病有明显的集中趋势,其发病高峰成单峰分布,发病高峰日多集中在2、3月份,近年来流脑发病高峰日有前移的趋势.结论 我国流脑发病的时间基本符...  相似文献   

4.
1962~2005年百色市流脑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广西百色市1962~2005年流脑发病情况和发病规律,为合理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百色市历年流脑疫情数据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病的地区、时间、人群分布。结果百色市1962~2005年共发生流脑8 419例,年均发病率为6.45/10万,1967年发病率最高达152.33/10万,死亡1 164例,历年平均病死率为13.83%。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但以冬春季节较多,发病以农民最多,其次为散居儿童和小学生。结论百色市流脑发病仍以A群流脑为主,自1986年广泛使用A群流脑疫苗后,发病率逐步下降。但随着近年来C群流脑的出现,应加强流脑监测,掌握流行菌群的变迁情况并普及A C群流脑疫苗的接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流行的季节性规律,为预防和控制流脑提供准确和科学的依据。方法应用集中度及圆形分布法,对南昌市1985~2008年的流脑季节性分布进行分析。结果南昌市1985~2008年的流脑季节性分布的M值为0.6819,r值为0.6819。结论流脑发病有较强的季节性,其发病高峰日多集中在2~4月份;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近几年来发病高峰有前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历史上曾有几次大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尤其在1967年,发病人数近18万,发病率高达580.3/10万。自1979年大规模使用疫苗后,发病率逐步下降,从1990年开始报告发病率保持在1/10万以下。但近年流脑仍然有局部爆发,为及时掌握我省流脑疫情,有效控制流脑的爆发、流行,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对浙江省1997-2006年流脑流行情况进行分析,并着重对疫情季节分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栖霞区1973~1993年流行性脑膜炎发病情况分析南京市栖霞区卫生防疫站苏桂承为了更好地控制和消灭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现将我区1973~1993年流脑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以便为制定流脑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1流行强度1979、1973两年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辽宁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为了解流脑流行现状,制定流脑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6-2019年辽宁省流脑发病数据。结果 2006-2019年辽宁省共报告流脑病例18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030 1/10万,死亡28例,年死亡率为0.004 6/10万,病死率为15.30%。发病时间以冬春季为主,11月至次年5月报告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89.07%;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以下,占病例总数的52.46%。2006-2019年共检出明确脑膜炎奈瑟菌(Nm)分群病例11例,A群最多(81.82%)。从密切接触者分离到Nm 54株,A群最多(66.67%)。结论 2006-2019年辽宁省流脑疫情处于较低水平,应加强儿童流脑监测工作,做好实验室检测,提高Nm检出率,关注菌群变迁和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健康人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原菌带菌监测,结合这两年来东莞市流脑发病情况,进一步了解东莞市带菌人群的分布及其流行特征,为合理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东莞市2004—2005年流脑发病疫情报告资料,并于流脑流行前期(10~12月份)随机采集东莞市健康人群咽拭子,用巧克力琼脂培养分离疑似菌落进行生化反应及血清学鉴定。结果:东莞市流脑发病以散发为主,健康人群带菌率为0.66%(9/1355),以B群为主,其中本地人口带菌率为0.36%(2/559),外地人口带菌率为0.79%(5/629)。结论:本市人群的流脑病原菌的隐性感染不高,带菌者主要在15-44岁人群且以外来人口为主,提示应在成人中加强流脑的防治措施,并警惕B群流脑菌引起的流脑流行。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流行规律,评价我市流脑防制对策与措施的效果,现将我市1966~1998年流脑的发病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 流脑疫情资料来源于本市1966~1998年传染病疫情年报表。人口资料来源于本市统计局。本文将发病情况分三个时期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2.1 流行概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1999-2017年江苏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发病流行变化趋势,为有效预防控制流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9-2017年江苏省流脑病例的流行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1999-2017年江苏省累计报告流脑病例814例,年均发病率00575/10万,其中2004年发病率最高,2017年降到最低;流脑发病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占5644%;12月份到次年4月份为流脑发病高峰,占8713%,其中2月发病最多;病例以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4092%和 2277%;2006-2017年,C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是主要流行菌株,占有明确菌群结果的5634%。结论 江苏省流脑发病呈下降趋势,但病死率有所上升,保持较高接种覆盖率,适时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开展流脑疫苗补充免疫,同时加强流脑菌群变迁监测,是控制流脑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流脑的季节性分布及其变化趋势,我们应用圆形分布法对远安县1974~1998年的流脑疫情资料进行了分析,并将资料分为五个阶段用±KS进行流行期的数理定位。结果:①我县流脑发病存在明显季节性高峰(r=0.8011,P<0.01),高峰时点为3月21日,95%和99%的可信区间均为3月中下旬;②五个阶段的r值分别为0.8075、0.7964、0.8744、0.8901、0.8951,均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P<0.01);③流行高峰时点和流行高峰期前移,高峰时点分别为4月17日、3月19日、3月21日、3月16日、3月8日;④流行期(流行前期,流行高峰期、流行后期)时间区间逐渐缩短,分别为152天、156天、120天、112天、108天。预防接种后流脑发病仍存在明显季节性,为更好防治流脑,其预防接种时间应适当提前。  相似文献   

13.
常山县1951—1996年流脑疫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常山县位于浙西山区,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的重流行区,建国以来先后发生三次大流行。1982年普遍使用流脑菌苗以后,流行强度得到明显控制。为探讨流脑流行规律和流行特征,对本县1951~1996年流脑疫情资料和监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人口资料由县统计局提供。2.流脑发病资料来自县卫生防疫站历年传染病疫情统计,流脑菌苗接种资料为县卫生防疫站1982~1996年度计免统计报表。3.收集本县1982~1996年流脑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流行菌群变迁和带菌情况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流脑的发病特征和变化趋势,为流脑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湖南省1998-2007年的流脑发病统计数据,分析流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运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流脑发病的季节性.结果 十年间,流脑的发病率逐年下降,由局部流行变为散发.发病高峰期为1月1日-5月11日,高峰日为3月4日.人口多且流动性大的省会城市长沙的发病率和发病数高.发病人群主要为15岁以下儿童,5~19岁的学龄儿童占到59.5%. 结论 发病率逐年下降可能得益于多年的疫苗预防策略,但近年来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波动反弹现象和周边地区菌群转化的趋势提示我们要加强病原监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和调整疫苗预防策略,防止非流行菌群引起的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15.
兴化市1988~1997年流脑流行特征及防治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市自实施流脑疫苗接种以来,流脑的流行特征及流行强度均有较大变化,1988~1997年年发病率持续稳定在省控制指标4/10万以下。为探索流行规律,制订科学的防治对策,现将近十年的流脑流行情况简析如下:1资料来源1.1本站疫情报表、计兔年报表及流脑个案调查表。1.2兴化市统计局人口资料。2流行特征2.1流行强度1988~1997年计发生流脑78例,年发病率在0.06~1.82/10万之间,死亡4例。1994年发病率最高,为1.82/10万;1996年最低,为0.06/10万。2.2人群分布病例以儿童为主,发病专率≤1岁组最高,为8.94/10万,1~4岁组次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圆形分布法对安顺地区1965~1987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发病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我区流脑流行的季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以儿童发病为主,由于其传播速度较快且传播途径易实现,极易造成爆发和流行.通过开展流脑的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工作,准确掌握流脑的流行学特征及流行危险因素分布特征,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流脑发病就显得至关重要.笔者就1997~2002年沈阳市流脑流行病学特征及2002年我市健康人群流脑抗体水平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南昌市1993~200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了解南昌市流脑流行情况、有效控制流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昌市1993~2005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南昌市流脑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数农村明显多于城区且呈明显的冬春季高峰,发病年龄以15以下儿童为主,但有向成年人倾斜的趋势。[结论]流脑应采取以预防接种及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重点为农村地区和流动人口。  相似文献   

19.
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流脑发病的季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圆形分布法对宁波市1950~1988年流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宁波市流脑发病高峰期的集中时间,为流脑的监测与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资料来源与方法 1.流脑的月发病资料取自本站历年疫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江西省1998-2007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趋势,为制定流脑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疫情信息监测管理系统的监测资料及流脑防治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江西省自20世纪80年代推广使用A群流脑疫苗以来,流脑流行的周期性被打破,流脑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2004年以来有所波动;1998-2007年全省累计报告流脑病例595例,年均发病率为0.14/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09 7/10万,病死率为6.89%;发病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大多数病例分布在山区和边远的农村;高发季节为冬春季,发病高峰是1-4月份,发病年龄以<15岁为主,占77.98%;健康人群带菌以B群为主,C群带菌率逐年上升;C群血清抗体水平较低,不足以建立免疫屏障.结论 近10年来,江西省流脑呈现发病率低,病死率高,分布广泛,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和年龄高峰等特征.加强流脑菌群监测及疫情预测预报,切实做好A+C群流脑疫苗的预防接种和应急免疫工作,重视经济不发达地区和边山区人群的宣传教育,以控制流脑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