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66例经排除了肠道蛔虫症、肝、胆、胰及腹外科疾病的非精神心理因素所致的再发性腹痛患儿进行胃镜及幽门螺杆菌(HP)检测。采用三种方法检测HP:免疫印迹法、^13C-UBT及组织学染色找菌。所有病例均进行胃窦粘膜活检检查。结果:胃镜所见:政党例(7.58%),慢性胃炎61例(92.42%),慢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球炎9例(13.64%),合并食管炎1例(1.52%),合并胆汁返流5例(7.58%),合并胃粘膜脱垂1例(1.52%),合并消化性溃疡8例(12.12%),HP阳性率33.33%。66例均进行了病理学检查,观察到胃炎症状与HP感染相关,66例中胃窦粘膜活检正常3例,Giemsa染色找菌HP全部阴性,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37例,Giemsa染色HP阳性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中-重度26例,Giemsa染色阳性16例。结论:儿童再发性腹痛多数存在器质性病变,并与HP感染有关,对经排除肠道蛔虫症、肝、胆、胰及腹外科疾病的非精神心理因素所致的再发性腹痛患儿,尤其血清HP-IgG抗体或(及)^13C-BUT检测阳性者,为进一步行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RAP)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儿科门诊符合RAP诊断的患儿84例,以同期42例无再发性腹痛的门诊儿童作为对照。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观察Hp阳性者治疗后患儿的腹痛缓解率,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RAP组与对照组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52.4%和33.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RAP组44例Hp阳性患儿中39例接受抗Hp治疗,治疗后Hp阴性和阳性的腹痛缓解率分别为78.8%和33.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RAP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可能为RAP的主要病因之一,根治Hp治疗可缓解RAP儿童的腹痛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儿童再发性腹痛(RAP)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RAP诊断的6岁以上患儿270例,同期选取无RAP的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Hp感染情况.结果:RAP组Hp感染阳性率58.52%,较健康对照组Hp感染率(18.21%)显著升高(P<0.01).RAP组的3个年龄组中,12~14岁组Hp阳性率(69.57%)显著高于6~8岁组(47.70%)和9~11岁组(55.76%,P<0.05).RAP组中男、女的Hp阳性率分别为56.15%、60.26%,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有无不良饮食习惯,家族中有无胃病史者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5.56%、12.59%,49.30%、9.26%,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p感染与RAP有关,Hp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与不良饮食习惯、家族史有关. 相似文献
4.
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87例再发性腹痛患儿进行幽门螺杆菌(HP)的检测,探讨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87例患儿均接受^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测,其中63例行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查,42例做胃镜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42例无症状者作为对照组仅做^14C—UBT及血清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查。如检查中有2项或2项以上阳性者则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 再发性腹痛患儿HP阳性45例,阳性率51.7%。对照组阳性10例,阳性率23.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胃镜结果:慢性胃炎32例,十二指肠球部渍疡8例,胃渍疡1例,正常1例。病变检出率达99%。结论 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部溃疡是其主要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98例再发性腹痛(RAP)息儿进行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检测。结果:组织病理学证实169例(85.4%)粘膜有炎症改变。慢性胃炎140例(82.8%),食道炎15例(8.87%),十二指肠球炎8例(4.73%),消化性溃疡6例(3.55%)。组织学染色及快速尿素酶实验证实HP感染为97例(49.0%)。HP阳性者粘膜均有炎症改变。胃炎HP感染率为64.3%。而HP阴性胃炎者仅35.7%,相反,食道炎和十二指肠球炎者HP感染率低。消化性溃疡者其中5例(83.3%)HP阳性。1例(16.7%)HP阴性。结论:小儿LRAP中上消化道疾病占较高比率。HP感染可能是引起RAP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RAP)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门诊诊断为再发性腹痛的儿童362例,其中男174例,女188例;学龄前期(4~6岁)90例,学龄期(7~12岁)170例,青春期(13~16岁)102例.分别予空腹行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 362例患者中幽门螺杆菌阳性108例,阳性率为29.83%,学龄前期阳性者20例,阳性率为22.22%,学龄期阳性者50例,阳性率为29.41%;青春期阳性者38例,阳性率为37.25%.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男性阳性者50例,阳性率为28.73%,女性阳性者58例,阳性率为30.85%,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感染阳性者家庭感染率为79.62%,Hp感染阴性者家庭感染率为20.4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再发性腹痛与Hp感染有关,而且随着年龄增长,Hp感染率也增高,Hp感染与性别无关,Hp感染有家庭聚居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关系。方法对92例小儿再发性腹痛采用酶联免疫分析双抗体夹心法(HpsA)进行幽门螺杆菌(H.pylovi)抗原检测,并进行治疗分析。结果92例中HpSA阳性率83.68%,经三联疗法后,Hp根除率84.3%。结论小儿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以奥美拉唑为中心的三联疗法根除方案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程小玲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4,18(4):430-431
目的 :探讨小儿再发性腹痛病因 ,提高治愈率。方法 :对 12 0例再发性腹痛患儿进行血清学HpIgG抗体检测 ,并对检测结果阳性患儿行抗Hp治疗 ,比较治疗前后腹痛缓解程度 ,疗程结束 4周后复查血清Hp抗体。 结果 :12 0例再发性腹痛患儿中Hp阳性感染率达 71.67% ,位居所列病因之首。Hp阳性感染患儿行抗Hp治疗后 ,腹痛程度较治疗前明显缓解 (P <0 .0 5 ) ,疗程结束 4周后复查Hp抗体有 6例阳性 ( 5 % )。 结论 :Hp感染可引起小儿再发性腹痛 ,对因治疗的治愈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相应的HP-IgG抗体,再对411例阳性患儿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检查. 结果 2662例儿童,HP-IgG阳性者789例,检出率29.64%;411例HP-IgG阳性患儿13C-UBT阳性者312例,检出率75.91%.男女性别感染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儿童HP感染状况不容忽视;②血清学方法可作为初步筛选试验,根据其结果再进行13C-UBT试验判断HP感染状态.两种实验方法结合具有无创、准确、快速、相对经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1996年 2月~ 1999年 2月 ,我们对 16 0例再发性腹痛患儿血清幽门螺杆菌 ( HP)抗体 Ig G进行了检测 ,与 16 0例已确诊消化道疾病患儿进行了对照观察 ,并对 16 0例再发性腹痛患儿进行了消化道钡餐检查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再发性腹痛患儿 16 0例 ,男 97例 ,女 6 3例。年龄 4~ 13岁。病史 0 .5~ 6 .0年。所有患儿均已除外肠痉挛、肠寄生虫病、慢性阑尾炎、慢性胆囊炎等。选择临床上确诊为肠痉挛、肠寄生虫病、急性胃肠炎的患儿 16 0例作对照组 ,男89例 ,女 71例 ,病程数分种至数年不等。1.2 检测方法 两组患儿均于… 相似文献
11.
13—C尿素呼吸试验检测反复慢性腹痛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反复慢性腹痛与HP活动性感染的关系。方法:13-C尿素呼吸试验。结果:120例反复脐周、上腹部前的患儿有36例检出HP活动性感染,检出率30%;研究发现,2-、5-、10-14岁三组患儿HP检出率分别为28.95%,30.44%,30.77%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小儿反复慢性腹痛与HP活动性感染密切相关;HP现症感染与年龄无关;13-C尿素呼吸试验检测HP方法简单,安全,非侵 相似文献
12.
儿童与成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在儿童与人成的差异。方法:60个家庭133例伴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儿童及其一级亲属接爱胃镜检查,Hp诊断依据血清抗Hp-IgG抗体,胃组织尿素酶试验,组织Warthin-Starry嗜银染色及PCR扩增结果。采用PCR直接扩增胃黏膜中的Hp尿素酶C(UreC)基因(820bp),并对扩增产物分别采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haⅠ与AluⅠ酶切消化,结合两种酶切类型得出Hp的酶切类型(PCR-RFLPc)。结果:儿童与亲属Hp 检出率分别为57.8%与59.4%,两者无显著性差异(x^2=0.0001,P=0.9905);PCR-RFLPc共确定22个Hp独立的酶切类型,儿童珉春一级亲属感染相同类型Hp的家庭共26个,儿童与成人胃黏膜的炎症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儿童胃黏膜淋巴滤泡形成率显著高于成人(P<0.05),成人Hp感染胃黏膜肠化、萎缩及不典型增生发生率高于儿童,其中成人Hp感染胃黏膜萎缩发生率显著高于儿童(P<0.05)。结论:儿童与成人Hp感染存在免疫反应上的差异,儿童时期感染Hp,可能导致成人期胃黏膜萎缩等癌前病变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及其不同毒力菌株感染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印迹法 (IBT)检测了 6 1例ACS患者及 5 7例对照者的血清特异性IgG抗体 (HP -IgG)、抗体亚型及血脂水平。结果 :ACS组血清HP -IgG阳性率为 86 .9%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6 8.4 % (OR :1.87,95 %CI∶1.0 7~ 3.2 8,χ2 =5 .85 ,P =0 .0 16 ) ;对HP -IgG阳性者的分型显示 :含有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CagA)的强毒力Ⅰ型菌株与不含CagA的低毒力Ⅱ型菌株在ACS组与对照组间显著差异 (P <0 .0 5 )。HP -IgG阳性组血清TCH ,TC ,HDL及LDL与阴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HP感染与ACS发病显著相关 ,但强毒力的Ⅰ型菌株感染并未增加ACS发病的危险性。HP致ACS并非通过血脂改变而实现。 相似文献
14.
儿童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①目的 探讨儿童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关系及临床特征。②方法 经OlympusGIF XP2 0型纤维胃镜检查 ,取病变部位黏膜活检。Hp感染诊断标准 :于胃窦大弯或后壁距幽门 3~ 5cm内取两块黏膜进行组织切片 ,姬姆萨染色镜下检菌 ,行Hp UT药盒快速尿素酶试验及血清抗Hp抗体检测 ,其中 2项阳性则确诊为Hp感染。③结果 球部溃疡 1 2 0例 ,胃溃疡 2 1例 ,复合溃疡 6例。全部病儿均并发程度不等的慢性浅表性胃炎。Hp检测显示 1 4 7例病儿中尿素酶试验阳性 1 1 1例 (75 .51 % ) ;1 2 9例行姬姆萨染色镜下检菌 ,1 0 8例阳性 (83 .72 % ) ;36例行血清抗Hp抗体检测 ,2 1例阳性 (58.33 % )。 4~ 1 0岁组 ,Hp阳性率 (61 .1 1 % )明显低于 >1 0岁组 (83 .87% )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χ2 =9.57,P <0 .0 1 )。④结论 Hp感染与小儿消化性溃疡密切相关。Hp感染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相似文献
15.
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与冠心病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60例心病,42例高血压患者和60例正常人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载脂蛋白B100和脂刷 白(a)「Lp(a)」旨在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冠心病患者的感染情况以及同血脂代谢之间的关系。结论幽门杆菌菌感染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其机理可能是长甚是性感染引起APOB100、Lp(a)浓度增加,因而促发CHD发生。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①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发病及复发的关系。②方法:对20例过敏性紫癜并腹痛病儿行胃镜检查,并取胃黏膜行病理检查,吉姆萨染色法及HpUT试剂盒快速酶试验法检测Hp。③结果:20例HSP病儿均并发不同程度的慢性活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其中6例胃镜下呈麻疹样改变。Hp阳性11例,占55%。首次发病13例,Hp阳性5例;反复发病2次以上6例,Hp均阳性,根除Hp后未再复发。④结论:过敏件紫癜发病及复发与HD感染有关。清除Hp可促进疾病恢复并防止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7.
检测25例尿毒症患者胃粘膜病变及幽门螺旋菌(HP),探讨两者间的关系。结果均为胃炎(100%),其中轻、中、重度分别为10,8,7例。HP检出率36%(9/25例)。检出HP的9例轻、中、重度胃炎各3,4,2例;未检出HP的16例,轻、中、重度各7,4,5例。虽然HP感染可降低胃粘膜抵抗力致粘膜损伤,但HP感染不是尿毒症胃粘膜病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CagA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细胞表达相关抗原阳性与胃癌的相关性及胃癌发生机制。方法:选取胃癌38便,萎缩性胃炎30例,正常对照24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HP CagA抗体,PCR法,组织学方法检测HP感染率,同时检测了癌旁组织HP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生态调节剂双歧三联活菌片与双八面体蒙脱石散在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RAP)中的疗效与作用。方法172例RAP的患儿随机分成二组,观察组87例给予口服双歧三联活菌片、双八面体蒙脱石散、溴化丙胺太林治疗;对照组85例仅给予溴化丙胺太林治疗,疗程均为2周,随诊3个月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50例,有效2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9.7%。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23例,无效53例,总有效率37.6%。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应用双歧三联活菌片与双八面体蒙脱石散,对治疗小儿RAP有良好的疗效,为临床RAP的治疗提供了另一可供选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发生及发展相关性。方法对行胃镜检查2 789例慢性胃炎病人的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慢性胃炎与Hp感染关系。结果中老年组(40~87岁)Hp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青年组(18~39岁),差异有显著性(χ2=46.60、29.08,P<0.01);不同性别组间Hp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活动性胃炎组Hp感染率为99.0%,中重度感染占51.5%,均明显高于非活动性胃炎组(χ2=179.93,P<0.01)。慢性浅表性胃炎的Hp感染率为83.6%,慢性萎缩性胃炎为95.4%,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8.88,P<0.01)。Hp感染阳性组重度胃炎、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发生率均较Hp阴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uc=-30.19~-13.17,P<0.01)。结论慢性胃炎的发生和发展与Hp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