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腹膜后腹腔镜与开放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中患者血压的变化,评价腹膜后腹腔镜手术切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安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1年2月为26例患者行单侧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腹腔镜组)和19例单侧开放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开放组)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术中血压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2002年~2008年我院施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静止型嗜铬细胞瘤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静止型嗜铬细胞瘤患者的血压、尿儿茶酚胺(DA)、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尿香草基苦杏仁酸(VMA)均正常或略高于正常值,肿瘤直径2.0~4.5 cm,所有病例均行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其中3例术中血压无上升,4例轻度上升,2例发生高血压危象,无一例死亡。结论:静止型嗜铬细胞瘤在临床上有潜在的危险性,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及时妥善处理,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膜后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安伞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07例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内102例,肾上腺外5例.采用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根据技术掌握程度分为3个时期:技术探索期、经验积累期及相对成熟期.结果 技术探索期完成10例:肿瘤平均直径4.2 cm,手术平均时间10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620 ml.经验积累期完成66例,包括4例复发性嗜铬细胞瘤:肿瘤平均汽径5.7 cm,手术平均时间9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50 ml.相对成熟期完成31例,包括5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肿瘤平均直径6.5 cm,手术平均时间7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80rnl.各期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腹膜后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安全可靠.肿瘤大小、是否复发及肿瘤部位不是决定能否采取腹腔镜手术的绝对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3月至2009年8月为12例患者行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12例中男5例,女7例。28~62岁,平均39岁。术前患者均服用哌唑嗪控制血压,并用相同的全身麻醉方式。结果:术前患者血压和心率控制平稳。所有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麻醉时间60~200min,平均95min。术中分离肿瘤时,4例血压明显升高,1例心率增快。术中无低血压发生。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只要术前、术中、术后严密监测管理,全身麻醉下行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68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行开放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开放组),35例行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后腹腔镜组),观察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是否出现血压剧烈波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68例手术均获成功,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及术中血压剧烈波动例数等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康复快等优势,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评估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和其他肾上腺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之间的异同点。结果1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和32例其他肾上腺良性肿瘤均经后腹腔镜顺利完成肿瘤切除。除手术时间和失血量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外,术后并发症、止痛剂用量及术后恢复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消失,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结论术前准确的定位诊断,充分的扩容、降压和改善全身情况是保证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在与麻醉师的密切配合下,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特别适合于较小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附七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7例,其中5例采用经腹腔途径,2例采用腹膜后途径。结果 6例成功,1例因术中损伤胰腺出血改为开放手术。随访10-48个月,患者血压正常,肿瘤局部无复发。结论 对<6cm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只要术前准备充分,腹腔镜手术安全有效,有望替代开放手术成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实用性。方法对12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平均直径3.6cm(2.5~6.2cm),左侧5例,右侧7例。结果 1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并发症、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平均手术时间为62±16min,平均出血量为58±13ml;瘤体直径为4.4±2.1cm。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嗜铬细胞瘤。平均随访1.2年,除2例血压仍高外,其余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生化检查24h尿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及香草扁桃酸(VMA)均恢复正常。结论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不失为一种可靠、安全的手术方法。术前充分的扩容和降压、术中熟练的操作及与麻醉师的良好配合是保证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嗜咯细胞瘤切除术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12例患者行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嗜咯细胞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膜后腹腔镜可作为治疗肾上腺嗜咯细胞瘤的首选术式.实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的观察和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嗜铬细胞,90%位于肾上腺,发病突然,病情凶险,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创伤小、失血少、康复快等优点。我院自2003年8月~2007年8月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8例,通过加强术前、术后护理,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手术切除肾上腺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为28例肾上腺病变患者行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皮质醇腺瘤4例,醛固酮腺瘤11例,嗜铬细胞瘤3例,无功能腺瘤8例,肾上腺囊肿2例。用观察镜扩张后腹腔,3个Trocar经腰部穿刺,超声刀切除肿瘤,用自制标本袋取出肿瘤。结果:2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45~120min,平均70min。术中出血20~300ml,平均60ml,患者均未输血。切除肿瘤直径1~4.5cm,平均3.2cm。随访28例6~48个月,平均1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肾上腺内分泌检查均恢复正常。结论: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具有微创、患者出血少、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治疗肾上腺良性疾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为62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皮质醇腺瘤29例,醛固酮腺瘤22例,嗜铬细胞瘤8例,髓样脂肪瘤3例。结果:62例均顺利完成后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平均(65±14.6)min,出血量平均(78±19.1)ml,术中、术后均未输血。术后平均住院(4.5±0.9)d,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21±4.7)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具有患者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两种入路在腹腔镜嗜铬细胞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随机分为经腹组(n=36)与腹膜后组(n=36),对比术中、术后指标,评估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腹膜后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满意度评分均优于经腹组(P0.05)。对瘤体进行操作时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有升高趋势,收缩压在游离肿瘤1 min、肿瘤游离完成、手术操作结束时腹膜后组低于经腹组(P0.05)。舒张压、心率在游离肿瘤1 min、肿瘤游离完成时腹膜后组低于经腹组(P0.05)。结论:经腹膜后入路行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患者康复快,对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影响小,可作为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优先选择入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症状、生化检查正常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治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2例无症状、生化检查正常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口服酚苄明1~2周,充分扩容,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其中经腰2例,经腹10例。结果:12例患者术中挤压肿瘤时血压均波动明显,手术一期完成,未发生大出血、心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并发症,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随访6~36个月,血压正常,无复发。结论:无症状、生化检查正常的肾上腺肿瘤临床多见,术前按嗜铬细胞瘤进行准备,充分扩容后行腹腔镜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肾上腺及腺瘤切除术的经验和改进方法。方法2003年5月2010年5月,采用后腹腔镜技术行肾上腺及腺瘤切除术447例。男性175例,女性Z72例,平均年龄(39士12.8)岁(15~84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28例,柯兴氏综合征112例,嗜铬细胞瘤57例,副神经节瘤10例,髓脂瘤28例,肾上腺囊肿17例,神经鞘瘤11例,肾上腺髓质增生9例,原发性肾上腺结节状增生5例,原发性肾上腺癌3例,转移性肾上腺癌3例,其他单纯无功能皮质腺瘤64例;瘤体平均直径(2.8士2.1)cm(O.5-10cm)。所有病例均采用后腹腔途径,沿肾背侧缘向上游离出肾上极并尽量扩大腹膜后腔,然后在肾上极内上份的Gerota筋膜前层与腹膜反折之间的无血管间隙进行分离,其次再分离肾周脂肪囊和Gerota筋膜后层之间的无血管间隙;将前两个解剖层面在肾上极表面无血管层面连通起来,形成一个“U”形的解剖步骤,最后再离断其上份的附着部分,切下肿瘤或肾上腺,计算其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秉本组手术成功率为97.3%(435/447)。因术中和术后出血、气胸、过度肥胖等而转开放手术12例。单侧手术平均时间(45土22)min(15~140min),术中估计平均出血量(35士15)mL(15∽200mL),14例需要术中、术后输血1~2单位,输血率为3.1%(14/447),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3士2.5)d(3~10d)。术后伤口延迟愈合、皮下气肿、发热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5.6%(25/447)。砖论后腹腔镜手术对腹腔脏器干扰小,依据U形的解剖步骤,解剖层次清楚,可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出血等手术并发症。后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肾上腺外科良性疾病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及副神经节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诊治1例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并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患者。该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术前血浆及尿游离儿茶酚胺水平明显高于正常,CT检查提示双侧肾上腺富血供占位病变,腹膜后占位病变。结果:术前口服酚苄明降压及充分扩容后,全麻下行开放手术切除右侧肾上腺肿瘤,3个月后腹腔镜下切除左肾上腺肿瘤及腹膜后肿瘤。病理检查诊断为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术后半月余血糖恢复正常,血压较术前无明显变化,随访6个月无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表现,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提高认识、选择适当检查是诊断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的关键,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后手术切除肿瘤病灶是其首选治疗方法,术后应严格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肾上腺血管瘤切除术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例术后病理证实肾上腺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例,女4例,中位年龄42(27~67)岁;中位肿瘤直径3.5(2.4~4.5)cm,左侧2例,右侧3例;术前CT提示5例肿瘤均为囊实性、边界清,2例肿瘤内可见明显多处钙化。5例患者均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结果: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中位手术时间65(50~90)min,术中出血量<50 mL,术后中位住院时间4(3~6)d;术后病理结果提示,5例均为肾上腺血管瘤;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5(9~36)个月,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无激素不足等症状出现,随访期间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结论:肾上腺血管瘤是较罕见的肾上腺良性肿瘤,术前影像学检查明确困难,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治疗肾上腺血管瘤可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在治疗肾上腺、肾脏、输尿管、膀胱等脏器疾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经腹腔及后腹腔两种途径对260例精索静脉曲张、肾上腺疾病、肾脏疾病、输尿管疾病、膀胱疾病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结果:251例获得成功,中转开腹9例,无输血,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瘤切除术、肾固定术、肾盂成形术、肾囊肿去顶术、肾盂或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及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疗效可靠,实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单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或其他类型肾上腺肿瘤摘除术后患者的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1月至2017年4月全身麻醉下行后腹腔镜下单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摘除术的19例高血压患者的电子麻醉记录单(S组),并选取同期于全身麻醉下行后腹腔镜下单侧肾上腺其他类型肿瘤摘除术的38例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D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ASA分级、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长、麻醉时间、术中镇静、镇痛及肌松药用量、拔管时间及PACU滞留时间。结果两组性别、ASA分级、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及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镇静、镇痛及肌松药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组拔管时间明显长于D组[30.0(25.0~42.5)min vs 20.0(15.0~20.0)min,P0.05]。S组PACU滞留时间亦明显长于D组[70.0(57.5~82.5)min vs 45.0(33.5~55.0)min,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行后腹腔镜下单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摘除术的患者与同等条件下行肾上腺其他类型肿瘤摘除术的患者比较,术后拔管时间与PACU滞留时间明显延长,可能与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