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腹逐瘀汤分煎与合煎药理作用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乐江  程军  汪晖  彭仁绣  陈效 《中成药》2002,24(11):888-890
少腹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卷下,具有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之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痛经、慢性盆腔炎、妇科肿瘤等症[1~3].关于分煎与合煎对少腹逐瘀汤药理作用有无影响目前尚无报道.根据少腹逐瘀汤的主要功能主治,本研究观察并比较了其分煎剂与合煎剂在实验动物子宫解痉、镇痛和抗炎方面的作用,以期为单味中药浓缩颗粒剂的研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小柴胡汤的解热作用 ,并比较小柴胡汤合煎液与分煎合液的药效。建立SD大鼠LPS(2 0 μg/kg ,80 μg/kg)发热模型 ,绘制各组平均体温变化 (△T)曲线 ,在此基础上比较各组体温变化。结果 :小柴胡汤分煎合液与合煎液组在大鼠注射LPS后多个观察点的体温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 (P <0 0 5 ,P <0 0 1) ,合煎与分煎合液作用于不同剂量模型的体温变化曲线不同。结论 :小柴胡汤合煎液与分煎合液均有显著的解热作用 ,但小柴胡汤合煎液在解热的显效及持续时间上优于分煎合液。  相似文献   

3.
小柴胡汤合煎液与分煎合液对LPS诱导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的解热作用,并比较小柴胡汤合煎液与分煎合液的药效。方法:建立SD大鼠LPS(20、80μg/kg)发热模型,绘制各组平均体温变化曲线,比较最大体温上升高度(△T)。结果及结论:小柴胡汤分煎合液与合煎液对两个剂量的LPS导致的大鼠发热均有显著的解热作用(P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黄芩汤(黄芩、芍药、甘草、大枣)分煎液与合煎液中黄芩苷、芍药苷、甘草酸的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ypersil BDS C18柱,流动相分别以甲醇-水-磷酸(47:53:0.2),在280 nm波长测定黄芩苷;乙腈-水-磷酸(18:82:0.1),在230 nm波长测定芍药苷;甲醇-水-磷酸盐缓冲液(70:29:1)为流动相,在250 nm波长测定甘草酸.结果:3种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黄芩苷2.88~72.00μg/mL,芍药苷2.85~22.80μg/ml,甘草酸4.16~52.00 μg/mL,黄芩苷含量为合煎液明显高于分煎液,芍药苷、甘草酸含量为合煎液与分煎液无明显差别.结论:黄芩汤不同煎煮方法对有效成分的溶出有影响,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5.
柴芩合煎液与分煎液对LPS诱导的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柴胡、黄芩是古方小柴胡汤“和解少阳”的核心药对。本实验通过观察柴.芩合煎液(CQHJ)与分煎液(CQFJ)(剂量为10g/kg)对20μg/kg和80μg/kg LPS诱导的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考察了它们的解热作用。结果发现,CQHJ与CQFJ对不同剂量的LPS诱导的大鼠发热均有显著的解热作用;但CQHJ与CQFJ在起效时间和作用效度上有所区别,总体上以CQHJ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6.
柴芩清肝汤分煎和合煎提取物的指纹图谱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克  张丽  闫广利 《中医药信息》2010,27(1):106-107
目的:以指纹图谱方式,研究柴芩清肝汤传统合煎与分煎混合液的化学成分差异。方法:以常规方法制备柴芩清肝汤的分煎和合煎提取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考察并确定最佳的色谱条件,对柴芩清肝汤的合煎和分煎提取物进行测定,比较两者指纹图谱的差别。结果:柴芩清肝汤分煎混合液中共检出20个峰。分煎和合煎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组成存在差异,分煎提取物中主要化学成分的提取率大于合煎提取物,且共有化学成分的组成比例也不同。结论:柴芩清肝汤分煎和合煎提取物中主要化学成分组成及其共有成分比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总量统计矩法,以HPLC指纹图谱方式,研究补阳还五汤分煎与合煎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以常规方法制备补阳还五汤分煎与合煎的提取物,并采用总量统计矩法对补阳还五汤的分煎与合煎提取物指纹图谱参数进行计算,比较参数的差异.结果:单个对照品统计矩加合参数与混合对照品统计矩参数比较可知,(-λ)T.j=1的加合性为96.21%,12σr.i=1的加合性为129.6%,平均加合性为97.47%.单味药材统计矩加合参数与药材处方液统计矩参数比较可知(-λ)T.j=1的加合性为70.50%,(-2σ)r.i=1的加合性为81.97%,平均加合性为50.55%.结论:分煎与合煎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组成存在差异,该法具有对指纹图谱进行加合性分析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王晓军 《新中医》2016,48(8):218-219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合煎、分煎及共煎对其有效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检测合煎、分煎及共煎提取下葛根芩连汤有效化学成分包括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含量的变化。结果:分煎剂中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平均百分含量为1.93%、0.60%、0.14%、0.07%,明显高于合煎剂及共煎剂,合煎剂与共煎剂中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平均含量差别较小。结论:葛根芩连汤分煎剂中有效化学元素(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含量较高,比合煎、共煎质量更优,合煎与共煎质量相当。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比较柴胡桂枝汤——先合后煎、柴胡桂枝汤——先煎后合、小柴胡汤、桂枝汤方与方间对CCl4引起大鼠急性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六组,正常对照组,CCl4模型组,柴胡桂枝汤——先合后煎组,柴胡桂枝汤——先煎后合组,小柴胡汤组,桂枝汤组,分别将各汤剂给SD大鼠灌胃(ig)给药,用CCl4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常规生化方法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CCl4致大鼠急性肝损伤时血清中ALT、AST活性明显升高,肝组织GSH-PX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升高。中药柴胡桂枝汤——先合后煎、柴胡桂枝汤——先煎后合、小柴胡汤、桂枝汤均可明显降低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AST活性及肝脏MDA含量,提高肝脏GSH-PX活性。结论:柴胡桂枝汤——先合后煎、柴胡桂枝汤——先煎后合、小柴胡汤、桂枝汤能保肝降酶,抗脂质过氧化,对CC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柴胡桂枝汤——先煎后合中的桂枝汤与小柴胡汤药效间相互作用可能存在"相恶"的类"七情"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柴葛煎中药物单煎和共煎对柴胡挥发油煎出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柴胡单煎液与合煎液中柴胡挥发油含量进行测定。并以此为指标,比较单煎和共煎对柴胡挥发油的溶出量。结果:共煎提取的挥发油含量明显高于柴胡单煎法,柴葛煎合煎提取挥发油含量明显高于药对合煎。结论:柴胡与大豆黄卷、黄芩、葛根及柴葛煎中其他药共煎会提高挥发油的煎出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用合煎、分煎方法制备的泻心汤汤剂中黄芩苷含量差异及体外抗菌作用比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AgilentHypersil ODS-C18色谱柱(5μm,4.6×125 mm),以甲醇-水-磷酸(35∶65:0.2)为流动相,流速为1 m l.m in-1,检测波长为270.8 nm,分别测定泻心汤和煎液和分煎液样品中黄芩苷的含量;采用稀释法体外测试泻心汤不同煎液对常见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泻心汤和煎液中黄芩苷的平均含量显著小于分煎液中黄芩苷的平均含量;泻心汤和煎液对黑曲霉菌的抑菌作用大于分煎液、分煎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大于合煎液。结论与合煎液比较,分煎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显著偏高;体外抗菌作用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魏飞  石维  魏睦新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1):2427-2430
目的:通过比较和分析中药药对黄芩柴胡的合煎、分煎以及配方免煎颗粒剂的HPLC紫外图谱信息,探求不同调配方法对药物组分的溶出度及组分改变的影响。方法:逆相色谱柱:RPC18(Cadenza CD-C18# ZB0703C4.6mm×150mm,4μm)。流动相:A=0.1%TFAH2O,B=0.1%TFAH2O/CAN=1/9。梯度:A/B=100/0~90/10in5minA/B=90/10~60/40innext55min。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15nm;进样量20μL。结果:各组合煎时,药对中特定组分的溶出度增加,部分主要组分高于分煎组2倍以上。免煎颗粒的溶出度与分煎接近。各组合煎与分煎或颗粒剂之间相比,出现了少量低丰度峰的增减改变。结论:合煎能使药物的成分溶出度增加,但组分改变不显著。免煎颗粒有推广的可能性,但在量的等效性方面。还有必要加以进一步考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指纹图谱方式,探讨四君子汤传统合煎与分煎的化学成分差异.方法:以Diamonsil C18(4.6 mm× 250mm,5μm)为色谱柱,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6 mL·min-1,检测波长203 nm,柱温25℃.结果:四君子汤合煎和分煎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组成存在差异.合煎液与分煎液有20个共有峰,共有峰中合煎的提取率大于分煎.结论:四君子汤传统合煎与分煎的化学组成及其含量存在差异,为四君子汤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药药对半夏生姜分煎、合煎HPLC组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药对的分煎、合煎的紫外图谱,通过对谱图的整体信息进行比较和分析,探求药对分煎、合煎的整体成分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梯度分离,色谱柱为RPC18(4.6mm×150mm,5μm,Cadenza CD-C18 # ZB 0703C),流动相A液(0.1%TFA水溶液),B液[乙腈-水-TFA(450∶50∶0.5)],检测波长215nm。以非药对黄芩甘草为对照。结果:药对组半夏生姜合煎跟分煎后的主峰发生了变化,而非药对黄芩甘草变化不大。各组出峰数的增减改变相似。结论:合煎有可能使药物的主成分溶出度发生一定变化,药对组发生改变的倾向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对比研究葛根芩连汤(Gegen Qinlian Decoction, GQD)饮片单煎混合与传统复方合煎所得样品的化学概貌、组分含量、干膏率、药效等,为两者等效性研究提供依据,为临床中药配方颗粒应用的适宜性提供参考。采用相同的煎煮工艺分别制成GQD复方合煎和饮片单煎混合样品,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技术对比分析两者化学概貌,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两者中9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差异,随后建立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小鼠模型,对比两者对化疗致腹泻的药效差异。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的ESI+和ESI-模式分析,初步鉴定并归属GQD合煎和单煎混合样品中各59种化学成分,在成分种类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9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合煎中的汉黄芩苷、黄芩苷含量相对较高,而在单煎中葛根素、大豆苷元、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芩素、甘草苷、大豆苷含量相对较高,进一步对GQD合煎和单煎中9种指标性成分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含量并未有显著性差异,且干膏得率结果表明GQD合煎与单煎样...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舒咽处方药材合煎和单煎对方中主要特征指纹峰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分析单煎及合煎样品,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C18柱,甲醇-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80 min,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80 nm。结果:分煎合并后的指纹图谱色谱峰基本是单味药材色谱峰的叠加。合煎液的色谱峰可在单味药材中找到相应的色谱峰。结论:本处方可用免煎颗粒代替处方进行临床给药,方便快捷,适合携带。  相似文献   

17.
补肾方分煎和合煎提取物的指纹图谱比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以指纹图谱层方式,研究补肾方分煎和合煎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以常规方法制备补肾方分煎和合煎的提取物,采用HPLC法,考察并确定最佳的检测波长、不同品牌的C18填料的色谱柱,并采用优化的色谱条件对补肾方的合煎和分煎提取物进行测定,比较两者指纹图谱的差异.结果:分煎和合煎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组成存在差异,分煎提取物中主要化学成分的提取率大于合煎提取物,且共有化学成分的组成比例也不同.结论:补肾方分煎和合煎提取物中主要化学成分组成及其共有成分比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香砂六君汤分煎与合煎药理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比研究香砂六君汤分煎与合煎对乙醇性胃炎、幽门结扎型胃溃疡,脾虚小鼠胃排空的治疗作用,结果表明分煎与合煎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分煎与合煎等剂量比较,分煎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合煎,但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晓东 《中医研究》2007,20(10):18-20
小柴胡汤始见于《伤寒论》,是临床常用的经典方剂,有和解少阳、疏利三焦气机之功。在治疗各种发热性疾病时,临床常采用配方颗粒剂。配方颗粒与中药合煎的化学成分是否相同,尤其是药效是否接近,是评价中药颗粒配方能否取代中药合煎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小柴胡汤单煎与合煎的临床对比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标伦  曾宪进 《新中医》2000,32(9):38-39
对小柴胡汤单剪与合煎颗粒冲剂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2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认为:2种煎剂可以互相通用,从而为今后采用单味中药饮片浓缩颗粒组成小柴胡汤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