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高血压病是当今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社会竞争压力加大,人口老龄化,加之遗传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该病为终身性疾病,治疗周期长,支出费用高,在其病程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诸多的危重表现,如心律失常,中风,诸多靶器官损伤,致残、致死病例屡见不鲜,为有效控制病情,防止病情的发展加重,加强对本病的科学认识、积极合理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无关距离     
《东方养生》2013,(2):48-49
2013年,小起势,于具象切开,看其中外,看其上下,看其今古,看其异而混同,名物背后的思潮,西方赞同的华人,文人可以玩味的生活,要丰沛的背影,要唐热、宋冷的惯性,要汉学家的参与,要宽泛的东亚价值喷薄。  相似文献   

3.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时间用于睡眠。如果睡眠品质不佳,势必影响剩下三分之二的人生,人生要过得精力充沛,养成健康的睡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四年前,开始有失眠的苦恼,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就是睡得不踏实。每当夜幕低垂之际,心里率先升起莫名的惶恐,害怕又是一个失眠的夜晚,更觉得心力交瘁。如此反复,让人心神不宁,精神不济,日子过得异常地辛苦。在偶然的机会里,接到朋友转寄的健康资讯,内容提及临睡前敲打大  相似文献   

4.
退休逛大街     
凡久居城市人,都逛过大街,而已进入老年之际的我,也喜欢逛大街。因为逛大街有许多好处。茶余饭后,或是节假日,当我漫步于宽阔的街头,跟着摩肩接踵的人群,压马路,进商店,去花市,上书店,蹲小摊,览市容,顿时眼界开阔,情趣盎然,体会到了生活的温馨,人生的欢乐。有时当我正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挤来挤去时,突然背上挨了一拳,猛回头,呀!是一位多年未见面的老友。于是,二人携手来到临街的小酒馆  相似文献   

5.
享受站读     
张生智 《养生月刊》2011,32(4):372-373
在上班时,坐在办公室里,为工作的需要翻阅报纸,前有桌子,下有椅子,千篇一律的坐姿,中枢神经的灵敏度似乎降到了最低点,当然体会不到什么情趣和乐趣。退休以后,身心畅然,可在家里又坐不住,而公共阅览室去得多了,便感觉同曾经的沉闷的办公室相差无几。那一日,突  相似文献   

6.
合理使用中成药是一种行业规范,也是医疗行为的一项准则.中成药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应用历史,历经千年磨炼,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为后人科学合理地使用中成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代人没有认真汲取前人的宝贵经验,并使之发扬光大,反而偏离了中成药自身的轨道,导致疗效下降,不良反应增多,医生担忧,患者困惑.长此以往中成药的特色与优势将损失殆尽,前景不容乐观,后果不堪设想.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认真思考所得.要摆脱这一现状,走出困境,当务之急是要正确对待中成药,认真研究、合理使用中成药.  相似文献   

7.
李盛仙 《养生月刊》2011,32(10):952-953
初秋的一天晚上,踩着徐徐降落的夜幕,沐浴着轻拂的晚风,我们乘着竹筏,饶有兴趣地夜游楠溪江,观看鸬鹚捕鱼。鸬鹚,又叫鱼鹰,有的地方称墨鸦,是南方渔民养来帮助捕鱼的一种水鸟。鸬鹚的嘴巴前端向下钩,像鹰的嘴,故名鱼鹰。楠溪江  相似文献   

8.
肥胖是一种病,因为怕病,所以越胖的人减肥就越积极。肥胖也分实胖和虚胖,实胖的人,身上的肉不是脂肪,而是很瓷实的。虚胖的人,身上的肉就跟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有力气。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生存质量,不断加强提高自身免疫能力的意识.而且,现代西医学中也在日趋强调整体观念,重视人体的生态平衡,使其免疫力增强,减少发病率.但有些疾病反而越来越难治,而且伴着人们工作的繁忙、环境的污染、工作压力的增大,人们的抵抗力也越来越低下,在呼吸系统疾病中体现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青年时期的人生状态,每每都备受关注,因为,人们渴望从他们的现在,看到世界的未来。犹如尚处于青春期的国家和社会,年轻一代们,从上世纪60年、70年代、80年代,到90年代,处于这些进程中的青年人,总是被发展中的社会形态赋予一种时代特色。既往,成熟的人们,总是对下一代  相似文献   

11.
从脾胃的生理特点探讨消化性溃疡的组方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性溃疡其病位在胃而与肝脾相关。溃疡病的存在更易导致胃、肝、脾功能失调。在溃疡病治疗过程中,应结合脾胃之生理特点,用理气活血、凉润通降、健脾化湿之药合理组方,达到脾胃纳运相协,燥湿相济,升降相因,从而利于提高溃疡病的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2.
从脾胃的生理特点探讨消化性溃疡的组方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消化性溃疡其病位在胃而珥肝脾相关。溃疡病的存在更易导致胃、肝、脾功能失调。在溃疡病治疗过程中,应结合脾胃之生理特点,用理气活血、凉润通降、健脾化湿之药合理组方,达到脾胃纳运相协,燥湿相济,升降相因,从而利于提高溃疡病的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3.
廖志峰主任医师在脾胃病的中医治疗方面经验丰富。他重视从本脏论治脾胃病,强调据证立法,精究方药配伍,临床疗效突出,临证时以"从脾胃本脏论治脾胃病"为基本守则;立法用药注重升脾阳,祛湿滞,养胃阴,调气机,化瘀血。  相似文献   

14.
参苓白术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方适用于脾胃气虚、肺脾气虚证,如:脾胃气虚,饮食不化,湿从内生,胸脘痞闷,呕吐或腹泻,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腻,脉虚、缓;肺脾气虚,运化水液功能失常,导致痰湿不化,见慢性咳嗽、咳痰色白、量多,脘痞胸闷,乏力,气短,面白无泽,纳呆,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腻,脉细弱而滑等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孙玉信教授临床运用逍遥散论治腰痛的经验。方法:通过对孙玉信教授运用逍遥散治疗腰痛有效病例的分析,归纳其对与肝脾相关之腰痛的理论认识及临床运用规律。结果:临床辨证运用逍遥散加减治疗肝脾两虚、肝郁脾虚、肝郁脾湿之腰痛,收效颇佳。结论:逍遥散是临床经典有效方,临证辨证论治腰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论《脾胃论》补益脾胃方剂的用药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李东垣代表作《脾胃论》中 ,补益脾胃方剂的用药特点。 1擅用脾胃益气升阳药物 ;2喜用风药 ;3不宜用淡渗分利药 ;4随证加减 ,灵活权变 ,因时、因人、因脏腑所伤部位不同 ,灵活掌握 ,随方加减 ;5配方君臣有序 ,每方用药剂量小 ,每次服用量也较少。  相似文献   

17.
张智龙教授对2型糖尿病的辨证论治理论及临证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H 《中国针灸》2010,30(8):653-656
从重科研崇经典,倡脾虚湿盛易患论;重脾胃调中焦,创调理脾胃针法方;重循证善总结,立糖尿病证治规律3个方面总结了张智龙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辨证思路及临证心得,并列举验案阐明了张智龙教授的学术观点和处方施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
周萍  周滢 《辽宁中医杂志》2012,(9):1739-1740
论述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提出该病在临床上分为脾胃虚寒夹瘀型;肝胃不和、气滞血瘀型;脾胃湿热夹瘀型;胃阴亏虚夹瘀型四个类型。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分析各型的病因病机,提出各自不同的治疗法则,不同的遣方用药,为临床对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徐苏苏 《山东中医杂志》2020,(3):277-280,288
单兆伟教授认为拟制膏方前应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先以汤剂益气健脾、清化湿热、醒脾开胃,恢复脾胃运化之功,再行进步。拟制膏方过程中,先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明确诊断,辨证准确,确定主方,辅以辨病,根据次症行加减用药,全面兼顾,同时重视口感,妙用辅料、细料。单兆伟教授在处方时传承孟河医派用药特色,方药醇正,顾护脾胃,重视脾肾,综合调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廖小年  黄柳向 《河南中医》2020,40(4):514-518
口臭的病位主要在脾胃,病机为脾胃蕴热、肺火熏蒸,多以泻脾胃积热、清心泻脾、清肺火等清热之法为治疗大法,常用清胃散、泻黄散等为主方。在辨证的基础上,合理使用花类药物,可通过直接调理脾胃气机,或是通过芳香燥湿、醒脾和胃、调节他脏气机等使脾胃气机升降正常,脾胃气机升降有序,脾可升清,胃可降浊,湿可除,郁热可散,随证加减,口臭自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