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择期PCI对左室重构及远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左室重构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71例首次A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梗死相关动脉(IRA)完全闭塞(TIMI0~1级)。依据是否成功行PCI分为成功行PCI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个月和6个月行ERNA和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心功能及心肌灌注情况,对比分析两组Cortina积分和室壁瘤形成的比率、核素心肌灌注心肌梗死范围(MIA)、ERNA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峰射血时间(LVTPER)、左心室峰射血率(LVPER)、左心室峰充盈时间(LVTPFR)、左心室峰充盈率(LVPFR)、射血分数(EF)〕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并观察1年内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AMI后1个月,两组之间各项心功能参数及LVEDVI、LVESVI无显著性差异。6个月时成功PCI组各项心功能参数较1个月有改善趋势。对照组EF、LVPER、LVPFR较前下降,LVTPER、LVTPFR较前增加,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心功能下降。成功PCI组较对照组各项心功能参数明显改善。成功PCI组LVED-VI和LVESVI变化不明显,而对照组两指标较前明显增大,提示发生了心室重构。两组间LVEDVI和LVESV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年随访期间,成功PCI组无死亡及再次心肌梗死事件发生,在对照组中的发生较成功PCI组高,但无统计学意义。心力衰竭及心绞痛的发生对照组均明显高于成功PCI组。结论AMI后行择期PCI,开通IRA,可阻抑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从而改善预后,减少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同时间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术后发生脑卒中及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362例行PCI术的AMI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脑卒中分为发生组(29例)和未发生组(1333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心脏磁共振检查来评价心功能及心脏磁共振成像(MRI)心肌灌注延迟显像评价坏死心肌,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术(PCI)治疗和静脉溶栓治疗对患者的左心功能及坏死心肌的影响。方法将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直接PCI组(22例)与溶栓组(20例)。于发病后4周行心脏磁共振检查评价心功能及坏死心肌情况。结果利用视学评分(VSM)总分评价坏死面积,直接PCI组和溶栓组的VSM总分均与射血分数(EF)(r=-0.768,r=-0.848)、收缩末期容积(EDV)(r=0.952,r=0.940)、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DVI)(r=0.953,r=0.943)、舒张末期容积(ESV)(r=0.980,r=0.910)、舒张末期容积(ESVI)(r=0.948,r=0.926)均密切相关(P0.001)。发病后4周,直接PCI组的VSM总分、EF、EDV、EDVI、ESV、ESVI均优于溶栓组(P0.001)。结论利用VSM评分可以较准确定量评价梗死心肌,VSM总分与左室功能有高度相关性。直接PCI与静脉溶栓比较,能够更好地减小坏死面积和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急诊及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浆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入选2009年7月~2010年12月,发病后12 h内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94例,住院期间未行第2次PCI治疗者为A组(n=46),住院期间第5~7天行第2次PCI治疗者为B组(n=48);发病后24 h内入院的AMI患者未行再灌注治疗者为C组(n=34);使用电化学发光测量不同时间NT-proBNP水平,同时测量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SD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A、B两组各时间点NT-proBNP水平较C组明显下降,LVEDD、LVSDV、LVEDV、LVEF在45 d及6个月时较C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NT-proBNP水平在45 d及6个月时与A组相比进一步下降,LVEDD、LVSDV、LVEDV、LVEF测量值则进一步改善,两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患者行PCI后NT-proBNP水平有显著下降趋势,且NT-proBNP水平可以作为患者心功能预测因子,后续的择期PCI治疗能进一步降低NT-proBNP及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用户决策行为分析(AISAS)模式的互联网为基础的疾病管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87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给予基于AISAS模式的互联网为基础的疾病管理干预。观察两组心功能指标、炎症因子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两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LVESD、LVEDD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LVEF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简易生活质量评分(SF-36)各维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均升高...  相似文献   

6.
易化PCI对急性心肌梗死面积及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易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和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114例首次AMI患者发病时间均在12 h以内,其中46例接受易化PCI治疗, 68例接受直接PCI治疗,并于PCI术后1个月时行99mTc-MIBI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平衡法心血池显像检查,分别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和心功能,比较易化PCI和直接PCI治疗对AMI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和心功能的影响. 结果 PCI术后1个月时易化PCI组平均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小于直接PCI组,心功能明显好于直接PCI组.结论易化PCI治疗AMI安全有效,早期再通率高,心肌梗死面积小,更有利于保护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心功能和预后的近期影响。方法  54例老年首次AMI患者 ,按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史分为无心绞痛组、有心绞痛组 ,所有患者均在发病 6h内行直接PCI术。术后 2w测定心功能 ;住院期间观察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梗死后心绞痛、再梗和死亡的发生率。结果  (1 )有心绞痛组肌酸肌酶MB同工酶峰值低于无心绞痛组 (P <0 0 5)。 (2 )有心绞痛组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峰射血率均高于无心绞痛组 (P <0 0 5) ,左室峰射血时间低于无心绞痛组 (P <0 0 5)。(3)有心绞痛组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低于无心绞痛组 (P <0 0 5) ;有心绞痛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再梗率和住院病死率均有低于有心绞痛组的趋势 ,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梗死前心绞痛可明显改善老年AMI患者直接PCI术后的心功能和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在南京...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的近期影响。方法  10 0例首次 AMI患者 ,按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史分为 A(有心绞痛史 ,5 5例 )、B(无心绞痛史 ,4 5例 ) 2组 ,所有患者均在发病 12 h内行直接 PCI术。术前术后监测心肌酶变化 ;术后 2周行心血池显像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并观察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再梗死率、病死率。结果  (1) A组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低于 B组 (P<0 .0 5 )。 (2 ) A组自溶现象发生率高于 B组 (P<0 .0 5 ) ;A组无再流现象发生率低于 B组 (P<0 .0 5 )。 (3) A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 B组 (P<0 .0 5 )。 (4 ) A组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和再梗死率均低于B组 (P<0 .0 5 )。结论 梗死前心绞痛可促进 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溶现象的产生 ,并可减少直接 PCI术后无再流现象的发生 ,从而改善心室功能和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阶段健康教育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在治疗依从性、AMI并发症、住院满意度、出院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AMI并行择期PCI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80)和对照组(n=80),对照组施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施行三阶段健康教育,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期间治疗依从性比较,观察组配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住院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出院后观察组能够坚持锻炼、戒烟、改善饮食、门诊复诊化验检查等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AMI行择期PCI的患者进行三阶段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住院期间AMI并发症,提高住院满意度,改善出院后情况,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乌拉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心肌灌注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经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54例,随机分为乌拉地尔组、硝酸甘油组和对照组。分别于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前冠状动脉内注射乌拉地尔、硝酸甘油、生理盐水。观察PCI术前、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校正的TIMI帧计数(cTFC)、心肌充血分级(MBG)、ST段回落、心肌坏死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乌拉地尔组与硝酸甘油组和对照组相比,PCI后cTFC降低、MBG增加、ST段回落增加、LVEF增加、CK和TnT峰值降低(P均<0.01)。结论:乌拉地尔可改善AMI急诊PCI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和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少梗死面积,不增加住院期间MACE。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 )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58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患者,30例为缺血后适应组,其梗死血管再通后1min内应用低压力充盈球囊,持续阻塞30s后球囊抽负压,血流持续再灌注60s ,反复4次;28例为对照组(单纯PCI组),梗死血管再通后未施加缺血后适应干预。观察两组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血浆氨基酸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 )水平和测量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结果术中缺血后适应组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后药物转复或除颤例数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个月缺血后适应组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时采用缺血后适应治疗有助于终止心律失常的发生,同时能改善患者术后3个月后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35例AMI行PCI术的患者,搜集到20例术后出现脑梗死的患者,未发生脑梗死的患者61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AMI患者进行PCI术后发生脑梗死20例,其发生率为3.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年龄、术后低血压、广泛前壁心梗、房颤、球囊扩张次数(P<0.05,OR>1)为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抗凝血酶(AT-Ⅲ)的降低是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OR<1)。结论:AMI行PCI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生率为3.1%,年龄、术后低血压、广泛前壁心梗、房颤、球囊扩张次数为AMI行PCI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抗凝血酶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恩施州中心医院首次诊断为急性STEMI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病后2~30 d是否在恩施州中心医院行择期PCI治疗分为择期PCI治疗组(n=78)和药物组(n=48)。分别测量发病时和随访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超声心动图数据及心功能分级。结果发病时,择期PCI治疗组与药物组的左心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缩短率(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及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E)与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比值(E/A值)、NT-proBNP及心功能分级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择期PCI治疗组患者的LVEF(59.96%±11.57%vs. 53.23%±10.64%,P0.05)、LVFS(34.82%±4.77%vs. 26.37%±5.49%,P0.05)、E/A比值(1.07±0.31 vs. 0.89±0.26,P0.05)高于药物组,NT-proBNP浓度[(478.89±391.31)pg/mL vs.(1 402.83±1 163.26)pg/mL,P0.05]显著低于药物组,心功能分级明显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患者行择期PCI治疗可一定程度地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首要目标是早期、完全、持续的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恢复心肌的组织灌注。急性期的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都可以达到上述目的,并且已经被几十项大规模临床试验所证实。对于已经过了急性期时间窗的AMI患者来说,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开通已经闭塞的冠脉,但是否可使患者真正受益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文献对择期PCI的疗效和时机选择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0岁以上老年AMI患者30例,经规范内科治疗,病情平稳2周后行PCI。结果对38支梗死相关动脉(IRA)行FIEA术后置入42枚支架。29例患者随访6~24个月无心绞痛发作;1例术后3个月冠脉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经支架内再支架置入术后随诊5个月无心绞痛发作。结论对老年AMI患者及时择期进行PCI可获得良好效果,临床安全程度高。  相似文献   

17.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有效防止左室重构 ,改善左室功能 ,但其作用机制和实行时机尚不明确。通过对其作用机制及实行时机的研究 ,为及时、有效实行PCI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窗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4月宁化县总医院收治的120例STEMI患者临床资料,依据PCI治疗时间窗不同进行分组,将发病至就诊时间<6 h的60例设为观察组,将发病至就诊时间6-12 h的6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血清学指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LVEF高于对照组,LVEDD、LVESD、LVESV、LVED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KMB、cTnT、c TnI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6、TNF-α、ET-1水平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发病6 h内开展PCI治疗效果更佳,可更好减轻心肌损伤,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且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19.
静脉溶栓后选择性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后选择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AMI患者114例,60例仅接受静脉溶栓者为药物组,54例静脉溶栓后平均(9.1±2.4)d行PCI者为手术组,分别于溶栓后及PCI后3、6、12个月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随访复查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室的整体室壁运动指数和左室射血分数.结果两组住院期间无死亡及心绞痛复发,手术组血管造影和操作成功率均为100%,无操作相关心肌梗死、急诊冠脉搭桥术(CABG).随访期间死亡率、因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绞痛复发再次入院者手术组均显著少于药物组(P<0.05),手术组总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药物组(P<0.01).结论 AMI患者静脉溶栓后选择性PCI能改善其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将拟行急诊PCI的AMI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于术前口服曲美他嗪。两组急诊PCI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记录两组再通后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TIMI)分级、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及TIMI心肌灌注分级(TMBG)。结果观察组TIMI分级0~Ⅱ级6例、Ⅲ级39例,对照组分别为9、37例;两组比较,P均>0.05。观察组CTFC为(21.7±5.38)帧,对照组为(27.1±6.34)帧,P<0.05。观察组TMBG分级0~Ⅱ级9例、Ⅲ级36例,对照组分别为15、30例,P<0.05。结论曲美他嗪可明显改善AMI患者急诊PCI术后的冠状动脉血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