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压注射器在螺旋CT增强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高压注射器增强扫描2 134例,造影剂均选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优维显。结果:在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2 134例中,穿刺成功2 098例,成功率98.31%,穿刺失败24例,发生副反应24例,发生率1.3%。结论:高压注射器是一种简便、高效的诊断器械,临床只要正确使用,可给CT增强扫描带来更为精确的诊断而且不会增加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增强扫描过程中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碘造影剂的配套技术.方法 规范操作,严密观察,细心护理.结果 2560例应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做CT增强扫描的患者中,仅13例出现皮下局部造影剂渗漏,10例轻度过敏反应,无空气栓塞,无心血管疾病发生.结论 做好患者增强扫描前的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静脉,提高穿刺技巧,严格规范探作,防止空气栓塞.预防造影荆渗漏,可以确保高压注射器推注造影剂配合CT增强扫描的顺利完成,取得良好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增强CT扫描运用高压注射器时的护理,以提高造影检查的成功率,减少造影剂的毒副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21例运用高压注射器造影检查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①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②选择粗、直、富有弹性的血管穿刺,常为肘静脉;③做好碘过敏试验;④造影前静脉推注10mg地塞米松预防性抗过敏;⑤剂量和流速的选择:成人100ml,注射速度2 ̄3ml/秒;⑥做好各种不良情况的应急准备工作,出现毒副作用时,按常规及时处理。结果第一次穿刺成功率98.5%(513/521);增强效果达到诊断要求99%(516/521);轻度不良反应11例,中度不良反应3例,重度不良反应1例,出现不良反应病例经处理后,均能及时恢复到正常状态;死亡0例。结论充分的预防和准备工作、高度的责任心、正确的床前护理,能够提高CT增强扫描时高压注射器使用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增强CT扫描运用高压注射器时的护理,以提高造影检查的成功率,减少造影剂的毒副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521例运用高压注射器造影检查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①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②选择粗、直、富有弹性的血管穿刺,常为肘静脉;③做好碘过敏试验;④造影前静脉推注10mg地塞米松预防性抗过敏;⑤剂量和流速的选择:成人100ml,注射速度2-3ml/秒;⑥做好各种不良情况的应急准备工作,出现毒副作用时,按常规及时处理。结果 第一次穿刺成功率98.5%(513/521);增强效果达到诊断要求99%(516/521);轻度不良反应11例,中度不良反应3例,重度不良反应1例,出现不良反应病例经处理后,均能及时恢复到正常状态;死亡0例。结论 充分的预防和准备工作、高度的责任心、正确的床前护理,能够提高CT增强扫描时高压注射器使用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我院引进了美国GE多排螺旋CT,该机具有扫描速度快,一次屏气可完成胸腹联合扫描等优点。增强扫描中,必须使用高压注射器在短时间内将大剂量造影剂一次性、快速、加压注入静脉来区分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达到诊断目的。用粗大针尖如何做到一次穿刺成功,防止造影剂皮下渗漏使药量减少影响增强效果,是使用高压注射器的关键问题,现谈谈我们的护理体会。1资料和方法我院2004年用高压注射器增强扫描共1446例,男870例,女576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93岁。用LF高压注射器及配套针筒、12号配套针尖。造影剂为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成人注射药量70ml~10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CT增强扫描中高压注射器的正确使用和护理方法。方法对在我院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的257例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次性穿刺造影成功254例,失败3例,成功率为98.8%;11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症治疗后消失,没有出现空气栓塞、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高压注射器的正确护理和应用是CT增强扫描成功的关键,优质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和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随着CT扫描的普遍运用,高压注射器在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日趋普及。而增强扫描已是当今CT诊断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注射的速度及注射完造影剂后扫描时机的选择对CT诊断、科研的准确性起着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对高压注射器的正确操作及对患者耐心细致的观察护理,对患者增强扫描的成功同样起着关键的作用。我科于2006年1月~2008年1月对2100例患者进行了CT增强扫描,取得了较好的影像诊断效果。现将穿刺方法、高压注射器使用操作、造影剂的副作用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于2006年1月~2008年1月,共有2100例患者采用高压注射器进行了CT增强扫描。其中男性1300例,女性800例;年龄2~94岁,平均年龄48.5岁;其中头颅CT862例,腹部846例,胸部192例,其它200例。采用美国CE公司生产的LihtSpeed Uitra8排螺旋CT,MeoraoVistronym高压注射器,造影剂为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1.2方法1.2.1碘过敏试验常规用碘海醇1ml静脉注射,观察20min后无不良反应,即患者自我感觉无全身发热、头晕、心悸、恶心、呕吐及皮疹等为碘过敏试验阴性,阴性者为适合该种造影剂患...  相似文献   

8.
崔明花 《吉林医学》2008,29(14):1166-1167
目的:探讨CT专用注射器的使用操作及护理。方法:本组共190例,年龄15~70岁,平均43.8岁,使用美国产MCT/MCTPIUS CT扫描专用注射器和安其格钠芬及优维显CT增强造影剂,规范操作规程。结果:1次成功185例,2次成功5例(血管破裂重新穿刺),184例扫描过程及24h内无任何异常反应,6例出现各种不适。结论:CT增强扫描专用注射器推注造影剂规范操作,熟练掌握机器性能,提高护理质量是检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深静脉留置针与普通静脉留置针在危重病患者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效果,为危重病患者CT增强扫描提供最佳穿刺工具及方法.方法 将采用静脉留置针行CT增强扫描的50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60例)和对照组(246例).试验组患者使用深静脉留置针,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患者造影剂外渗率、一次穿刺成功率及一次增强成功率.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造影剂外渗率(0.08%与11.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次增强成功率(98.08%与94.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一次穿刺成功率(95.00%与96.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时配合使用高压注射器,在危重病患者中深静脉留置针明显优于普通静脉留置针,可降低造影剂外渗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及保证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通过高压注射器进行CT增强扫描中的护理。方法通过高压注射器对经过敏测试的2011年10月到2012年10月152例患者进行高压造影剂注射实现CT增强扫描,依次按扫描前、中、后三阶段采取对应的护理方案。结果152例患者中,148例获得质量较好的增强扫描图像,检查配合度98.03%,检查满意度91%,护理满意度97%。结论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检查部位及诊断要求等选用合适的高压注射法并分阶段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检查的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CT增强扫描静脉穿刺要点,分析失败原因,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来我院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3750例,使用BD密闭式静脉留置针,型号为18-20G,选择肘部较大血管进行穿刺。结果一次穿刺成功3700例,成功率为98.67%;一次穿刺失败50例,失败原因包括患者血管条件差10例,患者不配合7例,操作人员技术失误18例,心理状态不佳导致失败15例,失败率为1.33%。结论CT增强静脉穿刺时必须严格遵守静脉穿刺程序,熟练掌握穿刺要点,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责任心,可提高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对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眶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行CT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常规增强扫描(计为常规组)、动态增强扫描(计为增强组)各30例,观察各自征象,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不同扫描方式诊断准确率。结果 CT平扫显示肌锥内肿瘤55例(91.7%);类圆状形态30例(50.0%);肿瘤边界清楚;大多密度均匀、中等偏高。常规组显示明显强化13例,无明显强化17例;增强组显示明显强化26例,呈现不均匀渐进性强化特点,无明显强化4例。增强组对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确诊率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3%(P0.001)。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对眶内海绵状血管瘤定性、定位诊断准确率相比CT常规增强扫描有明显优势。临床建议行CT动态增强扫描以提高眶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6月-2013年6月我院CT增强扫描患者2000例随机分成护理干预组1000例,对照组1000例。对照组检查前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CT医师根据护理评分结果,在不影响诊断图像质量的情况下降低高压注射器注射速度。观察2组造影剂外渗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造影剂外渗8例,其中一般人群2例,易发人群6例;轻度外渗7例,中度外渗1例,重度外渗0例。对照组造影剂外渗20例,其中一般人群2例,易发人群18例;轻度外渗16例,中度3例,重度1例。护理干预组外渗率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前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造影剂外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转移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经过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检查的肝转移瘤患者103例进行图像分析。先行碘过敏试验,之后患者取仰卧位行CT检查,仪器为东芝320排容积CT,常规平扫后行标准动态三期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团注法经上肢静脉一次性团注非离子型对(300mg I/ml),用量80~100ml,注射速度为2.5-3.0ml/s,注射对比剂后20~30s为动脉期,40~60s为门脉期,150~180s为平衡期。结果其中动脉期边缘强化552个病灶,门脉期边缘强化549个病灶,平衡期边缘强化452个病灶,最后得出动脉期平衡期三组之间对病灶边缘强化显示率的关系为: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门脉期与动脉期两组间P0.05,差别没有特别意义);三组对病灶内部与病灶周围肝实质间密度差的表现率关系为:门脉期动脉期平衡期。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的优越性能,有利于肝转移瘤的检出、筛查、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可显著提高临床诊断率,避免病灶误诊的发生,对肿瘤具有增强信息的作用,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完善兔VX2肝癌模型的制作方法,并应用CT及DSA检查对肿瘤TAE前后进行影像学评估。方法制作兔VX2肝癌模型20只并保种传代,于接种后第7、14日行CT平扫+增强扫描;第15日行开腹门静脉直接穿刺造影及经导管股-肝动脉造影检查,肿瘤供血动脉行碘油栓塞;第21日再次行CT平扫+增强扫描;第22天开腹行门静脉及肝动脉直接穿刺DSA检查。结果种植2周时肝区肿瘤可全部清楚的展示,CT平扫可见肝区结节状低密度病灶,增强扫描肿瘤在动脉期可呈明显环形强化,门脉期呈低密度。3周时肿瘤坏死明显。DSA显示肿瘤富血供。结论兔VX2肝癌模型改良制作成功率较高。TAE前后CT与DSA表现一致,且肿瘤的血供主要来自肝动脉,门静脉不参与供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肾错构瘤的CT扫描及VR重建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肾错构瘤的诊断率和检出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收诊治的40例肾错构瘤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15例(37.50%),女性患者有25例(62.50%),CT检查过程中,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为自髂嵴上方至膈顶,高压注射器团注法经上肢静脉一次性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300mg I/ml),用量80-100ml,注射速度为2.5-3.0ml/s,采用CT仪器为西门子公司的多排螺旋CT(MSCT),螺距为1.25,常规平扫、增强扫描后行VR重建。结果本研究40例中,右肾25例,左肾13例,双肾2例。病灶直径范围为2.0-9.6cm。CT平扫特征:呈混杂密度肿块、等、低密度肿块;CT增强扫描特征:见病灶内平滑肌及血管成分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增强,肿瘤出血灶和脂肪密度灶无明显强化。VR重建:能清晰显示肾动脉血管的分支方向和粗细,以及动脉血管腔是否狭小,血管壁内是否存在斑块或钙化,肿瘤是否浸润血管,肿瘤是否压迫周围血管。结论肾错构瘤小的病变无明显症状,却具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肾脏CT平扫及增强扫描能够清楚检查出肾错构瘤小病灶;CT三维重建等影像检查对肾错构瘤及瘤内出血多能作出明确诊断,从而提高肾错构瘤检出率和准确性,减少了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肾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5年5月我院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癌的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资料,并与临床病理对照。结果 CT诊断肾癌分期总准确率为89.58%(43/48);动脉期扫描CT值明显高于平扫及实质期,平扫、实质期扫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显示43例病灶突出肾轮廓外,5例局限于肾轮廓内。平扫密度较为复杂,2例出血表现为高密度影,5例伴随囊变、出血,4例钙化。动脉期均有不同程度中度强化和明显强化,40例动脉期增强后可见清晰边界,28例可见假包膜,17例可见"短刺"征;肾实质期扫描,强化程度明显减弱,静脉期强化程度进步一减弱。结论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在诊断肾癌及分期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35例(48个病灶)肝占位性病变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资料,并与临床病理比较。结果以临床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CT平扫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为60.42%,敏感性59.26%,特异性61.90%;CT增强扫描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为93.75%,敏感性92.59%,特异性95.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诊断肝癌的的准确率为92.59%高于CT平扫的59.26%(P0.05)。CT平扫显示为肝内小结节状稍低密度影,无清晰边缘;动脉期扫描病灶呈结节性、边缘性强化,部分病变轮廓清楚显示;门脉期扫描病灶强化程度减低。肝囊肿、肝腺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血管瘤病因例数过少,未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可提高肝脏占位性病变检出率,可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丰富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诊断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肝癌经动态增强CT扫描诊断并获证实。其中45例为单层动态增强扫描,75例为移动式动态增强扫描。单层动态增强扫描为选择平扫病变最显著的一层作连续重复扫描,移动式动态增强扫描为注射造影剂完毕后对全部肝脏进行扫描,两种扫描方式均做选定层面的延时扫描。结果 两种扫描方式显示血供丰富的肝癌在肝动脉期增强,与正常肝组织比较显示为高密度图像,在门静脉增强期,同一病变区显示为低密度图像;单层动态扫描45例,在肝动脉期病灶增强率82%;移动式动态扫描75例,在肝动脉期病灶增强率95%。并且增强扫描能显示肿瘤供血情况、肿瘤包膜、肝内动静脉短路、肝门脉和下腔静脉肿瘤栓子等征象。结论 动态增强CT扫描能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是一项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陈银众  陈珊红  陈俏倩  赵益炼 《吉林医学》2012,33(19):4187-4188
目的:在CT增强扫描中,更好、更有效地操作高压注射器,为临床诊断提供强有力的影像支持。方法:对2 446例患者使用高压注射器做增强扫描,取得良好的诊断效果。结果:早期使用高压注射器时经验不足,有2例患者在增强过程中发现肺动脉干上方出现空气小气泡,3例患者出现渗漏,经分析,查找原因,加强预防措施,在以后的增强扫描中未发现此现象。结论:应用高压注射器增强扫描,能明显提高病灶的检出率和诊断的正确率,更为临床提供良好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