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目的研究MXA蛋白抑制HBV复制的活性。方法将pcDNA3.1-MXA重组质粒和PU19-1.24HBV重组质粒分别按1:1、2:1共转染HepG2细胞(MXA组),对照组使用空pcDNA3.1、Salon DNA和PU19-1.24HBV重组质粒共转染,3d后Western blot检测MXA蛋白表达,Abbott法检测细胞上清HBeAg和HBsAg分泌量,定量PCR检测上清和胞内HBV DNA水平,统计学分析结果。pcDNA3.1-MXA与PU19-1.24HBV重组质粒共转染HepG2细胞,对照组为pcDNA3.1-MXA重组质粒、PU19空质粒和Salon DNA共转染.3d后裂解细胞Western blot检测MXA蛋白表达。结果Western blot显示MXA组有MXA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cDNA3.1-MXA和PU19—1.24HBV重组质粒按1:1转染时,MXA组HBeAg下降27%.上清HBV DNA和细胞内HBV DNA分别下降1个log值和0.6个log值;按2:1比例转染时MXA组HBeAg较对照组下降66%,上清HBV DNA和细胞内HBV DNA水平分别下降1.9个和1.7个log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MXA蛋白抑制HBV组与对照组MXA蛋白表达没有明显差别。结论MXA蛋白在HepG2细胞具有抑制HBV复制活性,抑制活性与蛋白的表达量相关;在抑制HBV复制过程中MXA蛋白自身可能不发生降解。  相似文献   

2.
3.
CpG-ODN体外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pG-ODN体外对HBV复制和HBV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CpG-ODN体外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ELISA检测培养液中IFN-α及IFN-γ的水平。将不同比例的PBMC培养上清与HepG2. 2. 15细胞共孵育 2、4、6、8d后,用ELISA和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培养上清液中HB sAg、HBeAg和HBVDNA的水平。结果:CpG-ODN可诱导PB MC分泌IFN-α和IFN-γ。CpG-ODN本身虽不能直接抑制HBV的复制,但经刺激活的化的PBMC的培养上清,却能显著抑制 2. 2. 15细胞产生HBsAg、HBeAg和HBVDNA,在培养的第 8天,抑制率最高分别达 90. 8%、31. 3%和 32. 2%。结论:CpG-ODN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调节剂,可诱发机体的免疫效应,抑制HBV复制和HBV抗原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反义锁核酸(LNA)片段在HepG22.2.15细胞内抗病毒效果及有效LNA片段筛选。方法 设计合成互补于HBV S基因mRNA翻译起始区同一位点的4条不同序列长度LNA片段,以阳离子脂质体介导,作用于HepG22.2.15细胞株,采用ELISA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技术(FQ-PCR)分别监测24、48和72h细胞培养上清液中HBsAg和HBV DNA的含量;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监测细胞代谢。结果 4条不同序列长度反义LNA均显著性抑制HBsAg表达和HBV DNA复制,72h后最高抑制率分别达72.43%和34.73%。HBsAg分泌量和HBV DNA的拷贝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LNA对细胞代谢无明显影响。结论 针对HBV S基因mRNA翻译起始区的反义LNA片段体外能显著抑制HBV表达,且抑制作用最强序列长度在15~25个碱基之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纯化HBV患者血清中HBV颗粒的技术方法。方法在蔗糖介质中,分别以100 000 g和70 000 g进行不连续蔗糖梯度(60%,45%,35%,25%,15%)离心5 h,离心后,分段吸取6份收集液,PCR荧光定量检测各组分HBV滴度;收集前5份收集液进行超滤,去蔗糖,PCR荧光定量检测HBV超滤液;电镜观察70 000g纯化后的HBV超微形态;70000 g纯化后的HBV颗粒感染树鼩肝细胞,检验70 000 g纯化后的HBV感染活性。结果100 000 g离心造成大量HBV在离心过程中损失,收获率只有21%,70 000g离心不仅降低了离心中的病毒损失,而且可有效对HBV和血清进行分离,收获率达到78%以上,较100 000g还提高3.7倍多。电镜可观察到纯化后病毒液中有大量的病毒颗粒;纯化后的HBV颗粒感染活性良好,可有效感染原代树鼩肝细胞。结论70 000 g不连续蔗糖梯度离心可有效分离纯化HBV病毒,较100 000 g收获率明显提高,纯化后的HBV不但具有典型的HBV特征,还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感染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shRNA的表达载体,检测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shRNA的稳定表达质粒对HBV复制和表达的影响。方法:扩增U6启动子构建shRNA表达载体pU6。针对HBV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化学合成双链核苷酸克隆到pU6载体得到质粒pU6B/HBVi,脂质体介导转染带有HBV基因组的2.2.15细胞,定量PCR和ELISA法检测pU6B/HBVi对HBV复制和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shRNA的真核表达载体;针对HBV的pU6B/HBVi质粒对HBV的复制和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稳定表达shRNA的pU6B/HBVi质粒可以抑制HBV在2.2.15细胞中的复制和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针对HBV X基因区设计的小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质粒pGenesil-siHBV X 对HepG2.2.15细胞HBV表达和复制的抑制效果及特异性。方法 针对HBV X区设计siRNA表达载体质粒pGenesil- siHBV X。分别用培养液(空白对照)、脂质体Metafectene、pGenesil 空载体、pGenesil-siHK(阴性对照)、pGenesil-siAFP(特异性对照)、pGenesil-siHBV X处理或转染HepG2.2.15细胞各3次。于每次转染后24 h,取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技术检测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含量,用化学发光法检测AFP含量,用PCR荧光定量技术检测HBV-DNA复制水平。 结果 pGenesil-siHBV X转染能抑制HepG2.2.15细胞对HBV标志物的表达,且抑制作用随转染次数增加而增强。第3次转染后,pGenesil-siHBV X组细胞上清液中 HBsAg、 HBeAg和HBV-DNA检测结果分别为(6.26 ± 1.07)ng/ml 、(0.13 ± 0.05)Ncu/ml和(3.01 ± 0.40)×107拷贝/ml,与空白对照组的(22.50 ± 1.39)ng/ml、(1.12 ± 0.11)Ncu/ml和(12.33 ± 1.28)×107拷贝/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80、12.21、9.71,P < 0.05);pGenesil-siHBV X 转染不影响细胞对AFP的表达(t = 0.18,P = 0.86)。结论 pGenesil-siHBV X可以有效和特异地抑制HepG 2.2. 15细胞HBV-DNA的复制及HBsAg和HBeAg表达。  相似文献   

8.
IL—2/HBV PreS融合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获得IL-2/HBVpreS融合基因克隆,为表达IL-2/HBVpreS融合蛋白奠定基础,方法:用PCR方法从乙肝全序列中扩增HBVpreS基因片段,并克隆入带IL-2基因的ply5质粒中,挑出的阳性克隆再亚克隆到pUC18中进行序列测定。结果:基因全长930bp,编码310个氨基酸,序列内有起始码和终止码。结论:所克隆的基因为IL-2与HBVpreS的融合基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设计、合成的基于富含脯氨酸核受体辅活化子(proline-rich nuclear receptor eoactivator protein,PNRC)的抗Ras PDT融合多肽(PDT-PARP)在MCF-7乳腺癌细胞中的定位、对核受体信号传导途径的影响及其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方法 用多肽合成仪合成PNRC的抗Ras PDT融合多肽PDT-PARP、不含PDT的PARP、单独的PDT多肽以及FITC标记的PDT-PARP、PARP,HPLC分析和纯化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PDT-PARP、PARP在MCF-7细胞中的分布情况,流式细胞仪做定量分析.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PDT-PARP对野生型PNRC辅活化ER反式激活功能的影响.MTS检测PDT-PARP对MCF-7细胞的抗增殖活性.结果 PDT-PARP能进入MCF-7细胞;该多肽能抑制野生型PNRC对ER反式激活功能的辅活化作用,并对MCF-7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 PNRC抗RasPDT融合多肽可通过影响核受体途径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HBV融合抗原真核表达质粒pIRES-neo-HBAg,并验证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以含有HBV融合抗原的质粒pVAX1-HBV为模板,PCR扩增该融合基因.PCR产物经纯化后,将其克隆至载体pMD18-T中,构建pMD18-T-HBV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将其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neo,获得真核表达质粒pIRES-neo-HBAg.将该重组表达质粒瞬时转染人293T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验证HBV融合抗原的表达.结果 成功构建了HBV融合抗原真核表达质粒pIRES-neo-HBAg,Western blot法、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结果显示融合抗原能够在293T细胞中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HBV融合抗原真核表达质粒pIRES-neo-HBAg.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霉酚酸(MPA)在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 方法:将不同浓度的MPA(1-20 mg/L)作用于HepG2.2.15细胞,在外加或不加鸟嘌呤核苷(简称鸟苷)的情况下,分别收集第4 d细胞培养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mRNA(HBV core mRNA),狭缝印迹杂交法定量分析细胞内 HBV DNA。 结果:在不外加鸟苷情况下,MPA对HBV复制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增加,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率逐渐上升,细胞内HBV DNA复制水平下降。外加鸟苷后能逆转MPA对HBV复制的抑制作用。 结论:MPA对HepG2.2.15细胞HBsAg和HBeAg的分泌及HBV DNA复制具有抑制作用。MPA可能通过减少细胞内鸟苷酸的合成来实现对HBV复制的抑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磷酸脂酶抑制剂环孢素A(CSA)对HBcAg表达和定位的影响,了解HBV生活的周期。方法以30μg/ml的CSA处理HepG2.2.15细胞2d或4d;共聚集显微镜观察细胞内HBcAg和HBsAg亚细胞定位;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对照组HepG2.2.15细胞中HBcAg主要定位于胞质。CSA处理2d后可使胞质中HBcAg和HBsAg水平下降,细胞核内HBcAg水平升高,可见约5%细胞发生凋亡。CSA处理4d后细胞核内HBcAg水平进一步提高,约25%细胞核内表达强度明显高于胞质,并约有30%细胞发生凋亡。结论CSA可促使HepG2.2.15细胞内HBcAg进入细胞核。HBcAg的核内表达定位增强可能与蛋白磷酸化水平增高,及细胞衰老或者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针对S基因的siRNA抑制HepG2 2.2.15细胞中HBV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构建针对乙型肝炎病毒(HBV)S基因的siRNA(short interfering RNA)表达载体pSUPER-S1和pSUPER-S2,观察其对HepG2 2.2.15细胞中的HBV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合成针对HBV S区基因的siRNA寡核苷酸,经退火形成双链后克隆入pSUPER载体,构建成功的siRNA表达载体与pTK-Hyg质粒共转染稳定表达HBV的HepG2 2.2.15细胞,经200μg/ml潮霉素抗性筛选,4周后获得稳定细胞克隆,对所得细胞培养上清中的HBsAg和HBeAg进行定量检测,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内抗原的表达,同时用RT-PCR检测靶基因mRNA的抑制效果.结果 成功构建了针对HBV S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pSUPER-S1和pSUPER-S2,两种siRNA均能明显抑制HepG2 2.2.15细胞的HBsAg和HBeAg分泌,抑制率分别为83%和78%,免疫荧光染色显示siRNA能抑制细胞内抗原的合成,RT-PCR结果证实HBV的mRNA表达降低,而无关序列的siRNA和对照则无此作用.结论 载体产生的针对HBV S基因的siRNA能稳定、高效、特异地抑制HBV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鉴定可能与 HBV 核心蛋白去磷酸化有关的磷酸酯酶。 方法 以磷酸酯酶 2A 抑制剂冈田酸(OA)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肝癌 HepG2.2.15 细胞。将细胞分为 4 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 0(对照组)、10、20、30 ng/ml 的 OA(OA 10 ng 组、OA 20 ng 组、OA 30 ng 组),每组各设 5 孔。在培养 0、2、4、6 d 时分别收集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检测 HBsAg 浓度,荧光实时定量 PCR 方法检测 HBV DNA 拷贝数。取培养 2 d 时的各组细胞,采用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 HBcAg 异质性,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 HBcAg 亚细胞定位。 结果 OA 10ng 组、OA 20 ng 组各时间点细胞培养上清液HBsAg 浓度、HBV DNA 拷贝数分别与对照组相应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培养 2 d 时 HBcAg 电泳条带、亚细胞定位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异常。OA 30 ng 组在培养 2、4、6 d 时细胞培养上清液 HBsAg 浓度(n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各时间点(分别为 385.9 ± 43.1 vs. 510.2 ± 63.3、346.5 ± 39.6 vs. 484.6 ± 59.4、295.1 ± 32.8 vs. 467.2 ± 52.9,P 值分别为 0.028、0.022、0.016);在培养 2 d 时细胞培养上清液 HBV DNA 拷贝数(ml-1)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应时间点(6.71 ± 6.07 vs. 6.34 ± 5.72,P = 0.022),而在培养 4、6 d 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各时间点(分别为 5.80 ± 5.19 vs. 6.29 ± 5.68、4.75 ± 4.15 vs. 6.25 ± 5.58,P 值分别为 0.008 和 0.005);在培养 2 d 时 HBcAg 电泳条带明显增宽,约 20% 的 HepG2.2.15 细胞的细胞核内 HBcAg 红色荧光信号明显增强。 结论 短时间、高浓度的 OA 处理可提高 HBV DNA 的复制水平和核心蛋白的磷酸化水平,提示磷酸酯酶 2A 可能参与了 HBV 核心蛋白的去磷酸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蝉拟青霉多糖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蝉拟青霉多糖(PcPS)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抑制作用及对HepG2.2.15细胞表达Toll样受体4 (TLR4) mRNA的影响。方法: 以不同浓度PcPS与HepG2.2.15细胞株共培养,以拉米夫定 (LMV)为阳性对照,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ELISA法,检测PcPS对HepG2.2.15细胞毒性作用及其分泌HBsAg、HBeAg的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PcPS对HepG2.2.15细胞表达与分泌HBV-DNA和TLR4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蝉拟青霉多糖在体外能有效抑制HepG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最大抑制率分别为44.8%、31.0%;对HepG2.2.15细胞内HBV-DNA复制和TLR4 mRNA表达均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 一定浓度的蝉拟青霉多糖在体外具有显著抑制HBV的复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HBV cccDNA在2.2.15细胞表达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2.2.15细胞中是否存在HBVcccDNA,探讨2.2.15细胞内HBV产物的动态表达规律。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2.2.15细胞内cccDNA,Taqman定量PCR技术检测2.2.15细胞内及培养上清中HBVDNA含量,EI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HBsAg、HBeAg的动态表达,并进行定量资料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2.2.15细胞及培养上清中存在cccDNA,2.2.15细胞培养上清中HBVDNA与HBsAg、HBeAg之间存在相关性(r=0.833,P<0.05和r=0.939,P<0.01),而细胞内HBVDNA与培养上清HBVDNA及HBsAg、HBeAg之间无相关性(r=0.024,P>0.05和r=0.177,P>0.05)。结论为阐明2.2.15细胞内HBV的复制规律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双位点核酶对2.2.15细胞中HBV基因表达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针对HBVC区双位点核酶在细胞内阻断C区基因表达的作用。方法:采用亚克隆技术,从pGEM-Rz123(含针对HBVC区双位点核酶)上切下双位点核酶的片段,定向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BBS212中。利用lipofectamine介导,将重组质粒pBBS212-Rz及pBBS212转染2.2.15细胞中,采用打点杂交技术观察核酶的表达,采用ELISA、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图象分析法、Westernblot分析HBe/HBcAg及HBsAg的表达。结果:转染的2.2.15细胞经潮霉素B和G418筛选2周后,打点杂交证实可表达针对HBVC区双位点核酶。ELISA方法检测发现核酶抑制HBeAg表达48.6%,用免疫荧光、免疫组化、图象分析法、Westernblot分析证实核酶可抑制HBV细胞内表达。结论:该双位点核酶通过针对HBVC区基因的剪切作用,阻断C区基因表达,抑制了HBe/HBcAg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Interferon-inducible MyD88 protein inhibits hepatitis B virus replication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Xiong W  Wang X  Liu X  Xiang L  Zheng L  Yuan Z 《Virology》2004,319(2):306-314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HBV吸附穿入HepG2细胞的方式,明确HBV难以自然感染细胞系的受限因素,为建立HBV自然感染细胞模型奠定基础。方法 在4℃和37℃条件下,HBV吸附HepG2细胞,用PCR方法检测胰酶消化液和细胞内的病毒DNA。另一部分HepG2细胞经过低温同步化处理,接种HBV后,于不同时相分别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液,其中部分细胞进行核浆分离,通过问接免疫荧光、ELISA和PCR方法分别检测其中的病毒抗原和DNA,并且通过选择性PCR检测HepG2细胞HBV cccDNA。结果 在4℃条件下,HBV只是吸附于HepG2细胞膜表面。37℃条件下,部分吸附于HepG2细胞表面的病毒颗粒发生穿人,进入细胞浆,HepG2细胞和胰酶溶液中均可检出HBV DNA。接种病毒后4h、8h、24h HepG2细胞HBV DNA均呈阳性,至48h转为弱阳性,而96h为阴性。各时相上清液HBV DNA和病毒抗原均为阴性。HBV穿入HepG2细胞后,首先主要分布于胞浆中,随后出现胞核聚集性,胞浆中的病毒逐渐减少直至消失(感染后24h),而胞核中的病毒数量早期逐渐增加,从48h开始呈下降趋势,至96h消失。病毒接种后8h核膜与核浆中均可检出病毒DNA。各时相cccDNA检测始终阴性。结论 HBV可能以“共受体”模式感染靶细胞。病毒脱衣壳过程受阻可能是HepG2细胞不支持HBV复制型感染的主要受限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