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的效果及对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6月来本院诊治的60例乙型肝炎相关ACLF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拉米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各30例。拉夫米定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恩替卡韦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IL-10、IFN-γ、HBV DNA转阴率,并比较预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TBIL、ALT、IL-10、IFN-γ和MELD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ALB、PTA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恩替卡韦组的IL-10、IFN-γ及MELD评分均低于拉米夫定组,PTA、HBV DNA转阴率均高于拉米夫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恩替卡韦组的TBIL、ALT均低于拉米夫定组,ALB高于拉米夫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相对于拉米夫定在乙型肝炎相关ACLF的治疗中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肝衰竭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就诊的乙肝肝衰竭患者6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n=30)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恩替卡韦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1年生存率为76.67%,较对照组的46.67%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2组的ALB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LT与TBIL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辅助治疗乙肝肝衰竭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或维持患者的肝功能,且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病毒(HBV)所致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sub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SCLF)的疗效.方法 93例HBV所致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46例)和拉米夫定组(47例)两组.两组患者均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或拉米夫定,疗程48周.观察用药后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HBV DNA转阴率、存活率及病毒反跳情况.结果 治疗4周和12周时恩替卡韦组的ALT值分别为(49.9±31.4)U/L和(33.2+20.5)U/L,明显低于拉米夫定组的(88.6±58.2)U/L和(55.4±31.7)U/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生化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恩替卡韦治疗后4周及48周时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71.7%及97.8%,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的51.1%和7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内恩替卡韦组的存活率为80.4%,高于拉米夫定组的61.7%.恩替卡韦组46例患者无1例发生病毒反跳,而拉米夫定组47例患者中有5例发生病毒反跳.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抗病毒效果及患者存活率均高于拉米夫定,且不容易发生病毒反跳,因此适合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4.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6):485-488
目的探讨抗病毒药物治疗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生存率及血小板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14年12月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收治的HBV相关ACLF患者178例,其中63例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115例患者给予基础治疗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HBV DNA定量、国际标准化凝血比值(INR)、生存率及血小板计数(BPC)。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和I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2、24周时血清HBV DNA定量与INR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12、24周时,观察组患者血清HBV DNA定量和IN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24周末,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38.1%(24/63)和65.2%(75/115),观察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应用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及拉米夫定治疗患者的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1、12周时,2组患者BP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0、24周时,观察组患者BP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抗病毒药物治疗可改善HBV相关ACLF患者血小板水平,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4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天服用0.5mg恩替卡韦,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2个月后的死亡率、肝功能变化以及病毒定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7.31%,显著低于对照组38.46%(P<0.05);观察组患者的肝功能与病毒学改善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恩替卡韦可以显著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并观察对患者肝功能的实际影响.方法:将7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差异分组;对照组患者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应用拉米夫定联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和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的测定结果.结果:观察组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 将125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n=65)和拉米夫定组(n=60),分别应用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疗程为48周,观察2组的疗效、病毒耐药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恩替卡韦组HBeAg阳性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V DNA下降的log对数值、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均优于拉米夫定组HBeAg阳性患者(P<0.05).2组HBeAg阳性患者间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HBeAg阴性患者间ALT复常率、HBV DNA下降的log对数值、HBV DNA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恩替卡韦组治疗48周时病毒耐药率低于拉米夫定组(P<0.05).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48周对HBeAg阳性CHB患者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且病毒耐药率低于拉米夫定,但HBeAg/抗HBeAg转换率无明显差异.2种药物对HBeAg阴性CHB患者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失效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88例,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126例和拉米夫定组62例。完成为期12个月的治疗后,检测肝脏生化功能指标丙氨酸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血清HBV—DNA、HBV—M水平的变化。结果在治疗6个月时,恩替卡韦组患者血清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0.0%和26.2%,均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的22.2%和11.3%;在治疗12个月时,恩替卡韦组患者血清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5.8%和51.6%,亦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的24.4%和12.9%;而恩替卡韦组治疗后HBe—Hg血清转换率与拉米夫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肯定,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抗病毒治疗对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根治术后肿瘤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肝癌根治术治疗的63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术后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术后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而研究组33例患者加服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1年HBV-DNA水平(0.71±0.07)×105copies/mL、术后2年为(0.18±0.06)×105copies/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年肿瘤复发率15.15%、复发时间平均为术后(15.27±2.24)个月,而对照组复发率为40.0%、复发时间为术后(9.84±1.06)个月,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2年生存率81.82%,显著高于对照组56.67%。结论:对行根治术治疗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予以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可显著减少肿瘤复发,延迟患者生存期,对改善患者临床结局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猪苓汤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98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给予猪苓汤联合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毒治疗,疗程6个月。对照组48例,给予拉米夫定联合螺内酯和呋塞米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患者腹水消退情况及肝功能、HBeAg、HBV-DNA等指标。结果腹水消退情况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肝功能改善及抗病毒疗效,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猪苓汤加减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优于拉米夫定联合螺内酯和呋塞米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预防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期间出现HBV再激活的疗效及化疗后乙型病毒肝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9例HBV感染的B-NHL患者在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后HBV再激活的发生率、肝损伤发生率及病死率.其中79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30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所有患者在化疗开始前1周开始接受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治疗,疗程至化疗结束后6个月.结果 拉米夫定组及恩替卡韦组HBV再激活率分别为31.6%、10.0%;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7.8%、6. 7%;HBV相关肝炎发生率分别为24.1%、3. 3%;化疗中断发生率分别为22.8%、3. 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2. 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过程中,出现HBV再激活的患者,多数为Ⅲ ~Ⅳ期的B-NHL患者.结论 恩替卡韦相较于拉米夫定在预防治疗B-NHL化疗期间HBV激活上,具有更好的疗效;特别是对于分期较晚的B-NHL患者,恩替卡韦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选择3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综合治疗(对照组)及综合治疗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HBV-DNA阴转率、生存率及恩替卡韦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ALT、TBIL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凝血酶原活动度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HBV-DNA阴转率为43.75%,生存率为75.00%,并且未发现严重毒副反应病例;对照组HBV-DNA阴转为0例,生存率42.86%;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生存率及HBV-DNA阴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有效并且较为安全,可以提高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不同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在乙肝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2011年1月—2014年3月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AM组(34例,拉米夫定)、ADV组(34例,阿德福韦酯)和ETV组(34例,恩替卡韦),比较3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6个月、12个月后,ETV组ALT(58.2±20.6、57.2±19.4)、HBV DNA载量(3.43±2.42、3.03±1.01)及HBeAb阴转率(23.81%、61.90%)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TV组治疗6、12个月后HBV DNA载量均优于其它两组,治疗12个月后HBeAb阴转率优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 乙肝肝硬化治疗中应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具有一定的效果,其中恩替卡韦的效果优于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在慢性乙肝患者当中应用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院当中选取没有经过抗病毒治疗的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则应用拉米夫定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过12-48周的治疗之后,观察组HBV-DNA的变化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检测不出的病例数为86.0%,明显优于对照组56.0%(P0.05)。结论性乙肝患者当中应用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明显更佳,该药物对HBV的压制效果更好,见效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MELD评分评价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近期疗效。方法75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mg/d(拉米夫定耐药者1.0mg/d),对照组37例仅用内科综合治疗。观察治疗12周后两组MELD分值和临床转归等指标。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患者MELD分值降至(19.8±4.7),对照组患者MELD分值降至(27.3±7.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78.9%、对照组总有效率51.4%,两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有利于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和拉米夫定治疗Child-pugh B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恩替卡韦组和拉米夫定组。拉米夫定组30例,恩替卡韦组35例,以治疗24周为观察终点,分析两组疗效、病原学指标改变和不良反应。结果恩替卡韦组和拉米夫定组分别有48.6%和36.7%的患者由Child-pugh B级改善为Child-pugh A级,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之间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恩替卡韦组和拉米夫定组患者血清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4.3%和63.3%,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eAg转换率(20.0%vs 15.0%)、ALT复常率(86.4%vs 8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恩替卡韦比拉米夫定对Child-pugh B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更好地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不同核苷酸类似物(NAs)抗病毒药物联合TACE治疗HBV相关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及耐药率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接受不同NAs抗病毒药物联合TACE治疗的中晚期HBV相关性肝癌患者142例,分为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恩替卡韦(ETV)3组.所有病人术前开始长期口服抗病毒药物,根据局部肿瘤控制情况重复进行TACE治疗.比较3组患者术后HBV DNA转阴时间及耐药率差异.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x2检验.结果 LAM、ADV、ETV 3组HBV DNA平均转阴时间分别为5.23、4.00、3.62天.LAM组转阴时间明显长于ADV、ETV(P<0.05),ADV组转阴时间与ET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药12个月3组耐药率分别为6.67%、4.87%、3.33%,服药12个月、8个月LAM组耐药率明显高于ADV组、ETV组(P<0.05),ADV组与ET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药24个月及24个月以上,ETV组无耐药病例,耐药率明显低于LAM组及ADV组(P<0.05),ADV组明显低于LAM组(P<0.05).结论 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起效快、耐药率低,首选恩替卡韦联合TACE治疗高病毒载量的中晚期HBV相关性肝癌患者.对于经济基础差、预期生存期短的病人可选择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2年抗病毒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于本院治疗的57例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乙肝组(n=32)、代偿期组(n=17)、失代偿期组(n=8),3组均使用恩替卡韦治疗2年,定期对患者肝脏功能指标、乙病毒DNA定量检测,观察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6个月、2年后,3组患者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乙肝、肝硬化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恩替卡韦可以达到有效抗病毒的目的,提高患者的肝功能指标,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且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及抗病毒疗效。方法:选取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78例;治疗组以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以恩替卡韦治疗,2组均治疗12个月后行疗效观察。对比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清病毒学指标及甲胎蛋白(AFP)水平变化,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GTP、ALT、AS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ALT、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HBeAg、HBV-DNA及AF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HBeAg、AF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间HBV-DNA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间HBV-DNA转阴率、HBeAg转换率无显著差异(P>0.05);2组治疗期间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及肾功能受损发生。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可显著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血清病毒学指标,抗病毒疗效明显优于恩替卡韦单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观察替比夫定及恩替卡韦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化疗期间抗病毒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NHL合并HBV感染患者50例,化疗前HBV DNA水平2×103~2×104 IU/mL,6周期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及强的松方案化疗同时服用替比夫定600 mg/d或恩替卡韦500 mg/d抗病毒治疗,对2种抗病毒药物间HBV再激活、病毒突破相关性肝炎突发、原发性无应答、肝衰竭、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服用替比夫定或恩替卡韦均有轻微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无原发性无应答与肝衰竭发生;2周期化疗及4周期化疗后2组HBV再激活率及肝炎突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周期化疗后,服用替比夫定组HBV再激活率为28.0%,肝炎突发率为32.0%,服用恩替卡韦组HBV再激活率为4.0%,肝炎突发率为8.0%,2组肝炎突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L合并HBV感染化疗前HBV DNA水平2×103~2×104 IU/mL的患者,口服替比夫定及恩替卡韦对预防原发性无应答及肝衰竭都有很好的效果,并且都有较好的药物安全性,但多次化疗后恩替卡韦比替比夫定有更低的肝炎突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