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清眩定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清眩定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0例,并与西医对照组30例进行随机对照。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清眩定晕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良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清眩定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清眩定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0例,并与西医对照组30例进行随机对照。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清眩定晕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良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来建琴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7):423-42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笔者从2003年1月~2007年4月,使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学祥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8)
目的:观察定眩冲剂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5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定眩冲剂治疗,对照组45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不仅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而且在提高椎-基底动脉平均峰流速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定眩冲剂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曹峰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31(6):27-28
目的观察自拟除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口服自拟除眩汤,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两组均配合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结果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7.5%。结论自拟除眩汤治疗VBIV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临床常见的疾病,治疗药物虽多,但效果均不理想。笔者应用晕痛定治疗40例VBI,近期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笔于1990~1996年,采用息风化痰、活血化瘀法为主,以自拟“定眩汤”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定眩方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脑后循环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定眩方,对照组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分别用药一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峰值变化。[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治疗前对比,治疗后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定眩方能够显著提高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定眩颗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al basilar insufficiency,VBI)风痰瘀阻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予西药基础治疗加定眩颗粒口服,每日一剂;对照组31例。予西药基础治疗+尼莫地平口服,每次30mg,3次/d,2组疗程均为2w,疗前及疗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经颅多普勒椎-基底动脉主要血管收缩峰流速、搏动指数及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因子(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景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和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双侧椎动脉Vs值、搏动指数,基底动脉Vs值均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PAI、vWF值均有所下降,t—PA值均有所升高,改变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定眩颗粒能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风痰瘀阻型眩晕患者的中医证候,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明显的改善后循环血流动力学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患者采用利多卡因100 mg、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5g加入质量浓度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配合中药自拟定眩汤(方药组成:姜半夏15 g,生白术30 g,天麻10 g,茯苓15 g,泽泻30 g,葛根30 g,牛膝20 g,菊花20 g,丹参20 g,水蛭10 g)治疗.结果:62例患者中痊愈44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5.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天眩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近来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传统治疗方法往往见效慢、疗程长,笔者应用天眩清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一种以眩晕为主要症状 ,反复发作 ,难以根治的疾病 ,也是诱发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从 1 999年 3月以来 ,笔者以自拟镇眩汤为主配合西药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45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并设西药对照组 ,兹小结整理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观察组 67例患者门诊观察 47例 ,住院 2 0例。全部病例均符合邝贺龄主编《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中所拟定的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均用经颅多普勒 (简称TCD)检查提示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l) ,其中颈椎正侧位片诊断为颈椎骨质增生者38例。其中治疗组 45例 ,男 2 7例 ,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自似清脑抑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中西医常规对症,支持基础上分别加用奥立保克(对照组19例)及清脑抑眩汤(治疗组20例)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复发率、症状评分、血液流变学及经颅多普勒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清脑抑眩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而改善微循环和降低血液黏度可能是其治疗学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天眩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天眩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用天眩清治疗,对照组用复方丹参及丁各地尔静点口服氟桂利嗪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为76.0%(P〈0.05)。治疗组能有效改善眩晕、耳鸣、头痛等症状。提示天眩清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中老年常见、多发病,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指由于动脉硬化、血管狭窄、血管痉挛,导致脑干、大脑缺血而出现的以眩晕、头昏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候群。我院于2008年8月一2010年7月,采用通窍定眩汤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VBI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晕可消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45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晕可消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门诊病人 65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 (晕可消治疗组 ) 4 5例 ,对照组 (维脑路通治疗组 ) 15例 ,治疗 7天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 62 .2 % ,好转率 31.1% ,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晕可消是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7.
王本和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7):425-426
笔者自1996年6月-2004年9月在天麻钩藤饮的基础上,辨证加减,同时结合现代医学扩血管、改善脑循环及去除缺血性脑血管危险因子等对症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9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天眩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因复杂,症状繁多,因此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状况尤为重要。我院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11月间应用天眩清治疗4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人,并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晕康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VBI性眩晕患者115例,随机分成晕康治疗组60例和常规治疗组55例;另设正常对照组60例。晕康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片+氟桂利嗪+晕康胶囊口服:复方丹参片每次口服2片,每天3次;氟桂利嗪每次口服5mg,每晚1次;晕康胶囊每次口服3颗,每天3次。常规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片+氟桂利嗪口服,用法同前。以上两治疗组2周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1个月。疗程结束后比较晕康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总体疗效,经颅多普勒(TCD)前后检查结果。结果:(1)晕康治疗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眩晕)有效率96.6%,而常规治疗组为85.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临床疗效来看晕康治疗组显效率为69.99%、总有效率为91.7%;常规治疗组显效率为30.9%、总有效率为72.73%,晕康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2)晕康治疗组治疗后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流速(Vm)、搏动指数(PI)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改善程度优于治疗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晕康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