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与左心功能及QT离散度的关系,阐明在高血压治疗中逆转心肌肥厚的意义。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2例,根据有无左心室肥厚分为两组,其中左心室肥厚(LVH)组33例,非左心室肥厚(NLVH)组39例。比较两组超声心动图改变及QTcd结果。结果LVH组与NLVH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H组与NLVH组的A/E及QTc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心室心肌质量(LVMW)与LVEF呈负相关(r=-0.76,P〈0.05),与QTcd呈正相关(r=0.77,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与LVEF呈负相关,与QT离散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进一步研究左心室肥厚病人QT离散度 (QTd)的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采用 12导联心电图同步描记及心脏超声等方法对 8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 [男性 4 0例 ,女性 4 6例 ,年龄 (5 4 .6± 10 .8)岁 ]和 16例正常人 [男性 10例 ,女性 6例 ,年龄 (4 2 .3± 12 .5 )岁 ]作QTd、QTcd及左心室肥厚的检测分析。结果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组QTd为 5 9± 16ms,QTcd为 6 2± 2 0ms,高血压不伴左心室肥厚组QTd为 4 6± 13ms ,QTcd为 4 8± 17ms ,健康组QTd为 4 2± 15ms,QTcd为 4 4± 11ms ,前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后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QT间期离散度增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原因所致左室肥厚与QT离散度(QTd)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所致的左室肥厚患者40例(A组)、运动诱导所致的左室肥厚患者35例(B组)及健康者40例(C组),三组均行同步12导联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三组QTd及心室结构参数,计算左室质量(LVM)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并进行比较.结果 A、B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LVM及LVMI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各指标虽然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QTd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组QTd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γ=0.483,P<0.01),B组Qta与LVMI无相关性(γ=0.215,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所致的左室肥厚程度与QTd呈正相关,而运动诱导所致的左室肥厚程度与QTd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I_VH)是增加心律失常、较死、心肌梗塞、心衰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本文通过对45例老年I~患者及3(例正常老年人左室舒张期末径(IJVDD).左室射血分数(I。WIF),心率变异性(HRV)g4域指标S~及PN50,Q—T离散度(Q—Td)及心室晚电位(VI。P)的检测,以探讨老年INH患者与上述天创电生理检查的关系,期望对老年INH患者预后作出正确判断并指导治疗。1资料与方法11对象本项研究分两组,正常对照组30例,男女比例16:14,年龄64.6517.97,无高血压病史及遗传史,经系统检查排除心肺…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 ,左室肥大患者 QT间期离散度 (QT dispersion,QTd)明显增大 〔1〕。我们测量 5 0例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大患者心电图 QTd值 ,结合心电图其他诊断左室肥大标准 ,探讨 QTd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大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选择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大患者 5 0例 ,其中男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单纯性肥胖儿童是否存在心电图QT离散度 (QTD ,QTcD)的改变及其可能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测量单纯性肥胖组和对照组儿童 12导联心电图RR间期、QT间期并计算QTc、QTD、QTcD ,彩色多普勒测量受试者左室射血分数 (LEF)。 【结果】 肥胖组RR、LEF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0 1) ,QTcD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QTD虽然比对照组大 ,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肥胖组QTD、QTcD与LEF成负相关关系 (r = 0 .485 ,P <0 .0 5 ;r = 0 .5 12 ,P <0 .0 5 ) ,与RR成正相关关系 (r =0 .5 2 0 ,P <0 .0 2 ;r =0 .613 ,P <0 .0 0 5 )。 【结论】 肥胖儿童LEF降低 ,心率增快 ,QTcD显著延长 ;QTD、QTcD的变化可能是肥胖儿童心室肥厚、心肌脂肪浸润等某一或某几项病理改变及心率变化的综合反映 ,也是LEF变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左室重量(LVM)对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及QTd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作用。方法:检测150例患者的QT、JT、QTc、JTc离散度和超声心动图,其中68例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的复极离散度大小与左室重量呈正相关,伴左室肥厚者(LVH组)的QTd大于无左室肥厚者(对照组)(P<0.01),有持续性室速发生者(SVT组)的复极离散度大于无室性心律失常者(对照组)(P<0.01),仅有室性期前收缩者(VPC组)的QTd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复极离散度的大小主要与左室重量有关,伴左室肥厚者的心性猝死率增加可能与QTd的增大有关,QTd的变化可作为原发性高血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Q -T离散度 (Q -Td)代表心肌复极的不均匀性 ,如果这种不均匀性增加 ,则易形成多性折返 ,导致心肌传导性和自律性异常 ,促发各种心律失常 ,甚至室颤的发生。而心室晚电位 (VLP)代表局部心肌的除极延迟和心肌内存在电不稳定 ,如果这种电活动达到一定临界水平 ,就可产生折返激动 ,导致室性心律失常 ,发生心脏猝死。Q -Td与VLP之间的相关分析 ,文献报道不多 ,作者就两者的关系进行了探索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按 1 998年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确诊为高血压患者 ,每例均经过体检及化验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糠尿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对左心室结构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96例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老年高血压组(EH)和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EH+LVH)组,与90例老年正常血压者比较,检测葡萄糖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敏感指数,同时观测左心室结构,左心收缩和舒张功能。总外周血管阻力,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与EH组及正常血压组比较,EH+LVH组的左心室重量指数升高,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胰岛素水平与左心室舒张功能显著负相关,胰岛素敏感指数与左心室重量指数,左心室后壁厚度和总心室壁厚度显著负相关。(P<0.05-0.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可促进心肌肥厚发生,并使心室舒张功能下降,应重视胰岛素抵抗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脉压(PP)的相关性。方法测定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N(SBP)、舒张压(DBP)、PP及超声心动图的各种参数,并根据有无LVH分为两组:非LVH组42例,LVH组56例。其中LVH组伴心功能不全者26例,心功能正常者30例。结果 (1)LVH组的SBP、PP明显大于非LVH组(P<0.01);LVMI与SBP、PP呈正相关(P<0.01)。(2)LVH组伴心功能不全者PP高于LVH组心功能正常者(P<0.05)。结论 PP 增大在EH伴LVH发展中起作用,PP可作为评价抗高血压药物能否更好地减少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抵抗对左心室结构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96例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老年高血压组(EH)和老年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EH+LVH)组,与90例老年正常血压者比较,检测葡萄糖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敏感指数,同时观测左心室结构,左心收缩和舒张功能.总外周血管阻力,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与EH组及正常血压组比较,EH+LVH组的左心室重量指数升高,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胰岛素敏感指数下降,有显著差异(P<0.05).血清胰岛素水平与左心室舒张功能显著负相关,胰岛素敏感指数与左心室重量指数,左心室后壁厚度和总心室壁厚度显著负相关.(P<0.05~0.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可促进心肌肥厚发生,并使心室舒张功能下降,应重视胰岛素抵抗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利用心电学无创指标来判断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预后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而QT离散度(QTd)反映了心室复极时间的差异,其值异常对预测老年AMI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有一定的价值。为了解其临床意义,笔者分析了61例老年AMI患者早期心电图(ECG)的QT间期(QT)、矫正的QT间期(QTc)、QTd、矫正的QT离散度(QTcd),并与对照组比较,以探讨其对AMI预后的影响及与梗塞部位的关系。一、对象与方法:老年AMI病人61例,符合WHO诊断标准,除外其它因素对ECG的影响(如室内传导阻滞、电解…  相似文献   

14.
刘源  唐其柱  李利娜 《职业与健康》2011,27(24):2948-2949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的Q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选择8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组,45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监测24h长程心电图,记录QT离散度的变化,观察组按有无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分组分析,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心力衰竭组QTd,QTcd均显著增加(P<0.01),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QTcd较不伴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的患者明显延长(P<0.05).结论 QTd的延长与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QTd可作为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周淑梅  白强  杨耀 《现代保健》2009,(27):149-150
目的对76例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和66例正常成人进行QTpeak间期的测量。以期了解两组QTpeak离散度(QTpa)之间的差异,探讨Qtpeak离散度对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意义。方法将142人分为两组,A组为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76例,B组为正常成人66例,所有病例以50mm/s纸速记录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两组QTpeak离散度进行对比。结果76例高血压左心室肥厚QTpd为(63.56±24.36)ms,66例正常成人QTpa为(31.12±14.24)ms。结论A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一组的QTpeak间期长于B组正常成人一组的QTpeak间期,A组的QTpd大于B组的QTpd。提示QTpd可预测高血压心脏病及心律失常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肺心痛患者QT离散度(QTd)及心率校正的QTd(QTcd)的变化。探讨QTd和QTcd在肺心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把58例肺心病患者分为肺、心功能代偿期病例(A组)30例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病例(B组)28例,检测其QTd及QTcd,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C组)比较。以QTd及QTcd>50ms为异常,统计肺心病组QTd及QTcd的异常率。结果:肺心病组的QTd及QTcd分别为(67.14±23.47)ms、(72.23±26.81)ms,明显高于对照组(39.24±13.17)ms、(42.61±14.23)ms(P均<0.01)。肺心病组QTd及QTcd的异常率分别为74%(43/58)、78%(45/58)。B组的QTd及QTcd分别为(78.43±21.24)ms、(87.34±25.72)ms,明显高于A组(58.38±16.16)ms、(63.13±18.25)ms(P均<0.01)。结论:QTd及QTcd可协助肺心病的诊断,并可作为判断肺心病患者肺、心功能状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平板运动试验作为诊断冠心病及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方法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 (Q -Td)明显增大 ,急性心肌缺血时进一步增大 ,这是冠心病心肌缺血负荷试验的敏感指标。本文旨在分析冠心病患者平板运动试验时的Q -Td变化 ,探讨其运动试验的意义。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受试者 90例 (男 52例 ,女 38例 ) ,年龄 30~ 6 8(58 7± 8 6 )岁 ,均以胸痛为主诉 ,疑诊冠心病 ,并为明确诊断而行平板运动试验或 /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美国MIRACLINKM - 990 1型活动平板 ,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时的QT和JT离散度同心肌缺血的关系.方法分别测量4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和缓解期心电图的QT、JT、QRS和RR间期,根据测量结果计算QT和JT离散度.结果心绞痛发作时QTd和QTcd均显著大于心绞痛缓解期(P<0.05),JTd及JTcd虽有增大趋势,但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有ST-T变化组同心电图无ST-T变化组的QTd和JTd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QT和JT离散度可提示心绞痛发作时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对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预后及治疗可能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窦性心律震荡(heartrateturbulence,HRT)对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猝死的预测价值及与QTd的比较。方法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82例,LVEF>0.45组35例,LVEF0.35-0.45组38例,LVEF0.25-0.34组9例。存活50例,死亡32例,其中猝死16例。全部进行TO、TS、QTd测量并比较。结果存活组与猝死组比较差异显著(x2=18.96,P<0.01);LVEF>0.45组与LVEF0.35-0.45组比较差异不显著(x1=3.05,P>0.05),LVEF0.35-0.45组与LVEF0.25-0.34组比较差异显著(x2=6.13,P<0.01),LVEF>0.45组与LVEF0.25-0.34比较差异显著(x2=12.84,P<0.01);在各组中TO/TS异常比QTd异常例数略多,但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窦性HRT和QTd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危险程度评估都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但由于窦性HRT需要在有室早时才能检测,故在临床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二者可以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左心室高电压和左心室肥厚与血压的关系。方法对2007~2008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68例各期高血压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心电图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血压的升高,左心室肥厚检出率明显升高。左心室高电压和左心室肥厚在高血压组中共占30.88%,正常对照组中共占8.33%。左心室高电压和左心室肥厚在高血压组1、2、3级中分别占26.67%、8%、7.69%和3.33%、24%、23.08%。结论左心室肥厚和左心室高电压可作为监测高血压病情的指标之一,高血压患者应定期复查心电图,发现高危患者,积极治疗,减少对靶器官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