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在小腿下段,跟腱区、踝部、足跟部及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带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下段,跟腱区、踝部、足跟部及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深部组织外露。结果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色泽、质地良好,皮瓣稳定,踝关节活动良好。结论该皮瓣血供充分、操作简单、效果满意,是修复小腿下段、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皮肤溃疡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在小腿后外侧设计逆行切取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筋膜皮瓣,对26例足踝及小腿软组织缺损病例进行逆行转位修复,皮瓣血管蒂长度最长16cm,皮瓣面积最大可达18cm×12cm。结果25例皮瓣完全成活,1例远端皮缘浅表坏死。随访3~24个月,皮瓣质地满意。结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切取简便,成功率高,可做为足跟、踝、足背中部以近及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的合适供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腿皮神经皮瓣及其穿支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皮神经皮瓣及其穿支皮瓣修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其中包括带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11例、带隐神经胫后动脉穿支蒂皮瓣10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18例、带腓肠神经的腓动脉穿支蒂皮瓣3例。结果42例皮瓣中完全成活37例,部分坏死5例,成活后的皮瓣远期随访质地一般比较柔软,带蒂皮瓣一般比较薄,相对容易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创面修复的皮瓣种类日渐增多,可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皮瓣来达到较满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小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采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足踝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4例。结果 14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期从手术后6个月~3年不等。12例皮瓣成活,2例皮瓣完全坏死;12例成活的皮瓣中,3例皮瓣边缘小部分坏死,1例患者1年后溃疡复发。典型病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半年,能正常行走,无相应并发症发生。结论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一种踝部及足跟部溃疡面修复的可靠皮瓣。它无需损害重要的外围脉管,且对外周脉搏弱的患者是有用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小腿远段、足跟部及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采用小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切取皮瓣面积最大10 cm×8 cm,最小5 cm×3 cm,皮瓣血管蒂长6~13 cm,蒂宽2~3 cm。结果:临床应用16例,皮瓣全部成活。结论:此皮瓣血运可靠,切取简便安全,覆盖范围大,可有效地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血供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足踝部骨外露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足踝部不同原因所致的骨及软组织缺损患者,设计切取以腓动脉终末穿支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以外踝尖上1~3cm处为皮瓣反折点,根据创面的大小设计皮瓣切取范围,切取皮瓣旋转覆盖创面。结果本组共38例,小腿远端25例,足跟部8例,足踝部5例,皮瓣最大面积20cm×10cm,最小3cm×2cm。除1例皮瓣因供区皮肤有挫伤而致皮瓣边沿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经1~5年的随访,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创伤性骨外露并软组织缺损,伴有死腔者,可一并切取携带腓肠肌肉的皮瓣,有良好的充填死腔作用,皮瓣血供可靠,切取转移方便,操作简单,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在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特点。方法根据骨、肌腱外露创面的部位及周围皮肤损伤程度,分别选择适当的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缺损39例。其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19例;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6例;胫后动脉穿支蒂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4例。皮瓣面积5 cm×4 cm~15 cm×9 cm,旋转度90°~180°。结果29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2个月,皮瓣质地满意。皮瓣远端1/4坏死4例,经换药二期植皮或局部皮瓣转移后愈合。皮瓣有水泡或边缘坏死6例。结论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设计灵活,血供可靠,旋转弧度大,不牺牲主干血管,能满意地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面积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临床应用特点和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大面积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损伤26例,术中注意:①增加皮瓣的筋膜蒂的宽度,不小于4~5cm;②腓肠神经内、外侧的皮神经都保留在皮瓣内;③小隐静脉干包含在皮瓣内;④保证蒂部的宽松。结果 26例皮瓣中24例生长良好,2例皮瓣末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4年,皮瓣质地良好,外观恢复满意。结论大面积的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靠,能满意地修复足跟、足底大部、足背、踝及小腿中下段胫前区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修复小腿中下段、足跟、足背、踝部软组织缺损致足部骨关节、肌腱及内固定物外露的创面。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来修复创面。结果:临床应用9例,均成活,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该皮瓣覆盖创面时,具有手术简单、耗时短、不牺牲大的血管、皮瓣成活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及小腿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血管蒂的小腿后侧逆行皮瓣,修复足部及小腿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22例。结果:22例皮瓣完全成活,3例远端皮缘小部分水泡,皮瓣薄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均改善满意。结论:供区稳定可靠,不牺牲主要血管,手术操作简易,成活率高,是修复足部中近段及小腿下段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吴明地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1):3222-3223
目的:总结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I豳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月采用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足踝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7例.分别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0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2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瓣5例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结果:37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2周~24个月.34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轴线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偏离3 cm,导致皮瓣远端边缘坏死1 cm,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因为旋转点过低(离外踝尖4 cm),皮瓣远端边缘坏死1 cm,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完全坏死.典型病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半年,能正常行走,无相应并发症发生.结论: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单,皮瓣成活可靠,不损失肢体主要动脉,供区破坏少等优点,是修复踝足创面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体会。方法:自2004年9月至今对14例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结果:其中一例皮瓣远1/3坏死,其余全部成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腓切取简便,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动脉,是较理想的修复小腿中下段、踝关节周围及足跟、跟踺等处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足底内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足底内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14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结果本组皮瓣完全成活13例,1例皮瓣远端部分组织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足底内侧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系选用非负重供区,其组织结构与足跟近似,满足负重行走和感觉的功能需要。手术操作简单,术后对足部负重、感觉及外观影响很小,是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穿支供血的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游离修复手掌背及其他较大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严重手掌或者手背较大面积的软组织缺损创面患者16例,创面清创后以小腿中段腓动脉穿支为蒂、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链为轴心的皮瓣,游离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创面,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总结穿支血管的切取、皮瓣与受区血管的吻合搭配等技巧。结果临床治疗16例患者,皮瓣面积最大14cm×8cm,均以2支穿支为供血血管,皮瓣全部成活。结论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轴心血管链及供血穿支解剖恒定,皮瓣质地薄软,血运丰富,供受区均不损伤主干血管,可作为修复较大面积的手掌背及其他部位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带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8月至2010年12月,应用足底内侧带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跟腱和(或)跟骨外露13例,皮瓣面积4cmX3cm~9cmX5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8个月,皮瓣外形满意,感觉良好,弹性好,耐磨,未出现皮瓣坏死及皮瓣摩擦破损。结论应用足底内侧带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外形美观、功能良好和较好感觉等优点,是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自Masquelet等1992年首次报道以腓肠神经为蒂的岛状皮瓣临床应用以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已成为修复足踝部及胫前部软组织缺损的良方法。小腿中下段、踝及足部的局部软组织少,损伤后常有骨和肌腱的外露,运用这类皮瓣不牺牲主干血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转移修复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22例小腿远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术。皮瓣面积最大16.0 cm×10.0 cm,最小6.5 cm×5.5 cm,平均11.2 cm×7.4 cm;蒂长4~8 cm,蒂宽3~4 cm。结果 22例患者术后转移皮瓣血供良好、存活20例,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满意;出现坏死2例,但筋膜层存活,经游离皮片植皮后愈合。结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切取简便,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动脉,外观满意,存活率高,是修复小腿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和体会。方法 16例踝周软组织缺损者予以严格彻底的清创,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修复创面。术中注意皮瓣设计、切取及蒂部处理等细节问题。结果 16例全部成活,无软组织感染。5例皮瓣远端肿胀,1例皮瓣边缘愈合不良,经常规换药、理疗后脱痂愈合。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皮瓣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皮瓣是修复踝周软组织缺损理想方法之一,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0例,缺损面积2.0cm×3.5cm~8.0cm×16.5cm,皮瓣切取面积2.5cm×4.0cm~8.5cm×18.0cm。结果30例术后均得到随访,26例皮瓣完全存活;皮瓣边缘坏死3例,皮瓣部分坏死1例;发生创面感染6例。结论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具有操作简单、不牺牲肢体主要血管、对供区损伤小、外形美观等优点,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踝部、足跟部软组织缺损8例,皮瓣切取范围5cm×7cm~10cm×14cm,蒂长5cm~8cm。结果本组8例术后皮瓣均成活,7例伤口一期愈合,1例皮瓣边缘表层坏死,经换药、植皮后愈合。术后5例经3个月至4年随访,皮瓣血运、质地、弹性佳,外观较满意,踝关节活动功能正常。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设计容易,操作简便,无需牺牲知名动脉,不需吻合血管,且皮瓣可获得较长蒂部,旋转灵活,皮瓣成活率高,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