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耳聋的影响因素探索耳聋的处理方法。方法:观察220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耳聋的发生情况,对耳聋者鼓室行穿刺抽液。分析患者性别、年龄、鼻咽肿瘤T分期、侧壁侵犯、放疗前分泌性中耳炎等因素与放疗后出现耳聋的关系。结果: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耳聋的发生率为46.82%,放疗后6个月内发生率为52.42%。患者性别、年龄、鼻咽肿瘤T分期等因素对放疗后耳聋的发生无显著性影响(P〉0.05),肿瘤侵犯鼻咽侧壁和放疗前有分泌性中耳炎与放疗后耳聋的发生显著相关(P〈0.01)。结论:肿瘤侵犯鼻咽侧壁和放疗前有分泌性中耳炎是放疗后耳聋的危险因素。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耳聋的处理目前比较好的是重复鼓室穿刺抽液配合适时倒佩戴助听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观察176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情况,对中耳积液耳聋者行鼓室穿刺抽液处理。采用χ^2检验比较患者年龄、性别、鼻咽原发病灶大小、部位以及放疗前后有否分泌性中耳炎等因素与放疗后产生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结果: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为48.9%,而放疗后6个月内的发生率为51.2%。患者年龄(P=0.367)、性别(P=0.126)及鼻咽原发灶大小(P=0.147)等因素对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无显著影响,而放疗前有分泌性中耳炎和鼻咽肿瘤侵及侧壁与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长期存在显著相关,P值均为0.000。结论:放疗前有分泌性中耳炎、鼻咽肿瘤侵犯侧壁是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长期存在的危险因素。对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耳聋实行多次鼓室穿刺抽液和适当选择助听器是目前可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无嘌呤/无嘧啶内切核酸酶(APE)和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与鼻咽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探讨其在鼻咽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7例鼻咽癌和20例鼻咽慢性炎性组织中APE和HIF-1α的表达,并对10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和放疗期间组织中APE和HIF-1α表达水平进行动态检测.结果:鼻咽癌组织中APE的表达高于鼻咽慢性炎性组织,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E表达与性别、年龄、T分期、有无颈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无关.鼻咽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显著高于鼻咽慢性炎性组织;HIF-1α表达与T分期、有无颈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但与性别、年龄无关;放疗后获得肿瘤局部控制的患者,其放疗期间HIF-1α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放疗前.鼻咽癌中APE和HIF-1α的表达未见相关性.结论:APE和HIF-1α在鼻咽癌中均呈过表达,提示两者均可能涉及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HIF-1α表达水平的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分期及疗效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放射治疗对中耳功能的影响及分泌性中耳炎的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绎鼻咽癌患者中 功能的影响,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观察163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及中耳压的改变。结果 鼻咽癌患者施疗后中耳炎的发生率为41.6%(102/245只耳),其中放疗后6个月之内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达47.1%(48/102只耳),放疗所致分泌性中耳炎与电离辐射对中耳的直接损伤和放疗前中耳负压的升高有密切的关系。结论 发生分泌性中耳炎是放射治疗对鼻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前后鼻窦炎的发生发展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1年间283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前后影像学资料,观察鼻窦炎发生发展情况。采用Logrank法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法多因素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放疗前T1、T2、T3、T4期鼻窦炎发生率分别为22.6%、37.5%、46.8%、61.3%(P=0.002)。放疗前无鼻窦炎的155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1、3、6、9、12、18个月鼻窦炎发生率分别为32.9%、43.2%、61.3%、68.4%、73.5%、69.7%、61.3%(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鼻腔受侵、鼻咽冲洗及鼻咽部照射剂量与调强放疗后鼻窦炎发生有关(P=0.003、0.006、0.002、0.020),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鼻腔受侵、鼻咽冲洗影响调强放疗后鼻窦炎发生(P=0.002、0.002、0.000)。结论 鼻咽癌患者放疗前鼻窦炎发生率随着T分期增高而增加,调强放疗后鼻窦炎在3个月内发生发展最快,9个月达高峰,1年后趋于稳定。T分期、鼻腔侵犯、鼻咽冲洗影响调强放疗后鼻窦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放疗后副鼻窦炎的临床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uan TZ  Guo X  Zheng L  Cao SM  Li NW  Xiang YQ 《癌症》2008,27(8):866-869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放疗后常常合并副鼻窦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旨在了解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副鼻窦炎的发生情况,探讨放疗后副鼻窦炎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8年1月至2000年7月住院治疗381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阅读并比较其放疗前、后鼻咽部CT片,总结副鼻窦炎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放疗前176例患者合并有副鼻窦炎,发生率为46.2%;放疗前无副鼻窦炎的205例患者中,放疗后103例发生副鼻窦炎,副鼻窦炎发生率为50.2%;放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副鼻窦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1.0%、33.7%、41.5%及29.3%,具有统计学差异(χ2=20.92,P<0.001)。Logistic分析,T分期与放疗后副鼻窦炎发生有关。结论: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副鼻窦炎的发生率较高,以6个月时为最高峰;肿瘤的T分期与放疗后副鼻窦炎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三维放射治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于汉中市中心医院接受三维放射治疗的74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放疗后是否并发分泌性中耳炎(SOM)分为观察组(并发SOM)与对照组(未并发SOM),每组37例。分析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鼻咽癌放疗后并发SOM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放疗后12个月的发病率最高,与其他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鼻咽癌放疗后并发SOM有关的因素为腭帆张肌萎缩≥30%、咽鼓管受累、放疗剂量≥70Gy和放疗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病理分期(T1~T4期)、放疗剂量等因素与鼻咽癌放疗后并发SOM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剂量≥70Gy和放疗时间是鼻咽癌放疗后并发SOM的独立危险因素,腭帆张肌萎缩≥30%、咽鼓管受累是鼻咽癌放疗后并发SOM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鼻咽癌患者三维放射治疗后并发SOM的概率较高,可能与放疗损伤咽鼓管功能有关,且放疗剂量越大、时间越长,咽鼓管损伤程度越严重,并发SOM的风险越高,故临床治疗鼻咽癌时应合理选择放疗方案,避免大剂量长时间放疗,从而降低并发SOM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3年3月至2013年12月间广元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经活检病理确诊并接受放疗的150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分析鼻咽癌放疗后发生鼻窦炎的影响因素,以临床表现、鼻窦计算机断层扫描改善情况评价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放疗后随访12个月,鼻窦炎的发病率为82.0%,高于放疗前的发病率(4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临床特点主要为流脓涕、嗅觉减退等。单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后鼻窦炎与肿瘤分期、鼻腔侵犯、年龄、病理类型等因素有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肿瘤分期和鼻腔侵犯是放疗后鼻窦炎的独立影响因素。76例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患者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治愈41例(53.9%),好转26例(34.2%),无效9例(11.8%),总有效率为88.2%。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的发生率较高,主要与肿瘤分期、鼻腔侵犯等因素有关,行鼻咽冲洗可以有效减少鼻窦炎的发生,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临床疗效确切,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观察104例(208只耳)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结果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为44.1%(64/145只耳),放冶后6个月,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达高峰,为50.1%(33/64只耳)。放疗所致分泌性中耳炎与电离辐射对中耳的直接损伤和放疗前中耳负压升高有密切关系。结论 改进放射治疗设野技术,使用有效药物,采取鼓膜置管和鼓膜切开等方法对防治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有一定用处,但其耳瘘发生率很高。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治疗首选放射治疗,其疗效与临床分期的早晚明显相关。因此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以进一步提高早期诊断率,进而提高疗效一直是鼻咽癌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分析碳酸酐酶Ⅸ(CAⅨ)蛋白和无嘌呤/无嘧啶内切核酸酶(apurinic/apyrimidinic endonuclase,APE)表达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鼻咽癌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4例鼻咽癌和20例鼻咽慢性炎性组织中CAⅨ蛋白和APE蛋白的表达,并对10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和放疗期间组织中CAⅨ蛋白和APE表达水平进行动态检测。结果:鼻咽癌组织中CAⅨ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鼻咽慢性炎性组织(P〈0.01);CAⅨ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T分期、有无颈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鼻咽癌组织中APE的细胞核阳性表达率高于鼻咽慢性炎性组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E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T分期、有无颈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放疗后获得肿瘤局部控制的患者,其放疗期间CAⅨ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放疗前(P〈0.05)。鼻咽癌中CAⅨ和APE的阳性表达未见相关性(r=-0.028,P〉0.05)。结论:CAⅨ的高表达和APE细胞核内高表达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