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者的昼夜节律(CR)、血压变异性(BPV)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运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64例进行监测,根据左室重量将其分为LVH组(A组)28例和无LVH组(B组)36例,进行分析.结果 A组的CR及BPV均小于B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H者BPV及CR对预测高血压性LVH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其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L-BPV)与高血压性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93例(男47例,女46例,年龄24~59岁,平均47.37±8.03岁),分为LVH组与无LVH组,并与年龄相近的正常血压者46例作对照.采用无袖带式BP50仪作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各时间段血压的标准差(SD)作为血压变异的指标24小时收缩压变异(24 hSSD)和舒张压变异(24 hDSD)、白昼收缩压变异(dSSD)和舒张压变异(dDSD)、夜间收缩压变异(nSSD)和舒张压变异(nDSD).组间使用t分布的不相等方差检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 (1)三组均显示收缩压变异度(SSD)明显大于舒张压变异度(DSD).(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VH组与无LVH组患者的24hSSD、dSSD、nSSD均显著增大(P<0.05),尤其24hSSD与dSSD.(3)LVH组较无LVH组的 24hSSD、dSSD、dDSD、nSSD、nDSD显著增大.结论 EH患者心血管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失衡,伴LVH时这种改变更明显.故用动态血压监测EH患者的BPV,可能与靶器官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昼夜节律与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2010 年8 月至2012 年1 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93例,根据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计算所得的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左心室肥厚(LVH)组与无LVH 组;再根据24 h 动态血压监测获得的结果分为血压晨峰组与无血压晨峰组,杓型血压组与非杓型血压组.分析比较24 h 血压、白昼和夜间血压均值、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及晨峰与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结果 ①与无LVH 组相比,LVH 组24 小时收缩压(24 h SBP)、24 小时舒张压(24 h DBP)、白昼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和夜间舒张压(nDBP)均升高,P<0.01;LVH 组24 小时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 hSSD)高于无LVH 组,P<0.05,但两组24 小时平均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无差别;与无LVH 组相比,LVH组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和夜间舒张压标准差(dDSD)升高,P<0.01;但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和白昼舒张压标准差(dDSD)无差别.②血压晨峰组LVMI 高于无血压晨峰组,P<0.05;血压晨峰组LVH 比率也高于无血压晨峰组,P<0.01;与无血压晨峰组相比,血压晨峰组24 h SBP、dSBP 和nSBP 均增高,P<0.05,但两组24 h DBP、dDBP 和nDBP 无差别.③杓型血压组LVMI 低于非杓形血压组,P<0.05;杓型血压组LVH 比率低于非杓形血压组,P<0.01;与非杓形血压组相比,杓型血压组nSBP、nDBP 均降低,P<0.01;而两组24 hSBP、24 h DBP、dSBP、dDBP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 的发生与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晨峰密切相关.具有血压晨峰的患者和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更易出现LVH.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对老年高血压组32例,高血压治疗达标组30例,正常血压组24例,分别采用动态血压记录仪监测动态血压,计算出24小时、白天、夜间血压变异性,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内径,室间隔内径和左室后壁厚度,计算出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结果:高血压组血压变异性、左室重量、左定重量指数高于高血压治疗达标组和正常组(P<0.05),高血压治疗达标组血压变异性、左室重量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24小时血压变异性与血压平均水平有关,血压变异更易发生靶器官损害和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5.
动态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性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们研究了37例高血压病患者的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其与动态血压变异性(ABPV)的关系,13例年龄相当、血压正常的健康者作对照组。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组LVMI显著大于对照组,提示高血压病组存在左室肥厚(LVH)。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组的LVMI主要与动态血压各项参数平均值(ABP)呈显著正相关,与收缩期24小时及昼间ABPV呈显著负相关,表明LVH与ABPV的关系较与ABP的关系为弱。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LVH)与血压变异性(BPV)的关系。为老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诊疗提供更多临床依据,改善心脑血管预后,提高生活质量。方法选取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12年5月-2013年6月心内科住院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7例,男性34例,女性43例,年龄≥80岁;根据患者左室质量指数(LVMI)将患者分成左室肥厚组与非左室肥厚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参数,血压变异性及生化指标情况。结果夜间舒张压LVH 组34例(9.74±4.33)〉非LVH 组43例(6.87±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他血压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294, P〈0.05)。结论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与夜间舒张压、HDL C有关,故应重视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舒张压波动性,及高密度脂蛋白情况,以改善并预防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7.
黄惠容 《内科》2014,(4):427-428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血压负值及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高血压患者376例,行24 h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左心室肥厚状况分为两组,以非左心室肥厚患者274例为对照组,左心室肥厚患者102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血压负值、血压变异性;分析动态血压、血压负值、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舒张压(24 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日间、夜间)、舒张压负值(24 h、日间、夜间)、收缩压负值(24 h、日间、夜间)、舒张压标准差(24 h、日间、夜间)、收缩压标准差(24 h、日间、夜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动态血压、血压负值、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均呈正相关。结论动态血压、血压负值及血压变异性均是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与动态脉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左室肥厚(LVH)与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EH病人121例,行心脏彩色B超及24h动态血压检查。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将EH病人分为LVH组与无LVH组,LVH组63例,无LVH组58例,分析两组病人的动态血压各参数的变化。结果LVH组动态脉压(包括24h、白天及夜间平均脉压)均高于无LVH组(P〈0.01),而24h收缩压变异性低于无LVH组(P〈0.01),LVMI与夜间平均脉压及24h收缩压变异性分别呈独立相关(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303与-0.165)。结论动态脉压及血压变异性是EH病人合并LVH的独立预测指标,它们在LVH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动态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2 4hABPM)广泛应用于临床 ,为高血压病及其合并症的诊断和治疗开辟新的途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LVH)不仅与血压水平有关 ,而且还可能与血压变异性相关。血压变异性表示血压波动程度。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LVH之间的关系目前还不十分清楚 ,研究结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及主动脉根内径与动态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魏玲  综崇德 《高血压杂志》1997,5(3):208-209
目的探讨ABP与左室后壁厚度(LVPWT),室间膈厚度(IVST)及主动脉内径(AOD)之间的联系。方法对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及动态血压计同时测定其LVPWT、IVST、AOD及动态血压各参数值。结果左室肥厚(LVPWT或/和IVS)者50例,主动脉根扩张者60例。相关分析显示LVPWT、LVST及AOD、动态血压各参数平均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与24h平均收缩压、最高收缩压及夜间平均收缩压相关最密切(P<0.01),此外LVPWT,IVST及AOD与24h最高收缩压与最低收缩压之差(ΔABPs)及24h最高舒张压与最低舒张压之差(ΔABPs)亦呈正相关(P<0.05),其中与ΔABPs相比更密切(P<0.01)。结论血压波动性是左室肥厚及主动脉根内径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反映血压波动程度的新参数曲线平滑指数 (SI)与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左室重量指数(LVMI)的关系。方法 :选择 10 9例EH患者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 ,分析SI、动态血压变异性 (ABPV) ;二维超声测定LVMI ,以男 >12 5、女 >12 0为左室肥厚 (LVH)。结果 :LVH组LVMI、夜间收缩压ABPV(nSABPV)、2 4h收缩压SI(2 4hSIS)、夜间收缩压SI(nSIS)、夜间舒张压SI(nSID)明显高于无LVH组 (P <0 .0 5 )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LVMI与nSABPV、2 4hSIS、nSIS之间直线相关。结论 :SI可以作为一种反映血压波动的新监测指数 ,其与ABPV联合观察可以更好地反映血压的波动与LVH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左室肥大QT离散度的改变 ,及与心率变异的关系。  方法 对 85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心脏超声、QT离散度及心率变异的分析 ,并对左室肥大指数与QT离散度、血压与心率变异作相关分析。  结果 高血压伴左室肥大者QT离散度增加 [QTcd :(5 0 98± 18 79)ms ,QTacd :(5 1 2 1± 13 42 )ms ,QTsD :(15 47± 7 0 8)ms ,QTaSD :(15 48± 4 6 5 )ms] ;左室肌重与非左室肥大相比 ,心率变异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左室肥大指数 (LVMI)与QT离散度 (QTcd、QTacd、QTsD、QTaSD)呈正相关 ,血压 (SBP、DBP)与心率变异 (MSSD、HF、LF、TF)呈负相关。  结论  高血压左室肥大者心肌局部复极化不一致 ,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下降 ,但与左室结构改变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3.
脂联素水平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PN)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高血压患者119例,经超声心动图检查,依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划分为LVH组(60例)、非LVH组(59例)。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清APN浓度。依据血清APN水平将患者分为低水平组(5.5μg/mL)39例、中间水平组(5.5~7.4μg/mL)40例及高水平组(7.4μg/mL)40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血清APN水平与LVH的关系。结果:LVH组血清Log-APN水平显著低于非LVH组〔(0.7±0.1)vs(0.9±0.1)〕μg/mL,(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高水平组比较,低水平组发生LVH的OR值为8.56(95%CI:2.51~29.18,P=0.001),中间水平组发生LVH的O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APN血症与高血压患者发生LVH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2年10月至2014年7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的303例老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左心室肥厚分为2组,检测24 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及超声心动图,观察两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老老年高血压合并LVH组较不合并LVH组房性、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NN50、RMSSD、SDNN、SDANN的P值分别为0.573、0.198、0.110、0.812,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老老年高血压合并LVH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而老老年高血压合并LVH和不合并LVH患者心率变异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老年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病血压昼夜节律与左心室服厚(LVH)的关系。方法:对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以观察血压昼夜节律,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重量指数(LVMI),然后分析二相关关系。结果:血压昼夜节律减弱的70例中LVH有41例,占58.8%,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50例均有LVH(100%)。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左室肥厚率显的高于血压昼夜节律减弱的(P<0.01)。结论: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率与左室肥厚呈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8例,分别作24小时动态血压及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24h动态血压(包括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24h平均脉压)与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的关系。结果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脉压与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有相关性(分别为前者:r=0.415、P〈0.01,r=0.363、P〈0.01;后者:r=0.336,P〈0.05,r=0.346,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着24h平均收缩压增高、24h平均脉压增大而左室肥厚。  相似文献   

17.
左心室肥厚及脉压与老年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心室肥厚(LVH)及脉压(PP)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并发脑梗死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检测意义.方法使用超声方法检测52例老年并发脑梗死的EH患者及45例老年非并发症脑梗死的EH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合患者血压及PP情况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结果并发脑梗死组的LVMI及PP显著高于非脑梗死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LVMI随PP增加而增加,LVMI与PP呈显著正相关,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LVMI与PP相关系数分别为0.632和0.645(P<0.01),所有患者LVMI与PP之间相关系数为0.360(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LVMI及PP显著增加,且LVMI与PP呈显著正相关.同时监测LVMI和PP有助于了解老年EH患者疾病的不同状态,便于判断病程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9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脉压高低被分为≤60mmHg和〉60mmHg两组。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径、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求出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高脉压组年龄较大.LVMI显著高于低脉压组[(135.3±23.5:(115.7±25.2),P〈0.01]。结论:24h脉压高者更易发生左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心率24h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对初发未治疗高血压患者296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分析,根据患者夜间血压和心率均值较白天平均值下降是否超过10%,将患者分为4组:杓型血压和心率组(血压和心率均杓型,n=163)、非杓型血压组(血压非杓型,心率杓型,n=62)、非杓型心率组(血压杓型,心率非杓型,n=42)、非杓型血压和心率组(血压和心率均非杓型,n=29)。对4组间相关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非杓型率分别为25%和27%,非杓型心率的比例为24%。非杓型血压和心率组、非杓型血压组、非杓型心率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T)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明显高于杓型血压和心率组(均P<0.05),其中非杓型血压和心率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P<0.05),非杓型血压组、非杓型心率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非杓型血压、非杓型心率与左心室肥厚的发生密切相关。经调整相关指标后,非杓型血压和非杓型心率使左心室肥厚发生风险分别增加56%和32%。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心率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