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宁夏大蓟提取物的不同极性部位对4种念珠菌体外抑菌活性。方法:大蓟水提取物、大蓟正丁醇提取物、大蓟乙酸乙酯提取物用试管二倍稀释法联合琼脂平板法,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研究。结果:大蓟水提取物、大蓟乙酸乙酯提取物对4种念珠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均>1.00 g.L-1;大蓟正丁醇提取物对4种念珠菌有抑菌作用,对白色念珠菌、克柔念珠菌MIC均为0.25 g.L-1;对热带念珠菌、其他念珠菌MIC均为0.5 g.L-1。结论:大蓟水提取物、大蓟乙酸乙酯提取物无抑菌作用,大蓟正丁醇提取物对4种念珠菌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2.
彭芙  万峰  熊亮  彭成  陈放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5):1061-1063
目的 探讨白及的抑菌作用及其活性部位.方法 规范提取白及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萃取后水部位、醇提后水煎液部位4个部位,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以上4个部位对10个不同种属24株病原菌的MIC.结果 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受试病原菌均具有广谱抑菌活性,4个部位中尤以乙酸乙酯部位的抑菌活性最强;乙酸乙酯部位对革兰阳性菌明显较对革兰阴性菌的抑菌活性强,对革兰阳性菌的MIC为0.065 ~1.042 mg/ml,对革兰阴性菌的MIC为2.083 ~8.333mg/ml.结论 白及具有确切的体外广谱抑菌活性,乙酸乙酯部位是其主要的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黑面神枝叶水提物的抑菌有效部位。方法:运用系统溶剂萃取法将黑面神枝叶水提物分为氯仿、乙酸乙酯、水饱和的正丁醇及剩余水层部位,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进行4个不同极性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抑菌实验研究,用以筛选抑菌作用的有效部位,并测定对敏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乙酸乙酯部位对3种菌种的抑菌作用最强,其MIC均为62.5 mg/m L,MBC均为250 mg/m L;其次为水饱和的正丁醇部位和剩余水层部位,其对试验菌种的MIC分别为125 mg/m L和62.5 mg/m L,正丁醇部位的MBC分别为500 mg/m L、500 mg/m L、250 mg/m L;氯仿部位对试验菌种均无抑菌作用。结论:黑面神枝叶水提物抑菌有效成分主要集中于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姜科姜属植物阳荷根茎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运用乙醇渗漉法提取得到阳荷总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不同极性部位;用滤纸片法对乙醇提取物及各萃取物进行体外抗菌活性测定,有抑菌作用的萃取物进一步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阳荷根茎乙醇提取物、石油醚和氯仿萃取物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3种革兰阳性菌和大肠埃希菌等3种革兰阴性菌生长繁殖的活性,MIC值在312.5 ~1250 mg·L-1.总提取物对地衣芽孢杆菌、无乳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的MBC均为1250 mg· L-;石油醚和氯仿萃取物对6种测试菌株均有杀灭作用,MBC值在625~1250 mg·L-1.结论:阳荷根茎乙醇提取物及石油醚和氯仿萃取物能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地衣芽孢杆菌、无乳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生长繁殖,具有明显的灭活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马甲子叶不同提取部位的抑菌作用,并筛选其有效部位。方法:系统溶剂法将马甲子叶提取为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5个部位后,用纸片法考察不同溶剂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活性,采用琼脂平板涂布法测定有明显抑菌作用的有效部位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石油醚、三氯甲烷和水部位无抑菌效果。乙酸乙酯、正丁醇部位对受试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正丁醇部位抑菌活性达显著性差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的MIC值分别为0.714,0.714,0.357,0.357 g·L-1。乙酸乙酯部位对4种细菌均具有明显抑制效果。综合抑菌效果比较: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水部位。结论:正丁醇、乙酸乙酯部位是马甲子叶的有效抑菌部位,是寻找新抑菌活性成分的基础,为后期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五倍子有效部位抗病原微生物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五倍子抗细菌和抗白假丝酵母真菌的有效活性部位。方法: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了五倍子醇提物的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和水6个有效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5个种属细菌和白假丝酵母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分析不同活性部位对受试菌株抑菌活性的强弱。结果:五倍子石油醚、三氯甲烷和乙醇有效部位均无抗细菌和真菌活性,水部位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抗菌活性,MIC为733.69 g·L-1,正丁醇部位仅对5种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MIC为2.06~32.96 g·L-1,而乙酸乙酯部位对受试细菌和白假丝酵母真菌均有强的抗菌活性,MIC分别为2.88~23.07 g·L-1和0.36~27.28 g·L-1。统计分析表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对革兰阳性菌的抑菌活性强于对革兰阴性菌的抑菌活性(P<0.01,P<0.05),两者对同种属细菌的抑菌活性强弱相当,对耐药株和敏感株具有相似的抗菌活性。虽五倍子乙酸乙酯部位对白假丝酵母真菌临床分离株的MIC(95.15±96.34)mg·L-1明显高于克霉唑(8.00±8.92)mg·L-1(P<0.01),但克霉唑对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率为14.29%(2/14),而乙酸乙酯部位对所有临床分离株均有相似的抗菌活性(MIC为0.36~0.72 g·L-1)。结论:五倍子抗细菌和真菌的活性部位为乙酸乙酯部位。  相似文献   

7.
分别用石油醚、氯仿和乙酸乙酯萃取经甲醇浸泡后得到的柑橘皮粗提物,然后用打孔法和最低抑菌浓度法(MIC),判断3种提取物对人类常见的3种致病菌的抑菌性。结果表明:石油醚层提取物没有明显的抑菌效果,氯仿层和乙酸乙酯出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抑菌作用很强,其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5mm,属于高敏感,其MIC分别都为3.13mg/ml和6.25mg/ml;只有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其抑菌圈为16mm,MIC为25mg/ml。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多叶棘豆不同提取物对临床常见6种致病菌体外抗菌作用,筛选抗菌活性部位,初步判断药效物质种类。方法以多叶棘豆不同溶剂(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为试验药物,采用微孔板二倍稀释TTC法和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液体转染法测定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多叶棘豆5种提取物均有体外抗菌作用,其中乙酸乙酯提取物抗菌作用最强,对最敏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0.02 mg/m L和1.25 mg/m L;其次为正丁醇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剩余物的作用最弱。各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大小与抗菌活性强弱顺序一致,即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二氯甲烷提取物剩余物。结论多叶棘豆体外抗菌作用与黄酮类成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镰形棘豆生物碱提取物对9种常见致病菌的抗菌作用。方法以镰形棘豆为原料,提取生物碱,选择临床常见的4种革兰氏阳性菌和5种革兰氏阴性菌,采用琼脂扩散法对其体外抑菌活性进行评价,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镰形棘豆生物碱提取物对9个菌种均有抑菌效果,抑菌作用敏感度与浓度呈良好的量效关系,其中对枯草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抑菌效果优于其他各菌,MIC和MBC分别为0.95 mg/mL和1.91 mg/mL,而其他各菌种的MIC和MBC范围在1.91~7.63 mg/mL之间。结论镰形棘豆生物碱提取物具有较为广谱的抑菌作用,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抑制作用比革兰氏阴性菌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白及对“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抑菌作用及活性部位.方法:规范提取白及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萃取后水部位、醇提后水煎液部位等4个部位,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以上4个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及MRSA共6株病原菌的MIC;用白及乙酸乙酯部位以两种给药方式对小鼠进行预防给药,测定白及对MRSA感染SPF小鼠的保护力.结果: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对受试病原菌均具明显抑菌活性,4个部位中尤以乙酸乙醇部位的抑菌活性最强,其MIC为0.065 ~0.26 g·L-1;且白及乙酸乙酯部位对MRSA感染小鼠有很强的保护作用,其中尤以ip0.5 g·kg-1的保护达到100%.结论:白及对MSSA和MRSA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乙酸乙酯部位是其主要的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蓟水提取物对胸主动脉环的舒张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累积加药法,检澳4大蓟水提取物(0.1,0.3和1.0mg/ml)对苯肾上腺素(PE)1.0umol/L预收缩的胸主动脉环张力的影响。结果:大蓟水提取物对离体大鼠内皮完整的胸主动脉环均有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并对苯肾上腺素(PE)预收缩血管的舒张作用是内皮依赖性的。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年口鸟苷酸环化酶抑制剂MB预处理后,两者的血管舒张作用均被阻断。但用环氧舍酶抑制剂吲哚关辛,不能阻断大蓟引起的舒张血管作用。结论:大蓟水提取物可能是通过NO-鸟苷酸环化酶途径产生内皮依赖性的血管舒张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蓟提取液对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细胞形态观察和活细胞计数法研究大蓟提取液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肝癌细胞HepG2,宫颈癌细胞Hela,胃癌细胞BGC823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大蓟提取液可使4种癌细胞形态上发生皱缩、变圆、脱壁、碎裂等变化,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抑制率最高可达92.34%。结论大蓟有确切的抑癌作用。并与中医的气血理论、药物归经理论和肝肾同源理论相一致,在体外细胞水平上也有良好体现,对实验室手段研究中医药同样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大蓟中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柳穿鱼叶苷的含量之和以及总固体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提取大蓟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大蓟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处理条件为A3B3C1,即70%乙醇提取两次,第1次12倍量1 h,第2次10倍量30 min。结论优选的工艺条件可为新药研究和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地区大蓟炒炭后止血药效和成分的差异.方法:昆明小鼠随机分成阳性对照组、空白组、樟树大蓟炭组、安徽大蓟炭组、湖南大蓟炭组、河北大蓟炭组.连续给药3天后,采用小鼠断尾法和玻片法分别测量各组小鼠尾部出血时间及凝血时间,并用HPLC法初步比较不同地区大蓟炭的成分差异.结果:樟树、湖南地区大蓟止血效果要优于河北地区产大蓟,安徽地区大蓟没有止血效果,且呈现一定的促进出血效果.HPLC图谱显示不同地区产大蓟虽经鉴定均为正品大蓟,但成分差异较大.结论:不同产地大蓟止血效果、成分均存在显著差异,为进一步揭示大蓟炒炭止血增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大蓟与小蓟品种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延明  李胜华 《中药材》1995,18(3):152-154
通过考证,大蓟和小蓟最初药用品种都是蓟属植物,宋代还用了飞廉属植物。这两属多种植物沿用至今,其中商品原植物:大蓟应是日本蓟,小蓟则含刺儿菜和刻叶刺儿菜C.setosum。  相似文献   

16.
大蓟炭泡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安伟  张丽 《中药材》1998,21(11):560-562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大蓟炭的炮制工艺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大蓟炭的最佳炮制工艺为220℃炒10min,该炮制品的多种宏量及微量元素含量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小蓟提取液对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细胞形态观察和活细胞计数法研究小蓟提取液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肝癌细胞HepG2、宫颈癌细胞Hela、胃癌细胞BGC823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小蓟提取液可使四种癌细胞发生皱缩、变圆、脱壁、碎裂等形态变化,生长受到明显抑制,抑制率最高可达88.27%。结论:小蓟有确切的抑癌作用,并与中医的气血理论、药物归经理论和肝肾同源理论相一致,再次说明了中医基本理论在体外细胞水平上也有良好体现,对实验室手段研究中医药同样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川芎、大蓟、元参、红花和绞股蓝抽提物的血管活性作用。同时研究了绞股蓝的正丁醇、氯仿及水提取物对离体血管的影响。方法:实验是在有内皮和无内皮的离体大鼠主动脉上完成的。离体大鼠主动脉置于浴槽内,各种中药提取物所引起的血管张力改变被测定。结果:除红花外,其他4种中药引起剂量依赖性舒张作用,内皮存在时舒张反应更明显。绞股蓝的正丁醇提取物引起内皮依赖性扩张反应。而氯仿及水提取物无血管活性作用。结论:川芎、大蓟、元参、绞股蓝可引起内皮源舒张因子增加。红花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药大蓟系来源于中国蓟CirsiumchinenseGardn.etChamp.和日本蓟CirsiumjaponicumFisch.exDC.的全草,两者的生药相似,难于区别。为此对内者的叶进行显微鉴别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叶的表皮、叶肉、中脉、维管束等均有差异,列出了显微鉴别要点检索表供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盐益智仁饮片质量标准。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方法测定盐益智仁饮片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及挥发油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益智仁饮片中圆柚酮含量、氯离子电极法测定辅料氯化钠含量。结果:得到7个不同产地10批盐益智仁饮片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及挥发油含量;同时建立了盐益智仁饮片中圆柚酮和辅料含量测定方法。结论:建立了较完善的盐益智仁饮片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