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薇涛  王春晓 《广东医学》2008,29(10):1680-1681
目的观察比较氯胺酮静脉麻醉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的效果、麻醉后复苏时间,麻醉后并发症。方法40例择期上肢手术的患儿,年龄3~7岁,ASAⅠ~Ⅱ级,手术时间30~90 min,随机分为两组,B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K组: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B组使用0.375%罗哌卡因0.5 ml/kg神经阻滞,丙泊酚2~4 mg/(kg·h)维持镇静;K组使用丙泊酚2~6 mg/(kg·h),氯胺酮2~6 mg/(kg·h)静脉麻醉维持,两组手术过程如患儿出现体动或哭闹即追加氯胺酮1 mg/kg静脉推注,观察记录麻醉前后两组生命体征,麻醉结束后两组患儿苏醒时间,疼痛出现时间,术后麻醉并发症恶心、呕吐及烦躁的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手术过程麻醉药物用量。结果麻醉手术过程的情况:B组整个手术过程各项生命指标平稳,患儿无明显躁动。K组在麻醉诱导期,手术过程中出现体动、心率明显增快、血压升高等波动发生率高,且B组氯胺酮用量(50±15)mg明显少于K组(130±45)mg;麻醉复苏情况:B组患儿(25±9)min较K组患儿(110±65)min短;术后B组镇痛时间(6.1±3.9)h较K组(3.8±2.1)h长;恶心呕吐发生率B组(5±2.1)%较K组(21±3.5)%低。结论在神经刺激定位仪辅助下,小儿上肢手术可以在镇静条件下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定位准确,麻醉复苏快,0.375%罗哌卡因作为神经阻滞药物能够提供满意的麻醉和较长时间术后镇痛,同时相应的麻醉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高辉 《中原医刊》2007,34(15):5-6
目的 探讨0.5%罗哌卡因用于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86例ASA Ⅰ~Ⅱ级行择期前臂或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实验组局麻药物使用0.5%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对照组麻醉药物使用0.15%丁卡因及1.33%利多卡因混合液。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感觉、运动和痛觉评分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术中各不同时间点的感觉、运动和痛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镇痛维持时间实验组长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使用0.5%罗哌卡因可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仪定位与传统异感法定位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上肢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2组,每组30例。Ⅰ组采用神经刺激仪进行定位操作,以胸大肌、三角肌、肱二头肌收缩反应其中之一出现作为穿刺针正确定位标志;Ⅱ组采用传统找异感法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阻滞药用0.25%罗哌卡因。观察并记录2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Ⅰ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优于Ⅱ组(P(0.05),而并发症低于Ⅱ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显著提高麻醉效果,且减少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经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68例ASA I~Ⅱ级择期行单侧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手部及上肢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组(D组)和单纯罗哌卡因组(C组)。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穿刺成功后,D组注入内含1μg/kg右美托咪啶的0.5%罗哌卡因25ml,C组仅注入0.5%罗哌卡因25ml。观察两组患者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观察麻醉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D组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均短于C组(P<0.05),持续时间均长于C组(P<0.05);D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与单纯应用罗哌卡因比较,前者起效更迅速,维持更持久,镇静作用良好,但须注意发生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5.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拟行上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n=40),实验组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0.375%盐酸罗哌卡因20 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记录患者生命体征、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有效时间、不良反应、麻醉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生命体征、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有效时间、麻醉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具有相似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0.25%和0.375%罗哌卡因及0.375%罗哌卡因含1:20万肾上腺素用于臂丛的阻滞效果。方法选择ASAⅠ级的60例行择期上肢手术病人,随机分成3组;0.25%罗哌卡因组(Ⅰ组),0.375%罗哌卡因组(Ⅱ组),及0.375%罗哌卡因含1:20万肾上腺素组(Ⅲ组),采取斜角肌间隙法臂丛阻滞,观察其阻滞效果,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感觉和运动阻滞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Ⅰ组完全无痛时间稍长于Ⅱ组和Ⅲ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0.25%和0.375%罗哌卡因溶液用于臂丛阻滞效果完善且安全可靠,不必加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7.
盐酸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具有较小的心脏和神经毒性,已较为广泛地应用于临床麻醉,而由甲磺酸根替代盐酸根而合成的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报道不多,我们通过不同浓度的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用于神经臂丛阻滞,比较其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陈慧  丁君  靳琼瑶 《遵义医学院学报》2007,30(3):318-318,320
目的观察0.375%罗哌卡因复合1%利多卡因肌间沟臂丛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上肢手术90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单纯使用0.375%罗哌卡因25ml,Ⅱ组使用0.375%罗哌卡因复合1%利多卡因25ml,Ⅲ组使用0.375%布比卡因复合1%利多卡因共25ml。观察各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评价麻醉效果。结果各组麻醉前后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麻醉效果满意。与Ⅰ组比较,复合利多卡因的Ⅱ、Ⅲ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合1%利多卡因的0.375%罗哌卡因适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且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8例ASAⅠ~Ⅱ级择期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0.5%盐酸罗哌卡因组(A组)和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组(B组)。每组24例,两组患者均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感觉与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评价麻醉效果。结果:在感觉与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方面,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5%盐酸罗哌卡因未见明显差异。结论: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5%盐酸罗哌卡因应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具有相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黄振杰  彭婷  李杰  金娟 《吉林医学》2014,(8):1625-1626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将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A组、B组、C组三组,分别用0.25%、0.375%和0.5%罗哌卡因各30 ml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臂丛神经各分支(腋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的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程度,术后持续镇痛时间,尺侧阻滞成功率。结果:三组的腋神经、桡神经和肌皮神经均阻滞完善,A组的感觉阻滞时间明显长于B组、C组(P<0.05),B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均出现不完善阻滞,感觉阻滞时间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的运动阻滞程度以C组最完善,B组次之,A组最差;术后持续镇痛时间A组相似文献   

11.
刘彦   《中国医学工程》2012,(3):166+171
目的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作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4例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20 mL 0.596%的甲磺酸罗哌卡因和20 mL 0.5%盐酸罗哌卡因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阻滞程度、阻滞持续时间、镇痛持续时间、生命体征变化程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麻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程度、生命体征变化程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在尺神经的感觉阻滞效果方面优于盐酸罗哌卡因,但在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程度,以上三种神经以及尺神经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阻滞程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之间与盐酸罗哌卡因的作用效果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和神经刺激仪双重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最近几年前往我院行上肢手术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前往我院行上肢手术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1组与对照组2组,予以对照组1组30ml 0.25%罗哌卡因、对照组2组30ml 0.375%罗哌卡因麻醉,予以观察组30ml 0.5%罗哌卡因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及麻醉满意度。结果:对照组2组与观察组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组与观察组麻醉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和神经刺激仪双重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时应用0.375%罗哌卡因30ml,见效速度快,镇痛持续时间久,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较快,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麻醉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止痛安全而不影响运动神经功能的罗哌卡因的安全剂量,我们对两种低浓度的罗哌卡因进行对比观察,寻找最佳用药浓度,以达到暂时、完全、可靠地阻滞感觉神经传导功能,使痛觉消失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吕机生  叶志坚  张美玲 《浙江医学》2002,24(2):123-123,126
罗哌卡因属酰胺类长效新型局麻药,目前已应用于术后镇痛以及妇产科硬膜外麻醉等。本文采用0.375%罗哌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术,并与传统的1.0%利多卡因、0.15%丁卡因混合液(以下简称混合液)作比较,对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安全性作一评价。1.1一般资料ASAⅠ~Ⅱ级、行手及前臂手术的病人4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Ⅰ组局麻药为混合液20ml,Ⅱ组局麻药为0.375%罗哌卡因20ml。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的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1.2方法术前0.5h肌注苯巴比妥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浓度为0.25%和0.375%的罗哌卡因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与0.25%的布比卡因对照。方法选择ASA I~II级行上肢手术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5例),分别用0.25%罗哌卡因、0.375%罗哌卡因和0.25%布比卡因40 m l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感觉、运动阻滞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评价麻醉效果。结果B,C两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A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A组,B组与C组相当。结论与0.25%罗哌卡因相比,0.375%罗哌卡因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快、效果佳、副作用亦少,更适宜于临床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6.
断指再植是一种综合性的创伤外科手术,不仅需要在显微镜下将离断的血管重新吻合,还要在血管缺损较大时进行血管移植,恢复肢体的血液循环,并且要彻底清创和实施骨神经、肌腱和皮肤的整复手术,因此,对麻醉要求很高。我科于2000年至2003年应用罗哌卡因进行断指再植时臂丛神经阻滞,固定专人观察,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行肌间沟、腋路联合臂丛阻滞,观察4种浓度罗哌卡因的阻滞效果和不良反应(包括止血带反应),为临床寻找一种适宜浓度配方。方法选择行前臂手术的成人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B、C、D组分别采用0.125%、0.25%、0.375%和0.5%4种浓度罗哌卡因各40ml,行肌问沟、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感觉神经阻滞完全时间、运动阻滞完全时间、阻滞程度、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4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均能满足手术要求,随其浓度的递升,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完全时间逐渐缩短,镇痛时间逐渐延长,完全阻滞率逐渐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O.05)。A组5例术中有疼痛感,4例出现止血带反应,1例血肿形成;B组2例术中有疼痛感,2例出现止血带反应,1例喉返神经阻滞,1例血肿形成;C组发生2例霍纳综合征,1例膈神经阻滞,1例血肿形成;D组发生4例霍纳综合征,4例膈神经阻滞,5例喉返神经阻滞,1例血肿形成。结论实施肌间沟、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2点各20血)时罗哌卡因浓度达到0.375%已能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如提高其浓度至0.5%时,麻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8.
耳的0.5%、0.75%罗哌卡因与0.3%布比卡因对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比较.方法 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标准Ⅰ~Ⅱ级,将60例预施臂丛神经组滞麻醉的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分别给予30 mL 0.5%、0.75%罗哌卡因和0.3%布比卡因实施腋窝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及麻醉效果等.结果 麻醉药平均起效时间0.5%、0.75%罗哌卡因组小于0.3%布比卡因组(P<0.05);外科手术的等待时间0.5%、0.75%罗哌卡因组比0.3%布比卡因组显著缩短(P<0.05、P<0.01).结论 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布比卡因起效迅速、镇痛持续时间长,麻醉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汤定荣  尹琪  范云霞  沈露 《中外医疗》2016,(36):110-112
目的 研究相同低剂量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进行上肢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低浓度组(0.375%盐酸罗哌卡因)、中浓度组(0.500%盐酸罗哌卡因)和高浓度组(0.750%盐酸罗哌卡因),30例/组.对比3组行上肢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神经完全阻滞率以及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变化.结果 低浓度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10.36±1.78)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12.45±2.86)min、阻滞神经节段数(5.42±0.65)个、镇痛维持时间(600.42±31.37)min、运动恢复时间(589.31±32.46)min方面、神经完全阻滞率以及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变化与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浓度组和高浓度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中使用小剂量中浓度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以0.25%和0.375%罗哌卡因分别对70例臂丛神经阻滞患进行前瞻性随机对比研究。结果:两组均能达满足阻滞效果,后阻滞完善时间显快于前,起效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无显性差异,结论:中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