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茵  唐晓昭 《四川医学》2012,33(9):1562-1563
目的探讨经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36例(136眼)由同一术者进行外路手术,均在术中应用手术显微镜进行裂孔定位、冷凝封闭及巩膜外垫压。定期观察术后视力、眼内反应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经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手术患者,术后随访1~6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125只眼(91.9%),视力较术前提高120只眼(88.2%),不变8只眼,下降8只眼。最好矫正视力0.3以上95只眼(69.8%)。术后所有患者视网膜冷凝反应Ⅰ~Ⅱ级,无Ⅲ~Ⅳ级。轻度屈光介质浑浊不影响手术过程。结论经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外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简单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光纤照明显微镜直视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45例45只眼,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放视网膜下积液、光纤照明下视网膜裂孔定位及冷凝、标记、巩膜外加压术和(或)环扎术,术后观察视力恢复和网膜复位情况.结果:视网膜完全复位44眼.1眼因玻璃体出血改为玻璃体切割复位,视力提高39眼,不变4眼,下降2眼,矫正视力在0.3以上42眼,放液无并发症.结果:光纤照明显微镜直视下孔源性网膜脱离手术是一种简便、安全、疗效确切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邵利琴  盛张兴 《浙江医学》2017,39(16):1376-1378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采用显微镜下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5例,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视网膜下液放液,巩膜外冷凝,巩膜外垫压,环扎,玻璃体注空气等处理,对患者术后视力改善、视网膜复位、视网膜下液吸收、眼压、视网膜冷凝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3例视力提高,2例无变化。34例经一次外路手术视网膜完全复位,1例经二次外路手术复位。术后25例出现一过性高眼压,视网膜冷凝反应I级29例,Ⅱ级6例。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缝穿巩膜、眼内出血、视网膜坏死及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随访中未发现有植入物感染或脱出。结论显微镜下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因为视网膜裂孔引起的急性致盲性疾病。常规的视网膜脱离复位术,裂孔的定位及冷凝术、放液术均在双目间接检眼镜或直接检眼镜下完成。间接检眼镜具有倒像、放大倍数低、术中需反复取戴、不易掌握等缺点。而直接检眼镜又有视野小,受玻璃体影响大等缺点。我科2006年2月~2008年3月采用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具有手术野清晰、放大倍数高、操作简便等优点,现将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显微镜下外路视网膜复位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48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显微组24例在手术显微镜下行外路视网膜复位术,对照组24例在间接眼底镜下行外路视网膜复位术,比较两组并发症和手术疗效。结果:两组视网膜复位率、术后视力、术后冷凝反应、术中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镜下外路视网膜复位术具有术野清晰、效果确切、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28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显微镜直视下经巩膜放出视网膜下液,行裂孔及变性区定位冷凝,做巩膜外垫压及环扎术,使视网膜复位。结果:视网膜完全复位26例,视力提高22眼,下降3眼,不变3眼。视网膜脱离复发2例,并发症有术后高眼压2例。结论:显微镜直视下手术能直视裂孔,准确定位,冷凝反应清晰可见,无严重并发症。同时具有操作简便、易掌握,手术效果良好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不排放视网膜下液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万春  顾真寰 《铁道医学》2000,28(2):103-104
目的 探讨视网膜脱离手术方法的改良。方法 采用冷凝、环扎、外加压、不放液的方法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41例。结果 1次手术成功38例,2次手术成功1例,总成功率95.1%。2例巨大忆有明显玻璃体牵拉的病例手术失败。结论 不排放视网膜下液的手术方法简便安全,成功率高,且适应范围广。巨大裂孔边缘翻郑或有明显玻璃体牵拉者不适宜本法治疗。  相似文献   

9.
采用巩膜硅胶带环扎术或巩膜硅胶带环扎加垫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14例。临床疗效较好,术后3个月随访,治愈率为91.2%,与其病程、范围、增殖粘连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的文献,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致视网膜下液的来源、细胞成分、细胞生长因子及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做了详尽的综述,为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提供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护理沙丽娟(第一临床学院眼科)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较常见的眼病,该病治疗困难,且可致盲。此病发病较突然,因有视网膜裂孔,液化的玻璃体可经由此裂孔入视网膜下腔,引起视网膜脱离致视力严重障碍。预后与能否及时手术有关。治疗关键在于应用电...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不放液手术的效果和影响视网膜下液(SRF)吸收和网膜复位的因素。对30例(30眼)RRD采用巩膜外冷凝、巩膜环扎或外加压、不放液的手术方法。结果:1次手术26眼网膜完全复位(86.7%);SRF术后24h吸收15眼(57.7%),7天内吸收10眼(38.5%);术后视力提高,表明不放液手术效果与放液手术相同。且避免了放液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术前PVR的程度和术后裂孔是否封闭。  相似文献   

13.
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手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红宜 《广西医学》2005,27(3):407-408
视网膜脱离是常见而严重的致盲眼病之一。常规的视网膜脱离手术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检眼镜来完成冷凝、放液、垫压的。两者的放大倍数低,冷凝时间不易掌握,间接检眼镜呈现的是倒像,术中反复取戴,医生要有一个较长的熟练过程。我们采用显微镜直视下完成以上的手术步骤,术野清晰,裂洞定位准确,冷凝定量可靠,操作简单、方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的疗效及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56例,全部为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硅胶垫压及冷凝(或联合环扎)进行手术.术前根据三面镜检查裂孔位置、大小及脱离范围,计算垫压和/或环扎缝置位置,术中先预置巩膜外垫压和/或环扎带缝线,根据术前检查网膜下液的低点,放液针穿破巩膜、脉络膜引流视网膜下液,显微镜直视下用冷凝头顶压巩膜确定裂孔及变性区并冷凝,固定硅胶带和/或环扎带,如术中检查眼压低,予玻璃体内注入消毒空气.术中观察裂孔封闭、网膜复位确实后结束手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葡萄膜反应、冷凝区反应、视网膜复位等情况.结果 56例病例,视网膜一次复位54例,原位再次脱离2例,其中1例为裂孔位于垫压嵴后坡,再次网膜下液出现;另外1例为多发裂孔术前术中未全部查及;其中矫正视力提高的有45例,无改变的有6例,下降的5例;术后葡萄膜及冷凝区视网膜均无过度炎性反应.结论 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操作简单、快捷,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间接眼底镜联合手术显微镜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2只眼,间接眼底镜下行裂孔定位及冷凝,手术显微镜下预置外加压块和(或)环扎带及排放视网膜下液和前房穿刺。手术结束前间接眼底镜下明确裂孔和加压嵴关系。定期观察术后视力、眼内反应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视网膜1次复位率95%,视力〈0.1者8只眼,占19%;0.1~0.4者21只眼,占50%;≥0.5者1 3只眼,占3 1%。结论:间接眼底镜联合手术显微镜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间接眼底镜直视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7例(27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巩膜扣带术治疗,术中采用在间接眼底镜直视下定位裂孔、巩膜外冷凝、放视网膜下液、巩膜扣带或环扎术,术后观察裂孔封闭及网膜复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3~12个月,27例(27眼)患者术后矫正视力改善22眼(81.48%)...  相似文献   

17.
玻璃体溢血多由视阿膜血管破裂及外伤而发生,血管破裂常见于静脉周围炎、中央静脉血栓:眼底动脉硬化、新生血管、眼底血管瘤等:外伤常因伤及睫状体、脉络膜或视网膜的血管而发生。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玻璃体溢血临床上少见,现将我院1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26例(26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预置硅胶块和或环扎带后,经巩膜放出视网膜下液,在显微镜直视下行裂孔及变性区定位,在裂孔及裂孔周围行视网膜冷凝,术后观察视力恢复及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6个月,26例患者全部裂孔封闭、视网膜完全复位。并发症有术后高眼压、视网膜下积液、视网膜出血。结论显微镜直视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术野清晰、操作精细、视网膜复位率高、操作简便易掌握、费用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手术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178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手术进行分析,讨论造成手术后视网膜复位失败的原因。结果 影响视网膜脱离术后复位原因包括原裂孔未封闭、新裂孔形成、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形成和发展以及病程的长短。结论 术前及术后裂孔定位的准确性以及玻璃体的状态、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是视网膜脱离手术能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下直肌悬吊和不放液方法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探讨下直肌牵引悬吊和不放液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上方脱离者采用下直肌悬吊;手术采用不放液局部恐膜外垫压术。结果:上方网脱74眼经下直肌悬吊包加压包扎17眼网膜自行复位,有效率达90.54%,131眼采用不放液局部巩膜外垫压术,手术一次成功121眼(92.36%),网膜下液的吸收不受年龄,屈光状态,脱离范围和网膜下液量的影响;手术失败者为术中裂孔封闭不完全和裂孔处有牵拉,结论:下直肌悬吊方法可阻止上方网脱向下扩展,促进网膜下液的吸收,有利于手术中裂孔的封闭和网膜复位,不放液局部垫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手术的关键是封闭裂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