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的原因,进一步指导临床,争取进一步降低手术失败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6年5月到2007年5月收治的术后眼压失控的病例;对其第一次抗青光眼手术前后的情况进行分析,归纳。结果首次在我院接受小梁切除术的病例23例,24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3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例,恶性青光眼1例,开角型青光眼2例,先天性青光眼婴幼儿型1例;术前眼压14~24mmHg者7例,25~34mmHg者8例,35~60mmHg者9例,平均眼压33.4mmHg;术前闭角型青光眼房角除2例外均窄IV关闭;术后发生浅前房者9例。结论术前高眼压状态,房角功能差,切除的小梁组织范围小,术后浅前房的发生与术后眼压失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青光眼术后滤过泡包裹是青光眼手术后出现的一种常见滤过泡类型,对患者滤过术后的眼压控制以及滤过手术远期成功率有显著影响,眼科医生一直试图明确它的发生机制,了解与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以及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其中一些已应用于临床,但这些药物和方法也有其不足之处,应用不慎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正确评价及合理使用它们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青光跟滤过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术后滤过道瘢痕形成,滤过泡消失造成滤过道阻塞。因此,如何防止滤过道瘢痕阻塞形成一直是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我们从2005-01起对24例26只眼继发难治性青光眼和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患者,在术中或术后应用γ-干扰素结膜下注射,观察其对滤泡形成的影响作用。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分析贝伐单抗预防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3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择期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10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术后不予药物干预,观察组术毕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1次,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6个月的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滤过泡面积、角膜及结膜状况的变化,统计并随访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①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最佳矫正视力(BCVA)、滤过泡面积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6个月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6个月观察组滤过泡为微囊泡型、平坦弥散型比例高于对照组,瘢痕型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术后6个月球结膜水肿、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分泌物、浅前房、虹膜受累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手术前后差值高于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伐单抗在预防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瘢痕化方面有重要价值,可降低眼压、改善视力,维持滤过泡形态及功能,对周围结膜及角膜组织影响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老年青光眼病患实施抗青光眼滤过手术以及手术后药物治疗作用。方法将50例进行老年青光眼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抗青光眼滤过手术治疗)和实验组(抗青光眼滤过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各2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治疗后1周以及治疗后2周时眼内压。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周时眼内压水平均低于手术后1周,且实验组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老年青光眼病患实施抗青光眼滤过手术以及手术后药物治疗可提升总有效率以及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降低病患眼内压,发挥一定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滤过泡的形态和功能,减少手术失败。方法采用共焦显微镜活体观察滤过泡组织学演变过程,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超声活体显微镜检查,相干光断层扫描成像技术检查。结果共焦显微镜活体观察可见小梁状的基质结构,可预示较好的滤过功能。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可见结膜上皮下的微囊结构,预示手术效果较好。超声活体显微镜检查功能良好的滤过泡,可见由滤过泡至前房的房水通路和滤过泡腔。相干光断层扫描成像技术显示,成功的滤过泡多呈小的低回声区。结论临床医师重视观察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的形态与功能,可判断青光眼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的手术治疗。方法对38例(38眼)闭角型青光眼在持续高眼压下行滤过性手术治疗。结果38例术后眼压均得到有效控制,无一例发生脉络膜上腔驱逐性出血及恶性青光眼,发生脉络膜脱离2眼,占5.3%。结论青光眼患者术前采取积极降眼压措施,但眼压仍持续不降者,应尽快手术,挽救视力。术中采取缓慢降眼压的方法,可预防或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丝裂霉素C(mitomyeinMMC)在青光眼滤过术后抗瘢痕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195眼常规小梁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青光眼患者并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在195眼中168眼疗效好,眼压控制在(13.7±2.1)mmHg、11眼疗效较好,不用或仅用局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21mmHg、16眼出现并发症效果差。手术成功率91.8%。功能性滤过泡为86%。手术后角膜上皮损害6眼,低眼压、浅前房发生9眼。结论MMC能抑制青光眼滤过术后瘢痕形成,大大提高了青光眼滤过术的成功率,远期效果好,但使用时应掌握适应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探讨建立低眼压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16只青紫兰兔均以右眼为实验眼,采用CO2激光外路巩膜切除术的方法建立持续性低眼压模型,左眼为正常对照眼,不做任何处理。巩膜切除术前及术后1、7、14、21、28d测量所有动物双眼眼压,观察兔眼功能性滤过泡形成情况、眼前节的炎症反应及眼底变化,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实验眼和对照眼的眼压行配对t检验。结果 CO2激光外路巩膜切除术后兔眼压大幅度下降,随着低眼压时间的延长,兔眼压有升高的趋势,至低眼压21d,所有兔眼压仍均低于8mmHg,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眼与对照眼眼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2激光外路巩膜切除术后兔眼功能性滤过泡形成良好,前节反应轻微,7d后所有炎症反应均消失;术后第7天眼底检查可见视乳头水肿,至低眼压21d水肿最明显。结论 CO2激光外路巩膜切除术能有效建立低眼压动物模型,操作简便,降压效果确切,术后炎症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辅助下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的手术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80例,都采用小梁切除术,均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进行辅助。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手术,无脉络膜出血、眼内出血及玻璃体脱出等并发症,手术前后的平均眼压与最佳矫正视力与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O.05)。本文患者手术前后ACD与AOD500与TCPD检测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持续性高眼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是必要方法,超1声生物显微镜的应用有利于评价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疗青光眼手术方式之一 ,少数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无功能滤过泡 ,从而丧失滤过作用 ,致使眼压增高 ,手术失败。我们采用 5 氟尿嘧啶滤过泡旁结膜下注射及分离治疗无功能滤过泡 2 9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1年 10月在青岛眼科医院行小梁切除术的患者 3 2 8例 ,其中出现无功能滤过泡 2 9例 ,发生率为 8 8% ,男性 18例 ,女性 11例。年龄 16~ 72岁 ,平均 5 4岁。均单眼发生。发生时间在手术后 10~ 3 0d ,治疗时间在手术后 14~ 40d ,随访半年。1 2 患眼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青光眼滤过手术的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接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及部分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或巩膜床使用抗代谢药物的患者共63例72眼.结果:术后并发症中术后浅前房23眼,发生率最高,前房积血13眼、房水引流过畅4眼、脉络膜脱离2眼,前房胶冻状物存留3例,高眼压1例.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症预测性差,并发症复杂,处理难度较大.减少术后并发症,应该提高手术技巧和合理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 SD 大鼠采用抗青光眼滤过术处理后热休克蛋白47(heat shock protein 47,HSP47)在滤过泡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健康成年 SD 大鼠24只,雌雄各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d 组、4 d 组、6 d组、10 d 组、14 d 组、正常组6组(每组4只),2 d、4 d、6 d、10 d、14 d 组大鼠均行右眼抗青光眼滤过术处理,术后采用裂隙灯观察各组大鼠滤过泡及眼前节情况,分别于术后第2、4、6、10、14 d 处死相应组大鼠,检测滤过泡中 HSP47及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 的表达情况。结果2 d 组大鼠 HSP47及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 在滤过泡中的表达略微上升,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6、10、14 d 组大鼠滤过泡中的 HSP47及Ⅲ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 ﹤0.05);6、10、14 d 组大鼠滤过泡中的Ⅰ型胶原蛋白、mRNA 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 ﹤0.05)。结论 SD 大鼠抗青光眼术后 HSP47及 mRNA 的表达水平变化基本与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 表达变化一致,表明 HSP47在大鼠眼滤过泡瘢痕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金泽大学医学部第一外科将持续性血液滤过作为术后早期的血液净化方法,为1例有15年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的患者成功地施行了冠状动脉搭桥术。CHF具有可以任意调整除水量,除水作用和缓,对血液动力学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青光眼虑过术后浅前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所收治的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患者共计76例(94眼)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治疗组(手术治疗方式)与对照组(非手术治疗方式)两组,各计38例。治疗组患者56眼,对照组患者38眼。对两种治疗方式下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患者的治愈情况进行临床观察与分析。结果治疗组(手术治疗方式)作用下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患者的显效眼数为39眼,有效眼数为15眼,无效眼数为2眼,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治愈比例达到了96.42%;对照组(非手术治疗方式)作用下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患者的显效眼数为11眼,,有效眼数14为例,无效眼数为13眼,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治愈比例65.79%。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术治疗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治疗中有着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