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胸骨旁主动脉瓣置换术与传统正中开胸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1年3月至2022年7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19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微创组(n=123,右侧胸骨旁小切口)与传统组(n=76,常规正中开胸)。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ICU滞留时间、有创呼吸机辅助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以及院内死亡、脑梗死、脑出血发生情况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吸烟史、瓣膜病变性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生物瓣膜比例均高于传统组,而手术时间短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期间均无死亡患者,未发生瓣周漏、消化道出血及脑血管等并发症。微创组的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均短于传统组,术后引流量、红细胞输注量、血浆输注量均少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右侧胸骨旁第二肋间切口行主动脉瓣...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正中小切口手术应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效果。方法取胸骨正中切口从胸骨角下方1 cm至剑突水平切开皮肤,长约5~10 cm。纵劈胸骨至第2肋间、向右侧横断胸骨。常规建立体外循环,行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手术52例。并与同期采用常规正中切口矫治的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55例进行比较。结果正中小切口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与常规正中切口组相比无显著延长(P>0.05),但小切口组术后引流量较常规切口组明显减少(P<0.05)。术后循环稳定,切口小、疼痛反应轻,无切口感染和胸骨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胸骨正中小切口可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矫治,该术式创伤小、切口美观。  相似文献   

3.
右侧开胸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右侧开胸切口施行心脏直视手术的方法。方法 本组 32例 ,右侧腋下小切口 2 3例 ,右前侧切口 9例。手术种类 :室间隔缺损修补 13(干下型 3例 ) ,房间隔缺损修补 11例 ,右室流出道狭窄疏通 2例 ,部分房室管畸形修复 1例 ,右室双腔心矫正 1例 ,室间隔缺损修补伴三尖瓣关闭不全成形 2例 ,房间隔缺损修补伴二尖瓣关闭不全修复及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正各 1例。其中 ,不停跳下进行术修补 12例。结果无手术死亡。平均体外循环时间 (5 2± 9)min ,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 (36± 8)min ;术后 6~ 10d出院。结论对需采用右侧房、室切口途径的儿童有选择地行右侧开胸切口能获良好手术显露 ,完成心内畸形修复并不困难 ,且能达到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和外观美的目的 ,其为一可选择的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我院微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1年10月—2013年2月进行的微小切口(右胸前外侧微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52例,均经外周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术中采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装置(VAVD),经胸阻断主动脉,冷血停跳液(4:1)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直视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40例(合并动脉导管结扎术1例,合并三尖瓣成形9例),二尖瓣置换9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治1例,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1例。结果全部病例均完成微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全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手术时间115245(152±23.6)min,体外循环时间46245(152±23.6)min,体外循环时间46202(86.3±66.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8202(86.3±66.8)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8165(62.3±40.2)min;呼吸机辅助时间4165(62.3±40.2)min;呼吸机辅助时间451(14.3±10)h,术后24h胸腔引流液量6051(14.3±10)h,术后24h胸腔引流液量60480(179±86)ml,ICU停留时间1480(179±86)ml,ICU停留时间14d;术后住院时间54d;术后住院时间510(7.3±1.8)d,无心脏及股动静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与传统直视心脏手术相比,微小切口直视心脏手术具有创伤小、切口美观、出血少、无胸骨破坏、疼痛轻、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腔镜对比传统手术在多发肋骨骨折固定中的微创性、出血量、疼痛、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2013年3月—2017年3月手术治疗的198例多发肋骨骨折并血气胸患者,按其手术方式分为胸腔镜组和传统开胸组。胸腔镜组125例,男性84例,女性41例;年龄16~75岁,平均35.8岁;开胸手术组73例,男性53例,女性20例;年龄20~76岁,平均37.6岁。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切口长度、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第1天Pa O2、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并于出院后半年电话回访,对患者手术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胸腔镜组切口长度(4.5±1.2)cm、术中出血量(150.5±28.5)mL、术后第1天VAS评分(3.8±0.7)分、住院时间(10.5±1.8)d均优于开胸组[(15.5±3.3)cm、(300.6±35.6)mL、(5.3±1.2)分、(15.4±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87.4±12.7)min vs.(91.3±19.4)min、术后第1天Pa O2(98.5±11.5)mm Hg vs.(95.4±10.6)mm Hg、住院费用(3.5±0.7)万元vs.(3.7±0.9)万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组患者满意度95.2%明显优于开胸组6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肋骨骨折并血气胸患者需早期手术干预,采用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势,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与传统三孔胸腔镜手术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微创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01至2016-10武警浙江总队嘉兴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27例NSCLC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单孔64例)及对照组(三孔6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胸数、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程度及疼痛药物使用情况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引流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中转开胸数8例,高于对照组3例(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天数8.2 d、疼痛评分1.5分及镇痛药物使用时间2.8 d均低于对照组(10.3 d、3.3分及4.6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孔胸腔镜手术相比三孔胸腔镜可获得同样根治切除效果、安全可行,且术后恢复快,但手术操作难度高、风险大,建议初学者先应用三孔胸腔镜进行手术,逐渐减少切口,直至单孔胸腔镜下手术。  相似文献   

7.
电视胸腔镜辅助腋下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腋下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07~2009-075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接受电视胸腔镜辅助腋下小切口治疗的临床资料,并与既往4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常规开胸手术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所有病例术中均不使用昂贵的一次性材料,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5~41个月,无术侧复发。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切口疼痛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术中失血量及术后总并发症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腋下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确切、微创、安全、经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电视胸腔镜手术的效果.方法 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总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切口长度、吗啡用量、手术时间等;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与胸穿对胸腔积液的确诊率、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自发性气胸电视胸腔镜手术组与同期小切口开胸手术相比具有术后下床时间早(P<0.01)、术后总引流量少(P<0.01)、引流管留置时间短(P<0.01)、手术切口短(P<0.01)、疼痛轻及术后吗啡用量少(P<0.01)的优点,且手术时间无明显延长(P=0.6875).电视胸腔镜手术诊断胸腔积液准确率优于胸腔穿刺(P<0.05),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效果优于胸穿抽液化疗药物胸腔内注射治疗病例(P<0.05).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出血少、损伤小、疼痛轻,可广泛应用于胸部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体重对小儿全胸腔镜心脏手术的影响及小儿全胸腔镜心脏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体重20kg以下(A组)、20~30kg(B组)、30kg以上(C组)行全胸腔镜心脏手术的患儿各20例,比较各组住院相关时间、血常规主要指标变化以及出血和输血量.结果 所有手术均获得成功.A组术后发生肺炎1例;B组术后发生脑缺血1例;C组因术后胸腔引流量大,二次开胸止血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无术后死亡病例.三组患儿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A组相比,B、C两组主动脉阻闭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以及ICU滞留时间较短(P<0.05),胸腔引流量、输血浆量较多(P<0.05),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白细胞以及血小板变化较小(P<0.05).B组与C组主动脉阻闭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以及ICU滞留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小儿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其中体重20kg以上的患儿对手术耐受能力较强,术后早期恢复快,更适合在全胸腔镜下行心脏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侧颈入路小切口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1月收治的86例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采用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侧颈入路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有效率、并发症率、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量、术后拔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美容效果评分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两组手术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后拔管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72 h的疼痛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容效果评分、满意度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侧颈入路小切口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小儿股静脉双极管在小儿全胸腔镜心脏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儿28例,年龄4.2±1.3岁,体重14.6±3.9kg,其中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3例,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4例,三尖瓣关闭不全3例.采用仰卧位,右肩垫高30°,气管插管,高频通气;分别在右胸胸骨旁第四肋间,腋中线第四、六肋间作胸壁小切口,以全胸腔镜经股动脉、股静脉双极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完全在胸腔镜下行房间隔修补.结果 患儿手术顺利,体外循环时间53.5±17.8min,主动脉阻闭时间25.2±7.9min,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均自动复跳.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半年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右心房、心室缩小,肺动脉直径变小,心功能改善,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自行研制的小儿股静脉双极管用于全胸腔镜心脏手术治疗小儿心脏病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与经下腹部正中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旨在为成人腹股沟斜疝的微创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如皋市人民医院自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200例成人腹股沟斜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各100例患者。A组采用腹腔镜下疝修补术,B组患者采用经下腹部正中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指标、综合临床疗效、切口愈合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首次活动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且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94.0%比85.0%),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切口甲级愈合率优于B组(P<0.05)。A组切口感染、阴囊水肿、尿潴留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而两组患者鞘膜积液、发热、复发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腹部正中切口手术比较,腹腔镜下疝修补术能显著降低手术创伤,加快创口愈合,减少住院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何鹏飞  张青平  韩军 《武警医学》2012,23(12):1080-1082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手术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胸腔镜和传统开胸肺癌根治术二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枚数及住院费用等。结果胸腔镜组26例手术顺利,1例因淋巴结融合伤及左上肺动脉中转开胸。与开胸手术比较,胸腔镜组出血少、术后放置胸管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减轻;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无明显差异。胸腔镜组手术费用高于开胸组,而药费则低于后者,住院总费用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不增加住院费等优点,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AMT)、小切口开胸手术(MT)手术的创伤程度,为肺癌根治微创术式选择提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4例VATS、35例VAMT、35例MT肺癌根治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除淋巴结数、累计胸腔引流量、术后止痛药用量、术后2周时肩关节活动受限例数。结果:VATS、VAMT、MT组间手术时间、切除淋巴结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中失血量、累计胸腔引流量、术后止痛药用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MT组大于VATS和VAMT组。三组间术后肩关节活动受限例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MT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针对Ⅰ~Ⅱa期肺癌采用VATS术式,Ⅱb~Ⅲ期肺癌采用VAMT术式,但为了保证手术安全,应首选最擅长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并对比单孔胸腔镜(VATS)、三孔胸腔镜(VATS)及腋下小切口开胸手术(SMT)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15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病历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术式不同分为单孔VATS组66例,三孔VATS组58例,SMT组32例,比较各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指标及术后胸腔引流量、患者疼痛情况、肺复张情况及半年内复发情况等预后指标。结果 SMT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高于单孔VATS组与三孔VATS组( P<0.05),单孔VATS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三孔VATS组( P<0.05),而单孔VATS组操作时间则短于三孔VATS组( P<0.05)。 SMT组术后引流量mL、引流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单孔VATS组和三孔VATS组,单孔VATS组与三孔VATS组术后引流量与引流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单孔VATS组疼痛评分(3.与住院时间则显著高于三孔VATS组(P<0.05)。三组在术后肺复张不全及持续漏气发生例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随访半年内均无复发病例。结论SMT治疗自发性气胸较单孔VATS和三孔VATS术式创伤大、术后恢复慢;三孔VATS较单孔VATS组具有出血少、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的优点,但治疗费用及对术者技术的要求较单孔VATS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疗效及操作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5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在电视胸腔镜下切除肿瘤,对无法在电视胸腔镜下手术者中转开胸。结果 52例患者中49例顺利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3例中转开胸,无死亡和复发病例;手术时间平均为(112.3±38.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29.4±105.3)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平均时间为(2.9±0.9)d,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6.2±2.7)d;术后病理报告神经鞘瘤24例,神经纤维瘤20例,神经节细胞瘤8例;术后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术后发生一过性Honor综合征2例,皮下气肿2例,肺不张1例;肿瘤直径<6.00 cm组的患者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优于≥6.00 cm组;<6.00 cm组患者中转开胸率为0%,低于≥6.00 cm组患者的中转开胸率1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治疗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具有微创、切口美观、损伤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可作为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腔镜联合腹腔镜下食管癌切除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胸外科收治的5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A组,n=25)和对照组(B组,n=25)。 A组采用全胸腔镜、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方案;B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方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清扫淋巴结数、术后住院天数、围术期并发症发生例数等临床数据。结果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较少、住院时间明显缩短、肺部感染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清扫淋巴结数、再次开胸止血、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食管癌患者给予全胸腔镜、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治疗疗程,对降低术后肺部感染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机器人微创外科手术与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成人继发孔型房间缺损(ASD)的术后早期及近期随访结果,评估两种微创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机器人心脏不停跳ASD修补术的30例成年患者作为机器人组(TEASD-R),并采取1∶1配对原则,选取同期接受经导管介入封堵术的30例成年患者作为介入组(TIASD-O).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住院相关情况、术后近期随访结果、术后30d及6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TEASD-R组无术后早期及近期并发症(残余分流、心包积液、外周血管栓塞及新发心律失常等),而TIASD-O组存在相应并发症,其中两组术后新发心律失常、术后早期右心房大小、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及住院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生活质量调查量表结果显示,两组术后30d躯体疼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器人微创ASD修补术后近期无三尖瓣关闭不全及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安全性及有效性较好,适应证较广,但也存在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长等缺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乳晕隐痕切口在胸外科男性患者微创胸腔镜手术中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03至2019-01武警海警总队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单孔胸腔镜手术男性患者资料,其中56例经乳晕切口(乳晕组),68例常规切口(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拔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第1天和第2天的视觉模拟评分,以及术后1、3个月切口不适情况、远期切口满意度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液量、拔除胸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第1天VAS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乳晕组的术后第2天VAS评分下降明显(P<0.05),切口不适人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乳晕组对瘢痕非常满意者有41例(73.2%),对照组有19例(27.9%),两组瘢痕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部分胸部疾病中,男性患者选择经乳晕切口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可以提高切口满意度,更能体现出微创无瘢痕这一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对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152例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胸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6例。开胸组采用常规开胸手术,实验组(腔镜组)采用胸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各种炎症因子的水平。结果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72.23±23.28)m L、手术时间(45.68±11.26)h、术后VAS评分(3.51±1.14),均少于开胸组(352.26±34.39)m L、(95.32±18.26)h、(7.18±1.87);腔镜组的住院时间(6.13±2.09)d、下床活动时间(1.69±0.23)d、恢复日常生活时间(9.58±1.25)d,均少于开胸组(8.16±1.25)d、(3.25±1.07)d、(17.26±3.64)d,腔镜组术后24h引流液量(253.21±52.14)m L,少于开胸组(280.32±52.31)m L,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均高于手术前,但腔镜组的各项指标要低于开胸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创伤,能够减少患者手术的痛苦,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减少手术感染的发生,是一种有效且较为安全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