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肝外胆道囊腺癌罕见,较位于肝内者更为少见.Mayo临床中心曾收治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47岁(20~67岁),均为女性.肿瘤位于胆总管4例,其中并侵及左、右肝管各2例,位于左肝管2例和胆囊管1例.l例仅行胆囊切除,余6例均切除肿瘤和行肝管空肠吻合术.1例手术后死于脓毒症;1例于术后4月复发,再行切除,已生存15年;余4年已分别随访8月、8年、10年和33年,均无复发.其主要症状分别为黄疸和右上腹痛各4例次、血叫症1例.胆道造影对诊断最有帮助.作者还复习了文献上报道的19例肝胆道囊腺瘤病例,其发生率约占0.1%胆道手术病例,或占6%全部肝外胆道肿瘤.肝外囊状胆道病变为先天性胆道扩张,按Geist分析,囊腺瘤约占4.6%全部肝智囊性病变,多数位于肝内,仅10%位于肝外胆管.Burhans统计84例肝外良性地道肿瘤,计乳头状瘤41例、腺瘤39例、颗粒细胞成肌细胞瘤4例和纤维瘤、神经瘤、平滑肌瘤及错构瘤各1例.肝外胆管腺瘤可分为实质性、囊性和混合性,囊腺瘤较不多见.囊腺瘤的主要症状为黄疸(85%),并有不同程度的郁胆症.其他症状有腹痛(50%)、发热(7.7%)和血胆症(7.7%).可均匀分布于胆总管和左、右肝管,胆囊管少见.局部切除者半数可复发,平均在术后13个月(4~24个月).鉴于囊腺瘤可能是癌前期病变,应作胆管节段性切除,切缘要阴性,并作肝  相似文献   

2.
肝内胆管囊腺瘤1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病人女 ,5 5岁。发现右上腹肿块 1年余 ,于 2 0 0 3年 12月 2 9日入院。入院后CT平扫及增强CT扫描发现肝脏右叶 14cm× 10cm× 10cm占位病变 ,多房 ,边界清 ,囊实性 ,瘤组织无钙化。临床诊断 :(1)肝囊腺瘤 ?(2 )肝囊肿 ?于2 0 0 4年 1月 7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肿瘤呈多房囊性 ,靠近第二肝门 ,囊内液体为茶色、无色、乳白色 3种。行囊肿切除术 ,由于靠近第二肝门 ,少量囊壁不能切除。术后病理 :肝内胆管囊腺瘤 ,伴出血坏死 ,部分细胞增生活跃呈乳头状结构。讨论 :肝内胆管囊腺瘤为肿瘤性肝囊肿的一种类型 ,是罕见的肿瘤 ,其发病率可能在…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1例有详细病理研究的单侧肝叶胆管阻塞伴明显肝萎缩和代偿性肥大的病例。患者女性,64岁。15年前因胆囊积脓合并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手术遇到一些困难。术后三周患者出现严重上腹痛,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无黄疸。1986年又一次胰腺炎发作。1987年1月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显示胰管正常,患者亦无黄疸,肝功能等检查正常。一周后复查逆行胰胆管造影显示胰管扩张至十二指肠乳头部,并在壶腹部有一逐渐狭窄带,伴近端胆管扩张。肝内胆管扭曲的形式与在萎缩肝叶内的表现相符。CT显示肝右叶萎缩,无恶性病变。剖腹术见肝右叶萎缩,肝左叶明显肥大,门脉压力为8mmHg。左、右两叶均取活检。  相似文献   

4.
肝内胆管囊腺瘤二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管囊腺瘤是具有潜在恶性病变的少见肿瘤,常发生于肝内胆管。我科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患者女,45岁。上腹部隐痛不适,扪及包块2年。体格检查发现剑突下包块,表面光滑,质地中等,边界较清,活动性差。B型超声及CT扫描提示肝左叶囊性占位性病变15×18cm,肝动脉分支和门静脉分支受压移位,肿瘤边界清楚。血管造影示肿瘤供血少。术中探查发现肿瘤位于肝左内叶,游离肝脏后,行左半肝切除。病理诊断:肝内胆管囊腺瘤。患者女,65岁。右上腹不适伴包块11年。体格检查发现右上腹剑突下方有一包块,表面光滑,质中等,有囊性感,不活动。上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胆管囊腺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从而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总结我院200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9例病理诊断为肝内胆管囊腺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外科手术治疗情况及术后病理结果,回顾性分析各诊断及治疗情况。结果 7例肝脏囊腺瘤患者均为女性,年龄分布在42~76岁之间,平均62岁,影像学肿瘤病灶7例位于肝左叶,为囊实性。9例病变均施行手术完整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肝内胆管囊腺瘤。5例随访2年,未见复发、恶变。结论肝脏囊腺瘤多好发于中年女性,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易误诊,PTC胆道造影结合CT及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上首选手术治疗,准确病变定位是手术切除的关键,推荐病变肝叶或肝段的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6.
肝内胆管囊腺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肝内囊性病变,具有一定的恶变倾向及较高的复发率。该病多发于中年女性,早期不易察觉,缺少特异性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易造成误诊。本文报道了1例误诊为肝包虫病的肝内胆管囊腺瘤病例。患者女性,38岁,有牧区生活史,影像学检查提示肝包虫病。患者行肿物完整切除术,术中发现肿物囊泡不同于传统肝包虫囊泡,术后病理诊断为肝内胆管囊腺瘤。  相似文献   

7.
尽管既往报道的胆管囊腺瘤病例不多,由于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对此病的警惕,人们对它和肝内其它病变的认识有了提高。胆管囊腺瘤约占肝囊性病变的5%,大多位于肝内,大小位置不一,有些可与胆道相通。常见症状为疼痛、黄疸、出血、感染等。以往的治疗方法有外引流、内引流、抽趿、硬化疗法以及囊肿部分切除术等,但均有较高并发症率。因而近年来提倡囊腺瘤全切除术。作者在过去三年中应用胆管囊腺瘤摘除术治疗此病,即在囊腺瘤邻近面直接进行解剖剥离以确保肝门血管免受损伤,尽可能保留正常肝实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肝内胆管囊腺瘤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来收治的18例肝内胆管囊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外科治疗的方式。 结果:4例为体检发现,其他14例均有不同症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不适或疼痛11例,腹部肿块3例,伴有黄疸发热等胆管炎症状2例。B超和CT提示肝内囊性占位性病变,可呈多囊或单囊,内壁可见乳头状物。均获得手术切除,18例肝内胆管囊腺瘤中6例发生癌变。 癌变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35个月(27-58个月)。结论:术前确诊肝内胆管囊腺瘤困难,肝内胆管囊腺瘤易恶变,发现后应早期手术切除,可有效防止复发或恶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再次手术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4例肝内胆管囊腺瘤根治性切除术后再次手术的诊治特点。结果肝内胆管囊腺瘤再次手术2例腹胀2例无明显症状,B超、CT、MRI可发现肝内占位难以确诊,再次手术均行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囊腺瘤复发1例,囊腺癌1例,原发性肝癌1例,肝恶性纤维细胞瘤1例,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随访2例死亡,生存时间为7个月与21个月,1例囊腺瘤痊愈至今未复发,1例肝内胆管囊腺癌随访18个月健在。结论肝内胆管囊腺瘤术后再发肝占位性质难以术前确诊,首选手术治疗,严格术前评估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病例患者,女,23岁,因"发现肝占位2个月余,右侧腹痛20天"入院。呈阵发性胀痛,变换体位及进食后加剧,无黄疸,查体腹膨隆,肝脏肿大,右肋下缘10 cm,质韧无压痛,肝区无叩痛,化验肿瘤标记物无异常。胸片示:右膈抬高,膈下病变;腹部B超提示肝右叶见一个大小12 cm×12 cm实质性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楚、类圆形、周边见低回声晕、内部回声欠均匀;CDFI:肿块内血流丰富;诊断肝实质性占位病变,考虑  相似文献   

11.
再次肝切除的术前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报告实习医师:男性患者,43岁,因右上腹不适1个月,B超发现肝左叶占位性病变,α-FP为7260ng/ml,1997年7月2日以原发性肝癌收住我院,1周后在全麻下行肝左外叶切除术,肿瘤直径4cm,位于左外叶,手术顺利,病理报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手...  相似文献   

12.
肝脏纤维肉瘤误诊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人女性 ,39岁。 2 0 0 1年 5月以右上腹包块进行性增大1年入院。查体 :右上腹触及包块约 7cm× 8cm ,质中 ,表面光滑 ,边界清 ,无压痛 ,活动差。肝浊音界位于右锁骨关节第4肋间。血常规HGB 10 6g L ,WBC 5 79× 10 9 L ,N 5 4% ,L2 5 %。肝功能正常。AFP 3 6ng ml。肝脏B型超声提示 :肝脏巨大多房性囊实性占位性病变 ,体积为 15cm× 15cm× 10cm ,考虑为乳头状囊腺瘤。肝脏CT提示 :肝右叶巨大囊实性病灶 (图 1) ,考虑为囊腺瘤。以肝右叶巨大囊腺瘤探查施术 ,见肝巨大肿物占据肝右叶及肝左内叶 ,呈多房囊…  相似文献   

13.
病例报告 患者男,20岁,因右上腹包块、乏力、纳差4月余于1998年1月13日入院。发病后曾在当地医院作过肝穿刺引流(引流液为“淡红色果酱样”)和“右肝病变组织切除术”。手术标本送三家大型医院作病理检查,分别诊断为“肝恶性间叶瘤”、“肝囊虫病(虫体已死亡很久,周围炎症肉芽组织反应)”和“炎性病灶组织”。术后因症状无缓解、右上腹包块进行性增大而转入我院。起病后体重下降近15kg,但无身目黄染、寒战、发热等症状,大小便无异常。无肝炎、肝硬化病史,否认化学物品或毒性物品接触史。 查体:中度贫血貌。右、中上腹部高度膨隆,右肋缘下手术瘢痕长约30cm。肝下界位于脐水平线以下3cm,质地中等,边缘圆钝,表面平滑,轻度压痛;肝上界位于第4肋间。无腹水征。颜面及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红细  相似文献   

14.
左、右肝管低位汇合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右肝管低位汇合的临床意义。方法以40例胆道造影片为基础,研究左、右肝管低位汇合的类型,并对左、右肝管低位汇合的患者进行病史和手术回顾。结果左、右肝管低位汇合的可分为十二指肠上及十二指肠后汇合两型;左、右肝管低位汇合,术前不易确诊,对术后黄疸的鉴别诊断带来困难。5例左、右肝管低位汇合病例中,右肝管横断伤1例,右副肝管线性裂伤1例,遗漏左肝管结石1例。结论行胆囊切除术时,必须强调左、右肝管低位汇合及副肝管存在的可能;左、右肝管低位汇合及副肝管存在是致右肝管、副肝管损伤和遗漏左肝管病变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经验。方法报告2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误漏诊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1例男性,70岁,以右腰腹痛就诊,术前诊断为右输尿管结石伴右肾中度积水。1例女性,17岁,以下腹包块就诊,术前诊断为卵巢浆液性囊腺瘤。结果2例均术中证实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并行手术矫正,术后肾积水消失或减轻,肾功能正常或明显改善,吻合口无狭窄,无临床不适症状。结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提高对本病的临床认识是避免误漏诊的关键。输尿管离断复位吻合术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防治右副肝管及右肝管损伤的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右副肝管或左右肝管低位汇合、胆囊管汇入右肝管病例资料.结果 通过术中解剖肝门及胆道造影相结合的方法,21例病例中发现右副肝管18例(I-V型),左右肝管低位汇合、胆囊管汇入右肝管3例(Ⅵ型).其中,18例具有右副肝管病例中,术中发现11例,保留副肝管未做处理3例;夹闭7例,术后皆无胆漏;术中缝合1例,术后出现胆漏,保守治疗成功.损伤右副肝管7例,2例术中夹闭损伤肝管;2例中转开腹端端吻合损伤肝管;3例术后出现胆漏,二次腹腔镜探查证实右副肝管夹闭损伤.3例左右肝管低位汇合、胆囊管汇入右肝管病例,其中术中发现2例;损伤1例,中转开腹行右肝管端端吻合.21例随访2年,皆无腹痛、黄疸、肝功能不良.结论 为防止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损伤右肝管及右副肝管,应熟悉胆管变异的各种类型、正确解剖胆囊三角、合理应用术中胆道造影、困难病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及术后剖视胆囊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不同类型的胆道损伤处理上应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17.
手助腹腔镜左肝大肿瘤切除:附3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手助腹腔镜左肝大肿瘤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31例病变位于左肝的大肿瘤患者(肝细胞癌19例,肝内胆管细胞癌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7例,肝转移性鳞癌、肝囊腺瘤和肝梭形细胞瘤各1例)采用手助腹腔镜行规则性或不规则性肝切除术。结果 31例手助腹腔镜肝切除均获得成功,包括肝左外叶切除21例,左半肝切除5例,不规则性肝切除5例。瘤体直径平均8.3cm。术中16例行肝门阻断,平均阻断时间14.3min。平均手术时间为109min,平均出血量112mL,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日为7.8d。结论 只要病例选择得当,手助腹腔镜左肝大肿瘤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肝内胆管囊腺瘤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来收治的18例肝内胆管囊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外科治疗的方式。
结果:4例为体检发现,其他14例均有不同症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不适或疼痛11例,腹部肿块3例,伴有黄疸发热等胆管炎症状2例。B超和CT提示肝内囊性占位性病变,可呈多囊或单囊,内壁可见乳头状物。均获得手术切除,18例肝内胆管囊腺瘤中6例发生癌变。 癌变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35个月(27-58个月)。
结论:术前确诊肝内胆管囊腺瘤困难,肝内胆管囊腺瘤易恶变,发现后应早期手术切除,可有效防止复发或恶变。

  相似文献   

19.
张西峰  林峰  张伯勋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8):603-603,I036
包虫病多发于肝、肺及脑等脏器和组织 ,骨包虫病发病率约占总发病率的0 3%~ 1 0 % [1] 。我院分别于 196 4年、1997年和 1998年收治 3例 ,现报告如下。病例 1 男 ,32岁。患者曾被疑右骶髂关节病变在外院 3次行病灶清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骨包虫病 ,因术后症状无缓解 ,腰背痛 1年余且逐渐加重而转入我院。体检 :右骶髂关节部位有一大小约 5cm× 5cm的肿块 ,局部触痛明显 ,无红肿 ,无波动感。右下肢痛觉敏感 ,双髋关节活动受限。X线片示 :骶骨右侧及右骶髂关节呈大片状、不规则的骨质破坏 ,关节间隙模糊 ,其中有不规则的残留骨块 ;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的CT、MRI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肝内胆管囊腺瘤和2例肝内胆管囊腺癌的影像及临床病理资料,将病变的影像表现与其病理大体形态及组织学表现作对照分析。结果6例肝内胆管囊腺瘤,女4例、男2例;2例肝内胆管囊腺癌均为女性病人;8例病人平均年龄55岁。所有病灶均表现为多房囊性肿块,肿瘤囊腔各分房内常为多种液体成分,在CT上可表现为不同密度、在MRI上可表现为不同信号强度。囊内出现多发大小不等的壁结节在胆管囊腺癌内更常见,囊内有分隔但无壁结节只见于胆管囊腺瘤。在7例CT扫描中,4例胆管囊腺瘤和1例胆管囊腺癌可见囊壁或分隔上钙化,囊壁、囊内分隔及囊内结节均为轻、中度延迟增强。肿瘤中出现卵巢样间质见于3例胆管囊腺瘤和1例胆管囊腺癌,且均为女性病人。结论肝内胆管囊腺瘤和囊腺癌是肝脏不常见的囊性肿瘤,影像上多房、囊内有分隔且各分房囊内密度或信号不一致,高度提示肝内胆管囊腺瘤或囊腺癌的诊断,如囊内伴有多发大小不等的结节,则进一步提示囊腺癌的可能。但影像学表现不能区分肿瘤中有无卵巢样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