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0.4%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在超声引导后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时的半数有效容量(EV50)。方法:选择30例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下行拇外翻手术女性患者,年龄30~50岁,体重50~7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在超声引导下行后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注入0.4%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起始容量为20 mL。随后按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按阻滞效果情况,下1例可增减2 mL。计算0.4%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超声引导后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时的EV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0.4%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超声引导后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的EV50为15.2 mL及其95%CI为 13.4~17.2 mL。结论:0.4%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超声引导后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的EV50为15.2 mL。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0.5%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经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 选取坐骨神经阻滞下行关节僵直手法松解术的老年患者21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65-79岁,体质量60~90 kg,ASAⅠ-Ⅲ级,在超声引导下行经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注入0.5%罗哌卡因.采用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0.5%罗哌卡因起始容量为20 mL,若阻滞效果完全,则下1例减少2 mL;若阻滞不完全,则下1例增加容量2 mL.采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超声引导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时,0.5%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行膝关节僵直松解术老年患者经超声引导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时,0.5%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及其95%可信区间为14.5(12.5-15.6)mL.结论 0.5%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老年膝关节僵直松解术患者经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为14.5 mL.  相似文献   

3.
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刚  赵国栋  季文进 《广东医学》2005,26(5):678-680
目的观察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外周神经刺激器(PNS)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寻找较低的有效浓度。方法45例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15例。Ⅰ,Ⅱ,Ⅲ组均采用PNS引导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罗哌卡因浓度分别为0.25%,0.375%和0.5%;容量均为50ml,其中腰丛阻滞30ml,坐骨神经阻滞20ml。结果3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依次是(34.1±6.2),(26.5±3.6)和(20.3±4.1)min,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Ⅲ组对闭孔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的有效例数明显高于Ⅰ组(P<0.05);Ⅱ,Ⅲ组运动完全阻滞的例数明显多于Ⅰ组(P<0.05);Ⅱ,Ⅲ组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上述3项Ⅱ,Ⅲ组间则无明显差异。结论0.375%罗哌卡因用于PNS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时阻滞完善,同时减少局麻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连续刺激导管和B超联合用于连续坐骨神经阻滞时的放置技术及其最适罗哌卡因浓度。方法: 择期行跟骨手术的成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0.1%(质量分数)罗哌卡因组(A组),0.125%(质量分数)罗哌卡因组(B组),0.15%(质量分数)罗哌卡因组(C组)3组,每组20例,均以神经刺激仪联合超声引导定位行侧入路腘窝坐骨神经阻滞,并放置外周神经连续刺激导管用于术后镇痛。术后第6、12、24和48小时观察患者VAS评分,记录是否有肢体麻木和运动阻滞等不良反应发生,进行患者满意度评分。 结果: 3组VAS评分在第6和12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VAS评分明显高于B、C组(P<0.05);C组运动阻滞和肢体麻木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P<0.05);3组辅助用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2)。结论:外周神经连续刺激导管和B超联合用于连续腘窝部坐骨神经阻滞时可以降低罗哌卡因浓度,0.125%(质量分数)为罗哌卡因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下肢所能耐受止血带的时间,探讨止血带反应与罗哌卡因浓度及神经阻滞效果间的关系。方法择期行单侧下肢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Ⅰ组、Ⅱ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罗哌卡因浓度分别为0.375%和0.5%;容量均为50ml,其中腰丛阻滞点注药30ml,坐骨神经阻滞点注药20ml。结果止血带反应Ⅱ组较Ⅰ组发生例数少,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起效时间和麻醉完善时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局麻药中毒反应;结论0.375%罗哌卡因可用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但0.5%罗哌卡因麻醉下患者对止血带反应有更好的耐受。  相似文献   

6.
黄礼兵  汤洋  赵峰  邹蓉 《浙江医学》2021,43(7):783-785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不同给药途径对下肢骨折术后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至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行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地塞米松静脉给药联合罗哌卡因神经阻滞组(A组)、地塞米松联合罗哌卡因神经阻滞组(B组)和单纯罗哌卡因神经阻滞组(C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腘窝罗哌卡因坐骨神经阻滞。术后6、12、24、36、48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程度;记录患者首次要求镇痛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运动和感觉阻滞时间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A、B组术后24、36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均P<0.05);与C组比较,A、B组术后首次要求镇痛时间、运动和感觉阻滞时间延长,术后0~24h和24~48h镇痛药物用量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均P<0.05)。A组和B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地塞米松静脉或神经周围给药均可以增强腘窝罗哌卡因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罗哌卡因用于下肢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娟丽 《右江医学》2008,36(3):291-29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外周神经刺激器(PNS)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寻找较低的有效浓度,降低局麻药中毒的可能性。方法90例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Ⅰ、Ⅱ、Ⅲ组均采用PNS引导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罗哌卡因浓度分别为0.25%、0.375%、0.5%;容量均为55 ml,其中腰丛阻滞30 ml,坐骨神经阻滞25 ml。结果三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依次是37.1±7.2 min、25.4±4.6 min、19.3±5.5 min(P<0.05)。Ⅱ组对闭孔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的阻滞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Ⅱ组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Ⅱ、Ⅲ组各项指标则无明显差异。结论0.375%的罗哌卡因用于PNS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时阻滞完善,同时减少局麻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8.
王樱  王瑛  王俊华 《中外医疗》2014,(35):136-137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复合不同剂量的吗啡对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时效的影响。方法将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2014年3—10月收治的90例单侧下肢骨折拟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Ⅰ组:0.375%罗哌卡因组;Ⅱ组:0.375%罗哌卡因+吗啡1.5 mg组;Ⅲ组:0.375%罗哌卡因+吗啡3 mg组。结果Ⅱ、Ⅲ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Ⅰ组(P〈0.05),且Ⅲ组长于Ⅱ组(P〈0.05)。Ⅰ组患者阻滞后12 h、18 h、24 h的NRS评分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结论 1.5 mg和3mg吗啡均能延长罗哌卡因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作用时间,且3 mg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拟行上肢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n=40),实验组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0.375%盐酸罗哌卡因20 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记录患者生命体征、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有效时间、不良反应、麻醉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生命体征、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有效时间、麻醉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具有相似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郑建宇 《吉林医学》2015,(7):1433-1435
目的:对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阻滞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的临床应用进行比较,探讨两种麻醉方法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的优缺点。方法:选取行下肢手术的高龄患者(年龄>70岁)5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26例患者。A组在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下手术,正确定位腰丛和坐骨神经后,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给予腰丛阻滞0.375%罗哌卡因20~25 ml,给予坐骨神经阻滞0.375%罗哌卡因15~20 ml。B组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手术,选L3-4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用腰麻穿刺针经硬膜外针穿破蛛网膜,有脑脊液流出后,缓慢注入0.375%罗哌卡因2~3 ml。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阻滞平面与效果,麻黄素使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在手术中各个观察时点的SBP和DBP明显低于A组(P<0.05),感觉神经阻滞平面B组明显高于A组,改良Bromage评分两组无差别,术中麻黄素使用量B组多于A组(P<0.05),不良反应A组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和腰硬联合阻滞都能很好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具有更加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更少的不良反应,在高龄患者下肢手术中具有特别的优势,尤其适宜合并有其他慢性内科疾病或者不宜行椎管内阻滞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盐酸罗哌卡因在臂丛腋路复合肌间沟阻滞法中的应用。方法:将手术中需采用腋路复合肌间沟阻滞法麻醉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A组采用0.5%盐酸罗哌卡因麻醉,B组采用0.375%盐酸罗哌卡因麻醉。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麻醉的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0.5%盐酸罗哌卡因在臂丛腋路复合肌间沟阻滞法中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短、镇痛持续时间长,效果均优于0.375%盐酸罗哌卡因麻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血流动力学和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盐酸罗哌卡因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臂丛腋路复合肌间沟阻滞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浓度为0.25%和0.375%的罗哌卡因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与0.25%的布比卡因对照。方法选择ASA I~II级行上肢手术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5例),分别用0.25%罗哌卡因、0.375%罗哌卡因和0.25%布比卡因40 m l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感觉、运动阻滞时间和镇痛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评价麻醉效果。结果B,C两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A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A组,B组与C组相当。结论与0.25%罗哌卡因相比,0.375%罗哌卡因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快、效果佳、副作用亦少,更适宜于临床臂丛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3.
陈晨  陶岩  王庚  周雁  张伟  赵尧平 《中国医刊》2021,(2):177-180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踝周围神经阻滞和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在足趾畸形矫正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北京积水潭医院80例拟行足趾畸形矫正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踝周围神经阻滞组(A组)和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组(P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手术.神经阻滞时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在外周神经刺激仪(PNS)引导下行连续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时感觉消失的半数有效浓度。方法对22例拟行单侧下肢足踝部手术的患者采用PNS引导腘窝坐骨神经阻滞,罗哌卡因浓度为0.27%、0.30%、0.33%、0.36%、0.39%,容量为30mL。罗哌卡因的浓度从0.33%开始,随后的浓度按序贯法确定:即前例患者在注入局麻药物30min后仍有疼痛感,则下例患者提高1个浓度梯度,否则降低1个浓度梯度,各相邻浓度之间相差0.03%。结果罗哌卡因在连续腘窝神经阻滞消失时的半数有效浓度(Ce50)为0.318%,95%可信区间(CI95)为0.284%~0.351%。95%的有效浓度(Ce95)为0.37%,CI95为0.342%~0.625%。结论浓度为0.37%的罗哌卡因可提供满意的下肢手术感觉阻滞麻醉,有效地减少了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预防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和神经刺激仪双重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最近几年前往我院行上肢手术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前往我院行上肢手术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1组与对照组2组,予以对照组1组30ml 0.25%罗哌卡因、对照组2组30ml 0.375%罗哌卡因麻醉,予以观察组30ml 0.5%罗哌卡因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及麻醉满意度。结果:对照组2组与观察组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组与观察组麻醉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和神经刺激仪双重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时应用0.375%罗哌卡因30ml,见效速度快,镇痛持续时间久,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较快,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麻醉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开胸手术的患者行胸椎旁神经阻滞,不同浓度的局麻药罗哌卡因对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开胸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前者于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椎旁神经阻滞,注入0.5%罗哌卡因,低浓度组注入0.375%罗哌卡因.记录阻滞平面、起效时间、并发症.然后开始全麻,记录两组术中芬太尼用量,术后安静和运动时的疼痛评分,术后阿片类镇痛药需求量.结果 高浓度组感觉阻滞平面(4.8±1.3个节段)、起效时间(3.7±0.5 min)、与低浓度组(5.2±1.6个节段)、(3.6±0.6 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安静时和运动时的疼痛评分以及术后吗啡需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椎旁神经阻滞中应用罗哌卡因可以为围术期提供满意的麻醉及镇痛效果,低浓度的罗哌卡因(0.375%)能产生与高浓度的罗哌卡因(0.5%)相似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肌间沟入路臂丛阻滞(ISBPB)对膈神经传导(PNC)潜伏期及膈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肩关节手术患者共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0.375%罗哌卡因20ml(A组)和0.5%罗哌卡因20ml(B组),每组30例。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ISBPB,对阻滞前、阻滞后15、30min的PNC潜伏期及CMAP波幅依次进行测量并记录,当出现PNC潜伏期及CMAP波幅测不出或为0即结束试验,否则测量至阻滞后30min结束。观察并评价注药后15、30min臂丛各主要神经的痛觉阻滞效应,采用Bromage改良评估运动阻滞程度,记录麻醉效果、辅助用药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注药后15、30min各主要神经痛觉阻滞例数依次增加,注药后15minA组和B组比较,C8和T1前支支配区域痛觉阻滞例数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在注药后15、30min运动阻滞例数依次增加,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药后15minA组和B组PNC潜伏期及CMAP波幅测不出或为0的概率分别为53.3%和86.6%,注药后30min的概率分别为76.6%和93.3%。结论使用0.375%或0.5%罗哌卡因行ISBPB后30min均可以达到理想的臂丛阻滞效果,但0.375%罗哌卡因膈神经阻滞的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低浓度罗哌卡因行腘窝坐骨神经及隐神经阻滞麻醉在跖趾关节矫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择期行跖趾关节矫形术的患者46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高浓度组(H组,20例)和低浓度组(L组,26例),H组采用0.5%罗哌卡因神经阻滞麻醉,L组采用0.33%罗哌卡因神经阻滞麻醉。两组均行超声引导下腘窝坐骨神经及隐神经阻滞,比较神经阻滞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阻滞起效和维持时间、术中麻醉辅助用药情况、术后各时间点静态及动态疼痛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及满意度。结果 46例患者中男2例,女44例,年龄43~74岁,平均(60.2±7.6)岁。两组神经阻滞前后各时间点的MAP和HR,神经阻滞操作时间(t0)、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t1)和完善时间(t2)、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t3)、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t4)和维持时间(t5),术中麻醉辅助用药情况、术后各时间点疼痛的静态及动态VAS评分和患者满意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33%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神...  相似文献   

19.
叶伟光  王天龙 《北京医学》2012,34(8):654-655
目的探讨0.375%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方法本组拟行肱骨手术患者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65~85岁,体重52~83kg,ASAⅠ~Ⅱ级,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注入0.375%罗哌卡因。采用Dixon序贯法进行试验,0.375%罗哌卡因起始容量为19ml,若阻滞效果完全,则下一例减少2ml;若阻滞效果不完全,则下一例增加量2ml。采用Probit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时0.375%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老年患者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时,0.375%罗哌卡因的半数有效剂量及其95%可信区间为19.0ml(17.1~21.2)。结论 0.375%罗哌卡因在老年患者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半数有效剂量为19.0ml。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不同入路(经股骨大转子平面入路与经腘窝上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踝部骨折患者手术过程的镇痛效果,以及对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踝部骨折患者78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分为A组(经股骨大转子平面入路行坐骨神经麻醉阻滞)与B组(经腘窝上入路行坐骨神经麻醉阻滞),每组39例.比较2组神经阻滞相关指标、术后不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