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目的了解性病(STD)门诊就诊人群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和行为干预效果评价,探讨对高危人群艾滋病预防的关键点,使STD门诊就诊人群的艾滋病预防具有针对性。方法对我院STD门诊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行为干预前后效果评价。结果所调查STD门诊就诊人群干预前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平均得分为57.30±12.60分;男性平均得分为65.11±9.54分,女性平均得分为53.76±11.33分,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就诊者得分高于高中以下学历就诊者得分(P<0.05)。干预后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干预前。结论针对STD门诊就诊人群不同性别、文化背景加强STD门诊就诊人群系统性、完整性的AIDS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开展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提高艾滋病预防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学校进行预防艾滋病(AIDS)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随机抽查三所高中学生1 994名采用不同教育方式进行AIDS健康教育,以AIDS知识答对率及某些态度的转变作为评价效果指标。结果学生教育后较教育前AIDS知识答对率提高10%~60%左右(P<0.05);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危险行为、重视AIDS方面的态度有所改善;自我报告有行为问题的学生其知识均分与某些态度亦有不同程度改变;有线电视兼授课教育方式明显优于其他教育方式(P<0.01)。结论学校组织开展AIDS健康教育方式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性病门诊对女性性服务者(FSW)性传播疾病/艾滋病(STD/AIDS)筛查与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在桂西山区规范化性病门诊对FSW进行STD/AIDS筛查,针对性临床追踪治疗与健康教育,评价其有效性及可行性。结果374人STD/AIDS筛查及相关认知行为调查,经过临床追踪治疗与健康教育,性病感染率及STD/AIDS知识正确知晓率由47.50%与68.30%,分别下降与提高到38.50%与90.60%,安全套使用率由教育前的55.50%提高到86.80%。结论在性病门诊对目标人群STD/AIDS筛查及健康教育纳入日常防治STD/AIDS诊疗中,能有效地提高该人群遵医行为及自觉改变高危性行为的依从性,得到目标人群与医务人员认可,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针对来往深圳香港之间的跨境货车司机度其异性伴侣AIDS/STD进行追踪式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探讨建立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选择深圳口岸附近跨境货车男性司机89名和休闲娱乐场所高危女性97名。对两组人员进行为期18个月共9次AIDS/STD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现场、电话或邮件方式的AIDS/STD知识问卷调查。对两组长期追踪式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评分值进行比较,分析两组干预前后AIDS/STD知识、安全性行为和STD患病状况。结果长期追踪式健康教育干预前后。两组AIDS/STD知识差异有显著性(P〈0.10),且评分值随干预次数的增多而增加。干预前后的安全性行为情况仅有部分改善(P〈0.01或P〉0.05)。于预前一年和干预期末一年,两组STD罹患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长斯追踪式健康教育干预。可明显提高其知识结构和安全性行为观,有利于降低目标人群STD罹患率。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传播途径认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患者和健康人群的AIDS传播途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开展AIDS健康教育、阻断传播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AIDS高发区采用访谈法调查HIV感染者/AIDS患者和对照健康人群各1 200例(2组有效样本例数分别为1 081例和1 107例),了解各组人群对AIDS传播途径相关知识的认识状况,分析各人群的AIDS传播途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特征.结果:在AIDS高发区HIV感染者/AIDS患者平均知晓率为89.2%±0.9%,一般人群为88.2%±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0,P>0.05).HIV感染者/AIDS患者除在"AIDS是否通过血液传播"的知晓率高于对照健康人群外(χ2=8.216,P<0.05),在其他传播原因方面与对照组的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AIDS高发区人群对AIDS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健康教育工作在阻断AIDS传播途径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扩大健康教育宣传覆盖面的同时,更要加强健康教育内容的深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娱乐场所女性性服务者艾滋病/性病(AIDS/STD)相关知识及高危行为,为今后的干预工作和干预效果评价提供必要的依据.方法 对307名女性性服务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集血液进行检测,并进行妇科检查.结果 307名性服务者艾滋病知晓率为78.5%,最近一次性接触安全套带套率为95.8%,未检出HIV;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7%;淋病占1.0%,尖锐湿疣占0.3%,阴道炎占2.9%;宫颈炎占4.9%.结论 娱乐场所女性性服务者艾滋病预防知识欠缺,安全套使用率低.在娱乐场所广泛开展有针对性的AIDS/STD健康教育,促进安全性行为,倡导正确的求医行为,能有效地预防AIDS/STD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孕妇性病/艾滋病(STD/AIDS)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干预,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性病?艾滋病宣传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2个县,对599名孕妇采用统一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随机选取399例为实验组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并评价效果?结果:农村孕妇的STD/AIDS防治知识匮乏,知道的性病种类在2种或2种以上者只占30.88%,8.01%的孕妇不清楚性病会传染,78.2%的孕妇认为母婴之间不会传播性病?90.48%的孕妇认为与艾滋病患者共同进餐会传染艾滋病,93.48%的孕妇认为哺乳不会传染艾滋病?实验组孕妇健康教育干预后有明显效果?结论:应加强农村孕妇性病/艾滋病的宣传教育与干预,有效控制性病/艾滋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8.
河南某县中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中学生艾滋病(AIDS)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2009年3月至5月在河南省某县1所高中和1所初中中开展以AIDS预防为主题的健康教育活动,并用封闭式问卷在开展健康教育前、后对学生进行AIDS知识、态度评价.结果:健康教育活动前中学生AIDS相关知识正确认识率为51.14%(3.58/7.00),传播途径知识正确认识率为54.14%(3.25/6.00),预防措施知识正确认识率为71.20%(3.56/5.00),对待AIDS患者正向态度持有率为53.20%(2.66/5.00);健康教育后AIDS相关知识正确认识率为79.71%(5.58/7.00),传播途径知识正确认识率为90.28%(5.42/6.00),预防措施知识正确认识率为94.40%(4.72/5.00),对待AIDS患者正向态度持有率为71.40%(3.57/5.00),4项指标均较健康教育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44、167.965、10.445和35.783,P均<0.001).结论:以预防AIDS为主题的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中学生AIDS知识认识水平,改善对待AIDS的态度,增强抵御AIDS的能力,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家庭关怀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72例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家庭关怀。两组均护理3个月,比较两组护理后用药依从性及护理前后生命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用药依从性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生命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关怀应用于HIV/AIDS患者护理中,可提高其用药依从性,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安康市艾滋病(AIDS)在重点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发生频率、现状和流行趋势,为制定AIDS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AIDS/STD检测工作规范要求,在1997-2005年对部分人群AIDS病毒感染进行了监测。结果:监测义务献血、既往有偿供血人员,监狱羁押(吸毒)人员,STD门诊就诊者共计9664人,查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36例,检出率为0.37%,其中2003-2005年感染者28例,占10年感染总数的77.8%,并以农村青壮年居多,18-45岁人员占91.2%。结论:HIV感染者在安康市主要集中在STD门诊就诊和既往有偿献血人群中,近年来流行速度加快,应采取措施预防HIV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加大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监测力度,是安康地区预防控制AIDS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校医学生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近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在校医学生对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相关态度及行为,评价在大学生开展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的近期效果。方法采用整体抽样方法,对4000名大学生在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后3个月分别下发同一调查问卷进行相关问题调查。结果被调查对象健康教育后比健康教育前艾滋病/性病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可以接受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患者一起学习、生活的学生由健康教育前的41.32%上升到健康教育后的68.09%(P<0.05);可以接受和性病患者握手、共用餐具、与性病患者一起学习的学生分别由健康教育前的72.44%、64.38%、74.66%上升到健康教育后的92.47%、87.32%、91.41%(P<0.05)。结论通过专题教育、宣传栏、小册子等多种形式,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教学模式在开展预防性病和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大中专学生共计1046人,并分配到专家讲座、同伴教育和自我教育3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开展教育前后分别用同一份试卷测试学生掌握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知识的情况。结果三种教育方法均取得明显成效(P<0.01)。总体上,同伴教育效果最优,专家讲座次之,自我教育位居第三;同伴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效果有明显差异(P<0.001)。三种教育方法的教育效果在男女生中的排序一致,依次为同伴教育、专家讲座、自我教育。在女生中,同伴教育效果明显优于专家讲座和自我教育(P<0.001);但在男生中,三种教育方法效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种教育方法的教育效果在一年级学生中的排序一致,均是同伴教育、专家讲座、自我教育,同伴教育效果明显优于其余两种教育方法(P<0.001);在二年级学生中的排序不一致,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种教育方法均有教育效果,但同伴教育最优,专家讲座次之,第三是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开展对大学生艾滋病预防及干预模式研究。方法对成都地区4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高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治 KAP 现状”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都地区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88.7%),医药与非医药类专业学生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防医学专业知晓率达92.3%,显著高于其他专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成都地区大学生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整体倾向积极,但不同群体间有差异。结论关注大学生复杂心理因素,重视健康教育特别是性教育在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应加强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性爱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南昌市高校学生男男性行为接触者(MSM)对STD/AIDS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相应态度和行为,为进一步做好该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做准备。方法通过滚雪球方式获得目标人群,进行一对一的知信行(KAP)访谈或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78名大学生MSM中94.9%的人听说过艾滋病,有78.2%的被调查者看过AIDS宣传册,AIDS相关知识平均知晓率为62.2%;有26.9%的人认为自己很可能或可能将来感染艾滋病;最近6个月内84.6%的被调查者有过肛交性行为,每次发生肛交时使用安全套的比率只占20.5%;最近6个月内,有24.4%的被调查者有过异性和同性性伴,每次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率只占25%。结论该人群安全套使用率不高,且多性伴现象普遍存在,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主要途经是网络,自愿接受HIV检测率偏低。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作用加大对该人群的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大一新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对艾滋病的态度.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调查,使用Epi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和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检验,男生和女生通过电视广播、书籍报刊和同伴教育三种途径获得的艾滋病知识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总体较高(86.12%),女生优于男生( P<0.05);对艾滋病的态度不同(P<0.01),女生比男生更正面积极的对待艾滋病,同时一部分学生存在报复社会的不良心理,男生比女生严重(P<0.01).结论 高校应针对不同性别的大一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全面掌握艾滋病知识,引导学生正面积极的对待艾滋病,消除不良心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不同年份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情况,为今后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于2006年和2016年在北京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人数分别为1 800人和3 001人。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艾滋病相关态度、性行为及相关高危行为情况、安全套使用意向、艾滋病健康教育情况。 结果:与2006年相比较,2016年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平均分有所下降 [(12.78±1.95) vs. (11.90±2.56), t=12.91, P<0.05],各题知晓率均有所下降。除安全套使用信念外,2016年大学生艾滋病相关态度和自我效能得分均低于2006年。与2006年相比,2016年有过性行为的大学生中,金钱(物品)交易性行为的发生率有所上升[6.53% (16/245) vs. 17.65% (33/187), χ2=13.003, P<0.001],同性性行为的发生率有所上升[4.13% (10/242) vs. 15.43% (29/188), χ2=16.356, P<0.001]。与2006年相比,2016年接触色情信息的主要途径由书籍变为网络(41.15%)。2016年大学生安全套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为男性(OR=0.713)、安全套购买自我效能(OR=0.876)、大学前未接受过性教育(OR=0.752)、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OR=1.135)、安全套使用信念(OR=1.775)以及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OR=1.136)。结论: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已发生改变,艾滋病健康教育应在当前大学生特点上深入开展,注重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性观念和性责任,加强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在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中推广使用安全套和健康教育等干预方法对预防性病艾滋病感染的可行性。方法在娱乐场所实施健康教育促进和推广使用安全套等方法,比较干预前后女性从业人员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性病艾滋病感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结果干预前梅毒、细菌性阴道炎比例最高,分别为5.95%、10.81%;干预前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3,P<0.01;χ2=18.88.P<0.01)。女性从业人员性病艾滋病的感染率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0,P<0.01)。结论在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高危行为干预和性病艾滋病知识的认知和安全性行为,对预防性病艾滋病的传播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上海高中学生预防AIDS和生殖健康同伴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应用同伴教育方式对上海高中阶段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AIDS)健康教育,评价同伴教育在高中学生中实施的效果。方法 在上海高中和职业学校中随机抽取10所学校976人进行预防AIDS及生殖健康同伴教育(教育组),另选934人为内对照组;同时在其它6所高中阶段学生中随机抽取984人为同期外对照组。在教育实施前和实施后分别对三组学生进行内容一致的问卷调查。结果 教育组的知识均分从30.77分上升到36.40分,教育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职校学生的知识提高程度明显低于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P<0.01)。结论 在高中阶段开展的预防AIDS同伴教育对于提高学生有关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是有明显效果的,职业学校教育效果相对较差,因此对这一群体更应该加强有关教育。  相似文献   

19.
蒙城县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子玉  范引光  万德明  赵辉 《安徽医学》2009,30(9):1042-1044
目的 以中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为基础,探讨生活技能教育在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蒙城县中学生进行基线和干预后艾滋病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 通过2年的生活技能干预,中学生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显著上升,2008年艾滋病相关问题回答全部正确率76.65%(476/621)高于2006年调查结果0.31%(2/654)(X2=792.23,P<0.001),有更多的学生愿意与艾滋病病人继续交往.结论 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促进学生态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某高校在校医学生AIDS相关KAB现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吉林某高校在校医学生AIDS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AB)情况,为学校和有关部门制订性教育、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吉林某高校在校一、二年级的3443名医学生进行普查。结果被调查对象关于AIDS主要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在95%以上,但对蚊子叮咬是否会传播AIDS判断正确的只有51.1%;61.1%的学生知道目前仍无有效预防AIDS的疫苗;超过92%的学生认为“对艾滋病病人应关心、同情”;有20.0%的学生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遥远、与自己关系不大;”13.3%的学生赞同婚前性行为;8.4%的学生曾有过性交经历。结论被调查的大学生对AIDS主要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较高,但对AIDS的预防知识相对缺乏,对AIDS的流行形势和危害程度认识不足。因此,该高校应全面加强AIDS防制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危机意识和防护技能,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