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皮功能障碍与冠脉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脉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逆转失调的内皮功能是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新趋势。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评价方法及内皮功能障碍与冠脉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替罗非班(欣维宁注射液)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86例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替罗非班组40例,对照组46例.除常规药物治疗外,替罗非班组予替罗非班注射液10 μg/(kg·min)负荷剂量,静脉推注3 min,而后以0.15 μg/(kg·min)匀速持续静脉泵入48~72 h;对照组予生理盐水静脉泵入.入院后即刻抽血测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用药24 h后,抽血复查上述指标,并用高频超声探头分别测量两组患者肱动脉基础内径、反应性充血内径、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计算血流介导的动脉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nitroglycerin-mediated dilation,NMD).最后比较两组间及组内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 用药后替罗非班组与对照组比较,其FMD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3.0% vs 4.6%±2.1%,P=0.008),然而两组在NMD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替罗非班组NO水平显著升高[(38.63±16.42) μmol/L vs (44.74±2.77) μmol/L,P=0.017],ET水平显著降低[(117.61±14.25) pg/ml vs(107.57±16.45)pg/ml,P=0.006].结论 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FMD,显著升高NO水平,降低ET水平,提示替罗非班对血管内皮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胡智  王吉  赵宏  于海  张齐  李勇  张宝和 《人民军医》2013,(12):1425-142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时间均为12周;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1(ET-1)等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vWF、hs-CRP和ET-1水平下降幅度均非常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血管内皮功能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ACS病人43例,以冠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来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同时以我院门诊非冠心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量介导的肱动脉扩张(FMD)测定来评估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ACS组FM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CS组FMD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ACS患者FMD水平明显降低,且FMD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性呈负相关,可作为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内皮祖细胞是血管内皮的前体细胞,这是一群具有游走特征的、能进一步增殖分化的幼稚内皮细胞,主要参与血管内皮修复、缺血器官以及肿瘤组织的新血管形成。脑梗死发生后,在缺血部位存在着新血管形成,此过程同样存在着内皮祖细胞的参与。内源性内皮祖细胞的增加与循环中的内皮祖细胞最大程度参与到新血管组织中,可能是脑卒中治疗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就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分离纯化和培养、动员,以及它在缺血性心血管病、脑缺血治疗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内皮祖细胞是血管内皮的前体细胞,这是一群具有游走特征的、能进一步增殖分化的幼稚内皮细胞,主要参与血管内皮修复、缺血器官以及肿瘤组织的新血管形成。脑梗死发生后,在缺血部位存在着新血管形成,此过程同样存在着内皮祖细胞的参与。内源性内皮祖细胞的增加与循环中的内皮祖细胞最大程度参与到新血管组织中,可能是脑卒中治疗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就血管内皮祖细胞的分离纯化和培养、动员,以及它在缺血性心血管病、脑缺血治疗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脊神经刺激对冠脉内皮功能及血流储备的影响。方法小型猪10只,用冠脉造影的方法,测量左冠脉主干的内径。同时插入5F塑型后的右冠造影管到冠状静脉窦。在胸椎3~4间隙椎旁2cm,分别进针3.5cm,电麻仪刺激30分钟。刺激后立即做冠脉造影,并同时分别抽取冠状动静脉血各1ml送检,测量其NO、ET含量。结果刺激脊神经可以改善内皮功能,促进内皮细胞释放NOx同时减少ET的释放,增加冠状动脉直径。结论脊神经刺激疗法能改善冠脉内皮功能及血流储备。  相似文献   

8.
肥胖者内皮功能障碍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内皮功能障碍与胰岛素抵抗(IR)的因果关系。方法260例无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病的中年肥胖患者,其中内皮功能异常者157例,内皮功能正常者103例,均随机分为减重干预组和未干预组。另选87例正常体重的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强化生化方式减重干预2年,随访前后测定体脂、血压、血脂、空腹血糖和胰岛素,计算IR指数(HOMAIR),并通过高分辨率超声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结果肥胖伴内皮功能异常者减重干预后内皮功能明显改善(4.56±4.79vs15.17±5.80,P<0.01),IR减轻(0.91±0.18vs0.68±0.22,P<0.01),未减重者内皮功能无改善,IR加重(0.92±0.20vs1.13±0.25,P<0.05);肥胖伴内皮功能正常者减重干预后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维持不变,而未减重者内皮功能出现异常(16.29±4.59vs7.88±5.24,P<0.01),胰岛素敏感性降低(0.66±0.30vs0.81±0.25,P<0.01)。结论内皮功能障碍是导致和加重肥胖者IR的重要原因,减重干预可逆转异常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内皮功能障碍与实验性血管痉挛的关系,将28只新西兰白兔分成假手术对照组(n=8)、普通饮食组(n=8)和高胆固醇饮食组(n=12),通过血管造影观察球囊内皮剥脱前后和喂养8周后麦角新碱诱发血管痉挛情况以及乙酰胆碱诱导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变化情况。血管造影显示,在高胆固醇饮食组麦角新碱可以诱导出明显的血管痉挛,且痉挛血管节段乙酰胆碱诱导的内皮依赖性的舒张功能受损,痉挛血管收缩反应性的升高与内皮功能的损伤呈正相关,提示高胆固醇和内皮剥脱导致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可能与实验性血管痉挛的诱发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内皮源性血管性因子与肾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罗先润  苗莉  高爱社  魏娜  张辉  娄云霄  刘安丰  方鹏  孙斌 《武警医学》2013,24(12):1081-108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是临床上的危急重症,其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内不稳定斑块破裂引起血栓形成而导致的心脏急性严重缺血综合征.既往研究发现,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能够修复损伤的血管内皮,对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极其重要[1].本研究观察2009-09至2010-12在本院心内科住院确诊的稳定型心绞痛与ACS患者循环血中EPC的数量及功能的变化,探讨EPC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王娟  朱红枫 《西南军医》2012,14(2):306-309
川崎病目前已经成为婴幼儿常见病之一。冠状动脉损害是川崎病的主要并发症,可以形成冠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CAA),甚至猝死。本病已取代风湿热成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川崎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不明,有研究报道显示:KD的发病机制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有关,其中血管内皮损伤因子(VEGF)与内皮抑素(ES)的平衡在KD发病周期中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现对KD病变密切相关的血管生长因子及内皮抑素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杨光磊 《武警医学》2019,30(3):233-236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PCI术后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辽河油田总医院心内科2017-10至2018-03收治的拟行PCI治疗的ACS住院患者137例,以随机信封法分为通心络组(68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常规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口服治疗,观察周期均为12周。监测两组PCI术后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白细胞介素(IL)-18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变化,术后12周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结果 观察治疗12周后,两组Angptl2[(27.61±8.55)ng/L,(32.30±11.56)ng/L]及IL-18[(75.66±10.22)pg/ml,(91.81±12.99)pg/ml]水平均较治疗前[(61.95±10.31)ng/L,(60.83±10.00)ng/L;(178.28±12.00)pg/ml,(180.12±10.43)pg/ml]显著降低(P<0.05),同时PAI-1水平[(26.64±8.0)μg/L,(30.92±6.64)μg/L]较治疗前[(88.71±8.11) μg/L,(83.33±8.70) μg/L]显著降低(P<0.05);且通心络组Angptl2及IL-1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通心络组PAI-1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FMD和C2均有改善,通心络组[FMD(8.99±1.12),C2(6.32±0.70) ml/mmHg×100]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6.65±0.95),(5.42±0.91)ml/mmHg×100]) (P<0.05)。结论 通心络可通过降低Angptl2、IL-18、PAI-1水平及改善FMD和C2,减轻ACS患者PCI术后炎性反应、恢复血管内皮功能和修复小动脉弹性。  相似文献   

14.
Seng  K  Breuckmann  F  Sehlosser  T  黄璐 《放射学实践》2010,25(6):676-676
目的: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同时患有周围动脉粥样硬化疾病(PAD)的发病率相当高。另一发面,PAD是心脏病事件的额外风险因子。本研究评价动脉病理和全身MR血管成像及电子束CT(EBCT)与MSCT检出的冠状动脉钙化(CAC)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28例疑有或已确诊CAD的患者(男161例,女性67例)行全身对比增强MRA和EBCT和/或MSCT检查。每例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按下列方式计算:  相似文献   

15.
李定宪  郭小芹 《武警医学》2010,21(6):539-542
微粒(microparticle,MP)是细胞激活、损伤或凋亡后从细胞膜脱落的直径小于1μm的小囊泡。其表面携带有磷脂成分(主要是磷脂酰丝氨酸)和来源细胞的蛋白。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就发现人血清中含有亚细胞的血小板样促凝血因子,其后首次运用电镜技术鉴定出这种亚细胞因子就是血小板起源的MP,并命名为“血小板尘”,它能像完整血小板那样以相同方式促进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张兆源 《人民军医》2010,(12):926-927
目的:观察脑心通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血管内皮功能等相关因子的影响程度及安全性。方法:将ACS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给予辛伐他汀10mg,每晚1次,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每次4粒,每天3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用药前后氧化亚氮(NO)、血管内皮素-1(ET-1)、纤维蛋白原(FIB)、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O水平升高,ET-1水平和FIB减低,t-PA活性增强,PAI-1活性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P〈0.01)。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脑心通能够有效改善ACS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7.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EPC)是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在生理或病理因素刺激下,可从骨髓被动员到外周血进行损伤修复。内皮祖细胞又称血管母细胞(angioblast),不但参与出生后的血管生成(angiogenesis,AG),亦参与机体、器官损伤后的血管再生与修复。1997年,Asahara等[1]首次证明循环外周血中存在能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并将其命名为血管内皮祖细胞。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内皮祖细胞在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血管形成及创伤愈合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体内调节机制、功能和临床应用作一…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0年,Furchgott等发现血管内皮可以释放一种使血管扩张的物质,即后来确认的NO,彻底改变了血管内皮仅仅是一层简单的分隔血液和组织的血管内层组织及半透膜性屏障的认识。血管内皮是一个具有高度活性的代谢和分泌器官。它既是感应细胞又是效应细胞,能感知血液中的炎性信号、激素水平、切应力、压力等信息。同时通过释放活性物质对这些信息作出反应。本研究就近年血管内皮主要功能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姚丽萍 《西南军医》2010,12(6):1167-1169
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一类能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不仅参与人胚胎血管生成,同时也参与出生后血管新生和内皮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大量的研究显示,动员和移植的EPCs可提高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能力,促进损伤血管的修复和再内皮化,这为治疗以坏死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类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因此EPCs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血管内皮祖细胞与血管新生的关系及其在治疗性血管新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