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新型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DM)大鼠肾脏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DM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每组10只。药物干预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血胰岛素、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肌酐(SCr)、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及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0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同时留取肾组织做HE、PAS染色行病理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M组大鼠FBG、TC、TG、UAE均升高(P〈0.05),系膜密度和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均增加(P〈0.05);与DM组相比,罗格列酮治疗组FBG、TC、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r、UAE及肾组织MDA含量降低(P〈0.05),肾组织Cu/Zn-SOD、CAT、GSH—Px活性升高(P〈0.05),肾组织病理表现改善。结论罗格列酮对DM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组织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对高血压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与肾内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受体表达的关系。 方法 两肾一夹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1)高血压未治疗组;(2)普通降压组(利血平50 µg·kg-1·d-1+二肼苯达嗪6.25 mg·kg-1·d-1+氢氯噻嗪6.25 mg·kg-1·d-1); (3)常规剂量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5 mg·kg-1·d-1);(4)大剂量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20 mg·kg-1·d-1)。假手术大鼠作为对照。 结果 常规剂量罗格列酮组收缩压为(176±18) mm Hg,与高血压未治疗组(191±25) mm Hg相比,无显著差异。大剂量罗格列酮组收缩压为(143±16) mm Hg, 普通降压组收缩压为(137±27)mm Hg,与高血压未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在血压血糖血脂水平相似的情况下,大剂量罗格列酮组尿蛋白排泄率为(16.78±3.50)mg/24 h,较普通降压组(27.94±12.79)mg/24 h显著降低(P < 0.05)。未钳夹侧肾脏病理改变轻,大剂量罗格列酮组肾小球损伤指数为18.04±7.76,与普通降压组27.92±6.3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大剂量罗格列酮组微动脉壁/腔比为1.75±0.38,与普通降压组2.16±0.9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大剂量罗格列酮组2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2R)mRNA表达上调。 结论 罗格列酮对高血压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上调肾内AT2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分为正常组、糖尿病组、小剂量罗格列酮组、大剂量罗格列酮组。药物干预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的血糖(BS)、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肌酐(Scr)水平及尿白蛋白定量(24h)。随后处死大鼠,测定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活性。同时留取。肾脏组织作PAS染色行病理检查。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MCP-1)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与糖尿病组相比,大剂量罗格列酮干预组BS、TC、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肾组织MDA含量、MCP-1mRNA及蛋白质表达、NF-κB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GSH-Px、T-AOC活性显著上升;肾小球面积及体积减小。结论大剂量的罗格列酮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肾脏损害,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抑制NF-κB活性,降低MCP-1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保护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糖尿病肾损害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单次腹腔注射50mg/kg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组、罗格列酮治疗组(5mg·kg-1·d-1),和正常对照组。用免疫组化、RT-PCR及Western印迹的方法检测8周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TGF-β1表达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及治疗组PPARγ及TGF-β1表达增加(P<0.05);而治疗组PPARγ及TGF-β1表达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通过活化PPARγ,下调TGF-β1,显著减少糖尿病大鼠尿蛋白,从而延缓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2)在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微血管病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正常Wistar大鼠1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肾病组用STZ诱导建立DN模型,大鼠自由进食、饮水。于第4周和第8周各组分别处死大鼠6只。测定血生化及24h尿蛋白定量,以正常肾小球为对照,采用特异性抗体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肾小球VEGF、VEGFR2、TM-1的分布及其强度变化,并结合肾脏病理进行分析。应用RT-PCR技术测定VEGF和VEGFR2mRNA的表达。结果:(1)糖尿病肾病组第4周,8周时,尿白蛋白排泄率,血糖,血脂升高,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肾组织光镜,出现早期糖尿病肾病典型的病理改变过程。(2)免疫组化显示糖尿病组4周、8周时肾脏VEGF、VEGFR2及TM-1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上调(P〈0.01),VEGF与TM-1呈正相关(4周时r=0.947,P〈0.001;8周时r=0.923,P〈0.001);RT-PCR检测结果显示糖尿病肾病组第8周时VEGF-mRNA和VEGFR2-mRNA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第8周时VEGF-mRNA和VEGFR2-mRNA表达较第4周时增高(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VEGF、VEGFR2、TM-1表达增强,与糖尿病肾脏新生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通过观察肾组织足细胞超微结构及其相关分子表达的变化,以及罗格列酮对其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足细胞相关分子在实验性DN发病中的作用及脂质过氧化物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治疗DN的分子机制.为DN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Ang)及其受体(Tie-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肾脏中的表达变化规律,研究其与肾脏微血管结构变化的关系。 方法 将雄性成年SD大鼠分成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糖尿病组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造模。采用RT-PCR以及免疫组化技术,连续多时点观察肾脏Ang-1、Ang-2、Tie-2、VEGF以及血栓调节蛋白(TM-1)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规律,并分析其相关性。 结果 (1)糖尿病组Ang-1 mRNA于第4、8周时显著上调(吸光度A,83.58±10.23、88.59±6.97), 第24周时低于对照组 (47.13±8.02比64.53±8.77,P < 0.05)。免疫组化显示Ang-1突出表达于肾小球,糖尿病组第4周后肾小球阳性染色明显强于对照组(A对数值,4周1.64±0.12比1.08±0.16,24周1.24±0.11比1.11±0.17)。(2) 糖尿病组Tie-2 mRNA在4~16周显著高于对照组(A,4周87.31±11.69比63.62±5.61,16周81.75±8.58比60.15±2.66)。免疫组化显示Tie-2突出表达于肾小球,糖尿病组各时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峰在4~8周。(3)糖尿病组仅在第16和20周时检测到明显的Ang-2 mRNA表达。免疫组化显示12周后仅在皮质区肾小管周围有Ang-2染色的微血管,而在第16周时最明显。(4) 糖尿病组2~20周时肾小球TM-1染色显著高于对照组(A对数值,2周0.99±0.15比0.68±0.17,20周1.03±0.17比0.74±0.13), 第24周时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糖尿病组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6) 糖尿病组Ang-1、Tie-2、VEGF和TM-1相互间均呈正相关,它们与尿蛋白、肾重/体重、肾小球体积、肾小球面积也均呈正相关。结论 (1)糖尿病肾脏存在VEGF、Ang及Tie-2表达的改变,早期Ang-1、Tie-2表达上调, 后期下调并伴Ang-2表达上调。(2)Ang、Tie及VEGF的改变与糖尿病肾脏新生血管生成有关,其Ang-1下调和VEGF、Ang-2上调起重要作用。(3)糖尿病肾脏中后期皮质区肾小管周围已有Ang-2染色的新生微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RGZ)对环孢素A(CsA)所致慢性环孢素肾病(CCN)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 28只健康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成4组:(1)对照组(n=6):低盐饮食(LSD); (2)RGZ组(n=6):LSD+RGZ(5 mg·kg-1·d-1);(3)CsA组(n=8):LSD+CsA(15 mg·kg-1·d-1),(4)RGZ+CsA组(n=8):LSD +CsA(15 mg·kg-1·d-1)+RGZ(5 mg·kg-1 ·d-1).实时荧光定量PCR观察骨调素(OPN)及RANTES表达量;RT-PCR法检测MMP-9和TIMP-1的表达量;常规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结果 RGZ可改善CsA所致大鼠肌酐清除率的降低[(0.253±0.027)比(0.133±0.018) ml/min,P<0.05];降低CCN大鼠肾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22.50±2.71)比(30.38±3.11),P<0.05];减轻肾间质纤维化程度[(1.707±0.019)比(2.335±0.022),P<0.05].与CsA组比较,RGZ+CsA组大鼠肾组织中OPN和RANTES mRNA表达量和MMP-9、TIMP-1 mRNA表达量降低(均P<0.05).结论 RGZ可能通过下调趋化因子OPN、RANTES及MMP-9、TIMP-1的表达,改善CCN大鼠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激动剂-罗格列酮(RSG)对阿霉素(ADR)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一次性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6mg/kg,制备肾病综合征模型大鼠。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治疗组)。实验周期4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皮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转化生长因子(TCF-β1)的表达;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及24h尿蛋白定量。结果模型组出现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及大量蛋白尿;治疗组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24h尿蛋白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肾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PPARγ表达上调,TGF-β1表达下调。结论RSG对ADR肾病大鼠的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PARγ,下调TGF-β1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s)及其受体Tie2在大龄GK大鼠肾皮质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自发性糖尿病动物(Goto—Kakizaki,GK)大鼠(GK组),在52周时取肾皮质进行病理切片,光镜检查;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改变;Re—alt—time 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肾皮质血管生成素Ⅰ(Angiopoietin Ⅰ,Ang Ⅰ)、血管生成素Ⅱ(AngiopoietinⅡ,AngⅡ)、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并与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DM组)及正常SD大鼠(SD组)肾皮质进行比较。将Ang Ⅰ、AngⅡ、Tie2和VEGF与肾小球体积和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与SD组比较,GK组大鼠光镜下无病理改变;而DM组大鼠出现肾小球肥大和系膜基质增生;电镜下观察到GK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Real—time RT—PCR结果显示GK组肾皮质AngI、AngⅡ、Tie2、VEGFmRNA表达与SD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AngⅡ和VEGF mRNA表达较DM组显著性减少(P〈0.05)。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GK组大鼠与SD组相比其肾皮质Ang Ⅰ表达显著性增高(P〈0.05),而AngⅡ、Tie2和VEGF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AngⅡ、Tie2和VEGF与肾小球体积呈显著正相关,VEGF与肾小球ECM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大龄GK大鼠仅有轻微早期糖尿病肾脏改变,Ang Ⅰ表达增高可能是GK大鼠不易发生严重糖尿病肾损害的原因之一,AngⅡ和VEGF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病,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血管增生和ECM增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沙坦钾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肾组织 p - JAK2、p - STAT3及 VEGF 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 SD 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 组)、DN 模型组(DN 组)、氯沙坦钾组(L 组)。采用单次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法建立 DN 大鼠模型,周期12周。实验12周末检测大鼠血糖、Scr、BUN、24 h 尿蛋白定量;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 p - JAK2、p - STAT3、VEGF 表达。结果:实验12周末,模型组大鼠血糖、Scr、BUN、24 h 尿蛋白定量均高于对照组(P ﹤0.05),肾组织中 p - JAK2、p - STAT3、VEGF 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 ﹤0.05);氯沙坦钾组大鼠 Scr、BUN、24 h 尿蛋白定量均低于模型组(P ﹤0.05),肾组织 p - JAK2、p -STAT3、VEGF 表达均低于模型组(P ﹤0.05)。结论:氯沙坦钾可能部分通过调控 p - JAK2、p - STAT3及 VEGF 的表达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Ang-2和TM-1与糖尿病鼠肾新生血管生成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脏促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和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1,TM-1)表达变化及其与新生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雄性SD大鼠建立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模型,设正常对照和模型组,分别于2、4、8、12、16、20、24周清洁取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量分析肾脏Ang-2和血栓调节蛋白TM-1表达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检测肾脏Ang-2 mR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仅于16周和20周时探及肾组织Ang-2 mRNA表达;免疫组化显示糖尿病肾脏12周时皮质区肾小管周围出现Ang-2着染微血管,16周表达最强;整个实验期间对照组未探及Ang-2 mRNA和蛋白表达;TM-1突出表达于肾小球,糖尿病组2~20周肾小球TM-1着染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峰期在4~16周,24周时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TM-1表达变化与肾重/体重、肾小球面积和体积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肾脏中后期皮质区肾小管管周围存在Ang-2着染的新生微血管,Ang-2和TM-1的异常表达与肾脏新生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大鼠肾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F2)的表达改变。方法链脲佐菌素(STZ)注射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各6只动物,于建模后0、2、4、6和8周测尾动脉压、尿白蛋白,8周末取血检测胰岛素、血肌酐(S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钠和血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ACE2在肾脏的表达和分布;RT-PCR检测肾脏中ACE2及ACE mRNA表达水平。结果①8周末糖尿病组血压高于正常组(P〈0.05),2周末始糖尿病组尿蛋白高于正常组(P〈0.05),8周末糖尿病组TG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5),SCr、血钾及血钠无明显差异(P〉(0.05);②糖尿病组肾小球ACE2蛋白表达低于正常组,而肾小管ACE2显著高于正常组;糖尿病组ACE mRNA高于正常组(P〈0.05),而ACE2 mRNA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CE2较ACE的相对降低参与早期糖尿病肾脏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蝉花菌丝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管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表达及肾小管损伤的影响,探讨蝉花菌丝延缓 DN 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大鼠高血糖,糖尿病所致肾损伤的大鼠模型(DN)与正常大鼠一起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蝉花组、DN 组、DN +蝉花组,饲养24周。观察 DN 大鼠肾间质α- SMA、SIRT1表达及纤维化程度,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白蛋白、24 h 尿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肌酐清除率(Ccr)、肾脏指数。结果:DN 大鼠肾小管 SIRT1表达显著下降,α- SMA 表达明显上调,肾小管纤维化加速,BUN、尿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24 h 尿蛋白等均显著增加;蝉花菌丝治疗能显著提高 DN 大鼠肾小管 SIRT1表达,延缓肾小管纤维化进程,降低 BUN、尿白蛋白、尿蛋白及尿白蛋白肌酐比;蝉花菌丝对非糖尿病大鼠上述指标无显著影响。结论:蝉花菌丝可改善DN 肾小管病理损伤、延缓 DN 进展,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肾小管 SIRT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巨噬细胞在大鼠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在糖尿病大鼠肾脏的浸润情况并与肾损害程度作相关性分析,以探讨巨噬细胞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系大鼠分为单肾切除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于糖尿病成模后2周、4周、8周处死各组1/3数量大鼠,检测肾重、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等指标,光镜、电镜观察肾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分别检测肾脏CD68、CD3标记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浸润情况并与肾损害程度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实验组大鼠随着病程的延长,肾重增加,内生肌酐清除率增高,并出现进行性微量白蛋白尿,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8周时实验组大鼠肾脏肾小球体积增大,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平均约890nm,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外基质增多,肾小球系膜区面积占肾小球面积的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免疫组化显示,8周时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球区域可见多量的CD68阳性的巨噬细胞浸润,约为(7.29±2.14)cells/gcs,而对照组几乎未检测到,约为(0.4±0.55)cells/gcs,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检测到CD3阳性的淋巴细胞.肾脏浸润的巨噬细胞与肾损害程度(用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表示)存在明显的正相关(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脏有巨噬细胞积聚,并与肾损害程度呈正相关,提示巨噬细胞有可能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延缓糖尿病大鼠肾脏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择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NC)与造模组,制作糖尿病模型分为模型组(DM)与维甲酸治疗组(DM+atRA)。于模型成型后分别于第8、12周观察各组大鼠24h尿蛋白(Ualb),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肾重/体重。肾脏病理及电镜观察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肾组织Ⅳ、Ⅲ型胶原表达。结果:维甲酸组肾重/体重、Ualb、Ccr较同时期模型组下降(P<0.05),且12周大鼠肾组织细胞外基质(ECM)重要成分ColⅣ表达(5.75±0.41)、ColⅢ表达(4.98±1.37)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减少(P<0.01)。病理观察维甲酸组与模型组比较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减轻,足突融合改善,系膜基质增生缓解,基底膜厚度变薄,减轻了肾脏病理损害。结论:全反式维甲酸能减轻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理损伤,减少细胞外胶原基质积聚,延缓肾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17.
川芎嗪联合氨胍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川芎嗪联合氨胍对糖尿病肾脏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川芎嗪治疗组、氨胍治疗组和川芎嗪联合氨胍治疗组,于第12周测定各组大鼠肾组织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和一氧化氮含量。结果:川芎嗪联合氨胍治疗纪、川芎嗪治疗组、氨胍治疗组大鼠肾组织NOS活性显高于模型组(P<0.01),NO的含量增加(P<0.01)。川芎嗪治疗组、氨胍治疗组NOS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NO的合量降低(P<0.01);川芎嗪合氨基胍治疗组与正常组相比无差异。结论:川芎嗪联合氨基胍能够增强糖尿病大鼠肾组织NOS活性,增加NO的含量,从而对糖尿病性肾病起一定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氟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CTGF表达的影响,探讨氟伐他汀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5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糖尿病对照组(D组)、糖尿病氟伐他汀治疗组(4 mg.kg-1.d-1)(F组)。由大鼠尾静脉单次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造成糖尿病大鼠模型。经氟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大鼠2、4、8周后,分别观察其对大鼠血糖、血胆固醇、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和肾皮质CTGF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血胆固醇及肾组织CTGF表达显著增加;经氟伐他汀治疗后,糖尿病大鼠的24 h尿蛋白定量、胆固醇和CTGF表达下降。结论:糖尿病大鼠肾组织CTGF表达增加,氟伐他汀可能通过下调糖尿病大鼠肾脏CTGF表达而达到部分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野黄芪甙元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P:观察野黄芪甙元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野黄芪甙元治疗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分别于4,6周测定血糖,Scr,BUN,Ucr,尿蛋白,Ccr,肾重/体重,肾小球平均面积(MGPA),平均体积(MGV),对电镜片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野黄芪甙元治疗后肾脏肥大指数,尿蛋白较糖尿病组明显减少,肾功能,体视学指标明显改善,结论:中药野黄芪甙元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功能和结构的损伤,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益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观察益肾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3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模型组(模型组)、益肾胶囊组、苯那普利组,每组各8只。益肾胶囊组每日每只灌胃益肾胶囊(2.5g·kg^-1·d^-1),苯那普利组每日每只灌胃苯那普利(2.5g·kg^-1·d^-1),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每日给予等量的蒸镏水。测定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光镜检查肾组织病理变化,电镜及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及尿液中足细胞变化等。结果:实验24周后,模型组大鼠血压、24h尿蛋白定量、BUN、Scr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5),益肾胶囊组和苯那普利组可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血压、24h尿蛋白定量、BUN、Scr(均P〈0.05)等;模型组足细胞podocalyxin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益肾胶囊组及苯那普利组大鼠足细胞podocalyxin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0.05);两治疗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正常对照组尿液偶见podocalyxin阳性足细胞,模型组尿液足细胞排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益肾胶囊组及苯那普利组,大鼠尿液足细胞排泄减少(P〈0.05)。结论:益肾胶囊可通过减轻糖尿病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而具有一定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