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Yang J  Liu EM  Wei JF  Chen KH  Luo ZX  Luo J  Fu Z  Wang LJ  Lu Q 《中华儿科杂志》2010,48(6):449-453
目的 了解引起重庆地区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比,分析病因特点.方法 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与中华儿科杂志制订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的标准,对2008年6月至2009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中心哮喘专科门诊共266例慢性咳嗽儿童,按照指南的诊断流程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在初步确定病因后,针对病因进行特异性治疗,分别于初诊后半个月,1个月和3个月随访,根据治疗效果确定病因诊断,进而统计病因构成比.结果 随访后266例患儿确诊病因例数及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125例(47.0%),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58例(21.8%),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44例(16.5%),UACS 35例(13.2%),随访结束时原因仍不明者3例(1.1%),心因性咳嗽1例(0.4%).年龄组病因:≤3岁组CVA 70.0%(35/50),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20.0%(10/50);3~6岁组中CVA占50.7%(71/140);≥6岁组各病因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病因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起重庆地区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前4位病因依次为CVA,CVA+UACS,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UACS,不同年龄组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比不同.  相似文献   

2.
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和诊断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地总结分析符合慢性咳嗽诊断标准的患儿112例。结果:11 例中明确诊断102例,确诊率为 91.1% ,未能确诊10例( 8.9% )。确诊疾病中,肺炎支原体感染35例,咳嗽变异性哮喘31例,反复呼吸道感染26例,鼻咽部疾病7例,胃食道返流2例,结核感染1例。结论:根据临床经过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明确慢咳嗽患儿中大多数病例的病因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咳嗽变异性哮喘及反复呼吸道感染是该组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咳嗽与肺炎支原体(MP)、衣原体(CP)感染的关系,为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89例慢性咳嗽患儿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衣原体IgM和咽分泌物PCR检测并随访。结果189例慢性咳嗽患儿MP-IgM阳性86例、CP-IgM阳性30例,分别占45.50%和15.87%,其中3~6岁阳性率最高,占41.86%和43.33%;189例慢性咳嗽患儿咽分泌物MP-PCR阳性67例、CP-PCR阳性21例,分别占34.45%和11.11%,其中3~6岁阳性率最高,占41.79%和42.86%。结论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小儿慢性咳嗽关系密切,临床应采用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4.
不同年龄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及其特点。方法参考Morice提出的儿童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程序,对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共251例慢性咳嗽患儿按年龄分为4组,进行评估确定病因。结果 251例慢性咳嗽患儿前3位病因依次为呼吸道感染或感染后、咳嗽变异型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分别占病因总数的27.9%、23.5%、17.9%。呼吸道感染因素中不同年龄患儿感染的病原有所不同。结论慢性咳嗽患儿的年龄结构特征明显:0~1岁患儿以呼吸道感染或感染后为主;~3岁患儿以咳嗽变异型哮喘多见;~6岁患儿仍以呼吸道感染或感染后为主;~14岁患儿多见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儿童慢性咳嗽52例病因诊断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计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及其分类方法.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及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分析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疾病,并时诊断程序进行总结.结果 52例患儿病因疾病分别为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16例(30.8%)、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14例(26.9%)、咳嗽变异性哮喘(CVA)10例(19.2%)、特异性咳嗽4例(7.7%)、胃食管反流性咳嗽(CERC)2例(3.8%)、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2例(3.8%)、心因性2例(3.8%)、先天性呼吸道疾病1例(1.9%)和其他1例(1.9%).其中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UACS、CVA为引起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结论 应强调对慢性咳嗽病因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程序式诊断对儿童慢性咳嗽病因疾病的诊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多中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及构成比,推动其诊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方法 根据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和治疗指南》,设计儿童慢性咳嗽病因调查表,组织全国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29所医院前瞻性入组慢性咳嗽病例并完成3个月随访;对汇总的各项数据统计分析、得出全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等.结果 实际入组病例数共4582例,合格病例4529例,合格率98.80%.列病因构成比前3位的分别是咳嗽变异性哮喘1900例(41.95%)、上气道咳嗽综合征1119例(24.71%)、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984例(21.73%).胃食管反流28例(占0.62%);其他病因者498例(11.00%),其中多病因者占387例(8.54%),首位是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合并有咳嗽变异性哮喘(占50.13%),其次是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合并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占(26.10%).总诊断修正率18.83%.不同病因在不同性别间和不同年龄间的分布是有显著差异的,不同病因致慢性咳嗽的好发时相各有特点.结论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构成比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和其他各种病因,要注意多病因和病因未明的病例.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组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比是不同的.要重视观察、等待和随访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TA)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研究对象为1998年1月-2008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住院并确诊为TA的患儿10例,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TA患儿中男3例,女7例,男女比例为1 2.3;年龄4个月~9岁(平均5.5岁),平均确诊时间为7.6个月。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高血压(10例,100%),血管杂音(10例,100%),蛋白尿(7例,70%),抽搐(4例,40%)。临床分型Ⅱ型6例(占60%),Ⅲ型1例(占10%),Ⅳ型3例(占30%),以Ⅱ型胸腹主动脉型最常见,其中肾动脉受累90%。常规临床炎性活动指标如ESR、CRP、WBC升高均不明显。10例中结核感染6例均行抗结核治疗,6例行激素治疗,其中3例配合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治疗,同时予降压、抗凝等对症治疗。1例行肾动脉球囊扩张术加支架置入,1例行2次球囊动脉扩张术,1例行肾脏切除术,1例死于肾衰竭、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结论儿童TA临床表现不典型,急性炎性期多缺乏特异性表现。就诊时多处于疾病晚期(脏器缺血期),治疗效果不满意。应重视对结核感染的防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呼吸道病变(SAD)对慢性咳嗽儿童非典型哮喘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广东省中医院2007年6月-2010年6月慢性咳嗽儿童176例.男95例,女81例;年龄5~12岁.对其进行肺功能检测及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分别分析SAD、呼吸道高反应性(AHR)与哮喘的关系.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70例慢性咳嗽儿童完成全部检测项目.其中122例肺功能正常,48例有SAD.BPT检测发现78例有AHR,阳性率为45.88%(78/170例).其中SAD组BPT阳性率为87.50%(42/48例),远远高于肺功能正常组[29.51%(36/122例)](χ2=46.655,P<0.01).随访发现,78例AHR患儿中72例确诊为哮喘,其中SAD组41例(85.42%),肺功能正常组31例(25.41%),二组哮喘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03,P<0.01).结论 慢性咳嗽儿童SAD与AHR发生密切相关,SAD对慢性咳嗽儿童非典型哮喘的预测价值较高,无BPT检测条件的基层医院可将其作为哮喘的初筛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MP)感染致儿童坏死性肺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住院确诊为MP感染致坏死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26例患儿,男10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6±2.60)岁。所有患儿均表现为发热、咳嗽,高热(≥39.0℃)23例(88.5%),总热程为(16.88±7.42)d;肺部听诊均为呼吸音减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9.0~36.8)×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峰值平均(69. 2±13. 2)%,C反应蛋白(CRP)(1~202.5)mg/L;乳酸脱氢酶(LDH)平均(448±247)U/L。病初胸部影像学均表现为整叶以上均一的实变高密度影,20例(76.9%)合并胸腔积液;后期复查肺CT示均在肺实变基础上出现薄壁空洞或多发含气囊腔。纤维支气管镜检查,23例(88.5%)表现为黏液栓堵塞管腔。所有患儿均使用甲基泼尼松龙,21例2 mg/(kg·d)有效,5例调整为4 mg/(kg·d)后发热好转,平均激素应用时间为(13.08±8.38)d。中位住院天数为[16.5(7~32)]d。2例失访,24例随访半年,复查肺CT,16例肺部几乎完全恢复,5例遗留胸膜肥厚,1例支气管扩张,2例闭塞性支气管炎。结论 MP感染致儿童坏死性肺炎常表现为持续高热、呼吸音减低、肺部实变、黏液栓堵塞管腔;经积极抗感染、激素综合治疗,预后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两例假性Bartter综合征(pseudo-Bartter syndrome,PBS)表现的囊性纤维化的临床特点并文献复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18年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确诊的2例囊性纤维化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合并PBS表现的囊性纤维化的临床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男,1岁;例2男,7个月;均有慢性咳嗽表现,都有间断发作性频繁呕吐,合并有低钠、低钾、低氯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呈PBS表现,其中例1反复发作PBS2次,常年脂肪泻,汗液试验氯离子浓度102 mmol/L,采用二代测序方法证实患儿存在CFT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1423delC/c.1657CT),并且分别来源于父母亲;例2反复发作PBS 5次,汗液试验氯离子浓度91 mmol/L和97 mmol/L,采用二代测序方法证实患儿存在CFT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595CT/c.95TG),并且分别来源于父母亲,均确诊囊性纤维化。文献回顾发现我国合并假性Bartter综合征的囊性纤维化患者共有11例,均同时有营养不良,10例有慢性或反复呼吸道感染,2例有慢性腹泻,大部分病例(9/11)发生在我国南方和沿海气候温暖地区,确诊年龄中位数是11月龄。结论在中国,对有假性Bartter综合征表现的患儿,伴慢性呼吸道感染时需警惕囊性纤维化,应及早行汗液试验和CFTR基因检测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