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邹尹鸣  张奕 《四川医学》2013,34(7):1116-1117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两种留置针的固定方法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我科诊断为MCI的58例患者输液使用留置针透明敷贴固定,输液结束后使用宽纱布遮盖留置针U型管、管夹和肝素帽,同时进行相关知识的介绍,分别留置1、2、3、4d,对患者接受程度、舒适程度、敷贴卷边、留置针脱出、局部炎性反应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29例患者,平均接受程度96.55%、舒适程度93.11%、敷贴卷边共2例、留置针脱出共0例、局部炎性反应共2例,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宽纱布遮盖留置针穿刺部位的固定方法适合在MCI患者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M伤口保护膜在汗渍皮肤留置针敷贴固定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16例汗渍皮肤行浅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使用3M伤口保护膜联合留置针敷贴固定;对照组单用留置针敷贴固定。结果:观察组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使用3M伤口保护膜应用于汗渍皮肤静脉留置针敷贴固定,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主题。  相似文献   

3.
冯正秀 《基层医学论坛》2016,(24):3410-3411
目的:观察3M 自粘弹力绷带固定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n=150)和对照组(n=150)。试验组患者穿刺成功后先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针眼,再采用3M 自粘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对照组患者穿刺成功后只选用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不使用3M 自粘弹力绷带。对比2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固定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脱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远远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较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M 自粘弹力绷带应用于静脉留置针固定,可有效延长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头皮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书静 《吉林医学》2011,32(27):5834-5834
目的:探讨头皮留置针在新生儿患者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采用24 G静脉留置针做头皮静脉穿刺留置,妥善固定,细心护理,定期更换透明敷贴。结果:300例患儿行头皮静脉穿刺留置成功,留置时间平均4 d,无一例穿刺部位周围出现红肿、感染、静脉炎。结论:在新生儿患者中,使用头皮静脉留置套管针,留置针位置不易移动,套管针留置效果好等优越性,值得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采用新弹性丝袜加3L无菌敷贴固定静脉留置针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需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新弹性丝袜加3L无菌敷贴固定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采用3L无菌敷贴固定静脉留置针,观察输液感染发生率,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效果。结果 两组无一例发生感染,观察组导管脱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P〈0.01)。结论 对于静脉留置针的固定可推广使用新弹性丝袜加3L无菌敷贴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非留置静脉留置针应用于短期全静脉营养(TPN)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短期TPN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针组、静脉留置针组、非留置静脉留置针组,分别采用7号普通金属针、静脉留置针及非留置静脉留置针组输注TPN营养液,非留置静脉留置针组输注后拔除留置针,观察三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非留置静脉留置针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留置针组。非留置静脉留置针组输液部位渗漏发生率低于留置针组及普通针组。结论非留置静脉留置针应用于短期TPN输液安全有效,能够取得优于普通金属针及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用静脉留置针给患儿输液是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技术操作,特别是为危重患儿的抢救、临床药物治疗、重复用药和供给营养提供便利。常规静脉穿刺后固定方法是用一张输液贴(3M无菌敷贴)固定穿刺部位,由于留置针敷贴过大,新生儿头发细、绒,剔毛发或拔针揭敷贴时患儿疼痛反应强烈,而且活动后易引起反折,影响静脉留置时间。为  相似文献   

8.
周云霞 《吉林医学》2012,33(7):1536-1537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应用浅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0年2月大面积烧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浅静脉留置针系统输液,均按照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浅静脉留置针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无菌湿润烧伤膏对针刺局部进行敷贴,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的保留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的平均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具有明显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工作需要针对性的护理模式,大面积烧伤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穿刺部位易感染及发生静脉炎,采用无菌的湿润烧伤膏进行敷贴可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降低静脉炎、穿刺部位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采用新弹性丝袜加3L 无菌敷贴固定静脉留置针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需静脉输液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新弹性丝袜加3L无菌敷贴固定静脉留置针,对照组采用3L无菌敷贴固定静脉留置针,观察输液感染发生率,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效果.结果 2组无1例发生感染,观察组导管脱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留置时间较对照组长(P<0.01).结论 对于静脉留置针的固定可推广使用新弹性丝袜加3L 无菌敷贴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静脉留置针透明敷贴对新生儿皮肤损伤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红霞 《吉林医学》2010,31(12):1720-1720
<正>随着近年来各种高科技的新型静脉输液器械的出现,其越来越广的应用于临床中,现在外周静脉留置针在我院广泛应用,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减少患儿重复穿刺的痛苦可是由于留置针的透明敷贴却导致了新生儿皮肤的破损,因而给医护人员带来了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医用瓶口贴用于固定静脉留置针在临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临床使用静脉留置针的150例患者,根据住院号进行分组。奇数号为对照组,偶数号为试验组,各75例。对照组使用3M透明敷贴、试验组使用医用瓶口贴固定静脉留置针。观察两组患者出现脱管、皮肤红肿或湿疹、静脉炎等情况及留置时间的长短。结果医用瓶口贴固定留置针保留时间(3.31±0.96)d长于3M透明敷贴的保留时间(2.96±0.99)d,脱管、皮肤红肿或湿疹、静脉炎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医用瓶口贴代替3M透明敷贴用于固定静脉留置针,具有科学、节约、安全、便捷和防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冒维珍 《当代医学》2010,16(31):121-122
目的探讨自粘固定绷带在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门诊采用留置针输液的小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法固定,观察组采用常规固定法固定后,加用3M自粘固定绷带。比较两组患儿透明敷贴松动、留置针脱出、局部渗液、留置针保留天数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在透明敷贴松动、留置针脱出、局部渗液、留置针保留天数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粘固定绷带留置针可增强小儿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临床效果,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M自粘弹力绷带在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5月在该科将住院患者400例随机分4组,分别观察透明敷贴使用效果、留置针脱管率、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病人舒适度。结果实验1组的脱管率2%(2/100)、5%(5/100)更换敷贴率明显低对照组10%(10/100)、36%(36/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1组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的透气性、脱落度、舒适度、便捷性评分均明显比实验组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科将3 M自粘弹力绷带用于固定静脉留置针效果满意,既减少患者的痛苦,又为患者节约了费用,同时还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穿刺及固定方法在新生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60例就诊于儿科的新生儿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穿刺见回血后将套管和针芯同时送入血管再退针芯的进针方法,固定采用3M无菌透明敷贴覆盖针眼及部分针梗处,再用胶布交叉固定外露针梗"Y"型尾端;实验组采用改良穿刺送管方法,在见回血后将针芯退出4mm,再将套管完全送入,然后将针芯全部退出的改良方法,固定时将敷贴全部覆盖住进针处针眼及全部针梗,将余下留置针软管部分用2条胶布横行固定与敷贴上方.比较两组患儿的固定效果和感染发生情况.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情况、发生松脱情况和进针处发生感染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3.8%和75.0%,发生松脱率分别为3.8%和18.8%,感染率为1.3%和13.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方法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及固定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型留置针固定敷贴在外周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口腔颌面外科住院病人208例,按住院号奇偶数分为观察组103例和对照组105例,对照组使用3M透明敷贴,观察组使用新型留置针固定敷贴。比较2组病人留置针的平均留置时间、不同时间段内敷贴的累计卷边率及累计更换率。结果观察组不同时段静脉留置针敷贴卷边累计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平均留置时间为(60.63±22.51)h,明显少于对照组的(90.17±5.82)h(P < 0.01)。观察组不同时段内静脉留置敷贴累计更换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新型留置针固定敷贴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并可有效降低留置针敷贴的卷边率、更换率,延长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蔡曾琴  马莉  彭胤琼  刘玲  冉磊  黄映勤 《重庆医学》2018,(6):748-749,752
目的 探讨裁剪无菌透明敷贴与未裁剪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之留置时间的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2016年8-12月住院患者236例,住院号尾数是奇数的设为试验组(119例);住院号尾数是偶数的设为对照组(117例).留置针型号为18GA,穿刺1次成功,输液疗程大于5d,试验组用裁剪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将延长管完全暴露于敷贴外,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留置针敷贴固定方式.记录两组留置针留置24、48、72、96、>96 h因回血堵管率、平均留置时间及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留置48、72、96、>96 h回血堵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留置时间(72.12±3.25)h,对照组(59.34士3.7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7例静脉炎,对照组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裁剪的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减少了回血,降低了留置针因回血凝固的堵管率,延长了留置针使用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且不增加静脉炎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131-133+136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建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降低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的概率为本次研究宗旨,选择我院心内科2017年12月~2018年2月接诊的120例应用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品管圈活动,观察对比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及留置针敷贴固定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开展前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品管圈活动开展后留置针敷贴固定情况较开展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但可以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改善留置针敷贴固定情况,还可提高临床质量,提升医务团队操作技能、理论知识、合作精神,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许炎娟 《吉林医学》2015,(4):786-787
目的:探究静脉留置针在不同部位留置时间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接受静脉针留置患者100例,根据穿刺不同部位分为5组,每组20例,分别在手背静脉、肘正中静脉、头皮静脉、贵要静脉和大隐静脉5个部位进行穿刺,对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对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产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血管弹性、护理和穿刺时间等;相对于其他麻醉部位静脉留置针,头皮静脉穿刺的留置针留置时间和并发症更具有优越性,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皮静脉固定静脉回流效果好,在静脉留置针置管过程中应该注意对患者的积极护理,避免出现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安普贴在静脉留置针针柄固定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58例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9例。观察组使用安普贴贴于静脉留置针针柄固定处皮肤,对照组普通敷贴贴于静脉留置针针柄固定处皮肤。结果观察组留置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相对延迟。结论安普贴在静脉留置针针柄固定中可以有效保护皮肤,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20.
自粘绷带在手外科静脉留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外科患者多数发病急,急诊手术者多,需常规留置静脉留置针,由于此类患者大多数年轻好动,留置针易滑脱,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如何妥善固定并相对延长静脉留置针时间、降低重复穿刺率是手外科护理人员较为关注的问题。为寻求更佳的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我科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将自粘绷带应用于静脉留置针,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