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格列美脲与格列吡嗪治疗初诊超重的2型糖尿病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格列美脲与格列吡嗪对初诊超重的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T2DM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格列美脲组31例,格列吡嗪组33例,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血糖、胰岛素、血脂、体重指数(BMI)等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降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作用相似,对空腹胰岛素水平影响2组无差异。治疗12周后2组餐后2h胰岛素水平均升高,升高程度格列美脲组低于格列吡嗪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格列美脲组病人BMI下降,二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血糖反应发生率格列美脲组(3.2%)低于格列吡嗪组(12.1%),二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格列美脲对初诊超重T2DM不仅能有效降低血糖且能降低BMI,较少的升高胰岛素水平。  相似文献   

2.
吴随群 《中原医刊》2005,32(22):59-59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对磺脲类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32例,采用格列关脲与短效胰岛素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格列关脲和胰岛素联合应用是控制磺脲类继发失效2型糖尿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口服格列美脲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观察伏格列波糖与格列美脲联用、二甲双胍与格列美脲联用及三药联用对控制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疗效。方法将口服格列美脲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30例:伏格列波糖+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联用纽及三药联用组(在单纯格列美脲基础上加用伏格列波糖和二甲双胍);伏格列波糖0.2mg、3次/d,二甲双胍500mg、3次/d,格列美脲2mg、1次/d。评价治疗第0、4、8和12周FPG、2hPG、FINS、HOMA-IR、HOMA-β。结果三组治疗后的FPG、2hPG显著低于单纯格列美脲治疗时的血糖(第0周血糖),且HOMA-β显著高于单纯格列美脲治疗时(P〈0.05);伏格列波糖+格列美脲组治疗前后HOMA-IR无显著差异(P〈0.05),伏格列波糖+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组、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组治疗后(第12周)HOMA-IR低于伏格列波糖+格列关脲组,且HOMA-β高于伏格列波糖+格列美脲组(P〈0.05);伏格列波糖+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组(第12周)HOMA-IR低于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组,且HOMA-B高于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组(P〈0.05)。结论伏格列波糖、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联用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β细胞功能,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祖蓉 《中外医疗》2012,31(22):92+94-92,94
目的选择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88例,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格列美脲和格列齐特降糖治疗,比较其疗效。方法将8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对称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并进行为期4个月治疗,治疗组用格列美脲,对照组用格列齐特。3个月后,观察2组BMI、FPG、2hPG、HbA1c、FINS、HOMA-IR变化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2组BMI、FPG、2hPG、HbA1c治疗后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NS、HOMA-IR变化较对照组低(P〈0.05),且治疗组低血糖发生率低(P〈0.01)。结论格列美脲较格列齐特能更好地改善胰岛功能,节约内源性胰岛素,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C肽(C-P)等指标的变化。方法:2005年2月-2006年1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组48例和格列苯脲治疗组30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经12周的治疗,格列齐特组与格列苯脲组两组之间的FBG、2hBG、HbA1c、FC-P、2hC-P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低血糖发生率格列齐特组为4.17%,格列苯脲组为40.00%(P〈0.01)。结论:格列齐特缓释片与格列苯脲的降糖效果相似,但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6.
黄谮 《西部医学》2009,21(8):1354-1355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格列美脲,对照组采用格列喹酮,疗程3个月,观察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下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以上指标均有变化(P〈O.01)。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结论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与格列苯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配对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及BM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格列美脲与格列苯脲的降糖效果相似,但格列美脲组餐后C肽无升高。前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后者。结论格列美脲能有效改善T2DM患者的高血糖状态,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磺脲类降糖药。  相似文献   

8.
宁建霞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35):1107-1108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用盐酸吡格列酮治疗T2[)M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将56例TzDM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联用盐酸吡格列酮组(A组)和二甲双胍联用格列齐特组(B组),进行6个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FPG、2hPG、HbA1c、Fins、血脂、BMI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FPG、2hPG、HbA1C、血脂、BMI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A组同时可使Fins水平下降(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用盐酸吡格列酮可改善T2DM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敏感性,其作用优于二甲双胍联用格列齐特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6种口服促胰岛素分泌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成本一效果。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筛选导入的367例T2DM患者分为六组,分别采用瑞格列奈、格列喹酮、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本脲单药治疗,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①1个月时降餐后O.5h血糖(0.5hPG)的成本一效果比(C/E)分别是:瑞格列奈组1.41、格列喹酮组I.62、格列美脲组1.12、格列齐特组O.66、格列吡嗪组0.52、格列苯脲组0.05。相对于格列苯脲组,各组增量成本一效果比(AC/AE)分别是3.80、7.77、5.53、4.31和4.33。②1个月时降空腹血糖(FPG)的C/E分别是:瑞格列奈组1.85、格列喹酮组1.82、格列美脲组1.25、格列齐特组0.71、格列吡嗪组0.60、格列苯脲组0.05。以格列苯脲组为参照,各组AC/AE分别是13.69、24.93、17.55、12.45和16.72。⑧3个月时降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C/E分别是:瑞格列奈组10.61、格列喹酮组14.82、格列美脲组9.47、格列齐特组5.64、格列吡嗪组5.01、格列苯脲组0.42。相对于格列苯脲组.各组AC/AE分别是21.90、72.02、36.17、26.47和33.81。④格列苯脲组发生低血糖的几率高于其他组。结论①格列苯脲控制FPG,0.5hPG,HbAlc的成本最低,但高发的低血糖反应决定了其不可能作为治疗T2DM的首选。②格列齐特和格列吡嗪是短期内控制FPG的较佳方案。③若以控制0.5hPG和改善T2DM患者的远期效果(HbAlc降低)为目标应首选瑞格列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Ⅱ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应用格列齐特控释片和格列齐特普通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进行比较。方法 4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A组予格列齐特控释片(30mg)2片早餐前服用,安慰剂2片晚餐前服用;B组予格列齐特普通片(80mg)和安慰剂各1片,每日2次(早餐前和晚餐前)服用。共治疗12周。所有患者均测定相关临床指标,并完成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和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结果 两组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h静脉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C肽水平明显升高(P〈0.01),所有临床参数和生存质量参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SF36评分中躯体疼痛和社会功能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8%和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轻度。结论 格列齐特控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对生存质量的影响与格列齐特普通片相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降糖止消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患者分为两组,均给予格列本脲片口服,2.5mg/次,2次,(1,盐酸二甲双胍片口服,0.25g/次,3次/d。治疗组同时服用中药降糖止消方。2组均以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糖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降糖止消方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探讨应用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②方法对210例T2D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进行临床治疗,观察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治疗糖尿病患者后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e)及C肽等指标的变化。③结果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的降糖效果相似,但格列美脲治疗后餐后c肽无升高,2种药物对体质量、血压、血脂影响不大,不良反应也轻微。④结论格列美脲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备选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6—2008年门诊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78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9人,对照组39人。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每日30mg;对照组给予罗格列酮每日8mg,共观察24周。结果 于24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的降低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和(P〈0.01),但治疗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影响明显优于罗格列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瑞格列奈和格列吡嗪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瑞格列奈组和格列吡嗪组。瑞格列奈组采用瑞格列奈治疗。格列吡嗪组采用格列吡嗪治疗,监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及24周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空腹C肽以及总胆固醇、体重和甘油三脂的变化,并观察有否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结果瑞格列奈组和格列吡嗪组对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较治疗前有相似的下降效果(P〈0.05),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后12周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24周时瑞格列奈组糖化血红蛋白优于格列吡嗪组。C-肽治疗后24周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两组参数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瑞格列奈和格列吡嗪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治疗均有效,但瑞格列奈控制糖化血红蛋白的能力。保护胰岛B细胞的功能方面优于格列吡嗪,且更安全。  相似文献   

15.
陆飞  覃嗣贤 《右江医学》2007,35(2):129-130
目的探讨应用格列美脲(万苏平)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40例T2DM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进行临床治疗,观察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治疗糖尿病患者后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C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的降糖效果相似,但格列美脲治疗后餐后C肽无升高,两种药物对体重、血压、血脂影响不大,不良反应也轻微。结论格列美脲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备选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6.
董玉霞  许文秀  常翔 《中国现代医生》2012,(22):155-156,158
目的观察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治疗组单用格列美脲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HbAlc)、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洋  廖祁平 《实用新医学》2006,7(12):1097-1098
目的观察睡前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早餐前口服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52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予睡前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早餐前口服格列美脲治疗12周后,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体重指数治疗前后变化的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均明显下降(P〈0.05);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睡前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早餐前口服格列美脲冶疗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好,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mpairedglucoseregulation,IGR)人群不同干预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4例1GR患者分为三组,生活方式干预组给予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分别每日加用吡格列酮片38mg和二甲双胍缓释片38mg。分别检测i组干预前及干预两年结束时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餐后二小时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二小时胰岛素(2hlNS)水平。结果干预后三组IGR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GT发生率二甲双胍组与吡格列酮组显著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发生率二甲双胍组与吡格列酮组均显著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三组在BMI、2hPG、FINS和2HINS与十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与吡格列酮组2hPG、FINS和2HINS均显著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调节受损人群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使用吡格列酮或二甲双胍强化治疗比单纯生活方式干预能更有效地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Ⅱ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痛(T2DM)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随机选取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60例,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血清RBP4、肿瘤坏死因子(TNF-α)、脂联素、空腹血糖(FPG)和胰岛素(Ins)、体重指数(BMI)、血压(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再将60例T2DM并发冠心病患者分成吡格列酮治疗组28例和常规治疗组32例,吡格列酮治疗组用吡格列酮治疗8周,治疗前后均测定上述指标。结果①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血清RBP4水平增高(P〈0.01);吡格列酮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血清RBP4无差异(P〉0.05)。②应用吡格列酮治疗后,患者血清RBP4水平显著降低(P〈0.01),TNpa、胰岛素水平下降(P〈0.05),脂联素水平升高(P〈0.05),IR明显改善。结论吡格列酮能降低T2DM并发心血管病患者血清RBP4水平,改善IR。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5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联合盐酸吡格列酮片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为1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FPG、2hPG和GHbAl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BMI、TG、TC、HDL—C和LDL—C均有所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17%与对照组6.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能够通过不同机制明显改善初发2型糖尿病的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在提高患者的生存治疗和改善预后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