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病床的应用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12月收治的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为医院康复科住院病床组,B组为家庭康复病床组。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行Barthel指数、FIM、QOL-BREF指标评定后,A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其具体包括Brunnstrom、Bobath、PNF技术、言语治疗、作业治疗等。B组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基础上,增加辅具配备及环境改造的指导。两组均每次训练30 min,2次/d,每周练习6 d,共12周,训练12周后再次对两组患者行Barthel指数、FIM、QOL-BREF指标评定。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12周后,A组Barthel指数40、40~60、60分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5.0%、40.0%、45.0%,B组分别为10.0%、40.0%、50.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FIM评分126~108、107~36、35~0分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0.0%、20.0%、10.0%,B组分别为75.0%、20.0%、5.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QOL-BREF评分为(88.92±2.42)分,B组为(89.53±3.82)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家庭病床康复服务既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又可减轻家庭经济和人力负担,同时在一定程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减少了医院交叉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前,脑卒中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很高,在我国分别为719/10万、116/10万、80%,是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庭生活质量的疾病,但有效的康复治疗最终能使47%-76%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ADL)达到部分或完全的独立阁。随着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和体制的健全,随着各级残疾人联合会为残疾人服务机制的健全,脑卒中患者的社区综合康复治疗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尽快探索出一条很有效的社区康复机制,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康复工作内容要求闭,为社区脑卒中患者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是广大社区康复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患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影响患者康复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1月收治的5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一进行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后采取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上田敏偏瘫功能评定量表和功能独立性量表(function independent measure,FIM)对患者进行功能测定,分析影响患者功能康复的相关影响因素。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康复治疗介入是影响FIM的正性因素,而BMI、高胆固醇血症、性别、居住状态和二便失禁是负性影响因素(P0.05)。接受康复治疗时间和康复治疗介入是影响上肢功能的正性因素,BMI、浅感觉损伤、发病次数以及吞咽困难是负性影响因素(P0.05)。接受康复治疗时间以及康复治疗介入是影响下肢功能的正性因素,而BMI、高胆固醇血症、浅感觉损伤是负性影响因素(P0.05)。康复治疗介入是影响BBS的正性因素,而BMI、高糖血症以及发病次数是负性影响因素(P0.05)。发病至介入治疗时间和康复治疗介入是影响手指功能的正性因素,而发病次数、二便失禁以及肌张力是负性影响因素(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康复质量负性影响因素较多,仅康复治疗及时介入以及延长康复治疗时间对提升脑卒中患者康复质量起正性促进作用,应对负性影响因素加强控制,以提高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4.
魏敏 《浙江预防医学》2007,19(12):94-94,96
脑卒中是一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疾病,在我国约分别为219/10万,116/10万及80%[1]。卒中后,半数以上患者遗留各种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社会与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2]。早期康复的实施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得到很大的改善,而康复护理在其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设计了一套强化康复护理方案应用于临床,并与单纯康复治疗基础护理进行了比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32例脑卒中患者,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3]。急性期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病情稳定后康复…  相似文献   

5.
贾立斌 《中国保健》2008,16(14):664-665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康复训练的早期介入可降低该病的致残率,我们对8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护理,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后,大多会程度不同地留下某些功能障碍(残疾),如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偏瘫)、言语或交流障碍(如失语或构音障碍等)、认识和知觉功能障碍(如记忆障碍、失认、忽略、体象障碍等)、情感和心理障碍(如强迫症、抑郁、焦虑等)、吞咽障碍,二便控制障碍、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功能障碍等。所谓“脑卒中的康复医疗”,就是在脑卒中后,通过医学的手段预防残疾的发生和减轻残疾的影响,最大程度地恢复患的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龚菊红  周华  何燕 《社区卫生保健》2009,8(3):224-225,228
目的研究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牛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遗症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家庭康复护理,并采用Barthl指数、FAQ家属调查问卷进行评定,6~1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康复护理有助于脑市中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在社区生活的脑卒中患者中50%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负担。近几十年来中国社区康复从无到有,并在不断的发展,越来越得到国家、社会的支持。但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结构复杂,脑卒中人数多,分布广,经济条件有限的状况,特别是城乡之间社会、经济、卫生的发展不均衡,社区康复在城乡的开展及患者的就诊情况差别甚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病发脑卒中的患者应用基于早期康复理念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病发脑卒中的患者共计98例,并按照随机电脑等量法的分组原则进行规范化处理,每组各纳入患者49例。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对照组纳入患者配合开展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纳入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密切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并比较其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活动开始前,两组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活动开展后,两组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且实验组显著具有更高水平(P<0.05)。结论 对病发脑卒中的患者应用基于早期康复理念的治疗方案具有显著疗效,明显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的同时,还能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积极促进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不仅发病率高,同时也有较高的伤残率和死亡率。文献报道中国脑卒中发病率为250/10万,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现存的脑卒患者中75.0%丧失劳动力,40%重度致残,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心理、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5年8月份——2017年8月份我科室收治的脑卒中的患者92例分成两组,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再次基础上实施早期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统计结果达到95.65%(44/46),较比对照组统计结果84.78%(39/46)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较对照组统计结果均有不同程度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的提高,护理满意度也大大提高,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正>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全国每年新发脑血管病患者数约130万~150万[1],幸存者中约有70%~80%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其中43.7%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痛苦与沉重的负担[2]。先期研究[3]证明: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整体、系统的早期肢体康复护理对提高偏瘫患者的疗效、减少后遗症和改善患者的生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导致长期残疾的首要疾病。目前有3/4的脑卒中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残疾,导致劳动能力丧失,生活不能自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32例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在医院接受一级康复护理后,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护理,康复组恢复期在医院接受二级康复护理,维持期在护理人员指导下在家接受三级康复护理。采用生活质量测评表(QO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康复前,两组患者QOL总得分及各项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6个月后,组内比较发现得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组间比较发现康复组得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三级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张平 《慢性病学杂志》2015,(1):61-62,65
目的 探讨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徐州市丰县中医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中医康复护理,60 d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分量表及Barthel评分法评价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80.6±18.4)分,对照组为(51.7±1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2.3±9.2)分,对照组为(53.1±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分级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中医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社区康复模式下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脑卒中住院患者一般资料及生活自理情况,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The Medical Outcome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MOS—SF-36)对其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出院后坚持康复训练的脑卒中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MOS—SF一36评分分别为93.6、95.42、99.54、100.3;出院后未坚持康复训练脑卒中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MOS—SF-36评分分别为99.86、99.3、97.92、96.23。结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不同时期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出院后继续康复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障碍,有助于生活质量的维持和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脑卒中(Stroke)作为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具有高死亡率、高复发率以及高致残率等特点,是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及生命的疾病[1]。虽然目前脑卒中的死亡率较以前减少,但大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了其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其中康复组6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手段进行治疗;对照组60例,仅进行药物治疗。运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MBI)进行评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康复组的FMA和MBI评分在1个月、3个月、6个月均有显著提高;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善。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介入有利于运动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刘勇 《现代养生》2015,(4):154-155
目的:分析和研究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将其按投币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康复方法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降低患者肢体痉挛程度,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