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痴呆最常见的原因,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近代研究提示,β淀粉样蛋白(Aβ)异常聚集及其神经毒性是AD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因此如何减少Aβ在脑内聚集以及降低其毒心已成为治疗AD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针对干预Aβ代谢及其神经毒性治疗AD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以记忆损害为主要表现渐进性发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随着老龄化社会发展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近年来的研究使AD经典发病机制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受到了挑战,Aβ寡聚体(Aβ oligomers, AβOs)的毒性作用得到了一致性的认可,可能是AD发病的触发因素。关于Aβ寡聚体具体来源、结构和致病机制的认识还不充分,可能不同类型寡聚体致病毒性不一致,作用机制有差别。本文综述了对Aβ寡聚体的新近认知,以及它们的结构特点和致病作用,以求更好的理解Aβ寡聚体和AD的关系,为之后的研究提供可能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Aβ免疫治疗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最常见的变性性痴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AD的方法,而β淀粉样蛋白(Aβ)免疫治疗为AD患者带来了希望.此文就Aβ免疫治疗的机制、方法和尚待解决的问题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中的A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推动了AD的病因研究 ,发现了几个AD的相关基因 ,其中最重要的是APP基因 ,由于APP蛋白断裂后产生具有毒性作用的Aβ。目前有许多研究者认为Aβ是AD的发病直接原因 ,本文就AD中的Aβ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尼古丁对β-淀粉样蛋白(Aβ)细胞毒性的拮抗作用及与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不同浓度的尼古丁分别单独或与Aβ25~35同时作用于PC12细胞24h,然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Blot法检测PC12细胞上清液中的可溶性β-淀粉样前体蛋白α片段(sAPPα)和细胞内胰岛素降解酶的表达水平。结果(1)尼古丁浓度于0.10~500μmol/L时,对PC12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均P〉0.05),当浓度升至1000μmol/L时则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P≤0.05);Aβ25~35浓度于1~100μmol/L时对PC12细胞具有明显毒性作用(均P≤0.01),Aβ25~35浓度降至0.10μmol/L时则失去其毒性作用(P〉0.05)。(2)尼古丁浓度于0.10~1000μmol/L时,对Aβ25~35诱导的细胞毒性呈现不同的作用:尼古丁浓度于0.10~100μmol/L时可部分拮抗Aβ25~35诱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均P〈0.01),但不能使PC12细胞活力恢复至正常细胞水平(均P〈0.01);而当尼古丁浓度于500μmol/L和1000μmol/L时则不产生拮抗Aβ25~35诱导的细胞毒性作用(均P〉0.05)。(3)Aβ25~35(20μmol/L)和尼古丁(100μmol/L,1000μmol/L)单独或联合作用均可引起PC12细胞可溶性β-淀粉样前体蛋白α片段分泌水平升高(均P〈0.01),其中以尼古丁浓度为100μmol/L时可溶性β-淀粉样前体蛋白α片段的分泌水平最高。(4)浓度为20μmol/L的Aβ25~35可导致胰岛素降解酶表达水平降低(P〈0.01),而浓度为100μmol/L的尼古丁可明显拮抗这种作用(P〈0.01),1000μmol/L的尼古丁则无明显拮抗作用(P〉0.05);将浓度为100μmol/L和1000μmol/L的尼古丁分别单独作用于PC12细胞时,胰岛素降解酶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尼古丁对Aβ25~35诱导的细胞毒性的拮抗作用与可溶性β-淀粉样前体蛋白α片段的分泌水平并无直接关系,而可能与胰岛素降解酶的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6.
β淀粉样蛋白代谢相关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目前认为β淀粉样蛋白(Aβ)的异常沉积是AD主要发病机制之一,然而,Aβ的异常沉积与Aβ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异常密切相关。本文就Aβ代谢相关基因作一综述,并讨论其在AD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早期和精确地诊断AD非常重要,也最为困难。所以脑脊液的生物学标记将有特别价值。本文综述AD的脑脊液生物学标志物Aβ42和Tau蛋白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体内β淀粉样蛋白(Aβ)的代谢异常。方法:随机选取70例正常人(对照组)、55例AD患者,检验其血浆中Aβ40水平和载脂蛋白E基因(ApoE)多态性,将AD按轻、中重度和不同ApoE基因型分组后与相应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D组、轻度AD组Aβ40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重度AD组Aβ40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ApoEε4AD组较相应对照组Aβ40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组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D患者体内Aβ40异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与ApoEε4基因型相关。  相似文献   

9.
线粒体相关性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线粒体相关性β淀粉样蛋白(Aβ)正逐渐成为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病理生理学改变的热点。线粒体相关性APP和线粒体相关性Aβ是指以线粒体为特异性靶点,存在于线粒体膜上或沉积于线粒体基质内的APP和Aβ。文中将分别介绍线粒体相关性APP和线粒体相关性Aβ的来源、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揭示其与AD发病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记忆力衰退、判断力和理解力下降等.其主要病理学特征是老年斑、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和神经元丢失,其中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是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s,Aβ)[1].  相似文献   

1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多发生在老年、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学特征包括神经元丧失、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形成、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tangles,NFT)、胆碱能纤维末端突触素减少、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等,其中SP和NFT为其特征性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小板淀粉样前体蛋白代谢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观察血小板活化后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变化,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血小板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代谢特点.方法 分离36例AD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的血小板,用免疫印迹检测凝血酶作用后的可溶性APP水平;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β含量.结果 凝血酶作用后,血小板上清中可以检测到可溶性APP和Aβ.活化后AD患者血小板上清中可溶性APP水平较对照组水平下降31.0%(P<0.05).凝血酶活化后,AD组血小板上清Aβ水平从(3.1±2.7)ng/L增加至(5.8±3.2)ng/L(P<0.01),对照组Aβ水平由(6.1±4.4)ng/L增加为(11.5±5.9)ng/L(P<0.01).AD组Aβ平均增加(2.8±2.1)ng/L,低于对照组增加水平(5.5±3.6)ng/L(P<0.01).结论 血小板中含有APP的代谢产物可溶性APP和Aβ.AD血小板可能存在APP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中β淀粉样蛋白与内质网应激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理中,β淀粉样蛋白(Aβ)神经毒性作用是AD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内质网作为重要的细胞器,其功能改变对细胞产生深刻影响,内质网的应激反应会产生蛋白质构象功能障碍,导致过多的Aβ形成,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病理改变。因此内质网应激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起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关于β淀粉样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有多种观点,新的观点认为Aβ斑与阿尔茨海默病并不相关,Aβ的生成是神经元损伤的非特异性反应,甚至认为Aβ斑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结果。也有学者认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与Aβ状态、分布、性质的改变有关,与Aβ斑数量的增多无关。  相似文献   

15.
阿尔茨海默病主要病理特征是大脑皮层与海马区出现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缠结。β淀粉样蛋白是老年斑 的主要成分,能激活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使炎症细胞因子过度表达,导致炎症反应,而抗炎治疗具有积极 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Aβ蛋白表达增高在脑内聚集形成老年斑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在胞内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尽管Aβ与tau蛋白的损伤机制一直是AD研究的重点,但目前仍未找到能有效治疗AD的药物.本文主要概述了Aβ蛋白聚集与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对大脑损伤作用的分子机...  相似文献   

17.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1]。其主要病理特征为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异常沉积和神经原纤维缠结、海马锥体细胞颗粒空泡变性及神经元缺失[2]。AD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发病率高、预后差、治疗花费高等特点。AD的患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65岁以上老年人群AD患病率约为5%,而在85岁以上人群中甚至高达20%[3]。研究报告显示,到2050年,预计每33 s就会出现1例新的AD病例[4]。随着对AD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A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  相似文献   

18.
β-淀粉样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退变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以智能衰退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引起痴呆的主要原因。其主要病理特征为细胞外间隙Aβ(β-amyloid protein)沉积所形成的老年斑(Senile Plaque,SP)、细胞内异常磷酸化的Tau蛋白聚集所形成的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血管淀粉样变性以及皮质、海马神经元丢失等。随着社会老龄化,AD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但AD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研究认为AD是由遗传、代谢和环境因素所构成错综复杂的广泛病因谱所致,而Aβ神经毒性是各种因素引起AD的共同通路,是AD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β淀粉样蛋白(Aβ)多肽对阿尔茨海默病(AD)转基因果蝇大脑中胆碱神能经元突触的影响。方法分别建立转Aβ40,Aβ42基因果蝇AD两个模型组,以野生果蝇(canton-s)作为对照组。采用生物素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成像记录投射神经元的形态;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各组投射神经元胆碱能的自发突触后电流和微兴奋性突触后电流;检测各组果蝇的嗅觉短期记忆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Aβ42组的自发突触后电流的频率和振幅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β42组微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频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巴甫洛夫的嗅觉相关的短期学习记忆测试中,与对照组相比较,Aβ40,Aβ42两组果蝇学习记忆指数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β肽对胆碱能突触传递的影响提示,其可能是由Aβ肽引起胆碱能神经元变性和记忆不断下降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探讨联合分析脑脊液中Tau蛋白和Aβ1 4 2含量作为生化指标对诊断阿尔茨海默病的意义 ,以及患者年龄、痴呆严重程度对脑脊液中Tau蛋白和Aβ1 4 2含量的影响。方法 :利用夹心酶联免疫法进行同份标本同时测定 ,分析了 6 3例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与 4 9例帕金森病 (PD)、2 2例非阿尔茨海默型痴呆、10例血管性痴呆、11例正常颅压脑积水以及 2 4例非痴呆的神经科患者脑脊液中Tau蛋白和Aβ1 4 2的含量。 结果 :AD组脑脊液中Tau值 (pg mL)明显升高 (491.3± 379.9) ,Aβ1 4 2值 (pg mL)明显降低 (486 .1± 2 93.5 )。脑脊液中Tau值及Aβ1 4 2值与年龄或痴呆的严重程度MMSE得分值间无相关性。结论 :同时测定脑脊液中Tau和Aβ1 4 2含量较单独测定Tau值或Aβ1 4 2值对于AD的诊断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这一方法对于AD的诊断以及其他类型痴呆和不伴痴呆的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意义。但对于区别混合型痴呆的意义尚难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