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或萎缩性病变.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特点是病程长,缠绵难愈或反复发作.中医学并无"慢性胃炎"之称,中医之"胃脘痛"、"痞满"、"呕吐"、"嗳气"、"吐酸"、"嘈杂"、"腹泻"等一类慢性胃病则基本上属于"慢性胃炎"的范畴.兹就慢性胃炎从体用论治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龙巴 《微创医学》2003,22(1):77
慢性胃炎是藏医医学分类16种胃病中属寒性胃病之一,是胃黏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慢性胃病,可局限于胃的一部分如胃窦,也可弥漫累及整个胃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胃病病因、诊断与防治措施.方法分析2 154例慢性胃病的临床资料.结果慢性胃病以中老年人为主,儿童和成人也有发病.本组慢性胃炎1 402例(65.09%),消化性溃疡中十二指肠溃疡(269例)明显高于胃溃疡(74例).结论饮食、生活习惯、情绪、某些损伤胃黏膜的药物、HP感染等为慢性胃病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4.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系常见病,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且年龄越大,其发病率越高.临床上分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及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胃炎的症状有上腹部疼痛不适,饭后饱胀嗳气等.本病病因至今尚未阐明,且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现代西医学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笔者从2008年5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埋线治疗埋线胃炎12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慢性胃炎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我院从2011年1~12月收治慢性胃炎患者38例,从这38例病例来看,慢性胃炎是可以痊愈的.现就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30~75岁,平均46岁.入院后经积极治疗与配合恰当的护理措施,已经全部痊愈.  相似文献   

6.
慢性胃炎是由于胃粘膜遭受各种致病因子的反复侵袭而发生的持续性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慢性浅表性胃炎。  相似文献   

7.
龙巴 《医学文选》2003,22(1):77-77
慢性胃炎是藏医医学分类 1 6种胃病中属寒性胃病之一 ,是胃黏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慢性胃病 ,可局限于胃的一部分如胃窦 ,也可弥漫累及整个胃部。在病理检查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与肥厚性三型。临床上主要表现是食后即感上饱胀、不适或疼痛 ,反复发作性上腹痛 ,有时剧烈疼痛伴呕吐及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门诊患者 ,共 1 8例慢性胃炎病人 ,其中男性 1 0例 ,女性 8例 ,年龄 1 7~ 40岁 ,病程最长 5年 ,最短 60天左右。1 .2 药物组成及作用 青龙健胃康胶囊 (十五味石榴加味散胶…  相似文献   

8.
唐火官 《微创医学》2004,23(1):72-73
慢性胃炎(CG)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根据有关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居各种胃病之首位[1].本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难治愈等特点.我院从2000年6月至2002年7月采用江苏扬子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胃苏冲剂治疗慢性胃炎5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是1983年澳大利亚Warven和Marshall对慢性胃炎病人的胃粘膜培养5开后发现的.由于在早期发现该菌与胃幽门部炎症有关,故称之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HP与许多种慢性胃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胃粘膜淋巴细胞瘤等关系密切.因此,有关HP感染的临床研究发展迅速.下面仅就幽门螺杆菌的临床实验室方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也是部队多发病之一.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慢性胃炎常有一定程度的萎缩(牯膜丧失功能)和化生,常累及贲门,伴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和内源性因子的减少.慢性胃炎通常按其组织学变化和解剖部位加以分类,近年来还参照免疫学的改变,1982年在重庆召开的慢性胃炎会议拟订了慢性胃炎的简略分类: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肥厚性胃炎.  相似文献   

11.
赵茂富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5):833-834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部病变。中医学认为,脾胃居中焦,为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各种病因作用于机体,使中焦气机升降失司,以致发生慢性胃病,属中医学"胃痛"、"胃痞"范畴。临床实践,慢性胃炎患者辨证无论虚实,均以脾胃气机失调为主要病机,通过临床辨证,慢性胃炎患者又以中虚气滞为多见。在临床治疗慢性胃炎过程中,笔者从气论治,以治气为主,根据证情结合疏肝、化湿、泄热、降逆、消导、化瘀、益气、补阴诸法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现将治疗慢性胃炎八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病变,进展缓慢,多无明显临床症状.按病变组织学改变的不同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和特殊类型3大类.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不伴有胃黏膜萎缩性改变,胃黏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已发生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常伴有肠上皮化生,有时黏膜局部呈不典型增生甚至可癌变.特殊类型胃炎临床少见.按病变的部位和病因不同可分为慢性胃窦胃炎(B型)和慢性胃体胃炎(A型)两种.前者临床上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男性稍多于女性,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3.
慢性胃炎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男性稍多于女性.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病,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我国属于幽门螺杆菌高感染率国家.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达40%~70%.幽门螺杆菌感染几乎无例外地引起胃黏膜炎症,且感染后机体一般难以将其清除而变成慢性感染.因此估计人群中成人慢性胃炎患病率超过50%.  相似文献   

14.
浅析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实验室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巍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2914-2915
<正>幽门螺杆菌是983年澳大利亚Warven和Marshall对慢性胃炎病人的胃黏膜培养5d后发现的。由于在早期发现该菌与胃幽门部炎症有关,故称之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HP与许多种慢性胃病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胃病病因、诊断与防治措施。方法:分析2154例慢性胃病的临床资料。结果:慢性胃病以中老年人为主,儿童和成人也有发病。本组慢性胃炎1402例(65.09%),消化性溃疡中十二指肠溃疡(269例)明显高于胃溃疡(74例)。结论:饮食,生活习惯、情绪、某些损伤胃黏膜的药物、HP感染等为慢性胃病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6.
慢性胃炎治疗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清 《当代医学》2010,16(15):19-20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男性多于女性,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其中萎缩性胃炎约20%。慢性胃炎系胃粘膜的慢性炎症性病变,临床上以消化不良症状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7.
<正>慢性胃炎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研究显示,在慢性胃炎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的阳性率达80%以上,慢性活动性胃炎可达95%。采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和抗生素为主导的三联疗法为公认治疗Hp相关性胃病的有效方法。但部分患者出现恶心、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滥用,Hp的根除率明显下降。为了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对其所在医院2007年4月~  相似文献   

18.
慢性胃病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胃病主要包括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它们往往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近年来,慢性胃病的诊断与治疗有不少进展,尤其在病因、发病机制方面取得很大进展。慢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我国多数病例是以胃窦为主的全胃炎,后期则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和肠腺上皮化生、不典型为主要病理特点。约半数有中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胃病相当多见,常见有慢性胃炎、胃溃疡、胃出血、胃癌等,但老年人的胃病与年轻人有所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 许多老人被诊断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有的老人见到诊断报告后非常害怕,担心这种胃病会癌变。实际上,人到中年以后,胃粘膜萎缩性改变相当普遍,特别是老年人更  相似文献   

20.
慢性胃脘痛是中医常见病证,最多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胃炎等病。三年来,我们通过胃病专科门诊,较系统地观察了以慢性胃脘痛为主症的300例患者。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并就有关证治问题提出讨论,供医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