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参配代赭石是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的一个经典药对,在治疗喘证的过程中有其独特效果。结合历代中医本草著作、经典条文及医案,探讨人参、代赭石治疗喘证的机理,认为人参可大补元气,补益肺脾肾气,使肺气宣降协调,肾正常纳气,脾气正常运化则喘证自止,主要应用于肺脾气虚之喘证;代赭石重镇降逆,重坠之性,驱浊下冲,主降肺胃之逆气,主要应用于胃气上冲犯肺之喘证。人参大补元气,补益太过可导致元气上逆,易加重喘咳;代赭石降逆配伍人参,可避免人参迫气上升太过。二药并用,一升一降,宣降相宜,以成安肺之功。通过探讨其性味及临床运用,发现二药配合对阴阳两虚型喘证的治疗效果甚佳。  相似文献   

2.
通过系统学习张锡纯喘证辨治的理论经验,结合临床实践,发现张氏对喘证辨治经验丰富,临床中其首辨虚实,对于实证,在辨病因、病位的基础上,灵活应用经方加减;对于虚证,在辨别呼气困难或吸气困难的基础上,根据病位的不同,分别创立升陷汤、参赭镇气汤等方剂,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结其辨治规律,以期对临床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学燕 《光明中医》2020,(23):3801-3803
喘证首见于《黄帝内经》,主病之脏在肺,分外感和内伤2种成因,在外感者治肺,在内伤者治肾,六经辨证是用于外感病辨证论治的一种辨证方法。太阳主一身之表,为诸经藩篱,外邪袭表,太阳首当其冲,是外感病的早期阶段,卫气为寒气所束,气机内郁,冲逆犯肺,发为喘息;阳明以热证、实证发病居多,热邪炽盛上传于肺经而发为喘;太阳病未解内传入里,喘证在表时,若未及时治疗,可传至半表半里即少阳喘证。无论哪一经受邪,只要影响到气机的升降出入都可出现喘息的症状。喘证不但是肺系证候,其他脏腑病变也可影响于肺而发作,三阳经辨治喘证是对喘证辨治的一种方法,对喘证发生的特点、发病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进行分析,来确定正确的治则,从而用药,临床施治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脉证合参,掌握其不同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4.
喘证临床以气息迫促为特征 ,与西医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相似。通过分析《金匮要略》对喘证的辨证论治 ,认为病证有虚实之异 ,病性有寒热之分 ,治疗实证以祛邪利气为主 ,虚证当扶正摄纳。《金匮要略》治喘大致有疏散外邪、清泄郁热、泻肺豁痰、蠲饮降逆、滋阴降火、温阳摄纳等法。  相似文献   

5.
喘证是指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肺气上逆,失于宣降,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历代古文献对该病论述丰富而详实,为进一步研究喘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喘证最早记载于《内经》,其中有“喘咳”、“喘逆”、“上气”、“气满”、“肩息  相似文献   

6.
总结从"治中焦如衡"辨治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脾不升清、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导致中焦失衡为反流性食管炎的病机关键,可出现胃气上逆、肝火犯胃等证型,治疗以降逆和胃、平衡中焦为主。  相似文献   

7.
喘证以呼吸急促,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为特征。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杂病论》中对其论述极其广泛,详辨病机,细审病因,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为临床辨证论治树立了典范。现归纳其治喘有20法,予以分析探讨。1散寒宣肺法外感风寒,邪干于肺,肺失宣降,气逆作喘。治...  相似文献   

8.
邱立新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6):1009-1010
《傅青主男科》辨治呕吐的经验颇具特色,即:立病在脾胃、本在肾心说;从肾心论治;辨寒热虚实调理脾胃;平肝开郁以降逆;益肺气以肃降;综合图治,退热止吐。  相似文献   

9.
傅青主与陈士铎对喘证皆认识深刻。将《傅青主男科·喘证门》和《辨证录·喘门》中涉及喘证的病因病机、症状、治法和用药部分进行梳理归纳,分析二者对喘证的辨治。傅青主与陈士铎细化喘证的虚实之辨,从肾水与肾火分析正虚之本,认为喘证多为虚实夹杂,临床亦善用攻补兼施剂;重视五行生克和脏腑理论,从金水与金木关系论述嗽喘与郁喘;并对兼症细察辨别,建立完善的辨证体系;在治疗时善用多种治气法,提出虚喘应重用人参等独特用药思路。傅青主与陈士铎丰富了中医学对于喘证的辨治,为后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从实喘开泄,审内外而驱邪为务;虚喘补填,辨三脏而必佐镇纳;久喘必瘀,活血络宜虫蚁搜剔3个方面阐述了胡翘武老中医辨治喘证的经验,充分体现了辨治喘证的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伤寒杂病论》喘证的治疗。方法:解读张仲景有关喘证的原文。结果:通过对《伤寒杂病论》有关条文的理解,归纳、总结治喘13法:辛温发汗、宣肺平喘;解肌祛风、降气定喘;辛温解表、化饮平喘;辛凉清热、宣肺平喘;表里双解、清热平喘;荡涤燥热,泻实平喘;宣泄寒湿,搐鼻定喘;泻下逐痰开肺平喘;宣肺泄热,降逆平喘;通阳散结,豁痰下气平喘;补虚散饮,通阳利水平喘;温运脾阳,除湿散寒平喘;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以定喘。结论:《伤寒杂病论》辨治喘证,在辨证上,既言证候,又指病机。施治上,则根据病机、病性、病位不同,因势利导,立方严谨,用药精当。  相似文献   

12.
浅析张仲景对呕吐的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呕吐是多种疾病过程中所常见的症状,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杂病论》中对其论述极为广泛,详辨病机,细审病因,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为临床辨证论治树立了典范。现对其辨治呕吐的方法予以综合归纳,分析探讨。解表降逆止呕法:太阳阳明会病,外邪入里,邪犯胃腑,故见无汗恶风项强、呕逆,治以葛根加半夏场以发汗解表,降逆止呕。解表化饮止呕法;外感风寒,内伤寒饮,饮犯于胃,胃气上逆则见干呕,治以小青龙汤以表里同治,辛温解表,涤化水饮,降逆止呕。散郁和胃止呕法:汗吐下后,阳邪内降,郁结,已胸,火郁不伸,扰乱胸隔,胃失和除故…  相似文献   

13.
《内经》中最早提出喘证的病因病机、病证分类及其证侯特点,成为后世对喘证辨治的理论依据。喘证以虚实辨,实喘包括肺热喘、肺寒喘、肺胀喘、心痹喘、腑实气逆喘、水气喘及血瘀喘;虚喘包括肺虚喘、肾虚喘及五脏气败喘。《内经》关于喘证的论述,对指导辨证论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脏腑失职,气机逆乱及调畅气机,重在降逆两方面入手探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与反流性食管炎相类病症的中医辨治方法,指出临床目前已证实反流性食管炎与脏腑气机升降失常密切相关。《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反流性食管炎相类病症如嗳气、嘈杂、呕逆、反胃、饮食有碍等症状主要与脾胃、肝、心肺、肾的气机升降失常有关,病因病机为脾胃虚弱,枢机不利;肝胃不和,升降失常;心肺阳虚,宣通不及;肾虚不摄,气化失司;治疗方面张锡纯通过药物调整脏腑气机升降,使脏腑恢复其生理特性,主要有补中降逆,调肝降逆,温通降逆,补肾降逆等。  相似文献   

15.
陈麒  丰纪明 《四川中医》2007,25(1):31-31
张锡纯认为外感、内伤皆是喘证病因,本文总结了张氏从肺、肾、肝、脾、大气下陷五个方面辨治喘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正>武汉市第一医院李恩宽教授从医50余载,临证治疗内、妇、儿、皮肤科疾患往往应手取效。笔者曾有幸随李老学习,受益匪浅。现将李老辨治喘证的经验略加整理,以飨后学。1辨治外寒内饮之喘证验案李某,男,35岁,2012年3月12日初诊。因"反复咳喘10余年,发作近一周"就诊。患者自诉近10年来咳喘反复发作,每次劳累、遇寒则易发。一周前因受寒咳喘再次发作,表现为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满,咳痰清稀夹泡沫,时流清涕,打喷嚏,无  相似文献   

17.
辨治胃柿石症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虹  杨桦  曹彬  梁伯学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1):913-913
中医认为 ,胃柿石形成的病机主要是痰食中阻 ,与气血相搏而发病 ;以软坚消积、健脾化痰、降逆和胃为治则组方 ,通过加减辨治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邹学创 《陕西中医》2001,22(10):610-611
喘证属于顽证固疾 ,涉及多种急、慢性疾病 ,病因复杂 ,变化多端 ,概而言之 ,不外外感与内伤 ,辨证自应审其虚实。病机特点 :为外感内伤、互为因果 ,正虚邪实 ,相互错杂。强调把辨虚实作为治疗之纲领。提示实喘当治肺 ,主以祛邪利气 ,采用宣肺开闭 ,祛痰降气 ,暖肝降逆法 ;虚喘当以培补摄纳 ,重在补脾、肾 ,喘有夙根 ,尤以肾为主。采用补脾益气 ,滋阴敛气 ,温肾纳气法。临证相互配伍 ,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仲景治喘17法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喘证,又名“上气”,轻者可见咳而微喘、呼吸急促、“喉中水鸡声”,严重时会出现动则喘气、“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肩息”等症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后被一分为二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论及喘证的因机证治颇为详细,并创造性地制定了许多治喘方法及方剂,至今仍有效地运用于临床,实有进一步探析之必要,故撰文将其辨治方法归纳为17个方面并浅析之,冀对指导临床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林上助 《四川中医》2005,23(5):28-30
对《伤寒论》中胃气上逆的辨治规律进行探讨,从病因和治疗两方面进行归纳,阐述了《伤寒论》对胃气上逆的辨治规律,将辨治归纳为:因于表邪汗而解之、腑气壅滞通而降之、水饮内停涤化水饮、寒热错杂寒温并用、因于郁热清而解之、因于里寒温而调之、胃虚痰阻和胃化痰、实邪在上引而越之、谨守病机随症化裁九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