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对我院2011年7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分娩产妇应用胎头吸引阴道助产分娩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产妇均一次吸引成功,(1)胎头吸引助产指征:胎儿窘迫36例,第二产程延长11例,宫缩乏力9例,产妇并发症4例。(2)新生儿情况及其并发症:新生儿体重(3212±120)g,其中有3例巨大儿。并未发现有颅内出血、新生儿死亡以及头颅出血等症状,新生儿窒息(轻度)4例,均系胎儿窘迫指征。(3)产妇并发症:切口延裂2例,会阴侧切58例;会阴裂伤程度较轻,无II度、III度裂伤,仅有2例I度会阴裂伤。因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1例。胎头吸引阴道助产的安全性与成功率均较高,操作简便,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对我院1982-2003年胎头吸引器助产(下称胎吸术)失败15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侯爱新 《临床医学》2000,20(10):55-56
胎头吸引术系用一种特制的吸引器置胎头,形成负压后吸在胎头上面而协助引出胎头的手术,简单、方便、易掌握,优点多,临床应用广泛。我院自1996年1月~1998年12月行胎头吸引助产术221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胎头吸引术在阴道助产分娩的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对该院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168例产妇进行胎头吸引术助产分娩,分析其效果.结果 168例经胎头吸引术用于阴道助产分娩均成功,母婴并发症较少.结论 胎头吸引助产能有效缩短第二产程,对避免胎头在产道中过度挤压造成缺氧、窒息及颅内出血、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晓丽 《临床医学》2012,32(7):72-73
目的探讨胎头吸引助产阴道分娩的产妇分娩指征与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分娩的产妇362例,分娩方式均为阴道分娩,根据助产方式将产妇分为两组,胎头吸引助产组208例,产钳助产组154例。两组产妇均行会阴切开助产术,使用胎头吸引与产钳助产的指征为胎儿窘迫与第二产程延长。结果两组产妇的分娩成功率、失血量、胎儿体重、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要求无痛分娩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胎头吸引组产妇胎位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产钳助产组。结论胎头吸引阴道助产术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效果显著的助产方式,结合产钳助产具有更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胎头吸引助产与低位产钳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产科收治的100例产妇,按照助产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50例。对照组实施胎头吸引助产,观察组给予低位产钳助产,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会阴撕裂等不良情况发生率为16.00%,新生儿头颅血肿、颅内出血、窒息并发症发生率为22.00%,与对照组18.00%、24.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头吸引助产与低位产钳助产效果相当,各有优势,应根据产妇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助产术。  相似文献   

10.
胎头吸引术是产科常用的一种助产技术 ,常被用来缩短第二产程 ,帮助产妇顺利完成经阴道分娩 ,但处理不当可给母婴造成损害 ,甚至产生严重并发症[1] 。我院应用硅橡胶胎头吸引器 (以下简称硅吸 )配合先用手法纠正胎方位再助产结束分娩 10 0例 ,在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痛苦及母婴并发症方面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998年在我院分娩并具有胎头吸引术指征的产妇 2 0 0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用硅吸10 0例作为实验组 ,用传统的牛角型及圆锥型吸引器 10 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 2 3~ 32岁 ,平均 2 6 5岁 …  相似文献   

11.
我院对140例产妇行胎头吸引术助产,137例成功(97.8%),其中枕前位135例,成功133例;枕横位5例,成功4例,住院1~26天,平均8.7天;失血量10~1000ml,平均155ml。 主要指征 1.宫缩无力(低张性)4例,三种情况:(1)宫缩间隙时间延长,持续时间短,有节律性;(2)宫缩持续时间近正常(30~40~〃/次),  相似文献   

12.
低位产钳及胎头吸引术是临床上常用的解决头位难产的助产方法[1] 。本院自 1997年 1月至 2 0 0 0年 6月 ,应用上述两种方法助产 142例 ,结果比较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42例中 ,使用低位产钳助产 98例为产钳组 ;胎头吸引器助产 4 4例 (胎吸组 ) ,均于进入第二产程宫口开全后 ,经阴道检查胎先露已达坐骨棘水平以下 2cm或更低水平。两组助产指征比较见表1。表 1 两组助产指征比较 (例 ,% )组别n 胎儿窘迫第二产程延长枕横位及枕后位宫缩乏力 妊高征 胎吸失败改产钳产钳组 9841 (41 .8) 2 2 (2 2 .4) 1 5(1 7.3) 8(8.1 ) 8(8.1…  相似文献   

13.
我国从1966年前后开始使用胎头吸引器助产,现在不论城市大医院还是基层医院都已成为最常用的助产方法,多数作者认为胎头吸引器助产对胎儿和母体的损伤比产钳助产小得多,且至今未见母体因作胎头吸引术发生死亡的报道。60年代初开始用电动吸引器代替注射器抽气制造负压,使胎头吸引术操作更加  相似文献   

14.
产钳术和胎头吸引术均是解决产妇头位难产的重要手段 ,正确使用可达到缩短产程、挽救母婴生命的作用 ;反之 ,将伤及母婴。本文 2例使用胎头吸引术和产钳术失败后改行剖宫产术 ,致胎儿死亡。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例 1】 2 8岁。于 1 989年 1 0月 1 0日晨 5时第 1胎待产收入院。查体 :血压 1 1 2 / 75mmHg。宫高 34cm ,腹围 99cm ,胎位为左枕前位 ,胎心音 1 4 8/min ,骨盆外测量正常。入院后予静脉滴注0 6单位缩宫素 750ml引产 ,1 7时宫口开全 ,1 8时 30分后继发宫缩乏力和第二产程停滞 ,行阴道检查 :宫口开全 ,胎位左枕后位 ,先露 (2…  相似文献   

15.
陈文莉  瞿国丽 《华西医学》2002,17(2):242-242
胎头负压吸引助产术 (以下简称胎吸)是目前产科常用的一种助产方法 ,特别是基层医院使用更多。但若对其助产时机掌握不当 ,则易致胎吸滑脱、失败 ,给母婴均带来严重危害。现将我院 1997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行胎吸助产的 138例患者情况分析如下 ,以吸取其经验教训。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7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我科共分娩 12 6 7例 ,胎吸 138例 ,占10 98%。年龄平均 2 9 6岁。其中经产妇2 1例 (15 2 2 %) ,初产妇 117例 (84 79%)。胎吸指征为 :胎儿宫内窘迫 82例 (6 9 4 9%) ,第二产程延长 36例(30 5 1%)。1 2 吸引器类型及方…  相似文献   

16.
杨玲竹  邵宝亭 《临床医学》1990,10(3):112-114
临床资料我院1982年3月至1986年12月分娩总数4821例,其中头位分娩3945例,胎头吸引术311例,双胎3例,实际胎吸数314例,占头位分娩的7.9%,手术成功298例(占94.9%),胎吸失败改为产钳助产1 6例(占5.1%),现将311例胎吸术加以分析。。一、产妇年龄、产次及孕周与胎吸术的关系:311例中初产妇301例,占96.78%,经产妇10例,占3.22%;年龄均在22~40岁之间,其中24~30岁者293例(占94.21%);  相似文献   

17.
胎头负压吸引术,胎头血肿(简称血肿)是重要并发症。本文主要阐述胎头负压吸引与血肿的关系,探讨如何减少血肿的发病率。我们对自然分娩的初产妇100例和使用胎头负压吸引器助产分娩的初产妇155例进行了对比观察。观察血肿的标准:在进入婴儿室12—24小时以后,头皮下水肿基本消失,血肿明显,血肿以颅骨边缘为界,不越过骨缝,有波动感,消失慢,血肿范围在2—3cm以上者,平均2—3天出院仍存在者为依据。观察结果:初产妇自然分娩100例  相似文献   

18.
我院1981年1月~1985年12月用胎头吸引术助产1113例,本文就资料完整的1000例分析如下,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讨论。 1 材料与方法 1.1 胎吸率 5年来在我院分娩9224例,其中使用低位胎吸术者1113例(10.9%);可查病例1000例,同时期施行剖腹产术1450例(15.7%)。 1.2 胎吸术指征 宫内窘迫333例,宫缩乏力201例,第二产程延长189例,头位不正162例,妊娠中毒症74例,胎儿过大12例,会阴条件差20例,妊娠合并心脏病9例。 1.3 操作技术 一般认为硅胶吸引器送入阴道容易,但易滑脱,一次成功率不如钢铝合金吸引器。因此我们常规采用钢铝合金吸引器,用注射器抽气100ml,最多不超过120ml,负压强度为0.5kg/cm~2。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胎头吸引术在现代产科中的地位.方法对1997年1月~2004年12月在我院进行胎头吸引术分娩的产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8年间我院胎吸率为11.5%,以初产妇为最多,胎头吸引术指征以胎儿宫内胎儿宫内窘迫为主,无新生儿死亡.结论胎头吸引术在临床上仍然是一种方便,简单易行,安全的助产方法,特别在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