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生物衍生骨复合成骨细胞体内异位成骨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复合成骨细胞体内植入的成骨作用,了解其用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经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制得的复合型完全脱蛋白骨(CFDB)、部分脱蛋白骨(PDPB)、部分脱钙骨(PDCB)3种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分别与人胚骨膜成骨细胞体外复合培养1周后,植入裸鼠背部肌肉内作为实验组(30只),以单纯材料植入为对照组(30只),经大体观察、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常规组织学检查及植入物成骨的定量判断,观测细胞-材料复合物的成骨作用.结果组织学检查证明,实验组3种材料皆有成骨作用,并随植入时间的延长,新骨形成增多;成骨含量分析表明,术后4周和8周,CFDB组组织学评分分别为2.90±0.57和4.60±0.70,显著优于其他实验组.对照组无成骨现象.结论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可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成骨能力以CFDB为最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用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生物衍生颗粒骨复合构建可塑形组织工程骨及其修补兔颅骨缺损的体内成骨。方法2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两组,用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生物衍生颗粒骨和藻酸钙凝胶-生物衍生颗粒骨分别填补修复A组(16只)兔颅骨左右两侧直径1cm的圆形骨膜-全层颅骨缺损(左侧为A1组,右侧为A2组),B组(8只)为空白对照组。通过大体、组织学观察和图像分析、X线、钙磷含量测定评估其体内成骨状况。结果材料植入后,局部未见异常反应。(1)A1组手术后12周时颅骨缺损已基本被硬组织所修复,镜下见修复材料已大多被骨组织替代,颗粒骨被吸收,成骨面积百分比为(40.92±19.36)%,明显高于A2组(P<0.05)和B组(P<0.01)。X线片见兔颅骨缺损处有高密度骨痂影存在,布满整个缺损区。缺损修复组织的钙、磷含量分别为(7.30±0.93)mg、(3.11±0.42)mg,明显高于A2组和B组。(2)A2组手术后12周,颅骨缺损部分被硬性组织所修复,镜下见材料部分转变成骨组织和纤维组织,成骨面积百分比为(18.51±6.01)%,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线片见兔颅骨缺损处高密度骨痂影主要分布在缺损区的边缘部位。缺损修复组织的钙、磷含量分别为(5.29±0.17)mg、(2.34±0.35)mg,明显高于B组。(3)B组骨缺损主要被膜样组织修复,在紧邻骨缺损处有硬组织形成,镜下见修复组织边缘有骨组织存在,中央大部为膜状致密纤维组织,成骨面积百分比为(12.72±9.46)%,X线片仅见靠近骨缺损边缘的部位存在致密骨痂影。缺损修复组织的钙、磷含量分别为(3.54±0.45)mg、(1.78±0.53)mg。结论藻酸钙凝胶-成骨细胞-生物衍生颗粒骨构建的可塑形组织工程骨可根据颅骨缺损的形态进行塑形填补,在体内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可基本达到对兔颅骨缺损的骨性修复。  相似文献   

4.
采用初生公牛长骨干制成异种脱钙骨基质(XDBM)和异种骨基质胶(XBMG),加DS-CaSo4或CaCl2+Na2HPo4+KH2Po4,分别移植至Wistar大鼠颅骨8mm直径圆形骨缺损区和双侧股四头肌穴内。经X线照片和组织学观察20周,证实均可以发生诱导成骨,与对照组(XDBM或XBMG加生理盐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其成骨方式为软骨内骨化,但成骨迁延时间较长且不够完善。作者认为:实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将同种骨基质明胶(BMG)、脱钙骨基质(DBM)和不脱钙骨(UDB)植入大鼠肌肉内。结果发现,植入BMG和DBM的大鼠肌内有密度增强的X线影像,并在组织学上有成熟的新骨出现。而植XUDB的大鼠肌内仅有少量间充质细胞向软骨母细胞分化。作者讨论了肌内诱导成骨的发生机制以及三种材料的抗原差异,认为BMG的骨诱导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6.
陶凯  陈富林等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1,26(4):238-240,F004
成年新西兰兔骨髓细胞体外培养、诱导后,经混匀、 接种、固化形成 骨髓基质成骨细胞-藻酸盐-松质骨基质复合人工骨,并植回取材兔肌袋内,对照组分别植入藻酸盐-松质骨基质复合物和松质骨基质。植入4、8周取材,行X线摄 片、组织学检查,观察骨形成情况。结果显示,骨髓基质成骨细胞-松质骨基质复合人工骨肌袋内成骨效果明显优于藻酸盐-松质骨基质复合物组和松质骨基质组。复合人工骨标本兼有膜内成骨和软骨成骨,以膜内成骨为主;对照组仅见少量软骨成骨。提示,采用组织工程方法形成的复合人工肌袋内成骨作用明显,用该方法所形成的组织工程骨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术中富集骨髓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在山羊脊柱横突间融合的成骨效果,为组织工程骨探索一种新型的构建方法.方法 将多聚左旋赖氨酸(poly-L-lysine,PLL)修饰于山羊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制备成基质材料(PLL-DBM);以山羊横突间隙为植骨模型,观察PIL-DBM富集骨髓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骨(Ⅰ A组)的成骨能力;对照组为自体髂骨组(Ⅰ B组)、DBM富集骨髓组(Ⅱ C组)、空白DBM组(Ⅱ D组).于术后第16周取融合段标本行X线片、三维CT及CT值检测和生物力学检测,对比分析、评价其成骨能力.结果 X线表现:ⅠA组、Ⅰ B组融合范围基本相同,明显较ⅡC组宽,Ⅱ D组基本无融合.三维CT:Ⅰ A组的CT值为(696.76±102.75)HU,ⅠB组的CT值为(766.03±69.24)HU,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明显较ⅡC组高(P<0.05),Ⅱ C组CT值较ⅡD组高(P<0.01).生物力学性能:Ⅱ A、Ⅰ B两组最大载荷、抗弯强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A组较Ⅱ C组高(P<0.01,0.05),Ⅰ B组较ⅡC组高(P<0.01),ⅡC组较ⅡD组高(P<0.01). 结论 PLL-DBM术中富集骨髓干细胞快速构建的组织工程骨是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骨,其成骨能力与自体髂骨相当.  相似文献   

8.
多数人工骨缺损修复材料无骨诱导活性,为使人工植骨材料具有骨诱导活性并可在体内降解,本研究采用可降解陶瓷β-磷酸三钙(β-TCP)与骨形成蛋白(BMP)复合形成具有骨诱导能力的人工骨,将β-TCP/BMP,单纯TCP,羟基磷灰石(HA)和TCP/HA分别植入168只小鼠股部肌肉内,在24,72h,1,2,4,8周取材,作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观察,扫描电镜观察及碱性磷酸酶(ALP)检测,另将上述材料樾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天然滨珊瑚(NC)和同种异体脱钙骨(DBM)的组织相容性,探讨其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方法:将NC和DBM直接植入动物体内,术后1、2、6周取材,通过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查观察生物材料在体内组织反应。结果:两种材料均未引起明显的炎症和排斥反应,对实验动物无不良影响。同时发现DBM组诱导出少量骨组织,NC组未见新生骨。结论:NC和DBM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DBM还具有鲁诱导性,两种材料可能都是比较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0.
成年新西兰兔骨髓细胞体外培养、诱导后 ,经混匀、接种、固化形成骨髓基质成骨细胞 藻酸盐 松质骨基质复合人工骨 ,并植回取材兔肌袋内 ,对照组分别植入藻酸盐 松质骨基质复合物和松质骨基质。植入 4、8周取材 ,行X线摄片、组织学检查 ,观察骨形成情况。结果显示 ,骨髓基质成骨细胞 松质骨基质复合人工骨肌袋内成骨效果明显优于藻酸盐 松质骨基质复合物组和松质骨基质组。复合人工骨标本兼有膜内成骨和软骨成骨 ,以膜内成骨为主 ;对照组仅见少量软骨成骨。提示 ,采用组织工程方法形成的复合人工骨肌袋内成骨作用明显 ,用该方法所形成的组织工程骨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骨组织工程及支架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研制了珊瑚、珊瑚羟基磷灰石、松质骨基质和其他一些天然生物材料,用作成骨细胞培养的支架材料。探讨用珊瑚等天然生物材料做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除了人工合成的聚合物类材料之外,一些天生物材料也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理想的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2.
骨组织工程研究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骨组织工程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作者从组织工程研究的主要构成要素,即种子细胞、细胞载体支架、组织构建三个方面对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挑战进行了回顾和展望,旨在分析当前研究成果与骨组织工程的最终临床应用之间的差距,为尽快缩短这一距离提供可行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山羊胫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制备组织工程用山羊胫骨骨缺损模型,研究用组织工程的方法修复山羊胫骨骨缺损的可行性。27只中国山羊制备单侧胫肌中段20mm 的骨膜与骨缺损,7孔钢板内固定,随机分3组:空白组不进行植入处理;对照组(CHAP组)单纯植入羟基磷灰石(CHAP);实验组(CHAP/BMSc组)植入CHAP 与骨髓基质细胞(BMSc)的复合物。术的4、8、12周放射学检查X线片光密度指数比值、组织学方法评价各组骨缺损修复情况,12周CHAP/BMSc组与CHAP组做压应变与三点弯曲试验,评价骨缺损修复后的生物力学性质。结果显示,术后4、8、12周X线片光密度指数比值空白组无明显变化,CHAP组低于CHAP/BMSc组(P<0.05);组织学切片显示CHAP/BMSc组成骨较CHAP组早、多;12周三点弯曲实验载荷、弯曲应力CHAP/BMSc组高于C组(P<0.05)。提示山羊胫骨20mm骨与骨膜缺损不能自行修复,可满足骨组织工程大动物实验需要;CHAP与BMSc复合物修复骨缺损在成骨时间、成骨量与质量上均优于单纯CHAP.  相似文献   

14.
筋膜瓣促组织工程骨体内再血管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为探讨筋膜瓣是否有促组织工程骨修复羊负重骨大段骨缺损及其体内再血管化的作用,将27只中国青山羊分为3组:单纯材料组(珊瑚羟基磷灰石,CHAP)、组织工程骨组(CHAP+经诱导分化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筋膜瓣组(筋膜包裹CHAP+经诱导分化的BMSc)。制备单侧胫骨中段20mm的骨膜与骨缺损,术后2、4、8 周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ECT)检查,4、8、12周X线检查、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术后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和再血管化的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筋膜瓣组、组织工程骨组、单纯材料组。说明筋膜瓣对组织工程骨体内的再血管化过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下颌骨缺损后重建的新途径 ,作者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 ,采用吻合不同血管的肋骨、髂骨片、大型髂骨瓣及腓骨瓣移植 ,重建下颌骨。结果显示 ,血管化自体骨移植重建下颌骨 76例所移植骨片 (瓣 )完全成活率为 92 % ( 69/ 76)。研究表明 ,血管化自体骨移植与传统自体骨移植相比 ,具有血供丰富、抗感染力强、骨愈合快、成活率高等优点 ,它使骨愈合机制由“爬行取代”过程转化为一般骨折的愈合过程。临床上只要条件许可 ,应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6.
逆转录病毒介导hBMP7基因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粘-粘端连接方法构建hBMP7逆转录病毒载体,重组质粒转染包装细胞PT67后,制备含目的基因的重 逆转录病毒液感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限制性内切酶切分析筛选插入方向正确的重组质粒并进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hBMP7逆转录病毒载体中外源基因插入方向正确、无碱基错误和缺失。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感染后2天经基因转染的BMSc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呈阳性,未经转染的细胞检测结果呈阴性。转染的BMSc经G418筛选至4周仍有外源BMP蛋白的表达。提示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方法转染的BMSc中可有源性BMP7mRNA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我院1987年12月至1989年11月间进行的9例HLA相合的异基因骨髓移植供受者的植入情况做了分析。我们采用了国际骨髓移植登记处的移植成功指标,及常规的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全部患者均有间接的临床植入证据,其中5例有直接的细胞遗传学证据。本文综合文献提示,细胞遗传学分析在移植证明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DNA-RFLP的检测可弥补常规方法的缺陷,并获得准确可靠的植入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使用含hBMP7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液感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3H脯氨酸掺故法检测I型胶原合成和表达情况。结果显示,经hBMP7基因转染的BMSc与空载体转染及未转染的BMSc在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表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经转染的BMSc合成胶原显著高于空载体转染和未转染者。提示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转染BMSc后能促进细胞的胶原合成,对BMSc增殖和细胞周期无显著影响,有利于进一步 应用于构建组织工程化骨组织。  相似文献   

19.
聚羟基丁酸酯与骨髓基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取4周龄新西兰兔骨髓,分离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经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接种于聚羟基丁酸酯(PHB)泡沫材料中,并植入裸鼠背部皮下,对照组单纯植入PHB。植入4、8周后行X线摄片和组织学观察,观察新骨形成情况。结果显示,PHB与3同髓基成骨细胞植入裸鼠皮下4周后,愕部形成骨组织,可见大量成内细胞,某些部位可见红色的骨基质形成;8周形成大量新生骨级,可见要反层骨。对照 组未见骨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