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采取的护理经验和体会进行总结。结果 47例患者,痊愈出院40例,死亡7例,其中4例因颅脑损伤较重放弃治疗死亡,3例因并发较重胸部损伤死亡。结论在积极救治原发病的同时,认真细致观察病情,合理气道护理,恰当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死率、致残率,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治疗13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方法:对13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应用呼吸机治疗,进行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准确的机械通气监测,正确选择呼吸机模式和参数,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和基础护理。结果:通过机械通气治疗的实施、各种完善的监测手段和精心护理,1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机械通气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呼吸衰竭,能明显的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严重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高,经口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确保呼吸通畅,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关,键环节,高质量的护理配合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残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高频喷射通气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1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血氧分压低于8KPa的病人应用高频喷射通气(HFJV)治疗,对照观察了应用HFJV时和停用后30分钟以普通法吸氧时动脉血气、血压、呼吸、脉搏等变化,证明HFJV能明显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氧分压,不加重二氧化碳潴留,改善心肺功能,有利于病情恢复,而普通法吸氧往往达不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杨琴 《护理学杂志》2012,27(22):57-58
目的 探讨两种声门下吸引法在重型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重型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61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0例(持续声门下吸引)和观察组31例(每4小时1次间歇声门下吸引加冲洗),观察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发生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迟(P<0.01),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每4小时1次间歇声门下吸引加冲洗法既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亦可延迟VAP的发生时间,并能有效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08—2018-08间西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早期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各32例。比较2组治疗后的血气指标及GO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Pa O2、Pa CO2、Sa O2及GO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迅速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1996.5-1999.6我科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伴急性呼吸衰竭患42例,全部患均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现将其临床资料及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及最佳途径。方法 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急诊手术后36-48h开始经不同途径进行额定热卡和氮量的营养支持,监测各项营养指标、代谢指标及营养支持并发症,计算营养费用。结果 EN与PN均有效地维持了各项营养指标,但PN组代谢指标、营养支持并发症及营养费用均是高于EN组。结论 早期积极的营养支持能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PN与EN均能获得满意疗效,而N更具有营养全面、简易安全、方便价廉等优点,应作为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98例患者的观察和护理。针对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观察,进行心理护理、皮肤护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吸氧、呼吸机的合理应用、测量血氧饱和度,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结果98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经过精心护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59例患者度过难关得到良好的恢复,有14例轻、中度残疾,仅有4例损伤过重,多处骨折致使重残;有3例由于伤势过重(农村患者占60%),得不到紧急救护,脑部缺氧时间过长,致使植物生存状;有18例患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有效的护理降低了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96-2000年收治12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本文总结其对呼吸道管理的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乌司他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平  石峰 《临床外科杂志》2001,9(6):404-405
乌司他丁已在临床许多急危重症中得到广泛应用。从2 0 0 1年始 ,我们对 2 0例重型颅脑损伤用乌司他丁进行治疗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重型颅脑损伤 (GCS为 3~ 8分 ,伤后昏迷时间达 6h以上 ,或伤后 2 4h内意识再次恶化昏迷达 6h以上者 ) 2 0例 ,其中男性 17例 ,女 3例。车祸伤 15例 ,坠落伤 4例 ,打击伤1例。年龄 5~ 2 5岁 8例 ,2 6~ 45岁 9例 ,46~ 6 0岁 3例。脑挫裂伤 4例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8例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 6例 ,原发性脑干损伤 2例。主要治疗方法 :开颅血肿清除 14例 (其中 10例行去骨瓣减压术 ) ,…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死因。方法对1998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62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以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死亡26例,死亡率为41.9%。结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恰当的手术方案和合理的用药可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救治过程中呼吸机使用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9例,分析呼吸机在重型颅脑外伤救治早期运用的作用.结果:低氧血症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较易出现的症状之一,在正确使用呼吸机后能有效改善患者低氧血症.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早期抢收时正确使用呼吸机,能有效改善患者呼吸状况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指出早期就诊抢救重型颅脑损伤,努力控制积极治疗颅内压增高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的关键所在。方法 通过对164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例的统计分析,提出了早期(3h内)就诊并发症少、救治率高的临床对比资料,分析了脑水肿、颅高压、脑肿胀的内在联系和致死机制,提供手术和药物治疗的方法。结果 164例重型颅脑损伤,死亡34例,死亡率20.73%。3h内就诊118例,死亡17例,死亡率14.4l%。4~12h就诊46例,死亡17例,死亡率36.9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一是应立足3h以内积极就诊;二是治疗的重点是处理肿胀,降低颅内压;三是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机械通气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早期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呼吸机在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将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常规应用鼻导管给氧或口咽通气道加面罩吸氧,另一组给予机械通气呼吸机辅助治疗。结果通过早期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血氧分压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致残率亦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抢救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过程中,早期、正确地使用呼吸机,对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及预后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对策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迟发血肿65例,其中同侧脑内血肿10例,硬膜外血肿8例,对侧硬膜外血肿21例,硬膜下血肿10例,脑内血肿9例,大脑纵裂血肿7例;(2)急性弥漫性脑肿胀40例;(3)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15例;(4)复合伤患者有30例。合并胸部、腹部及四肢骨折,有明显的低血压和低血氧症状;(5)术中操作不当,误诊误治10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主要原因有迟发性颅内血肿,弥漫性脑肿胀,严重脑水肿,广泛脑梗死,术中操作不当,对病情的误诊误治,麻醉问题等。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正确处理,可以降低急性脑膨出的重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外伤导致硬脑膜缺损或开颅去骨瓣减压术需硬脑膜减张缝合而采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进行硬脑膜修补,对其术后相关并发症及其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无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的发生.随访无迟发性排异反应发生,4例分离颞肌与硬脑膜黏连时不慎将新生硬脑膜分破,未发现硬脑膜与皮层相黏连.结论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膨出是外伤性颅脑损伤开颅术中较常遇到的问题,愈后较差.本院1995年至2003年,颅脑开颅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19例,分析其原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中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总结本院近5年救治5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临床资料,并结合献,对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因、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进行讨论。结果 58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诊治正确,31例抢救成功,27例死亡。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弥漫性轴索损伤的死亡率较高,早期诊治是其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红 《护理学杂志》1998,13(5):291-292
小儿与成年人的解剖生理不同,因而在颅脑损伤后除具有一般颅脑损伤的表现外,尚有一定的特殊性。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科共收治小儿重型颅脑损伤36例,我们根据其特点进行了监护,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6例中男28例,女8例,年龄8个月至14岁。交通事故伤16例,坠落摔伤18例,撞击伤2例。昏迷程度按格拉斯哥昏迷(GCS)计分标准积分均<8分,表现意识障碍36例,瞳孔改变23例,呼吸障碍19例,呕吐18例,偏瘫10例,抽搐15例,发热20例,脑脊液耳鼻漏12例,休克19例。根据临床表现及CT诊断,脑挫裂伤10例,颅内血肿28例,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