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间者并行,甚者独行"是指中医治疗法则,语出《素问·标本病传论》,历代医家对此注解各有不同,但其意则一,即病轻势缓者标本同治,病情急重者标急则独治其标,本急则独治其本。此法备受历代医家推崇,而擅于灵活应用此法于临床者当首推仲景。皮持衡教授对于病情复杂、多种致病因素夹杂的慢性病、疑难病,采取扶正与祛邪交替给药的治疗方法,使药物既各自独行,又并行其治,既能用药精专,又无犯虚虚实实之弊,是对"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的另一种解读和临床拓展。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将标本缓急治则应用到外感病表里同病、痼卒同病的治疗中,起到了执简驭繁的作用。结合《内经》理论从“从外之内者,治其外…”“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闻者并行,甚者独行”三个方面。对其应用规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治病先明标本凡病有标本,本者根源,标者末也。明·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云:“本为病之原,标为病之变,病本惟一,隐而难明,病变甚多,显而易见,故今之治病者多有不知本末,而惟据目前,则最为斯道之大病。”可见治病不辨标本,或指本为标,或指标为本,必迷乱经常,倒施针药。故云:“良工之治病,必辨新病邪实,久病正虚,论缓急先后而调理,因病有当急治有不当急治,夫若外感之邪必乘其方起之时,邪入尚浅,先驱而出之,若候邪气已深,与气血相乱,乃至伤于元气则治难焉,此当急治之理。”大凡新病可急治,久病宜缓调,急则治标,缓则固本,先治其实,后治其虚…  相似文献   

4.
“急则治其标”源于《素问·标本病传论》,是中医治疗原则之一,其意为当病情危急之际,标病甚急,如不先治其标,可影响本病的治疗,甚至危及生命,此时就须采取“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先治其标,后治其本。在危急重症的救治中,若能深入探究,权衡标本之缓急,灵活运用,每每能收到逆转病势,转危为安之效。现就其在临床中的运用,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将标本缓急治则应用到外感病表里同病、痼卒同病的治疗中,起到了执简驭繁的作用.结合<内经>理论从"从外之内者,治其外""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间者并行,甚者独行"三个方面,对其应用规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从临床实践看标本的概念与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经》提出的标本概念到底是什么?二者关系又如何?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中医统编教材,对此认识都是有问题的。现从临床角度,从不同类型的疾病,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做具体分析,从而看出标本是怎样一种概念。进一步论证《内经》提出的“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是正确的。而所谓“急则治其标”和“标急则先治其标”,只能是一种自圆其说的臆造,是违背经旨的。  相似文献   

7.
<正> 《素问·标本病传论》说:“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这足以说明弄清标本的重要。近年来,在中医书刊中常见到这样一些提法,诸如“正气为本,邪气为标”,“旧病为本,新病为标”,以及“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等等。我认为这些提法对初学中医者确立标与本的基本概念是可以的,但要在临床灵活运用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下面谈谈笔者对标本辨证中几种提法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间者并行、甚者独行”语出《黄帝内经》,意思是说:临证治病要依据疾病标本的轻重缓急而治,病情轻缓的可标本同治;病情急重的可单治其标,或单治其本。这是临症治病的一项法则。而该法则的提出在《黄帝内经》中只是一种理论,真正将其应用于临床实际,并丰富、充实其内容的当首推《伤寒论》。《伤寒论》不但继承了这一法则,而且丰富和发展了这一法则,同时具有创造性地把这一法则有机运用于辨证论治过程中。1间者并行“间者并行”是指当标病与本病病情均轻、缓时,可标本兼治。有人说:仲景方是甚者独行的多,而间者并行的少。实际上,间者并行在《…  相似文献   

9.
<正> “间者并行,甚者独行”是《素问·标本病传论》提出的治疗原则。间,指病势缓而较轻,而且症状较多,较杂;并行,是对诸多症状同时治疗。甚,指病势危急,严重,而症状较少;独行,指专一有力的治疗方法。张景岳说:“病浅者可以兼治,故曰并行,病甚者难容杂乱,故曰独行。”高士宗认为:“如邪之有余不足,叠胜而相间者,则并行其治。并行者,补泻兼施,寒热互用也。如但邪气有余,正气不足而偏甚者,则独行其治,独行者,专补专泻,专寒专热也。”说明“间者并行”,是指病势轻浅而症状较多。可主症,兼症并治;或标病,本病同时夹杂,可标本兼顾,补泻兼施,寒热互用。“甚者独行”,是指病势深重者,要采取有力而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暂不宜过  相似文献   

10.
张文文 《河北中医》2009,31(4):558-558
上消化道出血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诸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亦可见于肝癌、肝硬化等疾病的终末期以及急、危、重症的应急性溃疡出血等。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塞其流、止其血,是刻不容缓的治疗手段和措施,它对挽回患者生命,稳定病情,为“缓则治其本”赢得时间,创造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兹居举验案1则如次。  相似文献   

11.
标本论治新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标本论治新探王锡安(安徽中医学院合肥230031)关键词标本治则余年轻时学医,在论其治法时,师常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久之,遂成为口头禅而铭记于心,几十年来而未曾有丝毫怀疑和改变。现如今自己成了先生,在向学生讲述这个内容时,由于几十年来全国...  相似文献   

12.
各种类型的心脏病,均可引起心律失常。西药治疗此病虽针对性强,但只能解决一时之急,而中药治疗则可达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效果,多症兼治,疗效全面。  相似文献   

13.
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以肝肾阴虚为本,气郁、痰阻为标,本缓标急,本着“急则治其标”的原则,从“郁”、“痰”入手,治以疏肝解郁,健脾化痰,药中病机,病即得愈。  相似文献   

14.
崩漏是中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治疗原则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我们在随师傅老中医的临床实践中,灵活掌握塞流、澄源、复旧三法,秉"间有病行,甚者独行"之旨,治标与治本的药物相机并用,以期标本兼顾,使其复旧固本.现结合随师验案,分别从补肾、调肝、扶脾诸法,浅议复旧固本.  相似文献   

15.
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本同治的原则,中西医结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刘茜 《河南中医》2006,26(6):32-33
“火”、“热”虽为血证急性期的基本病机,但亦不能排除虚寒证。由于“火”、“热”所导致的急性出血病势多急,以清热凉血止血之中药,血得凉则止;然而对于虚寒性出血,方中也可见到寒凉药,是由于虚寒性出血病势均不甚急,多采用标本兼顾、标本并重之法,通过辨证以治其本,而用寒凉止血药以治其标。  相似文献   

17.
唐汉钧教授认为“虚”、“瘀”是溃疡久治不愈的病理基础;治疗下肢慢性溃疡创“瘀不去,肌不生,气血盛,肉乃长”之说,主张辨证分期,内外合治,标本兼顾,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对祖国医学“煨脓长肉”之理,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作了有益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歧伯曰:“补上治上制以缓,……缓则气味薄”。这就是对“缓方”性质及其某些治证的概括,它与“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的“急方”具有相对不同的含义。二者虽同属“七方”之一,但“治有缓急之分,这正如王好古所谓:“治主宜缓,缓则治其本也,治客宜急,急则治其标也”。  相似文献   

19.
毛大鹏 《北京中医药》2011,30(11):827-829
心脑血管病的实质是组织缺血.治疗血管内的脂质斑块是治“标”,解决组织缺血、改善微循环是治“本”.分析心脑血管病的病因、病机是源于气虚所致,当属中医的气虚证.从治疗“标本”的角度提出“益气充络”法:其一,标、本、缓、急益气当先,“气可速生”,是治疗的根本.其二,推动脾之运化,气行则血行,气化湿自消.其二,充络是益气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北乡医话     
<正> 治本与治标疾病的发生,是错综复杂的,在发病上既有新病、旧病之分,在病情上又有轻重缓急之别。因而“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之说,早为医家公认是临床的治疗原则。但要掌握好这个原则,首先要弄清标与本,缓与急的关系。疾病的发生,既有内在本质的一面,又有外存现象的一面,在发病的过程中,有缓慢和危急不同的阶段,所以才有标本缓急之说。但标与本不能截然分开,缓与急也是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