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66例经排除了肠道蛔虫症、肝、胆、胰及腹外科疾病的非精神心理因素所致的再发性腹痛患儿进行胃镜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采用三种方法检测HP:免疫印迹法、^13C-UBT及组织学染色找菌。所有病例均进行胃窦粘膜活检检查。结果:胃镜所见:政党例(7.58%),慢性胃炎61例(92.42%),慢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炎9例(13.64%),合并食管炎1例(1.52%),合并胆汁返流5例(7.58%),合并胃粘膜脱垂1例(1.52%),合并消化性溃疡8例(12.12%),HP阳性率33.33%。66例均进行了病理学检查,观察到胃炎症状与HP感染相关,66例中胃窦粘膜活检正常3例,Giemsa染色找菌HP全部阴性,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37例,Giemsa染色HP阳性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中-重度26例,Giemsa染色阳性16例。结论:儿童再发性腹痛多数存在器质性病变,并与HP感染有关,对经排除肠道蛔虫症、肝、胆、胰及腹外科疾病的非精神心理因素所致的再发性腹痛患儿,尤其血清HP-IgG抗体或(及)^13C-BUT检测阳性者,为进一步行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文从病理角度来进一步证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活动期的关系,观察在Hb感染的慢性胃炎中病理诊断为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与在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中病理诊断伴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炎的416例及消化性溃疡的144例患者,分别在病变部位、溃疡周围及胃窦部处取活组织检查,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确定活动期。经改良Giemsa染色查Hp。结果: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活动期Hp感染阳性率与非活动期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由胃活组织检查中发现在Hp感染阳性者中浅表性胃炎显著多于萎缩性胃炎,分别为87.4%和12.6%;而在Hp感染的慢性胃炎中病理诊断为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与在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中病理诊断伴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Hp感染密切相关的萎缩性胃炎是浅表性胃炎发展的结果,是胃粘膜慢性炎症活动期的主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3.
硼酸美蓝染色法检测幽门螺杆菌20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硼酸美蓝染色改良法检测慢性胃炎及胃溃疡中的幽门螺杆菌.方法 应用硼酸美蓝染色法染色改良法检测幽门螺杆菌.结果 位于胃窦部的慢性胃炎及胃溃疡幽门螺杆菌阳性率达94.7%,胃体部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为77.8%,胃底部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阳性率为58.3%,其中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检出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88.2%,中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检出幽门螺杆菌阳性率90%,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检出幽门螺杆菌阳性率93.3%,胃溃疡幽门累杆菌栓出率为90%.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部位有关,慢性胃炎与胃溃疡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经过胃镜确诊的RE患者235例及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235例,行反流性疾病问卷(reflux diagnosticquestionnaire,RDQ)调查,并在内镜下取两块黏膜组织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结合病理学检查(Giemsa染色)判断Hp是否感染,比较两组患者RDQ分数及Hp感染情况。结果两组人群平均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组患者的RDQ为(12.8±0.5)分,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的RDQ为(6.1±0.2)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E组患者的Hp(+)感染数为111(49.8%),慢性浅表性胃炎组Hp(+)感染数为124(52.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返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是否存在负相关性方法把胃镜下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返流性食管炎患者与单纯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分成两组,胃镜检查时,行快速尿素酶方法检测以了解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别比较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返流性食管炎组与单纯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对照组)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结果 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返流性食管炎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34.52%,单纯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对照组)中感染率为62.85%,慢性浅表性胃炎合并返流性食管炎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返流性食管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低,有存在负相关性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Hp)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感染率以及根除幽门螺杆菌在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胃镜下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248例,同期随机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200例作为对照,两组患者均进行Hp检测,观察两组Hp的感染率。将合并Hp感染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再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增加正规抗Hp治疗10天,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及胃镜下炎症修复情况。结果 胆汁反流性胃炎组Hp阳性率为26.21%(65/24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Hp阳性率为48.00%(96/200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Hp感染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根除Hp后治疗有效率94.44%,而未根除Hp的治疗有效率7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Hp感染率明显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对于合并Hp感染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根除Hp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慢性胃炎病理之间的关系 ,方法 应用快速尿素酶试剂检测 145 1例胃镜检查病人的幽门螺杆菌感染 ,并取胃窦粘膜组织行病理检查 ,明确慢性浅表性胃炎程度及有无肠腺化生。结果  145 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中轻度、中度、重度胃炎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各为 17.1%、6 1.3%、78.4% ,而并发肠腺化生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 48.3% ,其中轻度及重度HP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中度胃炎及肠腺化生病人的HP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程度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但同时亦受药物、酒精、胃十二指肠反流等因素影响 ,另外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化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胃镜检查使慢性胃炎的诊断变得明确而精细。幽门螺杆菌(Hp)已确定为慢性胃炎的肯定的病因。小儿胃镜的应用使得许多儿童再发性腹痛(RAP)被诊断慢性胃炎。研究表明儿童为Hp易感人群,较成人期容易获得Hp感染。Hp在儿童胃十二指肠疾病发生中具有病原作用,且主要表现为结节状胃窦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RAP)的病因。方法对96例RAP儿童进行胃镜检查,并对镜查异常者取胃粘膜组织作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病理切片染色进行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96例中上消化道疾病88例,其中慢性胃炎57例(64.8%,包括非胆汁反流性胃炎44例,胆汁反流慢胃炎13例),十二指肠球炎14例(15.9%),十二指肠溃疡17例(19.3%)。Hp感染以十二指肠溃疡最高13/17(76.5%),非胆反流性胃炎次之26/44(59.1%),胆汁反流性胃炎最低2/13(15.45%)。结论上消化道疾病是引起儿童RAP的主要原因,并与Hp感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性慢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的变化,探讨Hp引起慢性胃炎的致病机制。方法选择本院经胃镜和病理诊断的慢性胃炎患者96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4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52例,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浓度,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Giemsa染色检查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比较CSG和CAG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水平以及合并Hp阳性感染组和Hp阴性组血清胃泌素、生长抑素水平变化。结果CAG组血清胃泌素低于CSG组(54.53±23.54)ng/Lvs(77.90±31.77)ng/L,(P〈0.01),慢性浅表性胃炎Hp阳性组血清胃泌素高于Hp阴性组(86.34±34.35)ng/Lvs(62.53±38.25)ng/L,(P〈0.01);而慢性萎缩性胃炎Hp阳性感染组和Hp阴性组血清胃泌素水平无差异(P〉0.05)。CAG组血清生长抑素低于CSG组(106.24±28.31)ng/Lvs(132.19±25.86)ng/L,(P〈0.01);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Hp阳性组血清生长抑素均低于同组的Hp阴性组(128.59+29.12)ng/Lvs(145.99±32.68)ng/L;(95.35±24.88)ng/Lvs(112.36±26.35)ng/L,(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生长抑素降低;但对于血清胃泌素,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升高,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下降,Hp感染并不能改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低胃泌素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