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注射剂间的配伍使用,目的是想充分发挥各药药效,起到协同作用。然而不科学,不合理的联合配伍后混合液热原与不溶性微粒递增、稳定性下降,这种变化会导致药物变性失效,甚至产生不良反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收集部分临床常见的中药注射剂不合理配伍现象,分析其联合应用产生不良反应原因并采取措施,是解决中药注射剂合并用药时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西药注射剂联合应用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防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运兴  张云富 《中外医疗》2009,28(23):153-154
中西药注射剂的联合配伍使用,目的是想充分发挥各药药效,在临床多途径,多渠道治疗疾病;然而不科学,不合理的联合配伍使中西药之间产生药效学和药动学的改变及外观上的理化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药物变性,失效,而且存在诱发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通过收集部分临床常见的中西药注射剂不合理配伍现象,分析其不良反应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临床科学用药和有效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案例发生的原因,探讨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时的临床表现特征,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方法:根据我院发生中药不良反应案例及近年来相关报道,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结论:某些西医和基层医生缺乏中药注射剂使用配伍知识,往往扩大中药注射剂的适用范围和适应症,不合理联合用药、超剂量用药,导致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发生了导致患者死亡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因此,不合理用药、临床试用欠规范,是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不能归咎于中药注射剂本身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中、西药物注射剂混用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案例,探讨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根据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病例处方,分析药物配伍是否合理.结果:中西药的不合理配伍应用,不但不能提高疗效,反而会增加毒副作用,降低药物的疗效,导致药源性疾病.结论:某些基层医护人员不按药品说明书的规定用药,缺乏中药注射剂配伍知识,不合理联合用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研究中西药物的配伍禁忌及相互作用,对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双根 《当代医学》2014,(34):157-158
目的通过了解某院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临床合理用药质量。方法选取采用中药注射剂的病历共450份,按照《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药物使用说明书等对溶媒应用、联合用药及用法用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450份病历中,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215例(47.78%),用药不合理235例(52.22%),存在溶媒选择不当、超剂量用药、联合用药不当、超适应证用药、超疗程用药、稀释比例不当等现象。结论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用药不理想,要重视合理用药管理,提高中药注射剂用药质量,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频度与临床应用状况。方法:对2010—2013年我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对2013年全年的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频度DDDs、用药金额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活血类药物用药金额最大,在排名前10的药物中,DDC经济效益总体较高。DDC偏低的中药注射剂普遍存在不合理用药的现象。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存在不合理应用现象,应当加强药物应用监督,促进中药注射剂安全、有效、经济适用。  相似文献   

7.
苏利红  朱秀琪 《包头医学》2011,35(3):156-157
目的: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药学监护中需要关注的药学信息要点,开展药学监护。方法:对静脉给药过程中,中药注射剂的溶媒选择、对症用药、药物配伍、药物剂量、静脉给药速度、给药间隔和疗程等环节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药学监护中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各个环节相关药学信息的关注和监控,以减少中药注射剂在静脉给药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结论: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安全、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如标  崔新莉 《中国医药导报》2011,8(33):146-147,152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为中药注射剂的规范应用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心内科2010年9月出院患者病历149份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49例患者中,使用中药注射剂121例,使用率为81.21%;联合用药54例,占使用中药注射剂患者的44.63%;我院心内科中药注射剂使用存在超限量使用、溶媒配伍不当、联合用药率高等不合理情况。结论:我院心内科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存在一些不当之处,医院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加大监管力度,才能使用药逐步趋向合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了解我院儿科药物的应用状况,分析临床用药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导致不良反应产生的相关因素,探讨保证临床用药合理性的对策,确保本院儿科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随机抽查本院自2010年5月-2011年6月间儿科住院病例60例,对临床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并分类,对其中产生用药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资料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6例患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占总病例的26.7%,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68.8%),静脉给药的比例最高,静脉给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高达63.3%。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用药剂量过大、使用儿童慎用或禁用药物以及药物的配伍使用不合理。结论: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药物剂量使用过大、药物的配伍不合理以及不同给药途径均是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因此,应重视儿科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在保证中药注射剂使用合理性中的应用效果,提高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水平。方法:分别对药学干预前后3个月的152例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资料进行分析,从药品适应症、用法、用量、疗程、联合用药以及配伍禁忌等方面对其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观察药学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实施药学干预后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合理性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显著低于干预前的16.7%,干预前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使用的药学干预时于保证用药合理性,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在临床防治疾病的过程中,药物治疗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用药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临床疗效。随着医药学的发展,临床上中西药物配伍应用及西药联合使用的情况日趋普遍,合理配伍、联合应用确有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优势,但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不但影响疗效的提高,而且会产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淮南市人民医院中药注射剂2019—2020年度临床应用分析。方法抽取淮南市人民医院2019—2020年度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病历共720份。分析两年中患者中药注射剂种类、治疗疾病类型、不良反应、药物利用度,并对两年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 2019—2020年度两年中药注射剂使用前两名是冠心宁注射液和痰热清注射液。2019—2020年度临床使用平均用药频度值前两位为苦碟子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而药物利用指数(DUI)值显示2019年度中药注射剂使用有普遍的不合理现象,各注射剂DUI值普遍大于1.0。2019—2020年度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为溶媒错误、剂量错误、联合用药不适宜和疗程错误4个方面。2020年度不合理用药情况较2019年度明显改善。结论加强院内药事管理、加强患者服务和医生用药总结指导能有效改善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用药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我院归档病历400份,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存在联合用药不当、溶媒选择和用量不当、超剂量、超疗程、超适应症、未辨证施治等现象。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规范化使用的管理,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关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以保证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中的安全使用。方法: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资料进行总结、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在输液过程中要注意其药物因素、溶媒选择、配伍问题,输液速度、温度及个人差异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其不良反应的产生。结论:正确认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并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杜海燕 《包头医学》2009,33(1):36-37
近年来,随着新药不断研制,在临床工作中,不同种类药物的配伍使用越来越多。特别是中药注射剂在抗感染、抗肿瘤、心血管等领域的运用日益广泛,由于临床缺少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配伍的知识和经验,配伍应用不合理时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和输液反应,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因此,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中药注射剂是中国特有的新型中药剂型,具有功效独特、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在治疗中药优势病种、多发病及抢救急危重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药注射剂在日常临床使用中无法避免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然而,近年来部分中药注射剂配伍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临床报道逐年增多,从而影响其临床推广应用。基于此,文章对中药注射剂配伍过程中稳定性变化情况,特别是对现有的中药注射剂配伍稳定性研究方法进行综述,并对中药注射剂配伍稳定性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输液配伍中的安全用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丛芝 《吉林医学》2008,29(16):1398-1399
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常随着联合用药的种类和数量的增加而增高。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尤其是注射液,药物的相互作用可使效应增强、减弱、丧失,甚至产生毒性反应。由于临床上普遍在输液中加入数种注射剂(含粉针剂)进行“混滴”,由此产生值得注意的输液配伍问题。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使患者得到更安全、有效的治疗,现结合我院的用药情况,就输液配伍时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药注射剂在治疗小儿常见病和多发病被广泛应用的同时,出现的不良反应问题也引起临床重视。本文查阅近年来医学期刊关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报道,对儿科临床常用中药注射剂常见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总结认为儿科应用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组方与成分复杂、易过敏、辨证错误、使用不当等。解决的措施应当是根据临床需要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从源头上提高中药注射剂质量的安全性;用药过程中明确注射剂组方及药物成分,严格控制用法用量;辨证用药,避免联合用药;用药后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的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 对我院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干预前后的病例各700例进行比较,分析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合理性.结果 干预后的注射剂的使用率、用药不合理现象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且干预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 应采取充分的干预措施来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正>护理人员是临床药物治疗的直接操作者,是患者正确用药的第1责任人,她们也是药物作用结果和不良反应的第1见证人。药师又可以通过和护士的交流,统计临床使用药物过程中发现的不良反应、不当配伍等问题,并结合药学理论加以总结。我们通过加强药护沟通,促进了临床的合理用药,现总结报告如下。1通过政策理论学习,提高合理用药意识。由于长期的用药习惯和中药不良反应小的传统思想影响,部分护理人员对中药注射剂的认识不够,对于"中药注射剂要单独使用,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