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静脉穿刺后如压迫血管方法不对,局部出现皮下出血、肿胀、疼痛,就为再注射时选择血管带来较大困难。为预防上述情况的发生,本文对100例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股资料本组100例无出血倾向接受静脉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SO例。A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1个月;B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1岁。穿刺部位,A组头皮2例,手背20例,腕部IO例,肘正中10例,前臂1例,足背3例,内踝4例;B组头皮3例,手背15例,腕部10例,肘正中5例,前臂2例,足背3例,内踝12例。12操作方法拔针时…  相似文献   

2.
降纤酶静滴外渗致穿刺部位皮下出血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冬花 《农垦医学》2003,25(4):310-310
1 病例资料患者女 ,70岁 ,于 2 0 0 3年 4月因脑梗塞来我院治疗 ,入院后给予降纤酶 2支每日 1次静滴。护士扎在手背静脉 ,半小时后 ,发现手背有一 1cm× 1cm硬结 ,拔掉后重新在另一侧手背静脉穿刺 ,并嘱咐用热毛巾热敷。晚上患者自感穿刺手背疼痛 ,第二日逐渐肿大 ,用硫酸镁湿敷 ,效果不明显。手背膨隆 ,肿胀明显 ,局部皮肤色泽无明显改变 ,压痛 ,皮温正常 ,无波动 ,活动受限。抗菌素应用下局部用神灯理疗 ,每日 2次 ,1周后恢复正常。2 讨论老年患者由于血管退行性改变 ,容易出现液体外渗。降纤酶有溶栓抗凝作用 ,穿刺斜面如未完全置于血…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有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脏供血不足,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性损害[1].本科收治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留置静脉套管针时穿刺失败,导致左手背及前臂屈面、背面大面积血肿,经精心护理,血肿吸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2002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妇产科共静脉穿刺抽血3762余人次,发生皮下淤血175例,占4.7%。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门诊护士在为患者执行各项治疗过程中,静脉输液是最常用的给药方式,在给患者输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会引起皮下淤血或青紫。一般多发生于患者双上肢手背及前臂等处,多表现为局部青紫或肿痛,不但不利于再次静脉穿刺,而且会给患者带来肉体上的痛苦,使患者对输液产生恐惧心理,甚至会影响到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护理人员采取有效护理方法和措施可以预防或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现总结  相似文献   

6.
静脉穿刺皮下瘀血原因的解剖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新鲜小儿、成人尸体浅静脉模拟静脉穿刺,探索临床静脉穿刺后皮下瘀血的原因,实验证实,穿刺后皮下瘀轿与拔针的方式有直接关系。主要因素有:穿刺针头切割静脉上壁或下壁经起出血;针头切割皮下毛细血管出血以及穿刺针眼出血。结合出血原因,本文就与出血相拳穿刺技术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并在临床进行实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2002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妇产科共静脉穿刺抽血3762余人次,发生皮下淤血175例,占4.7%.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①目的 探讨防止静脉穿刺后皮下瘀血的有效措施。②方法 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静脉穿刺后用输液贴,从血管穿刺点为中心覆盖于局部,再用拇指纵向施压5~10分钟,同时按压2个穿刺点,有效防止皮下瘀血的发生;对照组用输液贴以血管穿刺点为中心覆盖于局部,用示、中指横按压5~10分钟。③结果:两组对比观察组方法优于对照组方法。④结论:观察组方法较有效地防止静脉穿刺后皮下瘀血,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静脉给药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危重枪救病人及慢性病入,几乎是不可少的,也是主要给  相似文献   

10.
静脉穿刺给药或采血是临床上重要的给药途径和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常规表浅静脉穿刺致皮下血肿现象时有发生,多由于护理人员在操作时技术不熟练、动作粗暴、不能一次成功、针管固定不牢、部位选择不当,造成血液溢出血管,淤积于皮下而形成。在短时间内很难吸收,且易引起感染。皮下血肿现象一旦发生,医护人员要妥当地给予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1.
静脉穿刺给药或采血是临床上重要的给药途径和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常规表浅静脉穿刺致皮下血肿现象时有发生,多由于护理人员在操作时技术不熟练、动作粗暴、不能一次成功、针管固定不牢、部位选择不当,造成血液溢出血管,淤积于皮下而形成。在短时间内很难吸收,且易引起感染。皮下血肿现象一旦发生,医护人员要妥当地给予治疗和护理,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献血后发生皮下出血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保护献血者安全。方法随机抽取2002--2011年8万份无偿献血者档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者若用一个手指按压针眼,其皮下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用3个手指按压针眼者;首次献血者皮下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按压10分钟以上者较少发生皮下出血。结论献血者用正确的指法按压针眼、护士具备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均可减少献血后皮下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65岁。主因发热待查入院。入院后用静脉留置针(BD-24号)输液。第2天20:00测体温40℃,给予安痛定2 mL,氟美松5 mg肌内注射。21:00输液完毕,当时值班护士发现留置针敷贴松开,重新更换敷贴后用肝素盐水(生理盐水250 mL加肝素钠100 mg)封管。23:00患者大汗淋漓,体温降至37.5℃、,嘱多饮水。凌晨1:00护士在巡视病房时看到患者正在熟睡,但床单有大片血迹,立即检查,发现留置针脱落,穿刺点仍在出血,即给予穿刺点按压止血。患者意识清楚,仍出汗,体温36℃,血压110/70 mm Hg。根据床单血迹范围估计出血量约100 mL,请示值班医  相似文献   

14.
<正> 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临床护理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技术操作。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既为病人赢得抢救时间,减轻病人痛苦,又可促进护患关系的融洽。静脉穿刺后出现皮下瘀斑,给病人造成身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负担,以及对护士技术水平的不信任,由此导致病人挑选注射护士而引起护患之间,护士与护士之间的矛盾。所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在进行手背静脉穿刺时,需要熟练掌握穿刺和拔针技巧,注意保护血管。现  相似文献   

15.
<正>静脉穿刺后穿刺部位皮下淤血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影响因素较多,多出现在局部,少见大面积皮下出血。2014年3月我科相继出现2例患者肘正中静脉穿刺采血后前臂大面积皮下出血,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1,男,53岁,右示指砸伤,甲床远端及指端软组织部分缺损,指骨粗隆部外露1小时,于2014年3月6日入院。入院后行左肘正中静脉采血,穿刺顺利,穿刺完毕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发现静脉穿刺后的皮下淤血的客观因素,制定“静脉穿刺后出现皮下淤血的风险评估表”。方法选取513例首日入院患者,利用静脉穿刺后出现皮下淤血的风险评估表进行皮下淤血风险评估。对出现阳性的结果的68例患者的评分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结果表明阳性样本的评分明显高于阴性样本,评分可以作为预测疾病阳性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根据数据统计分析,当患者评分高于7分时,患者将有可能因客观因素出现皮下淤血,对操作者提出警示。讨论评分表的应用能够对于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的皮下淤血风险进行一定判断,并可通过阈值对操作者起到警示作用,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不仅有助于提升临床操作,对于因此导致的医院纠纷也能够做到言之有据。  相似文献   

17.
18.
静脉穿刺技术应用于静脉输液、注射和抽血。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医院治疗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医院水平和患者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仅要求护士:“一针见血”,而且还要达到无痛性拨针和避免拔针后皮下静脉淤血,静脉穿刺后皮下淤血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影响因素较多,就目前掌握的皮下瘀血的相关因素及采取的相应预防措施,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静脉穿刺拔针后皮下瘀血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华 《华夏医学》2002,15(2):256-257
静脉穿刺失败,使药液外渗,可致穿刺部位肿胀及皮下瘀血,给患者造成疼痛,给以后的穿刺带来困难.而如果整个静脉输液(或注射)过程顺利,拔针后未能妥当压迫穿刺点,亦会使皮下瘀血,造成不良后果.因而,要有效地保护好血管,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在治疗中的痛苦,要有熟练的穿刺技术外,注意拔针后压迫穿刺点的最后环节也至关重要.现对本科静脉穿刺拔针后出现皮下瘀血的病例进行分析,并针对其原因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