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电话定期回访在产后持续母乳喂养的作用.方法 选取分娩产妇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产妇在住院期间均接受母乳喂养知识指导,由专科护士于产妇出院后定期对观察组产妇进行电话回访,比较两组产妇产后4个月及6个月的母乳喂养率及婴儿6个月时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4个月母乳喂养率及6个月母乳喂养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97.8%vs 87.0%,93.5%vs 8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儿6个月时生长发育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90.3±2.9)vs(85.4±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话定期回访可提高产后持续母乳喂养率,促进婴儿健康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母乳喂养具有安全、健康、经济等优点,是婴儿健康成长的基础措施,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4~6个月的婴儿母乳喂养率至少达到80%[1].但是目前我国母乳喂养率离这个标准相差甚远,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剖宫产率高,剖宫产后产妇因疼痛等原因哺乳延迟,乳汁分泌少.笔者所在科针对此现状,对剖宫产产妇进行护理干预,提高其对母乳喂养的依从性以及认知性,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房穴位按摩对母婴分离初产妇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母婴分离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产妇实施乳房穴位按摩,比较2组产妇满意度及产后3个月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满意度97%,对照组满意度83%,观察组产后3个月母乳喂养率90%,对照组喂养率7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母婴分离初产妇实行乳房穴位按摩,可以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婴儿喂养费用、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YS系列多系统治疗仪后对促进母乳喂养的效果.方法 将1648名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34人于产后24小时开始予YS系列多系统治疗仪治疗,每天1次,持续3-5天.对照组714人只进行常规的产后护理.对两组产妇出院后7天内、28天进行上门访视、6、10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记录和分析两组母乳喂养情况.结果 观察组10、6个月母乳喂养率分别为92、97%,对照组10、6个月母乳喂养率分别为72、79%,观察组10、6个月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产妇通过应用YS多系统治疗仪治疗,身体恢复较快,乳腺管通畅,乳汁分泌充足,使产妇有信心和有能力进行母乳喂养,从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2000年使母乳喂养率以省为单位达80%,是我国政府对世界卫生组织作出的承诺。改革产科制度,实行母婴同室,逆转母乳喂养率的下降是我国妇幼保健工作的重点之一。创建爱婴医院,实行母婴同室是提高母乳喂养率的重要途径。我站实行母婴同室制度已有11年时间,收治产妇千余例,母乳喂养率达90%,产后随访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为80%。  相似文献   

6.
廖训菊  韦奕羽 《海南医学》2012,23(17):119-120
目的 探讨电话随访对提高边远山区初产妇母乳喂养率的作用.方法 将286例地处边远山区的初产妇随机分为随访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住院期间常规给予母乳喂养指导,随访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出院后分别于产后7d、14d、28d进行电话随访.比较两组产妇4个月、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结果 随访组产妇4个月、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电话随访强化健康教育内容,可以帮助边远山区初产妇掌握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7.
朱佳佳  杨春燕  陈娅  秦丽 《重庆医学》2021,50(23):4137-4140
目的 评价健康管理APP对产妇认知水平和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9年112月产妇1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按1∶1分为APP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自行居家喂养,APP组予以健康管理APP管理.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6、9、12个月对产妇进行知识问卷调查及母乳喂养率调查,比较两组产妇的认知水平和母乳喂养率等情况.结果 APP组最终完成随访67例,对照组65例.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产妇母乳喂养认知水平评分和自我效能评分均有提升(P<0.05),且APP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干预后3个月母乳喂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随访时间延长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率均逐渐降低,且APP组产妇6、9、12个月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APP组婴儿呼吸道感染累积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P<0.01),且累积人均病程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健康管理APP能有效提高产妇的母乳认知水平及提高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协助剖宫产产妇产后顺利进行母乳喂养,提高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率.方法实行产前母乳喂养宣教,术中母婴皮肤接触,采取心理护理,乳房护理,体位护理,营养护理,“三早”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纠正了产妇不良的心理因素影响,使母乳喂养顺利实施.结论恰当的护理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的提高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婴儿性别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对152例婴儿按性别分两组进行比较,研究产后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的差异.结果女婴组4个月纯乳母乳喂养率为48.65%;男婴组为83.33%,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切盼男婴的产妇心理状态不好,对母乳喂养有不利影响,应对切盼男婴儿的产妇进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0.
母乳喂养是最原始的喂养方法,也是最科学最有效的喂养方法。如何做好母乳喂养的宣教及指导,使每个孕妇和产妇都知道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我们的做法及护理体会是:首次产前检查时,即进行促使母乳喂养成功十项措施的宣教及产后至少进行四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的宣教,并发给母乳喂养书面宣传手册,使孕妇及家属认识到母乳喂养的优点及重要性,建立产后母乳喂养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1.
母乳喂养干预可改变母亲对婴儿的喂养行为 ,促进母乳喂养 ,提高母乳喂养率。其中孕期干预关系到孕妇母乳喂养知识积累和信念的建立 ,产房干预有利于促成母乳喂养早期行为的形成 ,院后社会系统的支持能巩固院内形成的母乳喂养行为。通过产前、产后及院后访视可对母乳喂养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 ,能较好的促进产妇养成、保持 4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行为 ,对产妇产后出血、子宫复旧、乳房疾病及婴儿的发育均有良好的作用。对象与方法一、对象选择与分组 :干预组为预产期来院分娩的产妇 ,统计入组孕妇要求产前、产后至少接受 6天以上的院内母乳喂养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分析延续性护理对产妇产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2015年7月~2016年7月于本院生产的100例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产妇在围产期均接受母乳喂养知识以及喂养方法的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6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1周、产后1个月、产后3个月和产后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97.78%、93.33%、88.89%和77.78%,对照组分别为86.67%、77.78%、66.67%和51.11%,观察组产妇产后6个月内各时段纯母乳喂养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妇分娩后对其实施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提高产后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3.
母乳喂养是最原始的喂养方法,也是最科学最有效的喂养方法。如何做好母乳喂养的宣教及指导,使每个孕妇和产妇都知道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我们的做法及护理体会是:首次产前检查时,即进行促使母乳喂养成功十项措施的宣教及产后至少进行四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的宣教,并发给母乳喂养书面宣传手册,使孕妇及家属认识到母乳喂养的优点及重要性,建立产后母乳喂养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14.
张爱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4,(30):4122-412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200例产妇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00例,行常规的护理和喂养指导;干预组100例,对产妇及家属进行系统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结果干预组48 h泌乳充足90例,产后4个月~6个月前纯母乳喂养86例,混合喂养12例,纯母乳喂养率为86%;对照组产妇乳汁充足者占75%,产后4个月~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为68%,2组产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农村孕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树立科学喂养观,对母乳喂养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徐湘 《基层医学论坛》2016,(21):2994-2995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EF)联合宣言中倡议:至少纯母乳喂养6个月,并在添加辅食的基础上坚持哺乳24个月以上。造成母乳喂养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产褥期乳头凹陷是其中原因之一[1]。乳头内陷的产妇,可影响到新生儿的含接和吸吮,使母乳喂养不能进行,不仅不能保证新生儿的营养需求,还可能影响到新生儿的免疫功能,更主要的是易引起母亲乳腺炎。本文对我院乳头内陷产妇围生期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评价如下。  相似文献   

16.
产前产后乳房护理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爱玲  许红 《河北医学》2007,13(10):1220-1221
纯母乳喂养是指在婴儿出生后的4~6个月内,不给其添加任何食物,单纯靠母乳来哺育婴儿的方法.这个方法一直以其优点多、方便而倍受产妇及其家属的关注.进行纯母乳喂养的关键是在产前产后给乳房进行正确而有效的护理.本人在产科工作22年期间,发现产妇在实行纯母乳喂养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例如:乳头平坦、乳汁不足、乳房肿胀、乳头皲裂等,给母婴双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而影响母婴双方的健康,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谈谈如何预防和解决这类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实施母乳喂养集束化管理对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和母乳喂养率的效果。方法选取庐江县人民医院产科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前100例设为对照组,后10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母乳喂养的常规宣教及护理,观察组实施母乳喂养集束化管理,观察两组产妇分娩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3个月及6个月的母乳喂养率,比较两组产妇出院前1天的母乳喂养知识得分。结果观察组在分娩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3个月及6个月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母乳喂养知识得分为(86. 67±5. 16)分,高于对照组的(78. 38±4. 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实施母乳喂养集束化管理能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率,并提高初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  相似文献   

18.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和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声明要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可见纯母乳喂养是世界性的趋势,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母乳是婴儿成长的理想食品。我院自2002年2月-2005年2月,对无妊娠合并症的顺产妇和有常见的产科并发症而剖腹产的产妇同样实行母婴同室,实行纯母乳喂养制,并对产后半小时内早吸吮分娩住院1周内乳房排空与产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之间关系作了探讨。现根据对168例母婴进行观察的情况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在改善母乳喂养中的作用。方法:建立母乳喂养咨询门诊团队,制定服务规范,为孕产妇提供产前、产后母乳喂养指导;选取2020年8月在我院产检并分娩的144例产妇,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前未经母乳喂养咨询门诊指导,观察组产前接受母乳喂养咨询门诊指导,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知晓度,乳头破损、乳腺炎、新生儿母乳性喂养相关性黄疸的发生率及产后1周、1个月和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知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乳头破损、乳腺炎发生率及新生儿母乳喂养相关性黄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1周、1个月和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母乳喂养咨询门诊的建立可有效帮助产妇解决母乳喂养中的各类问题,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随着优生优育及围产医学的发展,实行母乳喂养在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临床往往做不到100%纯母乳喂养,除去一些医学指证外,其中一部分是因为产妇乳头凹陷,使婴儿不能进行有效的吸吮。已有资料表明它是影响母乳喂养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降低4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我科自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采用乳头保护器让婴儿吸吮40例,以提高乳头凹陷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