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9 毫秒
1.
胃肠道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 且有40%~80%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良, 肿瘤疾病本身的代谢机制及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方式导致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可进一步加重营养不良。因此, 对有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的围手术期肿瘤患者应常规进行营养支持。长期以来, 以谷氨酰胺、ω-3脂肪酸、精氨酸及核苷酸等为主的免疫营养素在围手术期肿瘤患者中的治疗备受关注。围手术期免疫营养治疗不仅可以改善营养缺乏, 纠正营养不良;还能维持机体免疫功能和减轻炎症反应;以及维护肠屏障完整性, 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缩短术后住院时间等。然而, 近年来随着免疫营养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与深入研究, 其在胃肠道恶性肿瘤围手术期的应用仍存在争议。笔者就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免疫营养素的药理机制与临床应用、免疫营养素围手术期联合应用、免疫营养应用时机等方面进行综述, 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恶性肿瘤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肠内免疫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炎症反应、营养状态、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术前5d、术后7d)分别接受肠内免疫营养(免疫营养组)和等氮等热量的普通肠内营养(普通营养组),于术前5d和术后1、4、8d分别检测各组患者免疫、炎症反应及营养指标、前白蛋白明显高于普通营养组(P<0.05),炎症指标CRP明显低于普通营养组(P〈0.05)免疫营养组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天数明显低于普通营养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可在术后早期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减轻手术创伤后的应激反应程度,提高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的内脏蛋白浓度。显著降低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的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择期胃肠道手术患者的营养管理策略。方法对近年来有关择期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管理的研究进行综述,从术前营养评估、术后血糖控制、营养途径和免疫营养方面进行总结。结果目前术前的营养评价方法有人体测量、实验室检查、主观全面评价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NRS)2002、Reilly营养风险筛查、营养风险指标(nutritional risk indicator,NRI)评分系统等,但目前还不能确定在准确预测术后并发症方面,哪项术前营养评估系统更具优势。近来实施的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可明确减轻手术应激和胰岛素抵抗,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改善预后。此外,近年在营养不足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肠内和肠外营养的指征方面也出台了相应临床指南,如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发布的《成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指南》。在免疫营养方面,一些系统性回顾研究表明,免疫营养能够降低择期胃肠道大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结论围手术期营养管理通过营养评估,保障患者从营养支持中获益,降低手术所导致的营养风险,减少代谢紊乱发生,实现手术患者的营养支持目标,最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25例胃肠道肿瘤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单纯术后全肠外营养(TPN)36例,术前术后连续TPN89例,其中术后辅以肠内营养(EN)28例。观察病人营养支持前后有关指标。结果:86例体重术后10d增加0.5~2.0kg,72例上臂臂围(AMC)增加0.4~1.0cm,106例血浆蛋白增加0.5~2.0g/1,110例血色素增加10~6g/1,125例营养支持后负氮平衡均有所纠正,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合理及时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有利于术后病人营养状况的改善,有利于术后综合治疗的早期进行,可促使病程缩短,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病人生命时间。  相似文献   

5.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提高患者胃癌术后的营养状况与胃肠道免疫功能,加快康复速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引进快速康复外科(FTS)治疗理念,采用术前营养风险筛查结合肠内营养支持、术后早期少量肠内营养支持、早期下床活动、围手术期护理等一系列措施,观察患者术后营养状况与胃肠道免疫功能,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时间上的差异。结果 FTS组(35例)与对照组(25例)比较,术后血清清蛋白及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明显均明显提高,术后肛门排气早,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及住院时间更短。结论 FTS的营养及护理理念能应用于胃癌围手术期治疗;其在不增加手术风险的前提下,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癌患者围手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惠希增,王廷利,郑海燕胃肠道癌症患者接受外科治疗时,常需在围手术期输血,以纠正贫血、维持血容量和有利机体恢复。目前已知道输血可以抑制患者的免疫反应,增加术后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肿瘤术后复发率[1]。输血对患者所引起...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恶性肿瘤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肠内免疫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免疫功能、炎症反应、营养状态、并发症的影响,探讨I临床推广应用的理论依据。方法将9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随机分为免疫营养组、普通营养组和对照组,术前5天和术后1、8天分别检测多项指标。结果(1)术后免疫营养组免疫指标明显高于另两组;(2)术后免疫营养组的炎性指标明显低于另两组;(3)术后免疫营养组的前白蛋白明显高于另两组;(4)术后免疫营养组的并发症明显低于另两组。结论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可在术后早期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减轻术后应激反应,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微生态肠内营养制剂,对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将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补充微生态肠内营养,比较2组患者术后肠道菌群、免疫功能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7d...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术患者手术效果、术后恢复情况、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5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EN支持,对照组应用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均于术前5天开始给予营养支持,两组患者进行相等热量和氮量营养支持治疗,热量125 kJ/(kg.d),氮量0.2 g/(kg.d)。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术后恢复和并发症情况,检测所有患者术前5 d,1 d,术后8 d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等营养学指标,以及自然杀伤细胞(NKC)活性和淋巴细胞数等免疫学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时实验组ALB,PA,TRF,NKC活性和淋巴细胞数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 d时,实验组上述各指标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EN支持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1],麻醉和手术可进一步加重此趋势[2],我们采用四种麻醉方法行乳腺癌根治术,观察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变化趋势,探讨其内在机制,为保护围术期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观察胃肠道癌患者围手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作者回顾性地分析了289例此类患者术后感染的多种因素。结果289例中有105例进行了围手术期输血,其感染率为3428%(36例);围手术期未输血的184例中,术后感染率为380%(7例),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感染发生随输血量而增大(P<0.01)。结论胃肠道癌肿患者围手术期输血会增加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故在保证患者能够耐受麻醉,手术治疗及术后恢复顺利的情况下,应尽量不输血或少输血。对确需输血者应采取红细胞成份输血,提高输血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方法 复习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并加以综述。结果 围手术期早期给予肠内生态免疫营养能大大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重建肠道菌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肠内生态免疫营养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减少应激反应,改善其预后,但其使用的最佳剂量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控制性输液治疗对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80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控制性输液组(41例)和正常输液组(39例)。控制性输液组围手术期(术中及术后3天)根据患者的左心射血分数、每搏变异率、中心静脉压、血压、剩余碱、血红蛋白、尿量及额外丢失情况监测指标导向性控制液体输入量;正常输液组围手术期按后常规外科补液方案补液。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平均液体输入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控制性输液组和正常输液组围手术期平均液体输入量分别为每天(2391.9±494.09)ml和(2432.4±384.14)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控制性输液组优于正常输液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正常输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患者。结论在腹腔镜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采取监测指标导向控制性补液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肾移植手术患者的增加和移植术后存活时间的延长,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发生率也随之增加.由于接受肾移植手术患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给围手术期处理带来很多困难.2000-2010年我科收治肾移植术后患恶性肿瘤患者共1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盆腔脏器联合切除(PE)手术在局部晚期、复发盆腔恶性肿瘤及盆腔复杂瘘治疗中的手术适应证及围手术期临床结局。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PE手术适应证:(1)术前经影像学及病理活检确诊为局部晚期或复发的盆腔恶性肿瘤或确诊盆腔复杂瘘;(2)非手术治疗及常规手术治疗失败、术前经多学科团队讨论以及术中探查, 确认需联合切除盆腔脏器;(3)术前经过多学科团队评估可实施PE。手术禁忌证包括心肺等器官功能不全、营养状态或心理状态不佳而无法耐受手术。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期间, 符合上述标准并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PE手术、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完整、获得患者手术知情同意的患者临床资料, 分析手术和围手术期情况、术后病理情况(手术根治性)以及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纳入141例患者, 其中43例(30.5%)为原发恶性肿瘤, 61例(43.3%)为复发恶性肿瘤, 28例(19.9%)为肿瘤根治后复杂瘘, 9例(6.4%)为良性病致复杂瘘。其中胃肠道来源肿瘤79例(56.0%), 生殖系统来源肿瘤30例(21.3%), 泌尿系统来源肿瘤16例(11.3%), 间叶组织来源等其他肿...  相似文献   

16.
胃癌患者在手术期间常伴有不同程度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如何在手术期间及术后保护好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是目前比较重要的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营养状态长期被低估,为了总结现有的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营养状态、并发症以及治疗现状,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EMBASE、CINAHL数据库中现有的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营养状态相关研究,评价分析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营养状态以及相关并发症。结果表明初次TJA患者的术前营养不良比例为15%~30%,翻修患者营养不良比例更高,大多超过50%。营养不良患者关节置换术后总并发症比例显著升高,包括切口愈合不良、手术部位感染以及假体周围感染等,增加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二次入院率。围手术期应当重视关节置换患者营养状态,从而减少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应进一步探索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的随机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8.
各种胃肠道疾病、手术应激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均有明显增高,临床结局不良。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包括术前与术后两阶段,其目的与方法各有不同。一、营养代谢变化的特点许多胃肠道疾病,如肿瘤患者可以发生能量消耗、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脂肪等多方面的代谢异常。表现为能量消耗增加和无效的能量利用、底物代谢异常、葡萄糖的生成和利用异常和Cori循环增强;脂肪分解及游离脂肪酸的流出和净蛋白质分解均增加。这其中涉及的主要原因或机制包括:糖耐量异常,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腺分泌胰岛…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术后感染是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不仅延长了患的住院日期,增加了医疗费用,而且增加了住院死亡率。国内外学曾提出异体输血可能诱发术后机体免疫功能抑制,从而导致术后感染率的增高,但临床资料研究的尚少,本研究目的就是探讨胃肠道肿瘤患围手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胰腺癌病人发生围手术期营养不良的风险极高,而围手术期营养不良的发生将严重影响病人预后。一方面,术前营养状态差将影响手术时机的抉择、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另一方面,术后短期内营养状态差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增加。长期的营养不良对病人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带来巨大负面影响。因而建议:(1)当体重下降>10%(血浆白蛋白<30 g/L)时,考虑推迟手术,并给予强化营养支持治疗,同时动态监测营养状态。(2)当体重下降5%~10%时,仍建议营养支持先于手术的治疗策略,对可切除胰腺癌病人密切监测营养状态,选择最佳手术时机,实现R0切除。(3)术后可依据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给予营养支持,以实现快速康复,帮助病人进入下一阶段治疗。(4)术后应重视对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