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30~50岁为发病的高峰,表现为四肢关节受累为主的对称性、持续性滑膜炎,并最终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因其病因病机尚不明确,目前无特效疗法及针对性治疗药物。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中医临床中多运用经方治疗本病,颇有疗效,现将近年来乌头汤、白虎加桂枝汤、木防己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与本病研究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2.
经方在痹症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症在临床中症状较多,变化复杂,我们在临证中对经方治疗痹病进行了有意的探索,现总结归纳如下,为临床运用经方治疗痹症提供一些依据,供同道参考。1行痹常选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越婢加术汤、柴胡桂枝汤。麻黄加术汤、麻杏苡甘汤出自《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二》,越婢  相似文献   

3.
将《伤寒杂病论》中有的诸多方剂运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全过程,以小青龙汤、越婢加半夏汤、桂枝汤、麻杏甘石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桔梗甘草汤、薯蓣丸为代表,临床取得显著疗效。而经方在治疗时也根据病情而有偏重,急性期以散寒平喘为主,以小青龙汤为主方;缓解期以葶苈大枣泻肺汤、桔梗汤配合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宣肺平喘;慢性期以薯蓣丸为主方,健脾益气以存正气。在治疗过程中还应当注意调畅肺气机,使肺的宣发速降功能的以恢复;调畅肠道之气机使胃肠功能得以通畅;同时又当选用滋肾之品以促进肾之纳气之功。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并发症为临床常见病,发病率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是临床上的治疗难点。中医药中的经方用药精当,组方严谨,化裁灵活,疗效确切,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治疗中可发挥一定的作用,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肾病的临床表现多以水肿、小便不利为主,《伤寒杂病论》中治疗小便不利的方剂可分为以下几类:(1)发表利尿剂,方如大青龙汤、小青龙汤、越婢汤、越婢加术汤、防己黄芪汤、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2)和枢利尿剂,方如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3)温里利尿剂,方如真武汤、附子汤、四逆汤、肾气丸等。可见,从青龙汤证、五苓散证,再到真武汤证,是一个正气不断损耗,表邪入里的过程,是一个从太阳寒水气化不利向少阴君火气化不及转化的过程。以六经气化的思维模式来归纳小便不利的证治,执简驭繁,可以提高肾病水肿的临床辨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7.
一、太少两感变症案汤某,男,37岁,某林场会计。1984年4月22日被人搀扶来诊。主诉:本月以来因劳累甚感疲惫。17日于阴雨下劳动后进少许凉食而卧。午夜发寒热,伴有战慄、头疼,呕吐频频。并腹泻水样便一次。当夜被送住院,以食物中毒等待查,静滴加抗菌素液体。18日呕吐渐止,发热不显,但恶寒更剧,却仍无汗。并出现两胁  相似文献   

8.
贵德县人民医院高瑛玲应用小柴胡汤加味治愈一例久治不愈,子夜定时发作的偏头痛.证见,痛时连及颈项后背,耳呜如流水声,目胀痛,咽干口苦、便溏。药用:柴胡、黄苓、党参、红花、车前子各10克、龙骨、牡蛎各30克、半高、生姜、甘草各6克、大枣5枚。水煎服。三剂见效.六剂愈。  相似文献   

9.
甘草泻心汤治疗狐惑病王××,女、33岁,1984年7月16日初诊。患者口腔及外阴溃疡一年,在某院确诊为“白塞氏病”,曾用抗菌素、激素及清热解毒、清胃凉血中药治疗,效果不好。临床见:口腔、外阴溃疡处色暗红,呈平塌状,小如粟,大如豆,伴有卧起不安,食欲不振,乏力、口干口苦,尿黄便秘,舌淡红、有齿痕,苔薄黄腻,脉细滑数。据其脉证,诊为狐惑病,采用甘草泻心汤加味,方用:生甘草30g、黄芩9g、黄连6g、干姜3g、半夏9g、大枣5枚、党参15g、生苡仁30g、生地20g、银花12g、土茯苓15g,水煎服十剂。另用生甘草15g、苦参15g、土茯苓30g。蛇床子30g,五剂煎水,外洗阴部。 1984年7月26日复诊,查:口腔、外阴溃疡渐次收敛,疼痛明显减轻,仍觉头晕、口干、失眠。  相似文献   

10.
《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所著,它的处方被称为“经方”。所谓“经”者,即纵贯宇宙,纲领万物之义。 我于临床二十余年,反复研讨、运用其方,深感仲景方的生命力,就在于示人以法;若能坚持辨证论治,用其方而不泥其  相似文献   

11.
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杂病论》作为第一部融理法方药为一体的辨证论治的专著,在中医学史发展史上具有奠定中医临床发展基础的重要作用,其影响遍及中医临床各科。许多经方亦被运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在此笔者根据所查到的文献资料,粗略地归纳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运用。从中可以看出,仲景治疗心血管病证,不仅仅从心论治,还从脾、肾、肝胆等脏腑角度入手,治法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2.
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杂病论》作为第一部融理法方药为一体的辨证论治的专著,在中医学史发展史上具有奠定中医临床发展基础的重要作用,其影响遍及中医临床各科。许多经方亦被运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在此笔者根据所查到的文献资料,粗略地归纳经方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运用。从中可以看出,仲景治疗心血管病证,不仅仅从心论治,还从脾、肾、肝胆等脏腑角度入手,治法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3.
14.
汪履秋老中医从医五十余载,学验俱丰,处方用药独具匠心,尤其对经方的运用更是得心应手,现援引数例,以飨读者。一、桂枝汤加味治多寐多寐即嗜睡,是指不分昼夜时时欲睡的病证,一般多从阳虚阴盛、痰湿困扰立论,而汪老认为多寐除阳虚阴盛外,营卫不和也是重要的因素。卫属阳,营  相似文献   

15.
一、面瘫王某某,男,40岁。1989年10月26日初诊。患者于二日前买煤,午睡后醒来时,发现左侧面部板滞,麻木。第二天,右眼睑闭合不止,露睛流泪。刷牙时漏水,说话时发音不清,口角向左侧歪斜。右面部不能皱眉蹙额鼓腮,鼻唇沟平坦,右偏头痛,心烦口渴,纳可,二便正常,舌淡苔薄黄,脉弦滑。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证属风痰郁闭经络。治宜活血祛风,散寒通络。方取柴胡桂枝汤加味。处方:柴胡10克、桂枝10克、党参12克、半夏10克,赤芍12克、黄芩10克、灸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4枚、全虫6克、僵蚕10克、白附子10克。四剂,水煎服。每日两次。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经方中半夏的用量和经方中半夏的炮制两个方面,简要地分析了一下经方中半夏的运用,说明了仲景使用半夏的合理性,为临床上更合理有效地使用半夏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考据《伤寒杂病论》原文,从用量用法、主治证候、配伍应用3个方面,考查相关经方中甘草的运用规律。发现:经方中甘草的用量以27.8 g居多,最多可用至69.5 g,最小用至3.5 g;生甘草多用于热证、疔毒、疮疡、饮证等,而炙甘草多用于表证、中焦虚弱、脾胃虚寒、中气不足、营卫不和等证;经方中未标注用法的甘草并非一定是生甘草,应根据病因、病机、病证以及甘草在方中的作用而定;经方中的炙甘草应当是“炒甘草”,而非蜜炙甘草;甘草能调和诸药,在不同的方剂(可用于散剂、攻剂、温剂、清剂、毒剂)中发挥不同的功效,当方中甘草用量较大或与方中其他药物等量时又可明显体现出主治作用,如治疗肺系疾病、心悸、羸瘦、产后虚等,并能很好地缓解躁、急、痛等症状;甘草常与麻黄、桂枝、大黄、桔梗、芍药、干姜、小麦、大枣等配伍,功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进展的终末阶段,其形成的病理机制主要包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线粒体功能障碍、钙循环异常等。目前治疗心力衰竭的西药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及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然而长期服用会导致低血压、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甚至会增加再入院率。降低心力衰竭的病死率及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点。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历史悠久,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中医药在改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减少再复发率方面有明显优势。本文通过《伤寒论》及《金匮要略》涉及心力衰竭的方剂分析,阐述苓桂术甘汤、真武汤、茯苓甘草汤、小青龙汤、桂枝去芍药汤、肾气丸在心力衰竭疾病发展不同阶段的应用,探索中医经方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9.
鼻炎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经方配伍合理,用药精当,化裁灵活,具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特点,应用范围极为广泛,经方中所论述的多种病症与鼻病的病机有相同之处,故运用经方辨证论治鼻病可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将《伤寒杂病论》与其同时代的本草和方剂书籍进行了对比考证,并结合历代临床应用,发现了粳米这味药在临床上的一些还不为理解与重视的药效。即:滋阴止渴、止泻、止胸腹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