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度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病人131I治疗的一次性治愈率较低,笔者采用131I联合碳酸锂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重度甲状腺肿伴甲亢病人68例,男20例,女48例,年龄25 ̄56岁,平均41.5岁。甲状腺质量65 ̄120g。所有病人FT3、FT4水平增高,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阴性,均可排除桥本氏病的情况。将患者随机分成2个组,131I组和131I联合碳酸锂组,每组34人,两组间性别、年龄、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甲状腺重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2治疗方法:所有病人停服抗甲状腺药物1周后…  相似文献   

2.
老年甲亢伴肝损害的~(131)I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分析~(131)I治疗在老年甲亢伴肝损害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172例老年甲亢伴肝损害患者,依据甲状腺激素测定、甲状腺吸碘率、甲状腺静态显像等,计划剂量为每克有功能甲状腺组织2.59~4.44 MBq,行~(131)I治疗.治疗后3、12个月复查甲功及肝功,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甲亢治愈率为72.67%,多数肝损害在甲亢治愈后恢复正常.结论 老年甲亢伴肝损害患者治疗应首选~(131)I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记录1例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再次停用左旋甲状腺激素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未升高伴高甲状腺球蛋白(Tg)血症的病例,分析患者的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结果,进一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后再次停用左旋甲状腺激素血清TSH未升高伴高Tg血症病例于2016~2018年治疗过程及随访过程的相应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一步了解并认识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术后出现该情况的处理方法。结果该患女性,43岁, PTC术后规律服用左旋甲状腺激素(L-T4)抑制治疗(该患者所服用药物为优甲乐)。术后两次行~(131)I治疗,并在治疗前停用L~T4 28 d后复查:TSH刺激情况下Tg均500 ng/ml;治疗后,TSH抑制状态下Tg水平逐渐下降,第2次~(131)I治疗后全身碘显像(WBS)结果阴性。第2次治疗后4个月为进一步明确患者病情,再次停用L~T4 28 d后评估刺激性Tg的水平,但TSH为0.078μIU/ml,Tg 20.99 ng/m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4.3 pmol/L,游离甲状腺激素(FT4) 12.2 pmol/L,TgAb 3.77 IU/ml,Tg 20.99 ng/ml。PET-CT:未见远处转移,仅显示颈淋巴结转移。结论该患者为一种很少见的~(131)I治疗后短期内再次停用L-T4使患者不能处于甲减状态的病例,此类患者仅通过TSH抑制状态下的Tg和WBS的结果无法准确评估病情,需借助PET-CT及刺激性Tg水平来明确病情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并发房颤的治疗方法,旨在提高甲亢并发房颤性疾病的治疗水平。方法用131I联合普萘洛尔和地高辛治疗,分析62例患者临床表现、心电图变化以及血中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总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的变化。结果转复窦性心律的人数及患者恢复情况,治愈29例,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55例(88.7%)。结论治疗甲亢并发房颤首要任务是控制甲亢,只有彻底控制基础性疾病甲亢后才能最大限度地使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5.
2003~2004年,我们采用胺碘酮联合131^Ⅰ治疗甲亢Graves病伴房颤24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内科》2020,(4)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凝血功能与其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在本院就诊的甲亢伴房颤患者70例(观察组)和同期在本院就诊的单纯甲亢患者7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促甲状腺素(TSH)水平、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对甲亢伴房颤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与其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TSH、FT3、FT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P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TT、FIB、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伴房颤患者的APTT与FT3、FT4呈负相关(r=-0.223,r=-0.250)。结论甲亢伴发房颤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其凝血功能状态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单纯甲亢患者的差异不大,患者的凝血指标水平与其甲状腺激素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选择瓣膜置换术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胺碘酮治疗组(n=62)和非胺碘酮治疗组(n=51),胺碘酮治疗组给予胺碘酮150mg静脉推注后以600μg/min持续静脉泵入,同时开始给予口服胺碘酮0.23次/日,7天后改为0.22次/日,7天后改为0.21次/日维持。非胺碘酮治疗组则给予洋地黄类或短效β受体阻滞剂治疗。胺碘酮治疗组对术后房颤的转复和窦性心律维持率均高于非胺碘酮治疗组(P<0.001)。结论:静脉及口服胺碘酮重叠应用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房颤可提高房颤的转复率,减少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比较山东省不同水碘地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摄碘功能。方法山东省内陆地区甲亢患者2 502例,所有患者病史均在半年以上并行药物治疗。依据患者居住地水碘水平分为低水碘组887例、正常水碘组545例和高水碘组1 07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TSH、FT3、FT4水平,行摄碘功能检查,测算口服131I后3、6、24 h甲状腺摄碘率。结果高水碘组FT4水平高于其他两组,TSH水平低于低水碘组,FT3水平高于低水碘组(P均<0.05)。高水碘组口服131I后3、6、24 h甲状腺摄碘率均低于低水碘组及正常水碘组(P均<0.05)。低水碘组血清TSH、FT3、FT4水平及甲状腺摄碘率与正常水碘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水碘地区甲亢患者血清FT4水平高于非高水碘地区,甲状腺摄碘功能低于非高水碘地区。  相似文献   

9.
报告短程碳酸锂辅助 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重度黄疸4例,随访19~89个月。每克甲状腺给 131I 4.44~7.40MBq,总活度307.1~899.1MBq。 131I治疗后未见甲亢症状和黄疸加重。治疗后2~3d起血清甲状腺激素开始下降,2~6个月内黄疸消失,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转复的可能性、预测因素及胺碘酮的转复效果。方法:将112例非瓣膜病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和胺碘酮治疗组,观察治疗48h和7d时,房颤的转复情况。将常规治疗组48h后未复律的患者再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胺碘酮组,观察用药至7d时房颤的转复情况。结果:胺碘酮组55例房颤患者,治疗48h和7d转复为窦性心律的转复率分别为72.73%和83.63%,常规治疗组48h的转复率为52.63%。未复律的患者给予胺碘酮和常规治疗至7d时房颤的转复率分别为53.84%和28.57%。多因素回归和相关分析表明,左心房扩大是影响房颤转复的主要原因。结论:多于50%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可在48h内转复为窦性心律,胺碘酮对房颤的转复效果优于常规治疗。左心房扩大是影响房颤转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房颤的不良反应及疗效,并与胺碘酮作比较。方法选择非瓣膜性房颤患者139例,随机分为A组(稳心颗粒组)71例,服用稳心颗粒5g/次,3次/d。B组(胺碘酮组)68例,服用胺碘酮600mg/d,连服2周后,减量为400mg/d,再服两周后减量为200mg/d,8周后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和B组转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A组心室控制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症状改善明显高于B组(P〈0.05)。不良反应则少于B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转律率小于胺碘酮,心室率的控制基本等同于胺碘酮,且不良反应小,可以作为治疗房颤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2.
[英]/Thome SA…//Circulation.-1999,100.-149~154 成年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应用胺碘酮时可致甲状腺功能异常,其发生率约为1%~24%,但目前尚无此方面系统研究。以下就胺碘酮在致甲状腺功能异常中的重要性及其危险因子进行如下研究。 方法 92例(男46,女46)受试者为16~60岁先心病患者,服胺碘酮≥6个月。先心病包括:Fallot四联症(法四)、Fontan型术后、主动脉瓣病变、已修补的房室缺损、Mustard型大动脉扭转术等。胺碘酮治疗对象及方法:发作性房颤、房扑67人,室速15人,发作性房颤并室速6人,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4人。胺碘酮根据临床情况静脉注射(24h<1.2 g)或口服(第1周600 mg/d,第2周400 mg/d),维持量200mg/d,平均剂量(194±36)mg/d(100~300 mg/d),开始治疗的平均年龄(31.1±10.6)岁,平均治疗时间3 a(0.5~15 a)。测定血浆促甲状腺激素(TSH)及甲状腺激素。实行病例对照研究:服药后甲状腺功能异常为病例组,甲状腺功能正常为对照组,后者较前者先服药1 a以上。 结果 ①92例受试者中33人(36%)分别于用药后2.5 a和3.5 a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19例(21%)甲亢,其中10例(女8,男2)患者有甲状腺毒症临床表现,其它9例仅有心悸;14例(15%)甲减,其中6例有粘液性水肿症状,其它8例无任何临床症状。②女性及复杂紫绀性心脏病被认为是胺碘酮致甲状腺功能异常危险因子(odds值分别为3.00,P=0.04;7.00,P=0.01);Fontan手术及法四、房室间隔缺损手术不增加甲状腺功能异常危险性;甲状腺功能异常与胺碘酮剂量有关(200 mgd,odds值2.00;>200 rmg/d,4.00)但无统计学意义(P=0.6);年龄与甲状腺功能异常无关。③Fontan手术,女性及紫绀性心脏病被认为是甲状腺毒症危险因素(odds值分别为5.00,3.00,4.00)但无统计学意义(P=0.17,0.08,0.17);其它先心病、年龄、药物剂量与甲状腺毒症无关联。 讨论 本研究发现,长期应用胺碘酮所致甲状腺功能异常是先心病患者一个常见并发症,女性和紫绀病人增加其危险性。Fontan手术是甲状腺毒症的危险因子。鉴此,先心病患者尽量避免使用胺碘酮作为一线抗心律失常药物,否则应定期查甲状腺功能。 (王 阳 王惠琴摘 胡渝生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碘131对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甲状腺功能及骨密度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老年甲亢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均分为两组,基础组给予甲巯咪唑治疗,观察组在基础组基础上联合碘131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甲状腺功能、骨代谢指标水平及骨密度。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基础组(P<0.05)。两组治疗前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β-胶原蛋白(β-CTx)、Ⅰ型前胶原N端肽(PⅠNP)水平及桡骨、腰椎2~3、髋骨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基础组(均P<0.05)。结论 碘131可有效纠正老年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代谢紊乱,缓解突眼等症状,抑制骨代谢,提高骨密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应用碘131(~(131)I)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甲亢性心脏病的疗效及对左心室功能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4例甲亢性心脏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62例。在一般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放射性碘131口服,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生脉注射液,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甲状腺激素水平、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3.87%,高于对照组的5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后壁厚度(LVPW)均下降,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均下降,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血清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均下降,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1%,低于对照组的1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131)I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甲亢性心脏病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左心室结构及功能,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Graves’病131^I治疗1年后的临床效果,探讨影响其疗效的因素。方法182例131^I治疗患者疗效按成功治愈(正常+甲减)、治疗失败(仍为甲亢+复发)分组,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甲状腺重量、摄碘率、FT3、FT4、给定的131^I即131^I治疗系数、131^I剂量、单位质量甲状腺组织131^I剂量。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重量、单位质量甲状腺组织131^I剂量、FT4、131^I治疗系数4个因素与成功治愈概率的关系。结果131^I治疗1年后共随访到114例,仍为甲亢者32例(28%),恢复正常者41例(36%),转为甲减者37例(32.5%),复发者4例(3.5%)。成功治愈率为68.4%,失败率为31.6%。成功治愈组治疗前的甲状腺大小、FT4水平低于治疗失败组,131^I治疗系数、单位质量甲状腺组织131^I剂量明显高于治疗失败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单位质量甲状腺组织131^I剂量对成功治愈有统计学意义(P=0.049)。结论Graves’病患者治疗前甲状腺重量、FT4水平、131^I治疗系数、单位质量甲状腺组织131^I剂量是影响131^I治疗效果的因素,并为评估预后的指标;单位质量甲状腺组织131^I剂量与成功治愈独立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甲亢性心脏病是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未得到系统治疗而引起的,由于对心血管系统损害较大,心电图出现异常是屡见不鲜的,但作者所遇到图型改变尚属罕见,现分述如下:例1,患者女,48岁,查:右颈部3×2×2cm肿块,心界扩大,实验室甲功测定FT433pmol/FT329.7pmol/L,TSH0.13UIU/L,心肌酶谱正常。临床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性心脏病,心衰。图1:房颤心律、心率125bpm,TV3~V6冠状倒置达0.5~2.2mV,STV4、V5压低1.5mm,心电图诊断:房颤伴心动过速,心肌缺血。经手术切除结节性甲状腺肿,碘放射<(131I)治疗后数周症状消失,心电、甲功转正常。例2,男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在Graves病(GD)患者131I治疗后早发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发生中的作用,为临床随访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将123例GD患者按治疗前血清TRAb水平分为TRAb阳性组(TRAb>15 IU/mL)和TRAb阴性组(TRAb≤15 IU/mL),分别于131I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判定早发甲减发生情况。结果 TRAb阳性组和TRAb阴性组早发甲减率分别为54.72%(29/53)、31.43%(22/70),两组比较P<0.05。结论血清TRAb水平在GD患者131I治疗后早发甲减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临床可据此采取相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碳酸锂在^131碘(^131I)治疗青少年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时对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容积、治愈率等的影响。方法将96例青少年Graves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vI治疗的同时服用碳酸锂(250mg,3次/d),共7d;对照组仅给予^131I治疗。分别于^131I治疗前及治疗后7、14、30d随访,以后每3~6个月随访1次,每次均测定FT,、n、TsH和甲状腺容积,了解并评价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概况。结果^131I治疗后,对照组FT3、FT4水平7d时升高,以后逐渐下降;治疗组FT3、FT4水平则逐渐下降且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未出现短期升高现象。对照组和治疗组甲状腺容积均逐渐缩小,但在30d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以上随访,两组甲状腺容积分别较治疗前缩小44.2%(22.5/50.9)、63.7%(37.3/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P〈0.01);对照组治愈率62.5%(30/48)、有效率72.9%(35/48),治疗组治愈率81.3%(39/48)、有效率89.6%(43/48),治愈率及有效率后者均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17、4.38,P〈0.05)。结论碳酸锂能够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减轻^131I治疗后由于甲状腺激素升高引起的症状和体征.有助于较大甲状腺肿的缩小,远期效果明显,同时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胺碘酮对特发性房颤心房重构逆转作用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胺碘酮对特发性房颤的治疗及对逆转心房心肌重构的作用。方法 :选择 1998- 0 6~ 2 0 0 0 - 0 7住院的特发性房颤患者 (除外房颤持续时间小于 6月和阵发性房颤间隔小于 1月 ,每次持续时间少于 48h者 ) 94例。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 32例 ,普罗帕酮治疗组 32例及安慰剂组 30例。治疗前后行心电图、心脏超声、肝、肾功及甲状腺功能检查。出院后嘱患者 1,3,6 ,12月复查上述项目 1次。结果 :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组 ,均可使特发性房颤复律 ,但胺碘酮组较普罗帕酮组复律时间稍长 (约 1周 ) ,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中 ,胺碘酮优于普罗帕酮组 ,12月后转复成功率分别为 81%和 5 6 % ,与安慰剂组自动复律 2 0 % (6 / 30 )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1)。随访 1,3,6 ,12月胺碘酮组左心房直径缩小 ,左心室舒张早期经二尖瓣血流的最高值 (E峰值 )和左心房收缩时经二尖瓣血流的最大值 (A峰值 )、E/ A增大。1,3,6 ,12月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普罗帕酮组上述指标有所改善 ,但差异不显著 (P>0 .0 5 ) ,安慰剂组则无变化。结论 :胺碘酮对特发性房颤复律及对逆转心房心肌重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对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实施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方法随机将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我院96例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应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48例,应用胺碘酮及硝苯地平治疗)。均随访一年,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房颤复发率、房颤复发第一次间隔时间、房颤发作频率、房颤持续时间、左心房内径大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82.23±0.42)mmHg]、收缩压[(126.42±0.29)mmHg]低于对照组[(86.78±2.95)mmHg、(132.30±2.36)mmHg],P0.05;观察组房颤复发率、房颤复发第一次间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治疗后左心房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房颤发作频率[(3.95±1.42)次/年]、房颤持续时间[(16.42±0.29)h]均少于对照组[(6.89±1.95)次/年、(26.30±2.36)h],P0.05。结论对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实施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十分可行,不仅可增强降压效果,还能减少房颤复发,缩小左心房内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