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稳定型心绞痛(SA)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状动脉(冠脉)斑块在血管超声(IVUS)下的特征及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在SA及UA患者中的变化特点.方法 127例拟诊冠心病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CAG结果阴性者纳为对照组30例;SA组50例;UA组47例.均测定血清CDl05水平.抽取其中31例SA患者、31例UA患者行冠脉IVUS检查.结果 IVUS显示SA组病变处主要为稳定型、纤维性斑块,UA组主要为不稳定型、脂质性斑块.钙化性斑块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SA组12.0%,UA组18.0%,P<0.05).UA组的偏心指数(EI)显著高于SA组(uA组0.82±0.55,sA组0.54±0.23,P<0.05),有以正重构为主的趋势.血清可溶性CD105水平UA组显著高于SA组(4.06±0.19)μg/L,(3.47±0.17)μg/L和对照组(2.57±0.54μg/L,P<0.01);不稳定型斑块组(4.01±0.18)μg/L显著高于稳定型斑块组(3.22±0.16)μg/L,(P<0.01).结论 SA患者及UA患者的冠脉斑块在性质及结构特点不同.可溶性CD105参予动脉硬化的形成,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炎性因子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炎性因子水平与冠脉病变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浊度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 3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3 5例稳定型心绞痛 (SA)患者、3 7例非冠心病患者 (对照组 )的血清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 (IL - 1β)、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UA组血清CRP、IL - 1β、TNF -α水平均明显高于SA组 (P <0 .0 5 - 0 .0 1)及对照组 (P <0 .0 1)。结论 UA患者体内存在炎性细胞活化及炎症反应 ;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可能与炎性反应有关 ;炎症在UA患者体内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绞痛患者血浆P物质(SP)浓度变化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和稳定型心绞痛分组并没正常对照组在心绞痛发作前及心绞痛缓解后采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P物质。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的P物质浓度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正常对照组(P<0.01)。在稳定型心绞痛组P物质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冠脉的狭窄程度呈正比。结论:SP在UA发作时间浓度低于SA和正常对照组,与冠脉狭窄呈正比,UA缓解时SP浓度增加与冠脉狭窄程度呈反比,SP浓度的测定对UA的发生和疗效的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崔晓容 《大家健康》2016,(5):112-11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临床观察分析.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的10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各54例,同期选取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健康人群对照组各54例,对患者的冠脉病变炎症程度进行分析,并与患者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稳定型心绞痛组的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脉病变炎症三支和双支的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单支(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血清CRP、BNP、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患者的冠脉病变炎症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表面CD40L和血清可溶性CD40L(sCD40L)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 选取ACS患者52例(心肌梗死14例、不稳定心绞痛18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3例,同时选取10例健康成人作对照.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测定血小板表面CD40L及血清sCD40L水平.随访ACS患者1月,测定其血清sCD40L水平.结果 FCM测定结果显示,AMI组和UA组血小板表面CD40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5),UA组CD40L水平显著高于AMI组(P<0.05),SA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ELISA测定血清SCD40L结果显示,AMI组和UA组血清sCD40L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组及对照组(P<0.05).AMI组sCD40L水平显著高于UA组(P<0.05),SA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别.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表面CD40L表达增加,血清sCD40L水平升高,因此CD40L可能成为预测斑块稳定状态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脉斑块性质的评估及斑块性质,及其与心绞痛类型的相关性.方法107例冠心病冠脉造影(CAG)狭窄≥50%,行128层螺旋CT冠脉成像(CTA);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63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44例),比较二组患者CTA斑块特点及临床资料.结果 UA组患者中总斑块数以软斑块及混合型斑块为主[(90.27±36.09)vs(32.56±18.67);(38.64±16.17)vs(10.39±6.39);P<0.01,P<0.05],而SA组患者中斑块则以钙化斑块为主[(293.45±79.77)vs(152.91±40.63),P<0.01].总软斑块数、犯罪血管的软斑块是UA的独立相关因素[OR=1.121,95%CI:(1.001±1.181);OR=1.106,95%CI:(0.985±1.201);P<0.01,P<0.05].结论128层CT冠脉CTA能检测冠脉斑块及其性质,软斑块更易引起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不稳定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稳定心绞痛(stable angina,SA)和非冠心病对照患者血清妊娠相关性血浆蛋白-A (Pregnancy 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 A,PAPP-A)水平,及与冠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和冠脉斑块形态的关系,探讨PAPP-A水平变化在UA发病中的意义.[方法]记录入选者一般资料,测定UA(50例)、SA(45例)和对照组(30例)患者血清PAPP-A、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糖、血脂水平;入选者根据造影冠脉积分将冠心病患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病变组,按造影斑块形态分为Ⅰ、Ⅱ和Ⅲ型病变组.[结果]UA组PAPP-A水平明显高于SA与对照组患者(P< 0.01);UA与SA患者Ⅱ斑块数量为70%:20% (P< 0.01),Ⅱ型斑块病变组PAPP-A水平明显高于Ⅰ、Ⅲ型斑块病变组(P< 0.01);PAPP-A与CRP存在明显正相关(r=0.395,P=0.005),与年龄、血脂、血糖以及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狭窄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PAPP-A与冠脉不稳定斑块发生、发展有关,对预测冠心病患者冠脉斑块稳定性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含量与冠心病(CHD)临床类型、病变程度的关系,以了解D-二聚体在冠心病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用Liatest法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2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7例、稳定型心绞痛(SA)22例、健康者30例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D-二聚体阳性发生率与含量在UA和AMI组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1),且AMI组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UA组(P<0.01),SA组的D-二聚体无明显增高.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凝血和纤溶功能异常,且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SA)及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患者冠脉斑块在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下的表现特征.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7例SA患者、29例UA患者的共55支病变冠脉行IVUS检查.结果SA组主要为稳定型、纤维性斑块,UA组主要为不稳定型、脂质性斑块.钙化性斑块在两组中的分布类似.UA组偏心指数(EI)显著高于SA组(P<0.05),有以正重构为主的趋势.SA组的血管外弹力膜面积显著高于UA组(P<0.01).结论SA患者及UA患者的冠脉斑块在性质及结构特点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0.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宁  费丽萍 《疑难病杂志》2008,7(4):222-22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关系。方法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SA组)、稳定型心绞痛(UA组)患者以及健康对照组的血清HMGB1水平,根据Braunwald分级标准,将SA组按危险度高低分为I、II、III级,比较各级之间血清HMGB1水平。结果(1)AMI组血清HMGB1水平显著高于SA组、UA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SA组显著高于UA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UA组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2)SA组中,随Braunwald分级加重,血清HMGB1水平呈上升趋势,I、II、III级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血清HMGB1水平明显相关,血清HMGB1水平可作为评价冠心病危险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