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从风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中医"肾风"范畴,为本虚标实之病证,肾元亏虚为本,风邪或风邪夹他邪侵袭为标;"论治不离风,治亦不拘风"。并举验案2则。  相似文献   

2.
《山东中医杂志》2016,(1):70-71
黄文政认为对于咽喉不利、反复外感的慢性肾小球肾炎,其病机关键是邪恋咽喉,损及肾络,由表及里,加重病情,因此须从风邪入手,祛邪扶正并举,将疏风散邪法与疏利三焦法相结合,方用蝉蚕肾风汤加减。  相似文献   

3.
宫晓燕任喜洁  刘艳华 《中医药学刊》2003,21(12):1989-1989,1995
肾风作为独立病名为任继学教授首创,包括急性肾风(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及部分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包括湿毒弥漫、瘀阻肾络、毒聚咽喉及肾虚精亏等重要方面,治疗上针对以上病机,分别采用土茯苓解毒除湿,以消除尿蛋白;刘寄奴散瘀通络,以治疗尿潜血;金养麦解毒散结,用作治疗喉症的要药;淡菜补肾填精,用以治疗虚赢劳损。  相似文献   

4.
肾风作为独立病名为任继学教授首创 ,包括急性肾风 (急性肾小球肾炎 )和慢性肾风 (慢性肾小球肾炎及部分肾病综合征 ) ,发病机制包括湿毒弥漫、瘀阻肾络、毒聚咽喉及肾虚精亏等重要方面 ,治疗上针对以上病机 ,分别采用土茯苓解毒除湿 ,以消除尿蛋白 ;刘寄奴散瘀通络 ,以治疗尿潜血 ;金荞麦解毒散结 ,用作治疗喉症的要药 ;淡菜补肾填精 ,用以治疗虚羸劳损。  相似文献   

5.
从风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7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机中风邪伤肾的特点、主症、辨证标准,以及从风论治的大法、方药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3例住院已做过肾活检明确病理诊断的慢性肾炎风邪证患者,制定祛风益肾大法及基本方,摸索风邪伤肾特点,风邪证与肾脏各病理类型的相关性,从风论治的疗效。结果:风邪证在系膜增生性及微小病变性慢性肾小球肾炎中所占比例较大,从风论治慢性肾炎总有效率为90.41%。结论:从风论治作为新法可以提高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内经》肾风理论论治慢性肾脏病。从外风、伏风、内风角度分析肾风之“风”,探讨风邪对慢性肾脏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归纳分析慢性肾脏病的证治分型及风药在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风与肾病论     
从外风伤肾、内风扰肾、肾病治风等方面论述了风与肾病发病观与治疗特点.认为风邪贯穿于急慢性肾风的始末.外风伤肾,肺先受邪,肺肾同病;内风扰肾,外风由表及里潜伏肾中,成为肾风;肾深居下焦,唯风易至,潜存于内,伏机待发;风邪内侵,干扰肾水与相火,形成肾中之风;风邪痹阻肾络,气滞血瘀,病情顽固;肾中风邪内扰,气化不健,封藏失职,故水肿、蛋白尿、血尿难以消除.肾病治风,风药祛风的同时,尚有除湿、化浊、利水、解毒、活血等多种功能,对慢性肾病的治疗无疑是完全适应的.  相似文献   

8.
"风升生"是最早关于风药的概括,亦是后世研究风药的开端。慢性肾小球疾病是一类以慢性进展、易于反复为特点的疾病,中医学认为,其发生发展与风邪及气、血、水关系密切。风药不但能疏散风邪,而且在调节脏腑气机、祛风除湿、祛瘀通络等方面独具优势,因而在慢性肾小球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风虚"理论的核心内涵是人体在正气不足的前提下,复伤于风,风邪深入脏腑,造成脏器损伤、功能异常的深重病症.这一理论在《黄帝内经》中有完整论述和典型应用,并在后世得到了继承和发扬.风虚的典型脉象是浮脉,风虚的治疗原则是补虚与祛风并施,后世方书中存在着治疗风虚的具体方药.对狼疮性肾炎中医病机的认识也可从风虚理论中得到启发,"风邪袭虚""风邪伤肾"能够合理解释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症状,这为狼疮性肾炎乃至其他脏器损伤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狼疮性肾炎的治疗可以参考薯蓣丸、侯氏黑散、续命汤、肾沥汤、菖蒲散等古代经典方剂,以及近代从风论治肾病的有效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10.
黄文政教授对肾风病“内风”的认识与用药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文政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指导老师,在5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对于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包括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等的中医药临床治疗有着独到的见解及经验,本文对黄文政教授对肾风病的理论认识及从风从络论治的用药经验进行了总结。黄文政教授认为肾风以内风为主,其基本病机是肾虚湿瘀,本虚标实,虚实错杂,肾虚为本,黄教授常使用性喜走窜,善入络脉的虫类药物。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风是以由风邪等侵犯肾脏而致尿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可表现为少尿、血尿、蛋白尿、水肿,或伴夜尿多、恶心呕吐、腰痛、头痛头晕等症状的病证。相当于西医学的慢性肾小球肾炎。辨证分型 1.肺肾气虚证:面浮肢肿,面色萎黄,少气无力,易感冒,腰脊背酸痛,舌淡苔白润,边尖有齿印,脉细弱。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脏病与微观证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振球 《河南中医》2007,27(1):13-15
慢性肾脏病不仅包涵IgA肾病等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还包括紫癜性肾炎,糖尿病、高血压等引起的肾损害,以及伴随年龄增长而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等疾患。本病属中医肾热病、肾风、肾水、肾劳等范畴。临证当首分虚实,虚证用补肾、滋肝、健脾、益气等法以理虚,实证用熄风、利水、祛痰、化瘀等法以治实。见微知著,细心辨证,据证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13.
肾泰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烟台毓璜顶医院(264000)王征,田文,王新奉,王桂荣,王敬民,陈长利关键词肾泰煎剂,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观察我们采用中药复方煎剂肾泰为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6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比较,证实中药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确有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温补脾肾,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采用温补脾肾,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结果]完全缓解48例,占55.1%;好转35例,占40.2%;无效4例,占4.6%,总有效率95.2%。[结论]温补脾肾,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于临床常见的慢性肾病之一,属"水肿"、"腰痛"等范畴,宋立群教授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等与脾肾虚损盈亏关系密切,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各种临床症状无不责之于脾肾功能的变化,宋立群教授据中医经典,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创制了慢肾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健脾益气、补肾涩精、利水消肿的功效,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常见的原发于肾小球的疾病,其起病隐匿,病机复杂,病程缠绵,若控制不妥可发展为终末期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以对症治疗为主,收效缓慢且不良反应较多。然中医学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认识已趋于成熟,在遣方用药方面独具特色,充分发扬中医药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中的优势显得尤为重要。导师焦安钦教授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证论治与现代药理相结合,善用风药药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其方配伍精当,效果斐然。此文旨在阐述对风药的认识,总结焦安钦教授运用风药药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经验,以期共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风药、"风能胜湿"理论、慢性肾小球肾炎与脾脏及湿邪的关系、李氏常用风药及风药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作用的分析,探讨了李东垣"风能胜湿"理论在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中的作用,并通过验案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8.
从风论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因病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邪为百病之长,其为阳邪性开泄,易袭阳住,善行而数变,并常挟它邪而致病.风邪与肾脏病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是导致肾风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肾风病的形成,是由于先有各种原因导致肾元亏虚,又有风邪或风邪挟它邪侵袭.结合从师学习的体会,从风论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包括西医临床诊断的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隐匿性肾炎等一组疾病,希望通过确立肾风病的病因病机,为临床诊疗疾病提供坚实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9.
指出慢性肾病多气虚、阳虚、阴虚、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 ;标证多湿热、瘀血、湿浊。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证属脾肾气虚、风邪上犯、湿瘀互结 ,治宜补益脾肾、祛风升阳 ,利湿化瘀。过敏性紫癜肾炎证属脾肾气虚 ,风热扰及血分 ,治宜益气健脾 ,祛风升阳 ,利湿化瘀  相似文献   

20.
试论肾小球肾炎从风而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从风论治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机及其发病特点和治疗法则。方法:依据中医理论及现在研究成果并结合本人临床心得进行总结论述。结论:其发病的主要诱因,概之为风邪;命名应为肾风;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三焦开阖障碍,肺咽为病变发生、发展关键,湿浊、瘀血、气阴两虚为关键因素;治疗中强调益肾、清利、活血为之大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