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探讨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e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从2009-04~2012-09 45例行IMRT的NSCLC病人,根据其影像学特点将所有病例分为4组:12例中心型无肺不张,12例中心型伴有肺不张,10例周围型无胸膜凹陷,11例周围型伴有胸膜凹陷。所有病人均进行CT和PET-CT检查。通过靶区定义系统比较CT和PET-CT勾画的大体肿瘤靶区,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比较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结果:所有病例中GTV CT和GTVPET-CT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中心型肺癌伴有肺不张和周围型肺癌伴有胸膜凹陷的病人GTV(gross target vdumes;GTV)CT均明显大于GTVPET-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心型肺癌无肺不张和周围型肺癌无胸膜凹陷的病人GTV CT与GTVPET-CT差异变化不显著(P>0.05)。Plan CT和PlanPET-CT计划参数比较在肺V 20、V 30,食管V 50和最大剂量,心脏平均剂量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肺V 5、V 10、平均剂量,心脏V 30和脊髓最大剂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CT可以提高NSCLC病人有肺不张和胸膜凹陷的靶区界定精确性,并减少周围危及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PET-CT定位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区勾画、近期疗效及急性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 ⅢA、ⅢB期NSCLC患者46例,其中行PET-CT定位IMRT 23例(A组)、行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3D-CRT)23例(B组).2组均采用6 MV-X线:A组,临床靶区(CTV)50 Gy/28次/38~40天(1.8 Gy/次),肿瘤区(GTV) 64.4 Gy/28次/38~40天(2.3 Gy/次); B组,CTV 50 Gy/25次/35~37天(2.0 Gy/次),后缩野至GTV 14 Gy/7次/9~11天(2.0 Gy/次).2组均同步TP方案化疗.放化疗2个月后复查CT,比较2组近期疗效及急性毒副反应的差异.结果 ①A组PET-CT融合图像下GTV平均体积为103.69 cm3,CT图像下GTV平均体积为132.64 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近期有效率为78.3%,B组近期有效率为65.2%,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③2组均未出现Ⅳ度急性毒副反应.A组急性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13.0%、21.7%,明显低于B组的39.0%、56.5%(P<0.05).结论 PET-CT定位IMRT治疗NSCLC能精确指导靶区勾画,减少GTV体积,降低急性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共面野调强技术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组织受照剂量和体积的影响.方法:选取7例病理确诊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采用共面野和非共面野调强技术设计放射治疗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肺、脊髓和心脏的剂量分布差异.结果:非共面野调强计划相对于共面调强计划而言,可在不影响靶区剂量分布的情况下,明显降低肺V5、V10和V20的体积百分比,而对肺V30、V50、脊髓和心脏剂量的分布无影响.结论:在局部晚期肺癌的放射治疗过程中,非共面野调强可能在减少肺组织的受照剂量,降低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危险性上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4.
由于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增高,国内的中位发病年龄也呈上升趋势.老年人的肿瘤生物学特性与中青年有所不同.笔者对36例70岁以上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了逆向调强放疗,并进行了临床观察.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我科36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逆向调强技术放射治疗.全部为首程放疗.男30例,女6例.年龄70~85岁,中位年龄78岁.所有病例均经细胞学证实.其中鳞状细胞癌28例,腺癌8例.按UICC的TNM分期.T215例,T320例,T41例;N1 15例,N217例,N34例;M032例,M14例,均为脑转移患者.临床分期:Ⅲ.期7例,Ⅲb期25例,期4例.全组卡氏评分18例50~60,18例>70.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ET-CT 在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调强放射治疗( Intensityme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 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从2009-04 ~ 2012-09 45 例行IMRT 的NSCLC 病
人,根据其影像学特点将所有病例分为4 组: 12 例中心型无肺不张,12 例中心型伴有肺不张,10 例周围型无胸膜
凹陷,11 例周围型伴有胸膜凹陷。所有病人均进行CT 和PET-CT 检查。通过靶区定义系统比较CT 和PET-CT
勾画的大体肿瘤靶区,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比较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结果:所有病例中GTVCT 和GTVPET-CT
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中心型肺癌伴有肺不张和周围型肺癌伴有胸膜凹陷的病人GTV( gross target vdumes;
GTV) CT 均明显大于GTVPET-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而中心型肺癌无肺不张和周围型肺癌无胸膜凹陷
的病人GTVCT 与GTVPET-CT 差异变化不显著( P>0. 05) 。PlanCT 和PlanPET-CT 计划参数比较在肺V 20、V 30,食管
V 50 和最大剂量,心脏平均剂量显示有显著性差异( P<0. 05) 。而肺V 5、V 10、平均剂量,心脏V 30 和脊髓最大
剂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PET-CT 可以提高NSCLC 病人有肺不张和胸膜凹陷的靶区界定
精确性,并减少周围危及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radiation therapy; IMRT) 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从2009-04 ~ 2012-09 45 例行IMRT 的NSCLC 病
人,根据其影像学特点将所有病例分为4 组: 12 例中心型无肺不张,12 例中心型伴有肺不张,10 例周围型无胸膜
凹陷,11 例周围型伴有胸膜凹陷。所有病人均进行CT 和PET-CT 检查。通过靶区定义系统比较CT 和PET-CT
勾画的大体肿瘤靶区,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参数比较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结果:所有病例中GTVCT 和GTVPET-CT
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中心型肺癌伴有肺不张和周围型肺癌伴有胸膜凹陷的病人GTV( gross target vdumes;
GTV) CT 均明显大于GTVPET-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而中心型肺癌无肺不张和周围型肺癌无胸膜凹陷
的病人GTVCT 与GTVPET-CT 差异变化不显著( P>0. 05) 。PlanCT 和PlanPET-CT 计划参数比较在肺V 20、V 30,食管
V 50 和最大剂量,心脏平均剂量显示有显著性差异( P<0. 05) 。而肺V 5、V 10、平均剂量,心脏V 30 和脊髓最大
剂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PET-CT 可以提高NSCLC 病人有肺不张和胸膜凹陷的靶区界定
精确性,并减少周围危及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45例不能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单次剂量2.5—8Gy,每日1次,共照射5—18次。结果: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总有效率(CR+PR)为88.9%(40/45),1、2年生存率分别为82.5%、50.3%。放疗期间无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结论:立体定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良好的效果,并发症较低,大部分患者能耐受。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三维适形放疗的2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DCRT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期行常规放疗(RT)的1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照组)的疗效和毒副反应进行对比。2组均每周照射5次,每次照射2Gy。结果:3DCRT组有效率(CR+PR)为87.5%,常规放疗组为55.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33.3%和50%;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9.1%和44.4%;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分别37.5%和61.1%,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NSCLC有较好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较轻,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IM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6月就诊于我科的46例Ⅰ~Ⅳ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IMRT治疗,与采用常规放疗的4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的对比分析。结果:IMRT治疗组总有效率(CR+PR)为71.7%,常规放疗(RT)组为54.3%,其中完全缓解率分别为21.7%和8.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33.0%和50%,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28.2%和43.5%,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分别为36.9%和61.0%。结论:调强放射治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较常规放疗有更好的疗效和临床症状改善率,毒副反应轻,患者易耐受,可提高肿瘤控制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肿瘤体积大小对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肺剂量学参数的影响,为制定IMRT计划时限定肺剂量参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10月行IMRT的NSCLC共204例,将原发灶的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处
方剂量设定为60~66 Gy(2.00~2.25 Gy/次,共27~33次)。分析正常肺组织接受放射剂量高于5或20 Gy照射的体积百分
比(fractional volume percent of the lung receiving a dose >5 or 20 Gy,V5,V20)、正常肺组织接受放射剂量低于5 Gy的绝对体
积(absolute volume of lung spared from receiving a dose <5 Gy,AVS5)、平均肺剂量(mean lung dose,MLD),并采用回归模
型进行曲线拟合来分析它们随原发灶肿瘤体积大小的变化所呈现的变化规律。结果:V5,V20和MLD随肿瘤体积的
变化呈二次方程的曲线变化规律,而AVS5呈对数方程曲线变化规律。当肿瘤体积分别低于某一数值(依次为294.6,
283.2,304.9 cm3)时,肺V5,V20和MLD随肿瘤体积增大而呈二次曲线性增大;而当肿瘤体积分别高于某一数值(依次
为294.6,283.2,304.9 cm3)时,肺V5,V20和MLD随肿瘤体积增大而呈二次曲线性下降。肺AVS5随肿瘤体积的增大呈对
数曲线下降。结论:随着肺肿瘤体积的的不断增大,V5,V20和MLD和AVS5的变化规律有所不同;当肿瘤体积超过一
定界值(大约为300 cm3时,相对应的肿瘤直径为7~8 cm)后,制定NSCLC调强放射治疗计划时除关注肺V5,V20和MLD
外,还应更加重视AVS5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对36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每次3~6Gy,每周4、5次,总剂量48~60Gy。结果 近期疗效:CR:11例(30.6%),PR:19例(52.8%),NC:5例(13.9%),PD1例(2.8%),RR30例(83.3%)。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69.4%、44.4%和38.9%。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陆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3):261-264
在世界范围内,肺癌位居所有癌症致死的首位,且其中大部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尽管大量有关含铂化疗或联合其他药物的临床研究不断涌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仍然差强人意。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15%,在过去几年中未有明显提高。目前,肺癌治疗领域的主要成就在于靶向治疗的出现,例如针对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靶点的吉非替尼和厄罗替尼,以及针对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贝伐单抗,均广泛运用于临床。同时,关于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间变淋巴瘤激酶(EML4-ALK)融合基因的研究使得肺癌的治疗又有了新的进展。该文主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药物如EGFR抑制剂、EML4-ALK融合基因抑制剂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995~2000年新疆肿瘤医院胸外科治疗的12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观察,采用寿命表法分析患者术后1~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采用Kaplan-Meire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法检验11个影响因素与NSCLC患者生存率的关系;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影响因素用Cox多因素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9.4%、65.4%、45.2%、30.1%、24%,中位生存时间为33.39个月.单因素分析中男性患者肿瘤偏大或虽不大但累及的周围组织、结构较多,有远端淋巴转移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年生存的危险因素;对癌肿采取手术治疗、化疗及放疗是其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手术方式、淋巴转移和病理分期是影响NSCLC患者5年生存的重要因素.结论:性别、手术方式、淋巴转移和病理分期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年的生存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紫杉醇/顺铂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方法 86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2组,三维适形放疗同步联合紫杉醇/顺铂治疗组以及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组。两组放疗方法相同,放疗剂量DT60~70GY,每次2GY,每周5次,化疗方案为紫杉醇175mg/m2,静滴,第1天,顺铂30mg/m2,静滴,第1~3天,21天为1周期,于放疗的第1天即开始化疗。结果同步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68.0%和38.1%(P〈0.05)。放射性食管炎以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同步组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紫杉醇/顺铂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较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好,不良反应虽有增加,但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和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残端复发行放射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28例根治术后残端复发的患者行放疗,剂量为55~70 Gy/6~8周,复发均经病理证实,其中件有淋巴结转移者15例.结果 82.1%患者症状缓解:完全缓解35.7%(10/28),部分缓解46.4%(13/28).1、3和5年生存率分别是75.%(21/28)、35.7%(10/28)和14.3%(4/28).残端癌合并淋巴结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1年生存率60.0%(9/15),3、5年生存率0%.放疗剂量>60 Gy者疗效好于<60 Gy者.结论 放射治疗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残端复发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放疗剂量与局部控制率显示存在剂量反应效应,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三维调强适形放疗联合深部热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1年9月采用三维调强适形放疗单用或联合深部热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患者76例,其中,单纯行放疗组(A组)36例,放疗联合热疗组(B组)40例。完成治疗后0~3个月通过CT对近期疗效及肺损伤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有效率分别为A组52.8%,B组77.5%。A组与B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的肺损伤的发生率和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调强适形放疗联合热疗治疗局部晚期NSCLC的近期疗效优于单纯行三维调强适形放疗,且放疗联合热疗可有效降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和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扶正增效方配合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观察组32例,采用扶正增效方配合放疗,持续至放疗结束;对照组30例,行单纯放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卡氏评分、生活质量的评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Kanofsk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对防治放疗引起的副反应如白细胞下降、肺以及皮肤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认知功能、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咳嗽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扶正增效方可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的生活质量,减轻毒副作用,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肺受量与放射性肺炎(RP)的关系,探讨正常肺组织剂量-体积参数对中-重度放射性肺炎(≥2级RP)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6年7月在我院行术后放疗的非小细胞癌患者共150例,记录剂量-体积参数V5、V20、V30、平均肺剂量(MLD)及≥2级RP发生率.多因素分析各个剂量学参数与≥2级RP之间的关系,并对独立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寻找合适的预测界值.结果:150例患者中,2级RP发生率为12%(18/150),3级RP发生率为6%(9/150),4级RP发生率为1.33%(2/150),≥2级RP总发生率为19.33%(29/150).多因素分析显示:V5是≥2级RP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经ROC曲线分析,V5预测≥2级RP的合适界值为47.5%.结论:在行术后放疗的肺癌患者中,低剂量-体积参数V5对≥2级RP的发生具有独立的影响作用,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对高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5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照射剂量DT2.0Gy/次,5次/周,DT总量64~70Gy;放疗后1个月~3个月行胸部CT检查评价疗效。结果53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7例,部分缓解(PR)30例,稳定(SD)4例,进展(PD)2例,总有效率88.7%(47/53);不良反应主要是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白细胞减少,多属I~Ⅱ级,经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较轻,尚可耐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