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总结分析了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5例。结果: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为消化性溃疡,共32例,占71.11%;其次为食道静脉曲张破裂5例,占11.11%;胃癌3例,占6.67%;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便血共23例,占51.11%。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便血。纤维胃镜对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特异性,早期积极的内科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
精制蝮蛇抗栓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病变部位以周围神经为最常见。我院用精制蝮蛇抗栓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近年来因肾脏病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患者的病理类型构成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8月至2007年5月之间349例肾病患者肾组织病理活检以及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仍是最常见的肾脏疾病,其中IgA肾病最多见;继发性肾脏疾病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和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最常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以非IgA系膜增生型肾病最常见,其次为IgA肾病。IgA肾病主要表现为以蛋白尿、血尿为主的肾炎综合征,而非IgA系膜增生型肾病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结论本组资料显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仍是最常见的肾脏疾病,其中以IgA肾病最常见;继发性肾脏病仍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和狼疮性肾炎最常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非IgA系膜增生型肾病最常见。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窒息是围生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窒息后新生儿最常见的损伤是缺氧性脑病(HIE)和颅内出血(ICH),是新生儿死亡和存活者不良预后的重要原因。为提高本病的早期认识和治疗水平,我科对1990年5月-2006年6月住院新生儿902例中,确诊为新生儿窒息的226例进行临床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作者分析了应用Ender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126例,发现术中并发症29例,最常见的是骨折成角和钉尾过后并发症20例,以钉尾病最常见。Ender钉内固定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操作简单,损伤小,本文对常见并发症的预防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族apoE的3种常见等位基因相对频率分布特征。方法:对居住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的163例维吾尔族健康献血员和150例汉族健康献血员的apoE基因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维吾尔族apoE基因型分布以E3/3为最常见,其次为E3/4。汉族以E3/3最常见,其次为E2/3。apoE的3种常见等位基因频率,维吾尔族ε4相对频率显著高于汉族。结论:apoE的3种常见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7.
成向阳  吴伟东 《广东医学》1995,16(9):578-580
肺错构瘤是肺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本文报告45例,均为肺实质型。男21例,女24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温州地区儿童肾小球疾病流行病学特点及病理类型分布状况。方法:分析1996年7月至2002年6月间我院2321例小儿肾小球疾病流行病学特点。结果:原发性肾小球疾病(PGD)2013例,男:女=1.95:1,孤立性血尿(IH)占41.8%。继发性肾小球疾病(SGD)94例中,紫癜性肾炎(PN)219例,乙肝病参毒相关性肾炎35例,两者均以男性多见,狼疮性肾炎30例,女性24例。PGD和SGD的高发年龄段均为7—14岁。在438例肾活检中,PGD322例,占73.3%;SGD 105例,占24%。轻微病变(ML)在PGD病理类型分布上占25.8%。结论:PGD为温州地区儿童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男性多发,以IH最多见,病理类型分布上以ML最常见;SGD以PN最常见;7—14岁年龄段为PGD和SGD的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9.
报告6例原发性脑室出血。头痛、呕吐、恶心意识障碍为最常见症状缺乏神经定位体下。CT、MRI等检查手段可找到病因。认为,高血压为原发性脑邮血的最常见病因,急诊脑室外引流,溶栓剂灌注等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报告6例原发性脑室出血。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为最常见症状缺乏神经定位体征。CT、MRI等检查手段可找到病因。认为,高血压为原发性脑室出血的最常见病因,急诊脑室外引流,溶栓剂灌注等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98例颅内肿瘤经手术相病理检查证实,本文报告25例脑瘤伴癫痫,主要发生在中年人,各类型脑瘤发生率百分比依次为:胶质瘤(64%),脑膜瘤(16%),垂体瘤(12%),转移性瘤(4%)和其他类型肿瘤(4%)。17例病人呈癫痫大发作,额顶部和颞叶为最常见的部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青海地区1204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囊肿、瘤样病变的病变部位、性质、年龄及性别进行分析。结果为良性肿瘤634例(52.66%),以血管瘤和涎腺混合瘤最多见。恶性肿瘤232例(1.27%),以鳞状细胞癌居第一位,平均患病年龄48岁,随年龄增长,逐年递增。囊肿306例(25.41%),多发生在去下腺。瘤样病变32例(2.66%),多为牙龈瘤。本组良性肿瘤女性高于男性,血管瘤居第一位。良恶性肿瘤之比为2.73∶1,与国内有关报道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在深部肿瘤术中快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上手术探查或手术治疗的116例深部肿瘤患者采用20-30ml空针,9号注射针头,对手术中暴露的肿瘤组织进行直视下抽吸,抽吸物涂片自然干燥后,进行瑞-姬氏和AgNOR染色,油镜下进行细胞学综合诊断。结果 116例肿瘤患者经术中单纯细胞学形态学诊断为恶性肿瘤65例(56.0%),良性肿瘤51例(44.0%)。与AgNOR染色结果结合后,其术中细胞学诊断为恶性肿瘤78例(67.2%),良性肿瘤38例(32.8%)。细胞学诊断良恶性肿瘤的准确性显著高于术中组织学快速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完全相符56例(48.3%),基本相符60例(51.7%),未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诊断结果,总阳性符合率为100%。结论 术中针吸细胞学诊断结果准确率高(达100%),诊断时间短(0.5h左右),并且针吸创伤小,其并发症和假阴性均低于活检。针吸细胞学检查是用于深部器官、组织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可为临床及时对深部器官、组织肿瘤的正确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春期女性卵巢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46例青春期及儿童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支持。结果:46例中良性肿瘤42例,恶性肿瘤4例;从组织学类型上看,包括生殖细胞肿瘤29例,上皮性肿瘤16例,性索间质肿瘤1例;月经初潮前生殖细胞肿瘤发生率较高,为51.72%,月经初潮后上皮性肿瘤的发生率较高,为93.75%;实性及混合性B超回声的卵巢肿瘤共19例,其中恶性肿瘤4例,囊性回声的卵巢肿瘤27例,其中恶性肿瘤0例。结论:肿瘤组织学类型与月经初潮与否有关,超声检查对卵巢肿瘤性质初步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院眼科自1979年1月至1987年12月八年间收治的肿瘤患者中,109例行手术治疗,并经组织病理学确诊,资料比较完整,现将其做扼要分析。基本情况109例眼部肿瘤患者,男性58例(53.2%),女性51例(46.8%);良性69例(63.3%),恶性40例(36.7%)。年龄最小者二月,最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140例儿童颅内肿瘤,其中胶质瘤105例(75.0%),分别位于幕上33例(31.4%)和幕下72例(68.6%);常见类型为星形胶质瘤(33.6%),髓母细胞瘤(20.0%)和室管膜瘤(19.3%)。其它类型颅内肿瘤35例。本组35例术后放疗的1,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1.8%,50.0%,44.4%和42.8%。其预后因素与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和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不同原因所致椎体压缩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①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并不同原因致椎体压缩的临床和放射学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意义。②方法 对山东省3家综合性医院提供的25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并椎体压缩病人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颈椎受累49例,其中转移瘤29例,原发骨肿瘤14例,单纯骨质疏松6例;胸椎椎体压缩98例,其中66例为单纯骨质疏松,24例为转移瘤,8例为原发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腰椎椎体压缩111例,其中单纯骨质疏松66例,转移瘤39例,原发性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6例。④结论 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可对绝经后女性不同病因所致的椎体压缩较好地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附院口腔门诊1980年至1990年10年间447例口腔颌面部肿瘤、临床病鲤分析结果表明:病率男高于女,农村高于城市。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6月。最常见的部位为舌、颊龈、腭和唇。恶性肿瘤多见于良性肿瘤。前五位的良恶肿瘤顺次为混合瘤、血管瘤、乳头状瘤、龈癌、淋巴管瘤、鳞癌、革底细胞癌、腺样本腺癌、脬泡细胞癌、粘液表皮样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术的病因及并发症。方法:分析199例全肺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结果:199例全肺切除术中,支气管残端均采用纵隔胸膜包埋;其中因肺肿瘤而实施全肺切除的189例,占95%(189/199);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行全肺切除者27例,占13.6%(27/199);术后30d内发生各类并发症35例,占17.6%(35/199);其中心率失常20例,占10.1%(20/199),支气管胸膜瘘2例,占1%(2/199),死亡2例,死亡率1%(2/199)。结论:全肺切除的主要病因为肺部肿瘤;心包内全肺切除可提高病肺的手术切除率;史气管残端纵隔胸膜化能降低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术后严格限制晶体补液量,滴注白蛋白等胶体液,利尿,减轻肺水肿,是防止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嗜铬细胞瘤231例报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吴瑜璇  郑崇达 《上海医学》1996,19(4):230-232
本文报告了我院于1958-1994年收治的231例嗜铬细胞瘤。临床资料显示,肿瘤们于肾上腺173例,肾上腺外58例。恶性嗜铬细胞瘤28例,其中位于肾上腺7例,肾上腺外21例。本组中有7例表现为无临床症状的静止型嗜铬细胞瘤。提出了对这些病例的处理原则。对潜在儿茶酚受性心肌病的防治,可减少手术死亡率,恶性嗜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